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翻身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十年代翻身记-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十立方。”
  换了这么多,是因为那人手上有这么多。不过姜红兵本来没打算都买完的,毕竟五十立方木材打家具,打出来非常非常多了,自家加上小妹家根本用不完。
  他压低声音问:“咋啦宁宁?”
  工作人员并没有凑上来,兄弟俩默契挨在一起站着,挡住小妹,三人悄声商量。
  “大哥二哥,我觉得这好木材以后肯定大涨,要不咱们囤点吧?以后自家用也成。”
  这何止是大涨,简直是暴涨,可惜是在公家买木材,那个证明这个手续一大堆,不是想囤就能囤的。
  姜家兄弟琢磨半响,也颇为认同,姜红兵点点头,“我看行,那今天咱们就把五十立方都买了。”
  “改天我再找找关系,看能不能再弄点购买证明。”
  “成,二哥合适就弄,不合适就算了。”
  能囤点当然好,但如果耗时耗力还未必有结果还是算了,毕竟兄弟俩都一大摊子事,姜宁末了不忘叮嘱一句。
  听着小妹循循善诱,作为二哥的姜红兵好笑,他故作严肃点头,“宁宁说的是。”
  既然定了主意,接着就是办购买手续了,询问了工作人员,不管松木还是紫檀,一立方购买证明还是买一立方木料,没有区别对待。
  兄妹三人略略商量,决定购买二十五立方紫檀,其余二十五立方,则黄花梨红酸枝和鸡翅木都凑一些。
  足足两万多块钱,震惊了那个领路的工作人员,甚至连主任都惊动了。
  姜红兵笑着说,自己和七八个兄弟都是外地人,来杨市安家立户,买了房子,于是就凑在一起打家具。
  虽然手续没纰漏,但该说的场面话还是得圆一下的,毕竟标新立异说自己拿回去囤,引人侧目没有必要。
  这话还算合理,于是大家惊奇一下就过去了,重点放在今天做了笔大生意上面。
  姜红兵约定明天来提货,他打算先去弄好过户手续,然后用兄弟俩名下那两栋小楼先囤着,反正那两房子本来就用不上。
  弄好这茬,打家具收拾屋子密锣紧鼓进行中,同时货行也开张了,货物紧俏,生意如意料中一样火爆。
  只是没几天,和孙鑫约定的休整时间就结束了,姜家兄弟领着张庆阳管锋等人,再次出门往南。
  姜宁留守杨市,要忙碌的事情更多,她打理服装店加工场的同时,不忘分神照应哥哥们的货行,还得关注一下四合院小洋楼的修整情况,以及家具打造进度。
  好在姜红兵请的匠人足够多,后面两项工作都利索完成。
  由于紫檀木家具会随着使用时间日渐深色,所以是可以不上漆的,少了去味这道工序,等微整完成的屋子晾了晾,就能直接搬进去使用了。
  等到大半个月后,姜家兄弟折返,一切都准备停当了。
  兄妹三人兴高采烈给老家村委挂了个电话,告诉爸妈,明天出发回家接他们。
  *
  明天一大早出发,那就得后天折返,大概傍晚时分才能抵达杨市。
  这两天时间过得特别慢,好不容易盼到了后天,姜宁兴奋到达顶点,一大早的,她没等起床号响起,就睁眼醒了过来。
  “宁宁,你不多睡会么?”
  怀里人一动,赵向东就睁眼了,他低头看媳妇儿,“爸妈傍晚才能到。”
  “我不睡了。”
  姜宁探手取了小闹钟过来一看,已经五点四十多分了,距离起床号也就十来分钟,她索性不赖床了,一骨碌坐了起来。
  赵向东也跟着起了,他俯身,亲了亲坐在梳妆台前梳头发的媳妇儿,套上衣服就出门做早饭。
  今天吃早饭的时间实在有点儿早,完事后姜宁就坐在丈夫的大腿上,搂着他的脖子说话。
  话题自然是围绕自己爸妈家人的。
  赵向东一直含笑听着,时不时应和一句。
  他常年离家,虽不得已,但与父母分别已成常态,不得不习惯了。但媳妇儿不同,要不是嫁了他,她不必与父母分开这么长一段时间。
  快半年了,她肯定很想很想的。
  赵向东冷峻的眉目柔和,轻抚了抚她的背,眸光又爱又怜。
  姜宁当然发现了,她凑过去吧唧了一口,笑嘻嘻道:“东哥,我今天有没有说过,嫁给你很高兴呀?”
  “刚才说了。”
  这小嘴肯定抹了蜜,说得赵向东心不可抑制泛了甜,他唇角翘了翘,回啄了她一下。
  两口子黏糊一阵子,看时间差不多了,就直奔后勤车去了。
  没错,赵向东也去。
  岳父岳父要来,女婿当然得迎的,他获悉消息以后,就申请了休假,今天就和姜宁一起出门了。
  赵向东本来可以借用部队的吉普车,但他想着两个舅哥都有车子,他也就省了,毕竟他和许卫国一样,严于律己,不爱占部队便宜。
  两口子下了后勤车以后,直奔西河坊,姜父姜母傍晚才到,店还是得照常营业的。
  赵向东和彭弘毅田斌打了招呼,至于胡国川,他调去姜家兄弟那边帮忙了,不在姜宁店里,原来负责的工作由彭弘毅接手。
  女雇主的丈夫,女工们第二次见,长相硬朗的青年军官高大威武,身姿笔挺,大伙儿也不敢多议论,只悄悄地多瞅两眼。
  还别说,男的高大英武,女的纤细窈窕,体型相距甚远,却意外地般配。
  姜宁不知道女工们想什么,不过就算知道也不会多加理会,她忙忙碌碌,翘首期盼,今天时间过得特别慢,好不容易才到了下午。
  没到四点,姜宁就关了店门,领着丈夫直奔四合院。
  “嗯,这房子挺不错的。”
  进了门,赵向东环视一圈,四合院微整一遍以后,窗明几净,廊道房檐都簇新了不少,更显优雅大方,他很客观地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另外,媳妇儿给家里买了房子,他也是知道的,刚知道那会有点儿诧异,但须臾就过去了,他很自豪,自己媳妇就是能干。
  赵向东这点非常好,胸襟广阔,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小肚鸡肠,媳妇儿在家里他乐意养着,媳妇儿能干能挣钱他骄傲着,不管心态还是位置,都摆得非常正。
  姜宁很高兴。
  她领着丈夫将前后院都转了一遍,还不忘嘀咕要是遇上合适的,自己也得买一套,居住好地方还升值云云。
  赵向东含笑听着,要他说,媳妇儿灵动的表情,比房子好看多了。
  “你瞅着我干啥呢?”
  姜宁当然察觉丈夫的视线,她嗔了他一眼,“我这是领着你看房子呢!”
  “行,那咱们继续看。”赵向东一向媳妇儿说啥就是啥,既疼且宠惯得很。
  不过,两口子也没仔细看多久,刚转回前院,就听见门外有女人高呼声响起。
  “宁宁,宁宁!”
  这声音,是姜母的,爸妈到了!
  姜宁大喜,两步并三步往外冲,“爸!妈!”


第63章 
  被亲妈大力抱住; 姜宁红了眼眶; 姜母声音也有些哽咽; 高兴的; 这是喜极而泣了。
  姜父也激动得很; 不过他是一家之主,缓了缓就劝道:“好了; 建设他妈,以后一家人就待一起了; 这个得高兴。”
  “对,对!”
  姜母抹了抹眼睛,松开闺女; 改抱为拉,露出大大的笑脸,“是得高兴; 我这是高兴的。”
  姜宁缓了缓情绪; 笑着搂着身边姜父的胳膊; 晃了晃; 撒娇道:“爸; 我可想你了!”
  “嗯; 爸也想; 爸也想。”姜父笑得合不拢嘴。
  实际上; 三个离家孩子中,老两口最惦记的就是姜宁,她最小还是女孩子; 这不得惦记着吗?
  相反两儿子是大男人,长得这么大能独当一面了,疼爱不减,但相对放心很多。
  这个道理姜家兄弟俩都懂,不过这并不妨碍姜红兵插科打诨,他笑着说:“看看,咱爸咱妈也好几个月没看见我了,咋就一点没想呢?”
  他这话语是抱怨,实际声音笑意满满,姜母没好气瞪了他一眼,“就是一点不想,年纪老大一把了,咋还不肯相亲找媳妇呢?你瞅瞅你大哥,像你这么大都有小杰了。”
  “年纪老一大把”的姜红兵,实际上只比姜宁大一岁多,今年二十一岁。这个年龄在农村,已经踏入大龄男青年的范围了,因此小闺女结婚前,姜母就已经张罗着给小儿子相亲。
  可惜姜红兵见多识广,城里人再晚两年结婚也是常事,他本来就不急,再加上年后事业渐铺开,他干脆没了这心思,只一心一意大展拳脚,结婚什么的,先搁着吧。
  他年后回家那次,特地和父母谈了自己的想法,姜父表示支持,毕竟男孩不同女孩,晚点无所谓,于是这事儿就暂时搁置了。
  姜母虽也同意了,但她颇有些怨念,逮到小儿子就要唠叨一番,这不又来了。
  姜红兵立马不吱声了,嘿嘿冲亲妈讨好一笑。
  姜母回了小儿子一个白眼。
  二哥(弟弟)吃瘪,姜宁和姜建设默契对视一眼,露出笑意。
  眼见姜母还要补上两句,姜宁很有兄妹爱给二哥解围,连忙转头看大嫂刘慧芳,笑着唤了声,“大嫂。”
  刘慧芳忙回应,“宁宁。”她羡慕看了两眼小姑子,“宁宁越来越好看了。”
  姜宁今晚不打算回家属区,上班穿的淡蓝色小一字领连衣裙没换下来,窈窕优雅,十分有气质,头次见媳妇儿这打扮的赵向东都看直了眼,甭提刘慧芳了。
  她不大懂形容这感觉,只连连说好看,不过觉得还是不够。
  姜父姜母闻言目露自豪,他们当然也瞅见了,但作为一个疼孩子的父母,刚才注意力主要在人上面了,外在形象倒先放一边。
  姜宁抿唇一笑,“大嫂,这是我店里的衣服,改天给你多拿一些,你穿着给我大哥多看看哈。”
  刘慧芳被打趣得红了脸,姜宁给姜建设挤了挤眼睛,促狭一笑,她又看向窝在大哥怀里的小侄子姜明杰,“小杰,想姑姑了没?”
  姜明杰才三岁,小半年没见姜宁了,他歪着小脑袋瞅着半响,也不知认没认出来,举起小手大声嚷嚷:“我想!”
  姜宁揉揉他的小脑袋,从包包里掏出一把奶糖,“给,姑姑给咱们小杰的。”
  这还真是特地准备的,她不咋爱吃糖。
  姜明杰欢呼一声,忙探手去抓,他人小手小,得两只肥爪一起上阵,才能把奶糖全部兜住。
  他朝小姑甜甜一笑,露出一排密密的小白牙。
  这机灵鬼!大伙儿露出笑意。
  “爸,妈。”
  说话的是赵向东,他迎是一起迎上来了,但作为女婿他很有眼色,等姜父姜母激动稍稍平复,姜宁也和大嫂侄子打过招呼后,他才上前唤了一声。
  “嗯,东子。”姜父笑着点了点头。
  一个女人日子过得顺不顺心,其实光凭精气神就能看出来,瞅瞅边上颊泛红晕,神采奕奕,正如娇花般日益绽放的小闺女,姜家老两口都露出欣慰笑意。
  再看这个一如既往镇定沉稳的女婿,就更顺眼了。
  赵向东紧接着又和姜建设兄弟,刘慧芳互相打过招呼。
  “爸,妈,你们都坐一天的车,要不进屋歇歇吧。”
  姜宁瞥见小侄子打了个小哈欠,她想着旅途劳顿,连忙招呼大伙儿进屋。
  “宁宁妈不累,妈精神着呢。”
  姜母身体挺好的,虽疲惫确实有些,但儿女们买了这么一个大宅子接她和老头子出来住,她正高兴得很呢,那点疲惫完全压下了,正一手拽着闺女,兴致勃勃抬头打量。
  姜红兵笑:“那咱们先把行礼都放下,然后再看看这屋子?”
  “行。”
  扛行李这些重活,当然交给年轻小伙子,姜家兄弟俩肩扛手提,赵向东也轻松拎起几个大包,一家人往后院行去。
  之前通电话已经商量过了,一家人打算都住后院,前院用来待客啥的。
  毕竟姜家兄弟现在摊子铺开,以后恐怕少不了朋友频繁上门,连接前后院的月亮门已加装了门扇,到时候门一关,前院再热闹也影响不了后院清静。
  后院正房三间,中间的明堂当小厅用,左边次间是姜父姜母的卧室,右边次间暂时空置。
  左厢房有两间,一间是姜建设夫妻的卧室,另一间是姜明杰小朋友的未来卧室,不过他现在暂时还跟着爸妈睡。
  右边厢房则一间是姜红兵卧室,一间是姜宁两口子住的。
  屋子已经完全整理妥当,连铺盖都准备好了,直接入住即可,大伙儿见不用收拾,行礼一扔,就饶有兴致直接参观起新家来了。
  青砖黛瓦,清致素雅,沿着抄手游廊转了一圈,姜母刘慧芳啧啧称奇,连姜明杰也不爱困了,瞪大眼睛左顾右盼,瞅个没完。
  最后回到前院正间明堂,这地儿是客厅,大伙儿在刚打好的紫檀木沙发坐下,姜父摩挲了宽大扶手上的莲花云纹,赞道:“好木头,好雕工。”
  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