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其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计其庶- 第3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夏波光笑道:“真是一个绝美的时代啊!”
    李初晖问:“将来还会更好么?”
    夏波光道:“会。缫丝机已遍布江南,户部预估今年的税收可以翻倍。王田下立竿见影的就是没有那么多造反的流民,固然还有小范围的冲突,可是比起之前好太多。朝廷平叛的银子,完全可以用来兴修水利,改良农具。工部有专门的农业研发处,蚕钟改良已见希望,稻种、麦种等也有人研发。没有意外的话,淮扬的大火不会再烧起来了。”
    李初晖望向北方:“蒙古人也不会再打过来了吧。”
    夏波光道:“他们敢来,就用大炮炸死他们。”
    李初晖点头:“九边的兵士,可以入国企,他们也过的更好,我们也不用花钱养着。皆大欢喜。”
    夏波光笑道:“公主开始参详政事了么?”
    李初晖笑道:“跟着太傅的人,哪个张嘴不是政务?太傅就有本事搞的所有人兢兢业业。听老宫人说起父皇小时候,就是个混世魔王。现在哪里有一丝魔王的影子?只怕我的弟妹再听宫人闲话,都不会相信了。”
    夏波光大笑:“跟着她压力太大了。出身那样好,长的那样好,偏偏比谁都玩命。害的我们不努力就似罪大恶极一般。”
    李初晖也跟着笑:“讨厌的很呐!她怎么什么都会!最讨厌的是她还看书,还练字,还骑射。我看着她的工作日程表就头皮发麻。再看看父皇与徐都督的,已腿软的站不住了。”
    “深有同感!”
    李初晖赶紧结束这恐怖的话题,道:“你们家要摆酒吧?到那日我再出来,替你挣些脸面。我虽止是公主,但官场上能扯张虎皮做大旗的时候,就别客气。”
    夏波光道:“公主说话似大人了。”
    李初晖笑笑:“我九岁了,太傅九岁已出书了。”
    夏波光道:“以她的脾气,她宁可九岁的孩子只操蛋。”
    李初晖又是一阵轻笑:“九岁的公主不是孩子。”
    夏波光看向李初晖,外祖谋反,母亲被废,心里的落差就足以让她长大。天家无父子,公主没有父亲,只有父皇。没有父母的孩子,除了逼迫自己长大,再无其它的路可以走。但公主终归是幸福的,些许磨砺,或能想的更开,过的更好吧。
    李初晖觉得长大没什么不好,她渐渐识得人心险恶。可那份险恶并非捂住眼睛就不存在,早知道比晚知道好太多。皇家的公主,最不该有的就是天真。李初晖也看向夏波光,她该有自己的班底了!
    傻子才会内耗,聪明人只会想法设法的抱团,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不管女科有多容易,能杀出重围的,都是人中龙凤。每一个人都知道女科有多么的孱弱,即便太傅巍峨的立在朝堂,官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排挤。这种情况会持续很多年,很多很多年,或许她们终其一生,都看不到心中期盼的那个结果。可是她们知道,踏出了第一步,就充满了希望。
    女进士们将来难免为了各自的利益分了派系,但至少此刻时团结一致的。她们频繁的交际着,飞快的熟悉着彼此。她们都被分在了京城,没有外放。保守势力在地方上还很强大,一群刚得官的女人,出去就是死。昭宁帝奚心的保护着他的亲手种下的秧苗,女子分田、女子科举,这片土地上,将来会有半数人会成为他的绝对嫡系。这样架构起来的皇权,才坚不可摧,无所畏惧。她们现在还很幼小,但没关系,他等的起。他才三十岁,至少能活二十年。二十年,足够让他颠覆原有的官僚体系,足以让他给他的孩子,留下一个繁盛的天下。
    秋收过后,便是核算岁入。银子一箱一箱的随着海运、漕运与官道押送入京城。户部核算出来的数目,一点点超过昭宁帝的预期,直飚到四千万两才停止。昭宁帝头一回后悔没有好好照顾太上皇,他应该孝顺点,让太上皇活到今日,看看他治理的天下,能收多少银钱!新政初使,岁入已翻倍,三年后呢?五年后呢?昭宁帝想大笑,似宋朝一般过亿的岁入,应该不是梦吧?他能做光武帝,不是幻想吧?笑过之后的昭宁帝,眼中又闪过泪花,大哥,你看的见吗?我真的把天下掰回了正轨;我真的能把我们的王朝,再推向高峰。
    秋季蒙古的进犯的力量在火炮与连珠铳的攻击下,越发显的无力;五军纺织厂供完军需后,开始向民间销售衣服,京城的棉布与成衣价格狂跌。中枢的官员亲眼见证了工业的力量,强悍到无法抵御的力量。有人赞赏、有人畏惧、有人厌恶、有人怀疑也难免有人抨击和阻挡。但工业的步伐一旦踏出,利益裹挟的力量,就不再能轻易摧毁。它会沿着它该有的轨道,狂奔向前,再难回首。
    一年四千万岁入的朝廷,令人恐惧。
    至年底,中枢官员的空缺补至八成,朝中恢复了生机。又是一年大朝会,庭芳与徐景昌在夜色中出门,并羁而行。庭芳想起了多年前她们一起去大同的情景,单纯的聊着日常,全然不知前面的风险。那时候她们谁也没想到,可以并驾齐驱一辈子。
    徐景昌的睫毛特别长,显得眼睛特别亮。徐景昌有些无奈,庭芳看他的眼神里,总带着三分调戏,可他偏偏就欲罢不能。强悍又娇俏的庭芳,只属于他的庭芳,与他一起,一文一武,权倾朝堂。
    权力的滋味,确实令人迷醉。屹立在这个位置,徐景昌总算可以安心的想:再也没有人能龌龊的欺辱于她,再也没有人能把她从我身边抢走。互为依靠,互为犄角,永不分离。
    路上的官员遇见了这对夫妻,纷纷避让。被允许带刀策马入宫廷的二人,在众人的艳羡中,长驱直入,停在了太和殿前。
    因缘际会错过了两次正旦的庭芳终于站在了她该站的位置。作为太傅,率文武百官朝贺。这一年的朝堂,不再是庭芳一个人孤独的战斗,正一品的太傅,正一品的宗人令,十几个个有资格踏入太和殿前的女官。庭芳勾起嘴角,我曾说要踏出一条血路,我曾说要点起星星之火,竟在我二十岁时便做到了。出乎意料的快啊!
    昭宁帝端坐龙椅,居高临下的看着跪伏在地的文武百官。礼仪毕,朝臣站起。北风呼啸中,皇帝的话会非常简短与套路。但今年,昭宁帝不想走过场。
    他缓缓的开口道:“新政实施一年,卓有成效。朕感激众卿之努力。”
    大嗓门的太监,接力的把昭宁帝的话复述至每一个角落。
    昭宁帝继续道:“至始至终,朝中都有许多反对的声音。或因孔孟之道,或因祖宗家法。”
    “然而支离破碎的天下,没有哪一条孔孟之道能够挽救,亦没有哪一条祖宗家法可以扭转。”
    “新政或有太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或伤及了无数无辜。但朕不能因惧怕,而止步不前。”
    “蒙古的铁骑还在骚扰,西洋的炮船纵横海上。淮扬大火、京城动荡,回忆起来,至今让朕彻夜难眠。内忧外患中,朕不能再退缩。”
    “前路固然迷茫,回头却是深渊。此情此景,朕愿做一次引路人。若不幸失败,至少给后人一个警示。告诉后人,朕死在何处;但也告诉后人,如果没有这份勇气,就不配做个帝王。”
    “朕想做明君,与众卿共勉之。”
    “生平所愿,到我死的那一日,再次见证属于华夏的盛世荣光!”
    庭芳望向昭宁帝的眼神,充满了笑意。或许你谢我带来了全新的思想,我亦谢你纵容我入政治舞台。启用女子为太傅的压力,我能想象,但你还是坚持的做了。为了天下苍生,数次忍让。忍让我,忍让朝臣。你是我见过最荒诞,亦最有勇气的帝王。
    肃、立、叩首。三跪九叩,示为臣服。我愿臣服,因为你能带着我,回到我梦寐以求的家乡。
    前世今生,我都是强国的子民,我都是彪悍的叶庭芳!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富国强兵神马的,其实已经在南昌的建设里写了一些思路,毕竟是小说,主要还是写人写故事嘛。
    本来想写一个经典宅斗小言故事,女主是个不受宠的庶女,遇到更不受宠的嫡长子。中途她不小心被拐入烟花巷,历经艰苦逃出来父亲却不要她。她只好去打工,进的正是被撵出家门的男主家里。男主只养的起一个丫头,于是他们在一起。
    刚写开头,废了六稿。= =||因为我没办法写那么怂的女主,会把自己憋死。放下笔,重新整理思路。
    其实,不论古今中外,都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的。所以我想了想,还是写一个奋斗的故事吧。因为生活是那样艰难,奋斗了都可能死掉,一如小七,何况把一切寄托在未知。
    我曾说过,文以载道,却被人曲解成载学术。小说是不可能载学术的,任何学术都不能。小说就是小说。当然,说载道是有些夸张,不过是借用了一个形容词。写完全本,我只想说,人不要弯下自己的脊梁,因为弯下去比直着会惨的多。和气、谈判、退让、臣服之类的一时妥协难免,但始终不要忘记直回来。
    白左的那一套悲天悯人,无非就是另一种傲慢。做人踏实点,无论什么波折,什么伤害,什么困难,最终能挣脱困境的只有自己。社会依然很残酷,我们生在期间,想要改变也得自己过的好。就如我们的国家一样,百年屈辱后还能坐实五大流氓,靠的终究是自己,没有别人。
    
    第441章 番外
    第1章君子墨
    
    几十匹骏马在官道上飞驰。居中的那人一袭黑色的戎装,轻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大同的城门古朴苍健,守军看见了来者的旗帜,依然端起火枪警戒。不远处,来人下马,牵着缰绳缓缓向城门走来。非战事时,城门大开。然九边重镇,核查便特别严。仔细对了印信,才被放入城内。
    大同城内的人不少,这几年北面的蒙古部族在燕朝日益精湛的火器反击下,颓势越发明显。前线的大同因此得以喘息。作为进口准噶尔部棉花的中转站之一,有种别样的繁华。
    走到总兵府门前,迎上来一位年轻的军官,对来人拱手见礼:“可是君都司?”
    来人点头:“下官君子墨,见过大人。”
    年轻的军官忙避开,道:“下官守备赵安邦,该向您行礼才是。”
    君子墨的脸上绽出笑意:“小胖子。”
    赵安邦:“……”求别提!
    君子墨笑问:“总兵大人呢?”
    赵安邦道:“在衙内办公,此刻得闲,我引都司去见。”
    君子墨颔首:“多谢。”
    一行人进入总兵府,在正厅找到了赵总兵。君子墨恭敬见礼。赵总兵看到君子墨,顿生肝疼。犹记得多年前南昌街头的一幕,对他家外甥媳妇带出来的人,真是很难不警觉。
    君子墨看到赵总兵的棺材脸,笑的见牙不见眼,哎呀多年未见还是这么帅!
    赵总兵:“……”
    赵安邦同情的看了亲爹一眼,大概全朝堂只有他自己不知道被盯上了。被昭宁帝与太傅联手算计的总兵好惨啊!
    君子墨扬起一个笑脸:“下官初来乍到,若有不当之处,任凭处置,绝无怨言。”
    赵总兵脸都绿了!这句话是曾经庭芳对徐景昌说的!恨不能当场就把君子墨给扔出大同,叶庭芳,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龌龊主意!你给我等着!
    君子墨差点憋不住笑场,赵安邦也忍的双肩直抖。
    赵总兵深吸一口气,忍气道:“君都司且去见参将,你不归我直管,有事无需来找我。”
    君子墨笑嘻嘻的道:“可是陛下说您武艺高超,望您对我多多指点。”
    赵总兵:“……”好陛下!你也给我记着!
    木着脸打发走了君子墨,赵总兵对儿子吩咐:“没事别放她进来。”
    赵安邦无奈的道:“她要闯谁敢拦?”
    赵总兵冷笑:“她算老几,怎么就不敢拦了。”
    赵安邦又绷不住笑道:“爹爹,您说陛下要直接赐婚,您是接旨呢?还是不接旨呢?”
    赵总兵:“……”
    “爷爷都没了多少年了,君父真的管的着您的婚事。”赵安邦不厚道的笑,“而且,姐姐说您曾写信给陛下,说讨厌软趴趴的……”
    赵总兵:“……”
    赵安邦乐不可支:“爹爹,要不您就从了吧!”
    赵总兵瞥向赵安邦:“文姨娘养你一场,你就不怕她难过。”
    赵安邦撇嘴:“爹爹,您省省吧,您都没看过她几眼,她二十年前就死心了。若不是怕闲言杀人,她早撇了你改嫁了。”
    赵总兵没好气的道:“你今日看笑话,竟是为了她出头!”
    赵安邦道:“您就是对不起她,不喜欢何苦又纳了她。休说是我娘替您纳的,便是不好驳我娘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