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芳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富贵芳华-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根本不用他们发话,便被修葺一新的长房祖坟,宁怀璧悄悄嘱咐大女儿睁大眼睛,好生记着这一幕。

    是记着族人的好处么?

    宁芳可不觉得。

    相反,她觉得她这个英俊爹简直小气极了!

    虽然脸上笑得周全,可宁芳却知道她爹,其实心里生气极了。

    当听说自己不在家的时候,亲爹的坟头都快保不住,甚至害得他一双幼子幼女出了痘疹,不得不让妻子冒险照顾时,宁怀璧的眼神可怕极了。

    但在人前,他却没有表露半分。

    只是在族老们几次三番想送些子弟给他当亲随,随他上任谋个前程时,被宁怀璧统统拒绝了。

    族老们虽知他是为了迁坟之事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只暗地把当时那个多嘴的宗亲,骂了个狗血淋头。

    看完一场人情冷暖的大戏,宁怀璧还要跟宁守信等人回金陵去摆酒,并答谢诸位师长。

    宁四娘要回家替儿子打点上任之事,宁芳就跟夏珍珍母女俩,在孟金墨的护送下一起回下溪村收拾行李,并道别了。

    就算夏珍珍那三百两银子还没挣出来,可宁守信却无论如何也不敢让她把那赌约继续。

    在听说她们母女弄到了蚕种并且缫出好蚕丝时,宁守信可是吓坏了。

    如果真让她们做下去,不消几年,别说三百,只怕三千两人家也是挣得出来的。可他上哪儿找银子去填当时的赌约?

    一人三千两,三个丫头可就是将近一万两,真要拿出来,家里孩子非跟他拼命不可!

    所以在宁芳母女回家前,宁守信就找到宁四娘,也顾不得倚老卖老了,只拉下老脸,一个劲的拉感情,说好话。求她无论如何,把那纸赌约还他。

    宁四娘也没真想要他这个钱,只想起他当日嘴脸可恶,故意拖延着等儿子媳妇回来,才让宁怀璧出面去把赌约烧了,送了三叔祖家这份人情。

    宁守信感激不尽,便真心诚意的想请宁四娘一家回金陵居住。至于宁四娘担心的在老宅没了房屋,宁守信表示,愿把自家新修的花园子分一半给她借住。

    “那一块正好还连着你从前的闺房,给几个姐儿住倒是刚好。你要怕不清静,我便替你砌道墙,再把前后园门一锁,就自成一家了。”

    宁四娘确实意动。

    跟儿子一商量,宁怀璧也挺愿意。

    永泰帝果然如他所愿,最后在离家三百里的邻州边界,给他指了一个八品县丞去做。

    那地方山穷水恶,要干点实事倒是再好不过。但也因条件太差,并不适合带家小前去。考虑到兄弟两个皆在外为官,家中没有男丁,所以宁怀璧挺愿意母亲搬回金陵,有家人昭应。

    况且他任职的小县城与金陵有官道相通,往来便利,若有急事,三五日内即可归家。二来也是考虑到渐渐长大的宁芳。

    家里其他几个孩子还小,但大女儿已经很是懂事了。若是个男孩儿,纵搁在乡下,请几个名师,埋头苦读也能挣出头来。但女孩子却还是要在大地方,多开些眼界,富贵娇养着,才能养出名门气质。

    所以他管夏太公要那家商铺,一是不想跟夏继祖争利,二也是想着若在金陵买不起房子,便把商铺租出去,好歹补贴些,也能租个象样的宅子。等宁守信提出愿意把自家花园让一半出来借住,宁怀璧就更动心了。

    “不如我先去看看,若觉得可行,便全家搬去。要是不好,咱们再商议便是。”

    宁四娘也很赞同,母子二人便分头准备。

    只是事情没办成,还没跟宁芳母女说起。于是在下溪村收拾东西的时候,夏珍珍还在跟女儿议论那蚕丝之事。

    “……当时你爹来了,我还以为这生意真就没大哥的份了。你也是的,既早知道,怎不告诉我?”

    被埋怨的宁芳倒也不生气,只道,“若早说了,就以你那个性格,哪里能藏得住话?”

    夏珍珍想想也是,不过再瞟一眼才到自己腰高的女儿,仍嘟囔着嘴,“那你这小孩儿就能藏住了?哼,我看他就是偏心!”

    呵呵。

    宁芳懂了,她娘其实不是生气她爹没告诉她,而是生气她爹只告诉了女儿。所以,她吃醋了。

    不过这个醋吃的,宁芳觉得还挺得意,“那是,爹就偏心我了,你不服气就去提呀!”

    看女儿那个小挑衅样儿,夏珍珍恨得作势要打她,又在宁芳假意跑开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要跟那个人提吗?她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看着娘在屋里,一个人悄悄红了脸,宁芳心中却也酸溜溜的。

    别说她爹疼她,其实更疼她娘。

    要不然,为什么耍心眼,把生意只给大舅舅做呢?

    因为她那个英俊爹又小气了。

    不满夏明达只因一点私心,便闹得夏二太太把夏珍珍活活骂晕过去。宁怀璧不好跟个妇道人家一般计较,自然就只能针对夏明达了。

    宁芳暗暗摇了摇头,却对她爹这小气性子,有点意外的窃喜。

    嘿嘿,有个这样护短的老爹,还是挺好哒!

    只是跟大舅舅亲归亲,但宁芳也没把英王府合作的事告诉夏明启。

    不是信不过,而是在孟保柱事件的教训过后,她已经明白,有些话根本没必要说得那么直白。

    就好比夏明启,从头到尾都不问宁家的蚕种到底哪来的,缫丝又是谁教的。因为这对他做生意完全没有影响,何必要打听得那么清楚?再说谁家,又没有点自己的小秘密?

    一个真正沉稳的人,就应该懂得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必说。

    宁芳正板着小包子脸,一脸严肃的想着成熟与长大的问题,忽地夏珍珍哎哟一声,拿着件旧衣裳,很是沮丧的从屋里出来,“上回说好了,要穿给你爹看的,可惜都忘了。”

    说到这事,宁芳也好奇了。

    她爹有半年没见着她娘了,怎么这回在夏家重新见到恢复苗条漂亮的夏珍珍,一点反应都没有呢?

    金陵。

    宁怀璧刚进城,便寻个借口,摆脱了长辈亲戚,单独拽着宁珂,让他带自己去城中时新的绸缎铺子。

    宁珂挺奇怪,“堂兄是要做衣服么?尽可以把裁缝请回家啊!”

    宁怀璧只含糊道,“不是给我做的。程家表舅让我给家里带了些礼物回来,有几块料子我瞧着给家里人做几身衣裳倒好。只怕她们舍不得花钱,不如我去交待一番。”

    哈!

    宁珂一下懂了。他就说么?怎么表嫂瘦下来之后,看堂兄也没什么表示,原来表示在这里呢!

    女为悦已者容,而哪个男人又不愿意自己老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是男人,都懂的。宁珂也不问了,走吧!

 第79章调教

    六月的下溪村,午后静谧的时光里。

    许多人家门前,端午时才插上的艾草还泛着清香,但有那性急的人家,却已经早早晒起度夏的新衣。

    夏明启骑着骡子一路进村,一路暗暗感慨起这个村子的变化。

    乡下人的日子好不好过最是瞒不住人的,上回来时还有几处坑坑洼洼的路面,如今全都修得平平整整。

    不必去看那些田里的庄稼,只看那些成群结队,昂首挺胸在房前檐后散步的鸡鸭,便透着一股蒸蒸日上的味道。

    随便靠近一户人家,都能听见蚕吃桑叶的沙沙声。而在孟老庄头家的屋子前后,更多了一股子高粱甜香。

    “这做什么呢?这么香!”

    “哎哟,夏大爷您可到了,热坏了吧?快进屋歇歇。”孟老庄头一面把夏明启往屋里让,一面赶紧给他端上凉茶,并解释道,“这不是二姐儿爱吃高粱饴吗?开春时便让村里多种了几亩,如今正在熬糖呢。别说,二姐儿给的方子就是好吃。方才我老儿偷吃了两颗,可把我们从前做的那些一下比成歪瓜裂枣了。”

    夏明启听得好笑,口中茶水险些喷了出来,笑指着他道,“既姐儿要你们做,就用心做些,回头她带到金陵,送人也是体面的。”

    “可不是么?当时姐儿说了,我们就商议着要做些花模,您瞧这盘做好的,可还能入眼不?”

    夏明启看那一盘子色泽金黄,作梅花元宝,铜钱珍珠等状,颗颗又只有拇指大小的高粱饴,只觉十分喜欢。拈一颗到嘴里,只觉甜而不腻,柔软清香,又不粘牙,点头赞道,

    “确实花了心思。不如索性再拿高粱杆编成巴掌大的精致小篮,装上这样一盒糖果,再打上下溪宁家的徽记,纵拿出去卖,都是值钱的。”

    孟老庄头顿时道,“这主意可太好了!我这就让人去弄。等您走时,正好给二姐儿带去。”

    夏明启道,“不必匆忙,回头你们慢慢弄好送去就行。”

    孟老庄头却道,“没事,乡下人只怕没事做,有的是力气。您若不信,我出去这么一说,不到天黑就有人急着送篮子来了。”

    夏明启笑道,“那你快去,回头咱们还得商议正事。”

    孟老庄头很快出去传了个话,才想进屋,却被孟大娘一把揪住,“你倒是别忘了,跟夏大爷也说说,给保柱带信的事。”

    上回宁怀璧让孟金墨护送妻儿回下溪村,也让他顺便探了个亲。

    和大儿子久别重逢自然欢喜,但得知孟保柱如今在船上过得挺好,孟大娘是又哭又笑,更加欢喜。

    只听说那船上特别招晒,又爱磨损衣物,便买了透气吸汗的土棉布,赶着给儿子做了好几身粗布衣裳,想要托人面广阔的夏明启带去。

    可孟老庄头却不愿意,“你怎么又忘了规矩?夏大爷是来做大买卖的,可不是来替你跑腿儿的,别仗着有几分面熟就使唤人。行啦,你去把东西收拾好,还有大媳妇给老大的东西包一块,回头我跟夏大爷去梁溪送糖时,托人带给老大,让他想法给他弟弟送去吧。”

    孟大娘虽有些不乐意,可想想小儿子的教训,还是应了下来,自回去准备。

    这边夏明启查看了第二拨的养蚕进度,又去贺嬷嬷那里瞧了织丝的教学现场。

    在确定接手这门生意之后,办事认真的夏明启便把家里生意交给儿子,自己重又去考察了一遍市场,最后跟宁家商议,决定将素色绸缎作为他们两家合作的主打产品。

    一来,这个掌握容易,便于操作。二来,也能填补市场上的一个空白。

    如今市面上的民间丝绸多半都在仿官式花样,但又没能力做得完全一样,便总觉得有些欠缺,质量也没那么好。于是夏明启瞅准了这个空档,决定不去模仿那些花俏的样子,而是把质量做好,专攻素绸。

    宁芳得知后,很是佩服舅舅的眼光。

    因为后世里,她记得有一家民间作坊,就是专做这个出名的。

    看来做生意的门道都是相通的,只要有机会,自家的大舅舅也可以很精明哒!

    决定了要做什么,接下来要如何操作,反倒很是容易了。

    贺嬷嬷是因年纪大了,眼神不好,所以才从织造局里退下来,但要她织些无须分辨颜色的素色绸缎,那简直就跟玩儿似的。

    于是,教人织布就交给她了。

    夏明启这些时便去买了家染坊,只等着贺嬷嬷这边能织出布来,他那边就可以开始染色。

    宁芳养第一批蚕时,特意多留了些蚕种。所以如今不光是下溪村,上溪村的人家也可以领到蚕种,开始养蚕了。

    把两个村子跑下来,夏明启对这次的产量,心中大概有了数。

    等他再回到孟家时,果然就见已经有不少村民送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高粱篮子来。有些家里没种的高粱,便用刚收下来的稻杆编了。还问他哪个好看,他们好去弄。

    夏明启挑了几个样子,忽地觉得,这高粱饴的小生意,恐怕还真值得一做。

    反正他手上就有粮油铺子,不如今年多收些高粱,交这些村民做了,也给外甥女赚些零花钱了。

    于是,等到夏明启次日去到梁溪县宁家,认真找外甥女谈起这门生意的时候,宁芳的小嘴张成大大O型,整个小人儿都惊呆了。

    “可,可我只是想做点糖给茵妹妹吃,我早答应她的……”

    “那也可以卖钱呀!反正茵儿也吃不了那么多。”倒是商户出身的夏珍珍,表现得比女儿淡定多了,“既然大哥都说可以做,那就一定可以做。是吧?”

    可你这份对人盲目的信任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夏明启瞥这个傻妹妹一眼,还是觉得会震惊、会犹豫的外甥女比较好调教,“这高粱饴一斤成本不过几文钱,但是包装好了,这么半斤的一盒,至少可以卖到十几文,且老人孩子都爱吃。舅舅也不白帮你做这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