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入旧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春入旧年-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胜男无奈叹了口气:“唉,我不忌不行啊!辛热燥火的吃不了,好在府里为我请了个广东厨子,煲得一手好汤,那平素不爱吃的牛羊肉,经他一整治,倒是每顿能饮下一碗去……”
  江春|心内一动:这般严重的痤疮,还每日吃一碗牛羊肉汤?怕没这样的大夫吧!
  “那大夫可曾说过你要忌牛羊肉?”江春脱口而出。
  “倒是未说,只说香燥动火的不能吃。还说那牛羊肉养身健体最好不过,只有正气足了,才能将那余毒排出哩……”
  这倒是,牛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民间禁止私自宰杀的,多少人想要靠这进补还吃不上呢。不可否认,牛羊肉也确实是养身防病的好东西,有名的“食疗第一方”当归生姜羊肉汤在后世已成为秋冬进补的名方了。
  但是,她那满脸红肿成片的痤疮,有些还冒了黄色小脓点,明显的是阳性疔疮,再吃那偏热性的东西,可不就热上加热,越是难愈了?
  况且,就算不是每一日都吃牛羊肉炖的汤,就是猪肉鸡肉,甚至鱼肉也是不妙的。众人只知不吃辣椒烧烤就算忌口,其实这些补物亦属于温中蕴邪之物了,那脓毒蕴在体内,要先想法子将它发散出去,才能行补虚之法。
  所谓“正虚邪恋”得驱邪扶正,但她那壮实的身子,哪会虚?哪用得着补?不过是哄她侯府银钱罢了……或是府内当家人故意不想让她痊愈!
  江春有些气恼,若事实真如她说的这般,那这高老二一家委实狼子野心!享受着大哥用性命换回来的爵位,不止抢了侄女姻缘,还暗行这般祸害之事……他一家怎不上天去?!
  出于职业本能,江春倒是想帮帮她:“高姐姐且听我一句劝,家去换个旁的大夫瞧瞧吧,这般久了越瞧越严重,怕不是庸医罢?况且,你那顿顿补汤可不行,你瞧瞧你四堂妹,她每日吃的啥你可晓得?走出来哪个不羡慕她那柳腰?你可学学她,日后瘦下来了定是个美貌小娘子。”
  若直接劝她莫吃那些汤水了,家去她母亲定是不放心的,少不得被劝着又重新吃上。但用“仇人”的美貌来刺激她,却是有用的。
  凭什么她可以学我穿衣,我就不能学了她吃食?反正为了瘦和美,很多女孩子是可以拒绝口腹之欲的。
  果然,高胜男听得茅塞顿开,暗自记在心内。
  却不知她三人谈话,也被身后懦弱丫头记在心内,回了府就与二夫人禀报一番,没隔几日,果真又换了个大夫来,但高胜男的痤疮却也未见好转。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当日,几人一路聊到左甜水巷,才知武功侯府就是左起第二家,日后倒是方便来往。
  高胜男知晓她们是太医院学生,江胡二人也晓得了她是武学难得一见的女学生,三个倒是愈发惺惺相惜,约定好了日后要常在一处耍,方才恋恋不舍别过。
  第二日,二十八就算正经进学日子了,江胡二人惯例早早的进了异常宽敞的学舍,选了前排可刷脸处落座,待徐绍来了后自动坐到她们后头,几人都感慨了一番:他们这群伙伴就缺了徐纯了。
  也不知徐纯在威楚府补武学怎样了,他若能好好表现的话,明年几人就可在汴京相聚了。
  外舍生每年招录二百五十人,还有额外的五十人是业医之家特招,新生人数少说也是三百了……待见了学子们陆陆续续进了学舍,江春终于明白,为何这学舍异常宽敞了,这可能都不算“学舍”,类似于后世的会堂。全国各处的学子皆有,大家还不熟悉,就尽量捡了前头空位坐,倒是不消片刻就将那大屋坐满了。
  待钟声响过,一名三十多的中年男子进了学舍。据他介绍是赵学录,负责外舍班所有生员核考分班的。
  众生一听“核考”,又要考试,有胆大的男学生就“呼”了一声,惹得赵学录瞪了一眼。江春下意识回首看去,也分不清到底是哪位同学的哀嚎,只注意到学里女学生不少,她四处观望,默默数了一下,居然有五六十人之多!
  至于核考,不过是要将三百人按专业能力与天赋分出级别来罢了,似胡沁雪等业医之家出身的,与凭着升学试考来的普通人,自是有不同的基础,分了班才可因材施教。
  她平静无波的又考了一场试。倒也不难,就是些五行医理、常用药物功效、常用汤头歌诀等基础内容,她闭着眼都能答出来。
  完了赵学录又将院内所设课程情况交代一番:第一年不分科,统学《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七门基础学科。每月有月试,待第二年开始,可通过年试升至内舍班,但内舍班只有两百五十个名额,就意味着要淘汰五十人。第三年方能升至上舍班,定额一百人,又要淘汰大半下去。但这淘汰了的学生却并非消籍归家,而是继续修习方脉科、针科、疡科三个专业,估计今后的出路就是各地州府医了。
  而被选拔至上舍班的学生,则正式成为“医生”,不止要精通方脉科、针科、疡科三科,还得兼通其他有关学科,所谓“三科通十三事”,即要求各科学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如方脉科必修大小方脉及风科,兼习《脉经》。针科必修针、灸、口齿、咽喉、眼、耳,兼习《黄帝三部针灸经》《龙木论》,并采用王惟一发明铸造的针灸铜人,进行直观教学。疡科则必修疮肿、折伤、金疮,兼习《黄帝三部针灸经》《千金翼方》。
  无论选修何科,三年间皆得修完十三门课程,好在不消花费精力去修甚病理药理的,这算是与后世不同之处了,亦是这时代中医的纯粹之处。
  见众生皆明白三年学习任务,赵学录只道今日已无事了,大家可先回家或是学寝暂作休整,后日再按核考成绩分班,届时才开始正经授课。
  江春约了胡徐二人,终于吃上了这价值十余文的饭食——与县学无多大差异,只是兼顾到天南海北的口味,多了些面食,没了辣椒。
  直到三月三十清晨,院内贴出了众生分班情况。很幸运的,三人都分在了外舍天字班,班上拢共七十人,剩下地字班与玄字班都是各七十人,只黄字班有九十人。
  看来这天字班是一群比较有基础或天赋的学生,江春于心内提醒自己:定要好生努力才行,古人里不乏天才,自己这“半路出家”的,得十分努力才能不被淘汰……自此,她又开始了如前三年的勤学苦练生涯,但这努力程度却又要超越前三年了。
  作者有话要说:以上太医局分科依据参照了《中国医学史》,做了些小小改动,但真实的北宋就是拥有这么先进的医学教育制度哟~~


第90章 窦家
  到了二十四这一日,天气渐渐暖和,汴京城外□□掩不住,花红柳绿成片,鸟儿雀儿唧唧喳喳好不热闹,胡家一行人历经整整二十日跋涉后,在城门口见到了前来接应的尚书府管事。
  胡老夫人掀了车帘子,听那中年男子禀报“三爷当值还未回来,三太太身子不适起不了身”等语,只淡淡笑了笑。
  胡管事不敢出声,好在胡二爷打马上前来,道:“劳烦管事了,快快请起,待会儿还有得忙哩!”
  江春就在后面的马车上,多少也能猜到些,毕竟老夫人这口气是从三日前就堵着了。那日胡沁雪走丢虚惊一场后,本以为遇上的窦元芳是大老远去接应他们的,哪晓得他晚食未用,将一桌人“丢”在南阳驿,道公务紧急就先往湖北去了……老夫人的脸色当时就不好看。
  背了人少不得要将元芳骂上一顿的,江春反倒暗自乐了一把。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她自己闹的乌龙,若果真是人家公务紧急,自然要事急从权了,她的气倒是来得莫名。
  好容易堵了一肚子气来到汴京城外,亲儿子不逢沐休,出不来接她,她也就忍了……儿媳妇居然也“起不了身”了,她的怒气终于有了光明正大的泄口。
  好在胡管事办事得力,片刻功夫就引着他们过了城门巡检司的查探,从西侧的梁门进了城……望着那几户比她们先到却仍排着队等候查验的人家,老夫人的怒气倒是稍微松了些。
  江春见胡沁雪兴致勃勃的掀了窗帘子往外瞧,她也凑过头去望起来。这是一条极其宽敞的青石板路,刚进城门那段没有想象中的摊面林立、人声鼎沸,只离了路面一丈远处开了些铺面……倒是规划得挺严。
  “这是梁门大街,横贯东京城东西两面,咱们得沿着这大街走好一会儿哩……”胡沁雪在旁解释起来。
  因着进了城,马车走不快,江春还有时间将眼睛放在两旁建筑上,仔细瞧了好一会儿。待离了梁门,渐渐向城中心靠拢后,街面上开始涌现各色摊位,就摆在那正经铺面前,南北货物一应俱全。就是街上行人也比刚才多了不少,从车上望下去,倒是人头攒动。但好在人群见着马车都会自行避让,这车行速度倒未受影响。
  “这是西市,专卖各色南北货物的,我以前没伴儿,也没来过,现有了妹妹,你可得陪我来好生逛逛!”
  江春应下,她倒是对古代都市文明感兴趣的,既穿越一回,自要好好珍惜这长见识的机会。
  渐渐的,人群开始少了些,那建筑也从低矮的民房变成了稍微有些规模的二三层楼,路面愈发宽敞,马车反倒还慢下来了。江春以为是到了,忙问沁雪:“姐姐,这就到了?也倒是不远哩,咱们今后上西市去倒是近便。”
  谁知胡沁雪却“噗嗤”一声笑出来,抱了她手臂闹她:“原来妹妹也有不知的哩,这才到了宣德楼前哩!”江春顺着她指向看去,马车左侧目光所及之处果然有绵延几十丈的红墙黄瓦……这就是最高统治者所在之处了吧?
  她仔细留神,见马车依次经过了“右掖门”“左掖门”“东角楼”等门楼,终于又见了不甚高的建筑,马车速度又快起来……这就是过完皇城跟前了吧。
  “咱们现到东市啦,妹妹快看,这边我可熟了,跟我我爹来过几次的……”果然,街面上又开始店铺林立起来,只这边不论是门面装潢还是铺面规模,都要比将才西市华丽些,从种类上来说亦是酒楼首饰铺子钱庄甚的多些,估摸着就是富人区了。
  在她暗自打量中,马车又渐渐慢下来,向右下方转入个名叫“榆林巷”的巷子去。江春不敢再乱猜测可是到了。
  果然,马车并未停下,又顺着榆林巷继续往南,才进了“左甜水巷”,慢慢的停在了第六户人家门前。那阔气门庭前站了好些男男女女,匾上有“胡府”字样……这就是到了。
  胡沁雪拉了她从车上下来,两人先去前头扶了老夫人下车,那门口恭候着的一群人才簇拥了个三十几岁的美貌妇人上前来。
  “母亲,您可到了!儿媳这身子不争气,未能亲去梁门外迎接,还望母亲体恤。”她嘴里虽赔着罪,那晚辈礼却慢了半拍似的,待话说完了,才慢吞吞屈膝下去。况且,就是江春这外人都听出来了,这话说的好生难为,好像不原谅她就是婆婆不“体恤”儿媳了一般。
  果然,老太太嘴角噙着不明笑意,眼神定定望了她片刻,直到三太太心下惴惴,屈膝请安的姿势有些打晃,众人以为老夫人将要发作时候……她方转开眼睛,伸手扶起儿媳,亲切道:“怎会嘞?你们小两口京内自在惯了的,只怕我这老婆子来多事哩!”
  “不敢不敢,儿媳罪过了,母亲能来京内,予我们尽孝的机会,是儿等福气。”说着也顺手搀了婆母进门,似乎未见沁雪与江春等人。
  江春见她婆媳二人打机锋,小小一件事都能搞得争锋相对,只觉着大户人家果然不是那么好混的……光一个江芝都能打得她招架不住,若身边全是一群这多心眼子的妇人,她只觉难以想象的心累。
  自此,她愈发打定主意,不会住胡府内了。她不能辜负苍天令她年轻了的半辈子,定要去世界各处走走看看,绝不能让自己的人生困在那四方天内。
  好容易进了正堂,三太太廖氏领了两个儿子上来问安。老夫人望着与自己儿子十分肖似的孙子们,嘴角笑意这才真诚了些,笑眯眯的给了见面礼,说过些香亲的话,才使着胡氏三姊妹与江春上前来与廖氏见礼。
  果然,廖氏只稍与沁雪闲话几句,对大伯子与小姑子家的胡英豪和徐绍,就只淡淡招呼了声,至于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二房“干女儿”江春……只得了她个浅薄笑意,更遑论后头急着上前的江芝。
  “母亲可要先歇息,去去尘土?怡安堂已收拾出来了,待会儿令他们将行李抬过去即可。”
  老夫人打了个呵欠,顺水推舟道:“也罢,人老了耐不住这舟车劳顿。”说着自由翠莲搀了下去。
  那三太太廖氏送走婆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