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代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代嫁-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沈家父子害死了老爷和大郎二郎?”袁夫人披头散发,一双通红的眼睛似能滴出血来,“我不能饶了他们!来人,来人——”
  “夫人!”心腹简直被她吓了一跳,“此事,夫人心知肚明便好,并无证据啊!”
  “把他们抓起来细细地审,定有证据!”袁夫人挣扎着就要从床上起来。
  心腹简直都要后悔告诉她这件事了。这种事儿沈家岂会给你留下证据,又岂能审得出来?再说了,这件事的起因是袁家想对沈家下手,就算真审出来了,第一个倒霉的是袁家才对!
  袁夫人这是疯了。自己丈夫儿子都没了,她要破罐子破摔,能拉沈家下水就行。可是他们这些做属下的还没活够啊。
  “夫人,不能如此啊!”心腹几乎要吐血,“倘若此事真是沈家所为,那证明,他们已然知晓了大将军与两位公子的谋划。如今他们没有证据告发大将军,已然是……”已然是万幸了。
  “怕什么!”袁夫人根本听不进去,“有太后呢!”
  “勾结倭人,这是叛国之罪,便是太后也不能为大将军脱罪啊!”心腹被逼无奈,只能把勾结倭寇的话说出来了,“此事一旦被掀出,乃是族诛。太后或许还可得免,可宫里的昭仪娘娘,还有夫人与大少奶奶,以及大少奶奶腹中的孩儿……”
  袁夫人听见女儿和未出世的孙子,终于冷静了些:“可,难道就容沈家得意吗?”
  “夫人可以将此事报与太后娘娘,太后一定会有办法的。”心腹松了口气,只要袁夫人别现在就嚷出来就行。不管了,他反正还没成家。并无拖累,只是在军中有个官职罢了。今儿回去他就想办法自伤,然后离开军中,走得远远的,反正不会去给袁夫人做什么人证!如今大将军等人都已经死了,连心腹之人都死了大半,靠着几个女流,找不到他的。
  袁夫人呆呆坐着。一会儿觉得此人说得也对,一会儿又觉得实在忍不下去,只想去杀了沈家全家。良久,想到宫里的女儿,到底是咬紧牙关忍了下来。有太后在,女儿前程大有希望,这时候她不能坏了她的前程。只要将来女儿能做了太后,那时候想把沈家怎么杀就怎么杀!
  现在杀沈家,不过只是那么几个人而已,等将来他们生儿育女养出一大串来,再全部杀掉,岂不可以杀得更多?
  袁夫人用这个念头安慰了自己,硬生生把涌到喉咙口的一股子腥甜咽了下去,沙着喉咙道:“可也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难道他们还有功了不成?”
  那心腹忙道:“自然不能。不管怎么说,沈家救援来迟,致大将军全军覆没,总逃不了有错,朝中御史定会弹劾他们的。”只不过这错误实在没有多大罢了。不过拿来哄哄袁夫人也够了。
  果然袁夫人被安抚了一下,情绪又平稳了些。这一平稳,她就想起了更多事:“老爷和大郎二郎的丧事……”想到自己尚未安排这些事,不由得又想哭,正要叫得用的丫鬟进来吩咐,就听外头有些喧闹之事:“谁在喧哗!”不管是谁,先拿来打几板子出出气再说。
  守在外头的丫鬟忙进来回话:“是,是族里的人来了,正跟亲家太太闹呢。”
  闹什么呢?当然是闹管事的权力啊!
  袁家大族,可最出息的就是袁翦这一支,富贵权势俱足,多少人眼红呐。
  如今可好,一家父子三人全死了,袁家的权势灰飞烟灭,只剩下了富贵,就更让人眼红、且跃跃欲试了。
  再说了,咱们也不是不怀好意,还不是为了袁府的香火吗?虽说袁大少奶奶有孕,可她肚子里那个还不知是男是女呢。眼瞅着袁家父子的尸身就要送回来,到了出殡下葬的时候,难道能没个顶盆摔瓦的人?
  好吧,退一万步,就算袁大少奶奶怀了个男胎,那袁二少爷呢?他可没娶妻,没留下半点香火呢。不给他过继嗣子,难道让他在地下做个无祀之鬼?
  故而袁家族中真来了不少人。这些人里有的倒还是真心来吊唁,顺便看看能不能讨点好处;有的却就是冲着过继的事儿来的了。结果进门一瞧,竟是个柳家妇在管事儿,这不反了吗?袁家的地方,什么时候轮着外人来指手画脚了?
  柳大太太可不这么想呢。袁家这些族人究竟想做什么,她难道看不出来?过继?真是笑话!只要她的女儿生下了儿子,整个袁家都是她女儿的!至于说袁胜青的香火,将来外孙娶妻生子,多生几个儿子,过继给袁胜青一个不就行了?又何必再从袁家族里过继,好叫外人来占便宜呢?
  袁翦等人的尸首还没运回来,袁家就闹了个天翻地覆。与之相反,沈家却是欢天喜地——啊不,只是庆幸,庆幸罢了。毕竟这一战如此艰难,沈家父子无恙,岂不是让人庆幸么?至于袁家,到底是相识的人家儿,沈家自然也是觉得极惋惜的。
  这么大的事一出,整个杭州城——不,整个江浙都看得清楚,袁家倒了,沈家却是立了功了!
  这个时候,去袁家吊唁当然是应该做的,但往沈家去讨个好儿更应该啊。虽说沈家似乎一直都为皇上所不喜,但就眼下的形势看,袁家一倒,江浙的水军怕是都要落进沈家手里了。
  没听说如今朝廷上的争吵么?有些人说沈家救援不力,可是立刻就有人跳出来为沈家辩解了:海上情形复杂,连守江浙十余年的袁大将军都不曾发现那些倭人,沈家才到江浙两年,如何能比袁家更了解情况呢?
  再说了,沈家总把倭人几乎全歼了吧?就算这里头有一半功劳算在袁家之前的力战上,那沈家至少也有一半功劳的。
  并且,倭寇如此凶残,为何之前沈家提起倭患之事,袁家却全然不理,还要指责沈家夸大其词呢?若是当初袁家听了沈家的劝告,多多注意倭人,又岂会有如此惨败?结果呢,教授军中斥侯倭语的事儿,还是沈家张罗的。若不是正好碰上梅家的大儒,恐怕这事儿还办不成。
  还有呢!战后计损,倭寇的兵力并不如袁家兵力,怎么袁家会打成这个惨样?袁家不是一直号称水战称雄的么?
  还有还有,沈家到了江浙这两年,江浙剿灭的海匪和倭人数目惊人,比从前袁家的战报要辉煌多了。那这究竟是因为袁家水战不如沈家呢,还是因为袁家从前没有人比着,就不肯下大力气呢?
  当然,这个话就不能拿到朝堂上去说了,因为如果再说下去,就要涉及某些极微妙的、不可言说的内容了。倘若不想太得罪太后,不想掀起什么大风浪,还是不要提的好。
  可是朝堂上不提,不等于市井之间不能流传啊。反正沈夫人就听见了。
  董夫人是来与沈夫人商定最后婚期的。原本定了四月,结果袁家这一死就是父子仨人,朝野震惊,这时候办亲事未免有些不适合,所以董夫人只好再来跟沈夫人谈一谈,改一改婚期。
  沈夫人也愿意。眼看儿子要成亲,袁家死人,实在晦气,倒不如再拖一拖呢。若是沈大将军因这一战再得封赏,儿子的亲事也更好看不是?
  董夫人不是个喜欢八卦的人,但有些事情实在太大,也不可能不谈。更何况她那位丈夫已然像嗅觉灵敏的动物似的嗅出了沈家的好处,与她说了许多朝廷的消息,让她来沈家这里讨好呢——毕竟这会儿沈家父子还在军营之中,沈家女眷们怕也消息不灵通。
  “袁家之事,无论如何是怪不到亲家老爷身上的。”董夫人虽有些不屑于董知府,但把好消息告诉亲家却是愿意的,“有人这般说,立刻就有御史上奏折驳斥了。对了,听说司家的二公子大难不死,回到京城了。听说他落水之后被冲到下游,却发现了倭人的踪迹。他瘸着一条腿想报信,当地官府却将他当乞丐赶了,还险些打杀了。后来他碰到了亲家老爷的手下,将此消息报给了亲家老爷,亲家老爷才急忙带人赶去海上。若不然啊,只怕就被那些倭人逃了。”
  说到这个,好像在朝堂上替沈家说话的那些御史,许多都是从前跟随司御史的人呢。不过这个跟司二公子没关系的对吧?他不过是个举人,当然不可能支使朝廷命官。那些御史不过是出于正义才说话罢了。
  当然,司二公子虽未入仕,却探得这样的消息,更难得是一心为国,瘸着一条腿都想着送信,这份儿忠心和功劳都值得嘉奖啊!
  历来各朝各代都有个规矩,身体残疾之人不能为官,所以司二公子这腿一瘸,前程就算是完了。在如此情形之下,他仍旧忠心为国,你说这样的人不嘉奖,要嘉奖谁?难道嘉奖那个把他当乞丐赶走的县令吗?
  于是皇帝看了江浙的奏报之后,就在朝堂上宣召了司二公子。彼时司二公子又黑又瘦,颧骨和唇角锋利得如同几把刀子,哪里还能看得出当初那个温润如玉的公子模样呢?
  他的腿的确是一长一短,但如果走得慢些,倒还不至于太明显。至少他从殿外走进来面君这一路上,仪态还保持得不错,绝不至于影响“君前仪容”就是了。
  既然如此,那么皇帝之后说的话也就很合理了:“卿有乃父之风,三年后春闱当下场。朕要看你的文字。”
  什么叫有乃父之风啊!皇帝这明明就是许出去一个御史了!这是奉旨应考啊,只要中了进士,司二公子将来的前程还用愁么?
  眼红的人不在少数,但没人敢反对。司御史虽死,可儿子有这样的出息,司家倒不了。且司御史生前还有跟随之人呢,你要反对,就等着被人弹劾吧。除非你就清白得好像豆腐,否则,呵呵……
  从“不可为官”到“奉旨应考”,十八层地狱升到三十三重天,司敬文虽是感激莫名地谢恩,却并未失态。不由得叫朝堂上那些与司御史交好的人看了暗暗点头。
  毕竟尚未入仕,谢过恩司敬文便退了出来,司家自有马车在外头,将他接回了家中。
  司夫人这几个月也瘦得颧骨高突,只是见了以为已死的儿子,这股子喜悦无法形容,精神立时好了许多。
  母子几人在府中抱头痛哭了一场,才能坐下来说话。听说皇帝亲口令司敬文下场,司献文先松了口气:“陛下圣明。二弟,你万不可错过此次机会。”
  司夫人也露出了一点难得的笑容:“正好我本来就打算与你大哥返乡,你回去闭门读书,定要一举中了,方能不负圣恩。”
  司秀文在旁边坐了半天,这会儿才能插嘴道:“二哥,袁二公子,真的,真的殉国了么?”才说出一句,就忍不住有些呜咽起来。
  司敬文听见她说袁家人是殉国,不由得一阵恶心,冷冷道:“是已经报了阵亡。”若不是沈云殊与他说的话,他一定要把袁家的恶事都揭出来!
  司秀文红着眼睛道:“但,但没并找到尸身啊……二哥当初也是这般,可现在也安然无恙,若是袁二公子——”
  司敬文把手中的茶杯往桌子上一放,冷冷道:“若是袁二公子还活着,你待如何?”
  司秀文登时噎住了。她待如何?她难道能说自己已经私定终身?更何况,她也知道袁胜玄其实八成已经死了,只不过还抱着那一点希望……
  “父亲被害,我等都在孝中。”司敬文只恨不能把袁家的恶事说出来,但他现在对妹妹的那张嘴已经不能信任了,“你一个守孝的姑娘,打听外男是要做什么?还有没有点规矩,有没有点廉耻,有没有点孝心!”
  母亲是对的,早就该让母亲来管教这个妹妹才是。不过现在幸好袁家父子已经死了,他有很长的时间,来慢慢管教她。


第102章 召见
  如此震惊朝野的消息, 后宫自然也能知道。更何况这是太后与昭仪的娘家人,皇后闻听之后深深叹了口气,命传了御医准备着, 亲自往宁寿宫里去了。
  其实太后的消息比皇后还灵通呢, 皇后到的时候, 袁胜兰已经在宁寿宫里哭得昏天黑地了。
  袁太后看起来比她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没有呼天抢地,可脸色煞白。御医连忙上来诊脉——其实不用诊也知道,无非是急火攻心、伤心过甚, 要开疏郁、宁神、补身的那些个方子罢了。
  皇后叫御医下去拟方子了,自己从宫人手中接过一杯茶水, 亲自递到袁太后手中,叹道:“母后,不管出了什么事, 您总要自己保重身子才是。”
  袁太后并不去接那杯子, 只是把眼睛转过来,死死盯着皇后,从牙缝里挤出几不可闻的几个字:“你如今——”后面几个字消失在她唇齿之间,虽然听不到, 却仿佛能让人感觉到这后半句话是硬生生在牙齿当中被碾碎了。
  皇后微微向前倾了倾身:“母后说什么?”
  袁太后紧紧地握着双手。皇后说是来劝慰她的,其实袁家父子身亡, 皇后不定有多称心呢。
  后宫之主原该是皇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