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翻身记:嫁个将军好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女翻身记:嫁个将军好种田-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还请乐大人在府衙牢房里,给本宫这两位叔叔预留一间牢房,好让他们在牢中了此残生,也省得他们在外头惹出祸事,累及满族。”
  “这个自然没有问题,等下官回到府衙就立即着人去办此事。”府衙的牢房多的是,就算没有空房也不过就是挤一挤,腾出一间牢房,让孟家那两兄弟坐牢坐到死而已。
  孟大柱和孟七斤确实挺不是个东西的,这种无损自身利益的小事,乐征自然满口应允,“就不知公主何时会将人送来?”
  孟彤微笑,“大人回去后,尽快安排就是,本宫很快就会将人送去的。”
  乐征看着孟彤脸上那跟戴了层面具似的冷冰冰的“甜美笑容”,后背上的寒毛不自禁的根根竖起。
  这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他早上进庄子时,远远的看到解忧公主在陪其母散步。
  那时的解忧公主依偎在母亲身边,娇憨可人的说说笑笑,妥妥的一副乖女儿形象。
  哪里会如现在这般,她一个人往那里一坐,就是一句话不说,光那一身的气度就让人不敢小觑。
  乐征其实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他也奇怪一个出身在穷的差点儿要饿死了的农家女孩儿,不过是去了洛阳四年,怎么能做到像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一样,举手投足都带着优雅的让人有种贵不可言的感觉的。
  而且孟彤说话虽然温和,可也不知道是不是乐征自己的错觉,他总觉得孟彤身上有一种隐隐的凌人气势散发出来,压得他都不敢抬眼往上首看。
  乐征直到向孟彤告辞,从田庄里出来,还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当初获知皇帝新收的义女竟是出自河北府时,他这个一府知府自然少不得派人,去靠山村打听这位解忧公主的事情。
  乐征当时很乐观的想着,若是能通过孟家人与这位解忧公主攀上关系,日后能助他仕途更进一步,自然是再好也没有的了。
  可等派出去的心腹打听清楚了孟家的情况,乐征才知道那位在洛阳城颇受争议的解忧公主,竟是在靠山村呆不下去了,被人生生逼的背景离乡的。
  谁能想到,能在洛阳城里混的风生水起,一手制药之术堪称神奇的异姓公主,在自己的家乡时,竟会活的如此穷困,艰难,落魄不堪。
  不过孟家人的奇葩,也让乐征大开眼界。
  一般父母对家中子女各有偏爱是很正常的,不过如陈金枝夫妻这般偏心到狠不得弄死长子,把所有该的不该的东西全都想转嫁到次子和么子身上的,就比较罕见了。
  至少乐征活到这么大,就没见过这样偏心眼到狠心,甚至是恶毒的父母。
  乐征也曾在二皇子的特使身边亲眼见过孟家两兄弟,他其实挺好奇像孟九根那样的人家,怎么就能飞出个像孟彤这样的金凤凰呢?
  古话不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么?
  像孟九根和陈金枝那么自私自利的夫妇,生出孟大柱和孟七斤这样的二流子才是正常的,生个病歪歪、好欺负的孟大也是正常的。
  但像这解忧公主这样的嘛……当真不像是孟家能生出来的,感觉就完全不是一样品种的。
  乐征忍不住恶意揣测:也不知道那已死的孟家老大,头上的帽子是不是绿色的。


  ☆、694重回水头镇

  当然,他很快就把这种无聊的揣测给否定了。
  因为据靠山村的村民叙述,春二娘自被孟家买来之后,整日被孟陈氏、孟大柱和孟七斤驱使的团团转,一年到头都在干活,也是在孟彤出生之后,才偶尔能见到春二娘在中午时分去山地附近找寻草药的身影。
  乐征带着贴身侍卫快马加鞭的回了府城之后,立即就吩咐师爷,去将牢里最差的一间牢房给腾了出来。
  在田庄看到的那些侍卫让乐征很震撼,也很有触动。
  据他所说,孟彤的驸马是金吾卫上将军,是有实权的正二品高官,真正的天子近臣,而孟彤除了皇帝这个义父之外,还有一个义父也是二品的高官,开封府尹胡清云。
  有一文一武这两座大山为解忧公主保驾护航,二皇子对上她,不一定就能讨到好去。
  更何况解忧公主还是为皇上献药有功的大功臣,要是被人知道二皇子是因为解忧公主向皇上献药,才迁怒于解忧公主,甚至是她的亲朋好友的,那二皇子就是天王老子降世,只怕也会落个被圈禁的下场。
  而他乐征若是能攀上解忧公主这座大山,跟着她好好的干,未来未必就不能成为一方的封缰大吏。
  确立了目的之后,乐征没有犹豫,立即派人前往牛山县跟于容通气,让他做好迎接解忧公主的准备。
  孟彤并不愿意让春二娘看到她残忍血腥的一面,而且连日来的赶路,也让春二娘颇为疲惫了。
  所以第二天一早,孟彤就把人员一分为二,一部分人护着春二娘在庄子上多休息几天,再启程往靠山村赶,孟彤则带着一百侍卫先行一步,去处理水头镇处理二皇子的特使,以及那些衙役和孟大柱、孟七斤两兄弟。
  春二娘当真的是这世上最为听话、配合的母亲了,孟彤只说自己要先行一步,去见见牛山县的大小官员,以及处理一些琐事,春二娘什么话也没问,就答应先留在庄子上休息几天,过几天再岂程赶路回靠山村。
  一路快马加鞭,从府城到水头镇足足走了两天,孟彤等一行人到达水头镇时,天色已经微微暗了下来。
  从撩起的车帘往外看去,当熟悉的街景映入眼帘时,一股仿佛融于骨血般的熟悉的感就扑面而来,让孟彤的眼眶都不由湿润了。
  在这水头镇,孟彤其实呆的还不如在洛阳久,可那种感觉却是完全不同的,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家乡的意义所在。
  孟彤永远记得自己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眼是在靠山村,为了父母和自己的生存,走出村子的第一站是在水头镇。
  镇西的吴屠户与她打交道最多;镇中的铁匠金弓祖上曾是工部的武器匠人;药铺的钱掌柜医术了得,会自己坐堂为人看诊;
  杂货铺的言掌柜曾收过她与娘亲做的鬓花,买过她浸的虎骨酒和鹿骨酒;
  一品鲜的方掌柜人很不错,那年她带着父母应齐子骁和周元休之邀,第一次在酒楼上观看了整个中元节游行……
  往事一一闪现在眼前,仿佛一切就发生在昨日一般鲜明,可其实她已离开这里四年了。
  当初离开时,她们一家三口带着两头狼一路向南缓缓而行,现在她们回来,却是快马加鞭,虽仍是一家三口,却是多了个弟弟,孟大已经永远不会再回来了,而孟彤也不希望他再回到这个地方。
  或许孟大在离世时也会有落叶归根的渴望,但孟彤自私的选择了拒绝接收他这样的情绪。
  孟家两老以及孟大柱和孟七斤对他们一家,特别是对孟大和春二娘,一直就只有永远止境的索取和迫害。
  孟彤无法容忍自己的父母一直被人迫害,还要继续装做无事人一般,自我催眠说:那些都是我的亲人,要忍让,要谦逊……
  当初在面对欺负了孟大的陈金枝、孟大柱和孟七斤时,孟彤恨的几乎想要杀了他们一了百了。
  但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一切以孝为先,所以就算孟彤有着现代人的思想,也不得不跟着这个社会大部分的意志走。
  孟彤当时一心要带着父母离开靠山村,所以就是再难,她也把那口恶气给忍了,在整治孟大柱和孟七斤时,也注意了不出人命。
  果然,孟彤当时的揣测并没有错,以孟大柱和孟七斤在村里所犯的那些前科,这牛山县百里范围内,都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的,更甚者还有人纷纷叫好不迭呢。
  不过若是她当时想对付的是陈金枝和孟九根,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就算她当时再有道理,只要动了陈金枝和孟九根,就是不孝,不敬长辈即是不尊孝道,若有人较真,跑到官府告孟彤一状,只怕她不但要被抓起来,还要被人千夫所指了。
  不孝是大罪,法不容情。
  所以就算孟彤这回真的很想杀了孟大柱和孟七斤一绝后患,也只能默默的忍着,只让乐征留了个牢房给这两人。
  只因孟大柱和孟七斤是陈金枝和孟九根的心头肉,是给他们养老送终的全部希望,若是这两个儿子有了什么损伤,还不知道这两个老的会闹出些什么事来呢。
  再说孟大柱和孟七斤活着,陈金枝和孟九根才会有希望,才无法赖到她和春二娘这里来。
  孟彤早就计算好了,凭着她留在族中的银两,只要陈金枝和孟九根自己不作死,一年到头除了有吃有喝之外,还能偶尔来个短途旅行,进府城去看看两个儿子。
  至于孟大柱和孟七斤在牢里过的好不好;陈金枝和孟九根会不会担心两个儿子而郁郁寡欢;
  蒋氏在孟家没了孟大柱的维护,能不能过得好;孟有福的父亲被关进了牢里,会不会被别的小孩嘲笑甚至是扔石头,这跟她和春二娘又有什么关系呢?
  马车在武义堂门前停下,武义堂的门口跪了一地的人。
  “恭迎解忧公主,公主千岁千千岁。”


  ☆、695无巧不成书

  孟彤由青薇和青月虚扶着下了马车,抬头看着这武义堂的门匾,忍不住又是一阵感慨。
  四年前,她也曾是这武义堂里的坐上宾,四年后再回来,武义堂的早已换了主人,而师傅用最后的生命为她换来的那个人情,也被她换了十万两雪花银。
  也不知道在九泉之下的师傅,在知道她这么浪费她的苦心之后,会不会生气?
  “主子!”
  孟彤猛然回过神来,偏头对青薇微微一笑,收起满腹的伤感和回忆,冲一旁的青海使了个眼色,就直接抬脚往武义堂里走去。
  青海意会的往那一地的官吏跟前一站,朗声道,“公主有命,请各位大人平身。”
  “谢公主千岁千千岁。”等那些小官小吏们从地上爬起来,孟彤早已经进了武义堂,而她身后跟着的重重侍卫,以及侍卫们半抽出鞘的雪白钢刀,让那些想要趁机攀交情的官吏们也不敢再往前挤。
  青扬站在前院迎客的大厅门口,翘首张望,一见孟彤进来,连忙就笑着迎了过来,“主子,您可来了。”
  孟彤微微挑了下眉,还未来得及说话,就听青月嘴快的责备道:“你怎么在这儿等着,不去门口迎接主子啊?”
  青扬没理青月,却是笑着叹了口气,对孟彤解释道:“主子莫怪,门口的人实在太多了,属下连站都没地方站,还不如在这儿等着您的好,清静。”
  孟彤回忆了下方才门口的情景,乌压压的一片,人确实是挺多了,便点了点头,边往大厅里走边问,“二皇子派到这里来的那个什么特使,是个什么路数你问出来了没有?
  “属下出手,肯定是手到擒来的嘛。”
  青扬嘻嘻一笑,冲孟彤拱了拱手,才道:“说来也巧了,公主一定想不到,那特使姓程,乃是二皇子一个姬妾的堂兄,说来这人跟二公子还有点儿关系,他的堂妹正是当初榜下捉婿,捉了陶天佑去的程芳。”
  “这还真是无巧不成书了。”
  孟彤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巧,低头想了想,她叹气道,“那这个人还是留给清风来处置吧,他如今大了,做事也很是沉稳的样子,也该是时候让他自己慢慢的筹谋报仇的事了。”
  青扬一听两眼就发光了,连忙低头请缨道,“主子,二公子今年也才十三岁,属下请求参与此事,辅助二公子,以确保二公子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青月在一旁嗤笑道:“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干嘛,你不过就是嫌日子过的无聊了,想找人折腾呢。”
  青扬一脸无奈的瞥了她一眼,一副“你怎么总误解我”的表情,然后转向孟彤,举手发誓道:“主子,属下一片赤诚之心天地可见,您可别听青月胡扯,属下是真的觉得二公子的年纪还小,有些地方不适合他出面,这才自动请缨的。”
  孟彤看着这两人的互动,怎么看怎么有种欢喜冤家的感觉。
  不过青扬的相貌长的太好了,性子又有些淡,青月虽然活泼些,单论容貌,跟青扬还是有段差距的,而且看青扬的样子,似乎对青月也并不怎么感冒,所以孟彤只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她警告的看了青月一眼,直让青月怯怯的低下了头去,才冲青扬点点头,道:“复仇是清风自己的事情,你回头自去找他便是,他若肯用你,你以后便去跟着他吧,反正他早晚也要挑些得用的人,跟在身边办事的。”
  “谢主子。”青扬喜滋滋的道了谢,就又说起了自那程特使身上套出来的消息,“二皇子手中冥殿的势力,在主子身上折损了太多人手,如今的冥殿二长老几乎已经成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