《六零年代好家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穷泥腿子还买肉呢,一年到头养头猪自己一口都不舍得吃。”
  李彦笑道:“傅臻真厉害,才几天就和队里打成一片,比在医院的时候随和多了。”
  何梅没好气道:“你看她再好她也不会看你好。”
  李彦瞅着对面屠宰组出来一个高个子青年,手里拎着一大条五花肉,身材健美,模样俊朗,再看抱孩子的小媳妇也俊俏得很,忍不住赞道:“没想到咱们乡下还有这么水灵的小夫妻呢。他们和傅医生在一起,也算人以群分。”
  给何梅气得嘴一歪进屋去了。
  小夫妻买了肉,接了傅臻,又去供销社。
  莫茹只要手头有布票就买布,没有好看的花布可以买常用布,免得等过些日子过年紧张有布票也买不到布。
  一路上有说有笑回家,已经过了晌饭时间,莫茹先做粉蒸肉给傅臻加餐。
  上好的五花三层,去皮切拇指大小,用酱油、盐、葱花姜揉搓入味儿,把炒面和五花肉拌匀上锅蒸熟。
  蒸肉的香气和炖肉有所不同,没有那么霸道醇厚,却清香扑鼻。肉香混着蒸肉的香气,入口有一种缠绵交融的口感,让人觉得这肉香也分了很多层次,一叠三叹的。
  傅臻吃的香喷喷的,一个劲地夸:“莫茹,你们做饭真好吃,一样的肉和面,怎么这么好吃呢?”
  莫茹笑道:“来,都是你的,慢慢吃。”
  烤麦子空间多得很,以后杀猪再买几斤肉囤着,想吃就做。
  最后给傅臻享的,又喝了一杯茶才解腻。
  休息一下,他们去大队找陈爱月让她组织干部开会,传达卫生院会议的精神。
  陈爱月有点傻眼,现在村里哪里有干部啊。
  周家村先锋大队因为张根发和二队不和睦,所以干部配备是不齐全的,比如说别的大队有大队书记、大队长、副队长,大队会计、书记员、保管员、司务长、饲养员等等,其中到会计都算干部。
  现在大队里只有张根发和一个会计,他们都去钢铁厂,家里就只有陈爱月一个大队干部。
  而生产队干部,本来就是队长、副队长、会计。
  张根发不同意有副队长,借口工分负担太重,其实是怕反对他的力量更多,毕竟他想提拔人去二队一队也插不进去,所以就只有队长。
  最后陈爱月干脆让各队的临时副队长带领各队先进来大队屋里开会。
  听说要找一个人进医务室培训,可以当医生有工分,很多人都吵吵着要家里人进去,谁也不服谁,一时间会场跟菜场一样闹哄哄。
  吴美英喊道:“我瞧着让劳模当挺好。”
  这个倒是没有意见,劳模当医生,别人争不过。
  莫茹不好意思道:“谢谢大家的厚爱,不过我不能当,我晕血。”
  她可不想当医生,当了医生就要天天来医务室上班,那可不自由。
  她不想不自由,她还得投机倒把呢!
  不投机倒把,太对不起自己的空间。
  有人又喊道:“那就让明愈当?”
  周明愈道:“我一把子力气,种地顶好几个,怎么能去坐办公室呢?”
  大家都笑起来,原本都抢着要去的那些人脸上讪讪的。
  任红梅道:“也得等大队书记回来再说吧。”
  三队四队立刻吆喝等大队书记回来再决定,毕竟是干部会议。
  有人对陈爱月喊道:“妇女主任,明天去钢铁厂把书记请回来。”
  他说完,有人就开始笑,一边笑还要看看任红梅。
  张够喊道:“那是不是得选两个啊,一男一女啊,总不能让女人给男人看病,让男人给女人看病吧?”
  “对啊对啊,头疼感冒的看看不要紧,要是别的病怎么也得分开看吧。”
  傅臻道:“你们要是有合格的人选,别说俩,三个八个的我都给带,带出来说不定还能分派去别的大队帮忙呢。”
  男人女人的都开始喊着要去医务室,这活儿轻快啊,脱产不用下地劳动还有高工分拿,再说自己当了医生,那不是随便吃药?还能偷偷卖点,还能赚外快!
  这可真是又体面又发财的工作,劳模夫妻俩居然不干,别是傻子吧。
  “都消停的,全都去当医生,谁上工种地?喝西北风?”有人喊道。
  周明愈道:“不如咱们选几个人,然后拿去钢铁厂让干部们投票选。”
  都觉得是个办法。
  莫茹道:“要当大夫,第一得有点基础,能学进去,第二最好还得识字能看医药说明。”
  有点基础,刷掉百分之九十八还多。
  识字又刷掉百分之九十五还多。
  傅臻低笑,问莫茹:“看了来咱俩想的一样?”
  莫茹低声道:“是啊,我觉得陈秀芳可以学学,她话不多心细,学东西也不慢。还有何大娘虽然不识字,但是接生一把好手,看个妇科病也有基础,学学就行。她和陈秀芳可以互补。”
  有老婆子,给男人看病也没啥。
  傅臻笑道:“除了年纪大点,倒是不错。”
  莫茹道:“没事,以后有合适的年轻人,也可以去你们县医院学习。”
  何仙姑提起来基本就可以上岗,经验老道,阅历丰富,做妇科医生最合适,这些天给傅臻打下手检查做的不错。
  傅臻清了清嗓子,“我来了几天也接触一下各位妇女,我这里也有俩人选。”
  “傅医生有人,太好了,快说说看。”
  傅臻就说了何仙姑和陈秀芳,“一个有经验,一个识字会写,两个人培训一下,学起来比较快。”
  三队四队的都喊着不同意,“全是他们二队的,凭什么啊。”
  一队的也没吭声,因为他们看不惯四属户,何仙姑虽然年纪大,倒是还能接受。
  但是陈秀芳,凭什么啊。
  傅臻轻哼了一声,“那你们谁会写字,举手啊,能把我的医疗档案写得清清楚楚的,就让你来。否则你得先去上几年学,难道我还得教你看书写字?”
  大家都哑巴了。
  陈秀芳激动得使劲握着自己的手,她根本没想到傅臻会点她的名字,她知道肯定是莫茹建议的。
  劳模就是劳模,眼界和人家都不一样,从来不轻视自己,公正公平。
  她几乎要哭了。
  最后为了以示公平,还是选了几个妇女写在纸上,拿去钢铁厂给干部们选。
  莫茹道:“这个医务室是大队医务室,你们没看到吗?又不是生产队医务室。选出来的两名医生,以后工分、补贴是在大队里算的,不归生产队。谁看病都是一样的,先来后到,先急诊后平常,跟哪个队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又摁下了一大部分反对的声音,但是让陈秀芳这个四属户当医务室的卫生员,反对声还是不小。
  不过他们都没有人家识字多,就算反对也提不出好意见,暂时也只能接受。
  陈爱月趁着周明愈、周诚廉几个去钢铁厂送纸拉煤的时候,搭顺风车去一趟让干部们投票。
  钢铁厂的民工们又撤走一批,运输线上也不似从前那么人来人往的,少了一些。
  张根发现在也回到钢铁厂,负责开矿事宜。
  陈爱月找到他把村里的事情汇报了一遍。
  县医院派卫生院下来的事情张根发之前就知道,但是村里要办医务室这是才开会决定的,所以他也刚知道。
  他看名单上是何仙姑和陈秀芳几个,分别写着各自特点以及用人标准,一看就是要选她俩。
  张根发立刻不乐意,“一个老婆子会干什么?怎么不选三队四队的?”不知道他和老婆子家有仇吗?
  陈爱月道:“得有一个会念会写的,还得有一个有点医疗基础的,四个生产队也就这俩人合适。”
  其他的大队还有一个也挑不出来只能从别的大队和公社调拨人选呢,他们村好歹还有俩。
  张根发堵得慌,怎么都不顺,就道:“那就都不要,让公社派人来。”
  陈爱月道:“派人来咱们大队得出工分和补贴呢。”
  张根发没好气道:“那是应该的,给他们也比给这些混蛋强,你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和狗屁劳模呆久了就向着他们?”
  陈爱月撇嘴,“你别乱咬人啊,我是来汇报工作的,不是受你气的。”
  张根发一怔,看了她一眼,娘们儿脾气见长啊。
  陈爱月道:“你要是不同意,他们就要求投票表决了。这是劳模建议的人选,反正都是大队医务室,这俩人的工分就在大队算,要给全大队看病,不是他们二队的,我觉得没有问题。”
  张根发心里发堵,自己出来炼钢铁这几个月,怎么感觉莫茹那个傻子要取代他了呢?
  要是投票,可想而知肯定是通过的,就算他耍赖不让通过,那到时候新的人选或者派人下来还得投票,周诚志那些人给捣乱,照样也通不过。
  到时候只能村里没有医务室。
  可要是没有医务室,就少了一个争先进的项目。
  所以比较一下,张根发只能让步,先把医务室建起来,暂时让这俩人顶着,回去他就培养自己人,赶紧上识字班识字,再去县医院培训几个月,回来就能把这俩人给顶替。
  “就这样吧。”。
  陈爱月见他答应,拿着就走。
  张根发一把拉着她,“怎么急着走?”
  陈爱月看了一眼草棚子门口,“人来人往的别拉拉扯扯,我还得去指挥部汇报呢。”
  说着甩开张根发的手就走了。
  张根发看她扭着大屁股走远,气得蹦跶两下,踹了两脚草棚子的土墙,差点把草棚子踹倒。
  周明愈等人则送了一车手纸,又换一车煤炭回去,惹得相玉亭一个劲地说他,“周明愈同志,你来的有点勤了。”
  周明愈心道:我要是不来的勤快点,回头大炼钢铁结束,那不是拉不到煤了?他也知道自己来的有点勤,但是煤拉回去也是做正事嘛。
  他笑得憨厚至极,“政委,俺这不是想你们吗,等过几天俺还来炼铁。”
  相玉亭信以为真,拍拍他的肩膀,“你这个小伙子实在,好好干。”
  “书记和政委放心,俺们大队的社员们都能干着呢,跟着公社高举三面红旗的伟大旗帜,我们大搞工农业生产,绝对不拖后腿。”

☆、第145章 七七种痘

  就这样先锋大队医务室成立了,县济民医院傅臻是医生,何仙姑和陈秀芳是学生助手。她俩每天跟傅臻学一些常见病症的判断、治疗等,以及一些常用药的功效、副作用。
  医务室成立,傅臻和陈爱月去了一趟公社,办理一系列手续。公社再往县卫生部门提交报告,命令下达县医院,然后就有常用医疗器械、药品等被送过来。
  这一下子村里又热闹起来,常年劳作却从不去医院的乡下人,谁身上都有点疼的痒的,以前都是找个土方子治一下,好不好的就那样半治疗半忍着。
  现在有医务室,本村的看病还不要钱,药费出一半,自然要来瞧瞧,虽然大病没法看也没钱看,可是常见病还是可以的,尤其止痛药、止疼针消耗最快。
  这种乡下医务室,就是为方便农民们抓常用药、打针,看个头疼感冒肚子疼之类的病,靠的就是积累临床经验,大病自然不管的。
  医务室里,周玉忠还指挥着人给垒了一个土炉子,类似于壁炉,垒在墙角用烟囱通出去排烟。只要烧玉米芯子之类的结实柴火,不太呛人,屋里热乎乎的还能烧水喝,也算是给县医生的特殊待遇。
  过了几天,县医院派人下乡给孩子们免费接种痘苗。
  他们组成流动疫苗站,轮流去各大队接种,一岁到十岁的孩子都可以来,先锋大队也一样。
  一听说不要钱,村民都带孩子来抢着要接种。
  不过,傅臻还是提前把可能问题讲一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出问题没事,出问题那自然就是麻烦,所以要提前说清楚。
  毕竟现在接种痘苗技术虽然成熟基本不会有问题,可个体接受有差异还是可能出现意外,所以要提前说明。
  原本以为接种是好事,肯定没问题,哪怕重男轻女的都把儿子闺女全带来,这会儿听说存在一定风险,他们又犹豫,就把儿子拉出去。
  可一想毕竟是免费的,免费的不拿就是吃亏,他们又把闺女留下接种。
  这把接种的医务人员膈应得不轻,喊道:“全部免费,男女都要接种,不接种的万一染上天花全村跟着倒霉啊!”
  这么一喊大家又开始叽叽喳喳议论起来。
  “这可咋整,原本没大夫管咱们不用种痘,也不用跟着操这个心。”
  “是呀,这下不种害怕,种了更害怕,这可怎么办啊!”
  “这些大夫真烦人,就会给咱们乡下人添麻烦,他们一来咱们不是得这个病就是得那个病,可愁死了。”
  “我说你们是不是有毛病的,你先得病人家大夫才看出来的吧,又不是大夫让你得病的。你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