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大唐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直播大唐生活-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三娘子,我突然想起府中有事尚未交代,得赶紧回去一趟,”翡翠越发焦急,语速极快,“娘子可否在观中略等一等,我去去便归。”
  崔清自是点头答应,翡翠叫停马车,直往东边巷子里走,墨香才道,“翡翠姐姐今日真是怪哉。”
  马车重新上路,崔清抿唇一笑,“可不是嘛。”
  Mr。 Liar能在短短三天内推测出三郎在外有人,这府中人与三嫂接触如此之久,岂会不知呢?三嫂在她丈夫下班之时出门堵人,若三郎一个不好,早露馅了,男人的心思没那么精细,他能瞒得滴水不漏,势必府内有人帮忙,崔清不过试探一番,若此计不成,还有第二套方案。
  没到五分钟,马车缓缓停在咸宜观前,她带着墨香登上数十阶石梯,踏入巍峨的山门,穿过白石刻字牌坊,这座道观看似与寺庙相差无几,正中一座宽大古朴的玉皇殿,殿前立着一座香炉,白玉栏杆顺着石阶斜下,衬得粉红桃花开得正艳。
  崔清入殿烧了三根香,拜三拜,据说那善配膏药的女观居于后面的吕祖殿中,她一路进去,经过三四座殿堂,往左拐,总算见到吕祖殿的黑漆木字牌匾,三扇红漆直棂门两边挂着同样质地的一副对联。
  正中一座吕祖像,殿中,十七娘起身款款而来,生硬地惊喜道,“十三娘!你也在这。”
  “十七娘,”崔清将三根点燃发烫的香插入满是香灰的香炉,浓烈的檀香袅袅散开,她转头朝十七娘微一福礼,“你也来求膏药吗?”
  “听闻玄灵女观膏药最为灵验,恰巧今日逛完东市经过,故来求几贴,好孝敬阿娘耶耶。”十七娘回了一礼,笑盈盈道,“我带得多了,不如匀些与你,可好?”
  “哪有让妹妹出钱的理,”崔清吩咐身边的墨香道,“墨香,你且去选几副,我与十七娘附近走走。”
  两位娘子素日交好,墨香不疑有他,直接应了声是。
  十七娘顺手挽住崔清的胳膊,亲亲密密地朝后殿走去,她的丫头自觉地退避两三步。
  关于县主之死,有临淄王与歧王施压,大理寺一接过案子,就立刻开展调查,卢七郎因前期受不良帅之托跟进此案,加上素有才名,被允许从旁协助,十七娘的消息绝大部分都是从卢表兄处听来的。
  局里有人真好,崔清感慨了一声,越发仔细听她说起案情。
  大理寺先从县主的贴身丫头着手,问清是谁带县主去的房间,但丫头们都一致表示,是县主自己要求去的,因为歧王与临淄王兄弟情深,宜春县主常来歧王府做客,熟门熟路,她偏爱住在那间房,阖府上下都知道。
  如果王府上上下下外加进出歧王府后院之人逐个排查,以大理寺的人手,估计要过个三五年才能查得清楚,更何况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任何想要对县主下手之人,事先稍微调查一下便知,并不难打听。
  其次,县主虽满身鲜血,连进屋的丫头都踩了一脚血迹,然而死因并非利器刺杀,而是以窗帘的系带勒死,与雪奴死法相同,皆为窒息身亡。凶手特地在她脖颈上砍出一条伤口,血迹喷得到处皆是,却被卢七郎一眼看穿,盖因生前大动脉的血迹喷射得更高、更多,而县主房间窗户、天花板皆无血点,仵作细细验尸,方承认确实为死后再刺,凶器为临淄王赐予县主防身的小刀。
  凶手想以此掩饰自己的行凶方法,到底是为什么呢?
  崔清把获得的消息重新组织一遍,问向直播间的观众。
  [你说那个雪同样是被勒死的?]其中一位如是说,[杀死两人的,很可能是同一个人?那么,他或许想掩饰这一条。]
  的确,在死因未明之前,大理寺都当是雪奴合伙同谋杀害县主,又被同谋杀死,调查点在雪奴身上,若是雪奴并无同谋,两人皆被一人所杀呢?调查的方向就不一样了。
  [我觉得,用刀刺会留下大量血迹,]另一名观众道,[换做是我,只有希望尸体能被尽早发现的时候才会这么做。]
  “为什么希望尸体尽早被发现?”崔清有些困惑。
  [笨,当然是为了留下不在场证明啊,微笑。jpg]对方耐心地解释,[以公主的身份,哪怕睡姿不好看,侍女也不敢上前查看,无形中推迟了被发现的几率,但是留下一地鲜血,算好侍女回来的时间,再出现在合适的地方……]
  “就很难怀疑到对方,”崔清摸摸下巴,“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你想查这个案子吗?]骗子先生再次出现,[没准我有办法。]


第33章 玉印章
  加入这个案子的办法?崔清不由得问道; “什么办法?”
  [不妨想想,在这个案子里; 你能充当什么样的角色?]骗子先生提示道。
  “助手?”崔清想了想; “不行,我还在守孝,嫌犯?会对我的名声有影响,难不成……”
  [人证,]莱尔先生道; [猫咪的人证。]
  的确; 县主手臂上发现雪团的抓痕,正是她卷入此次案件的起因; 尽管这抓痕现在看来并不重要,但大理寺若想详加调查; 势必会叫她和雪团的主人陈十娘过去问话。
  只要能有被问话的机会,查看一下现场、提供一些线索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崔清立刻把她的想法告诉给十七娘,对方沉思片刻,拍拍胸膛; “姐姐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说了近十分钟的话,十七娘不得不告辞赶在关坊门之前回府; 同她告别后,崔清在吕祖殿外找到提着个包袱; 一身素白麻衣站在桃花树下等候的墨香; 一近身; 便嗅到一股浓重的膏药味。
  “娘子,买齐了,”墨香献宝似的双手递上一个瓷盒子,打开后一股刺鼻的气味,里面装着满满的黑色膏药,“玄灵女冠道她最拿手的便是乌麻膏,生肌止痛,去疮内虫,我便多买了一些。”
  崔清忍住笑,摇头道,“傻孩子,此乃棒疮膏,我们哪用得上,却也不好送人。”
  “啊?”墨香肩膀耷拉下来,宛如一朵太阳底下晒得发蔫的小白花。
  崔清道,“先拿回去吧,夏日渐至,说不准什么时候会有用呢。”
  她带着墨香在馆内逛了逛,这家道观殿堂虽多,占地却小,建得一栋挨着一栋,密密麻麻,勾心斗角,正巧,玉皇殿前碰到了气喘吁吁的翡翠。
  “府内之事可处理好了?”崔清关切地问。
  翡翠迟疑地点点头,崔清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似的,正常地问她要不要去玄灵女冠那买副膏药,她们可以边逛边等。
  “哪有让娘子等我的道理,”翡翠忙拒绝道。
  “其实是我私心,想再逛逛道观罢了,”崔清浅笑道,“还怕翡翠姐姐行动太快呢。”
  纵然她说得再有道理,翡翠也不敢撇下主子自己去买东西,直到崔清唬她要一并回去,她才答应。
  连一座道观都没逛完,翡翠便提着个小包袱出现在她们眼前,三人踏上回府之路。
  “今日之行可还顺利?”回到后院,杨夫人慢慢抿了杯扶芳饮,这是用扶芳树叶煎水配置而成的饮品,原味苦涩,配后香美,而她特地让人留下那一股清淡的苦味。
  翡翠一路上都在思考下午那桩认错人的乌龙要不要提,但是崔十三娘的确告诉过自己恐怕认错了三伯娘,她也不觉得常年在偏僻院子里呆着的崔清,能有办法得知三郎外有侍妾的隐秘事,又何必拿出来给心思烦乱的杨夫人添麻烦?
  “很顺利,”翡翠左思右想,还是隐瞒下来。
  杨夫人“嗯”了一声,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半晌才道,“四郎他,后日便要下葬了。”
  翡翠低头垂眉,一声不吭。
  “他向来是个乖孩子,”杨夫人手上的佛珠转动得越发慢了,“从小就亲我,翡翠,我这几日一闭上眼睛,就看到他七窍流血地出现在我面前,”她已哭了太多次,但心中的疼痛始终无法消解,“他当初刚学会走路的时候,牢牢抓着我的腿的感觉,好像还是昨天一样。”
  “娘子,”翡翠轻声唤道。
  杨夫人闭上眼睛,泪珠从眼皮底下滑落,“他临死前,还冲着我笑,他明明知道他的死……我却什么都不能做。”
  她长长吐了口气,心如死灰般道,“我什么都不能做。”
  杨夫人放下佛珠,伸出右手手臂,翡翠适时地托着,一手打起竹帘,杨夫人步入佛堂,供着一尊释迦牟尼像,她跪坐在蒲团上,嘴唇蠕动,念念有词。
  翡翠轻手轻脚地掀开竹帘,正要出去,便听杨夫人的轻声问话,“那枚印章,还未找到吗?”
  她手上一顿,低头回道,“还未。”
  此时,崔清一手托腮,一手在烛光下拨弄着首饰盒里的珠钗簪子,在橘黄色的烛光下,这些首饰静静地散发着它们的光辉。
  李玦要下葬了,作为她穿越而来,第一个对她散发善意的陌生人。而她,甚至想不起来对方的模样。
  她的手指在盒子内侧稍一按,弹出一个小小的隔层,一块玉质印章静静躺在里面。
  这是李玦临死前送给她的东西,但她不会单纯地以为这是一件普通的礼物,印章在古代,一向都是身份的证明。
  “你们说,”她把印章取出来放在掌心上,烛光给它镶了一层边,“我该用什么办法把它藏起来呢?”
  [把一滴水藏起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放进大海里,]弹幕如是说。
  “有道理,”崔清照样把它放回首饰盒里,关上隔层,“等我下次出府,多去制几枚玉印章好了。”
  不求以假混真,只要一眼看去分不出来即可。
  十七娘的行动速度极快,翌日午后,婆母便唤她与陈十娘前去,说是大理寺想就雪团的消息再问问她们,不过看在明日李玦下葬的份上,允许她们三日后再往。
  此事正中十三娘下怀,但陈十娘仿佛被吓坏了般,整个人都瘫软在坐垫上,若不是案发当日她没出崔府,崔清都忍不住怀疑她是否在县主一案上插过手。
  崔清能看得出来,杨夫人怎会看不出?她当即便把手中青瓷杯重重往桌上一放,一声脆响,沉声问道,“十娘,你在隐瞒什么?”
  陈十娘一个激灵,叩首哽咽道,“十娘不敢有瞒,十娘,素来不喜狸奴,一向交与雪奴看管,对雪团的脾性,实乃一无所知,我甚至,还有些怕它。”
  也就是说,她压根不知道雪团到底会不会袭击县主——对她,对崔清,乃至对杨夫人来说,都称不上好消息。


第34章 下葬
  这日傍晚; 乃是启殡日,李玦停灵于西边堂屋; 因殡期长达三个月; 还需以冰块镇尸,临下葬前,需将灵柩移出堂屋,等待出殡。
  杨夫人早已备好祭奠的酒食和祭品,崔清换上生麻布做的衣裳; 用麻布包头; 宾客齐至,她的大哥崔大郎和崔暄都来了; 因父亲没到,叔父崔峻代他出席; 皆穿素服,一院子戴白色头巾,穿白色素衣。
  黄昏的斜阳铺满院落,傍晚的凉风钻进她生麻布的缝隙里; 崔清等候在走廊内,没过多久,林妈妈示意她入堂哀哭; 只见一个大大的“奠”字挂在灵堂之上,祝者口中念几句词; 她只隐约听到“灵辰不留、尚飨”的字样; 待话音落地; 当即满院哭泣,亲友皆奉上奠仪,奉上几句悼词。
  “节哀顺变,”两位郎君联袂而来,他们朝哭得几乎站立不住的杨夫人轻声道,而在她旁边从不假辞色的郡公,如今双目通红,身体挺得根块棺材板似的,至于堂下的三个兄弟,都低头垂泪,这是崔清第一次见到郡公府三兄弟齐至,从他们脸上,能依稀勾勒出那仅有一面之缘的李玦的轮廓。
  “节哀顺变,”两位郎君行至她面前,他们穿的麻布质地,看似颇像郡公府三兄弟所穿的熟麻布。厅堂中哀泣声此起彼伏,他们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四郎的娘子,便是我等的嫂嫂。”
  崔清不由得一愣。
  其中一郎君圆眼睛左右一转扫视全场,另一国字脸郎君低声道,“四郎之死,必有蹊跷,十三娘子,你多加小心。”
  “敢问郎君大名?”崔清忙问。
  “吾乃张正。”张二郎再一鞠躬,便顺着队伍离去。
  崔清轻抿下唇,问不知不觉安静下来的直播间,“你们知道有这个人吗?张正?”
  [大概不出名吧,]叶雨时飞快地检索结果,[反正我是没查到。]
  “是吗?”崔清自言自语般在心底说,“希望如此吧。”
  大概一个时辰后,太阳落到地平线下,斜阳尽收,暮色苍茫,宾客皆奠,祝者再念,引灵发丧。
  灵柩上车,缓缓朝府门行进,而后停在大门内,门外,一行长长的白色车队在黄土道上蔓延开来,望不见尽头,林妈妈扶着她坐上停在东边的第二辆木车,非常简陋,没有上漆,没有装饰。
  她在车上端坐片刻,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