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老太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老太太-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混蛋。我家小姐的嫁妆,那是夫人老早就准备好的,抬出来都能吓你一跳。
  也就是你这种没见识的村妇才会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真是可笑又可悲。”
  “你敢骂人!”赵氏最不怕的就是骂人了,当即变着花样的开骂起来,连陈妈的祖宗八代外加亲戚朋友,一个都没放过。
  他们这么吵,终于惊动了满院子的人,大家都围拢过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陈妈!”云书瑶拉了拉陈妈的袖子,“别说了,不过是一碗雪蛤而已,我吃不吃都无所谓的。”
  陈妈却一点没有息事宁人的意思,“我的乖小姐,这可不是一碗雪蛤的事。今天如果你让步了,那明天她就会得寸进尺,以后,你在这田家,哪里还有好日子过。”
  “我真的没事的。”云书瑶都要急哭了。
  她这样,陈妈更加觉的自己有保护她的责任,气道:“小姐,我们已经够忍气吞声的了。
  她自己的活不想做,都推到青桃跟青杏身上,我们都没计较,现在,她还想欺负你,这我们可不能忍。”
  云书瑶还没说什么,赵氏就不干了,“什么叫我自己不想做,那些活,本来就是下人做的。
  我们田家给你们工钱,让你们干点活还推三阻四的,真没见过这样给别人当下人的。
  要我说,趁早让你们卷铺盖滚蛋才好。这样的大爷,我们田家可用不起。”
  “谁要给你干活,我们是伺候小姐的。”旁边那个叫青桃的丫鬟显然这几天也没少受气,立刻站出来道。
  “吃着我们田家,喝着我们田家,拿着我们田家的钱,却只想伺候你们家小姐,你们可真是打的好算盘。
  要是这样,我也去雇佣几个人好了,到时,也让她们只伺候我一个。”赵氏翻着白眼道。
  “你想去就去,谁拦着你了。”青桃尖声道。
  “青桃,怎么能这么说话。”云书瑶此时已经看到了对面走过来的姜婉白,赶紧喝止青桃。
  “小姐……”青桃跺了一下脚,有些焦急的喊道。
  
  ☆、第181章
  
  云书瑶没有理她,而是对姜婉白道:“娘,你来了!”
  姜婉白点点头,环视了一圈众人,沉声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吵的这么厉害!”
  “娘,我原来以为老五媳妇是官家的姑娘,应该知书达理才对,却没想到,她竟然自己偷偷吃小灶。
  阿彩怀着身子,真是需要进补的时候,我拿了她一碗吃的,却没想到,她还恶人先告状,跟我闹起来。”赵氏赶紧抢先跟姜婉白告状。
  “娘,我没有。”云书瑶生怕姜婉白误会了,急忙道。说完,她还想再解释两句,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只急的满脸冒汗。
  陈妈一看,赶紧给姜婉白行了一个礼,“老太太,这事可不能怪我家小姐。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没听说哪户人家会指使陪嫁的人做活的,更没听说过,偷吃别人的东西,还有礼的。”
  说着,她白了赵氏一眼,显然,这个人就是说的赵氏。
  赵氏还想再说什么,姜婉白却不想听了,事情的大概,她已经明白,不过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已。
  “都跟我进屋,我有话要说。”说完,她转身进了屋。
  众人对视一眼,都鱼贯进了大厅。
  等众人都坐好,姜婉白思考了一下该如何说,这才道:“这些日子我以为大家相处的很好呢,却没想到矛盾已经这么深了。
  不过,也幸亏发现的早。
  书瑶是官家女儿,我们家现在虽然日子还算过的去,但还是用的以前那种老习惯,同吃同睡,这样,必然会产生嫌隙。
  其实说白了,就是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罢了,既然这样,我们现在就来统一一下,定个章程,也算是我们家的家法。
  以后,再出什么事,就按照这章程办事,也不用说那些有的没的。”
  其实这件事,姜婉白早就应该考虑到的。一个大家族,就像一个大公司,必须有自己的公司文化跟规章制度才行,这也是一个普通农户向家族过渡所必须经过的阶段。
  大家都紧张起来,接下来姜婉白要说的,可是关乎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事。
  “首先,就是大家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月银,至于这些月银你们怎么花,我就不管了。”
  这第一条一说,王氏等人的眼睛就是一亮。
  以前家里的所有银子都掌握在姜婉白手里,他们想买任何东西,哪怕是一个针线包,都要跟她说,一点自由都没有。可是以后,可就不一样了。
  “第二,现在帮家里做生意赚钱的,生意中的三分之一归你们自己所有,剩下的三分之二,交到我这里,供大家花费。”
  大家又是一惊,王氏跟张氏自然欢喜,可是赵氏就不那么高兴了。
  田老四没了,田承宝又没开始赚钱,家里就她一个没有经济来源,这不是让她眼巴巴的看着被人富起来,自己受穷吗。
  刚要开口反对,姜婉白就将昨天跟田老五说的那番话又说了一遍。赵氏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分得冰皮月饼三分之一的利润。
  这下,赵氏又变的开心起来。冰皮月饼的生意她知道,又省心,赚钱又多,拿了它,就等于可以坐在炕头数钱了,谁能比得上她。
  “这生意是交给你们了,但如果你们经营的不好,我会考虑收回或者交给别人,你们好自为之。”姜婉白最后道。
  众人都是一凛,蛋糕已经分好,他们可不想失去它。心里暗暗下定主意,一定要好好的经营,对,一会儿回去就要……
  不说他们如何想的,姜婉白开始说第三点,“至于佣人的事,我也考虑过。
  一般大户人家都有定例,夫人有几个人伺候,公子有几个人伺候,咱们家刚刚起步,还做不到那些,但雇佣几个下人还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这些雇人的银子要从你们的月例里面扣,所以你们想雇什么人,雇几个,要提前想好。”说完,她看向赵氏,家里就她闹的最凶。
  赵氏是很想有人伺候她,可是一听说要花她的钱,就蔫了。到了她手里的钱就是她的,怎么能给别人呢!
  “娘,我想了一下,我还年轻,家里的事情又不多,我这里就不用雇人了。”赵氏涎着脸道。
  “你确定?”
  “确定!”
  “那你以后就不要随意指使别人的下人。”
  赵氏的脸有些挂不住,但很快就点头答应了,表示以后一定不会这样了。
  姜婉白又杂七杂八的说了很多事,但总之,就是一个原则,田家人以后为各家为单位,算是一个小团体。除非发生什么关乎到整个家庭荣耀、安危的事,大家要一起解决,否则,就各自解决。
  这个家族理念,是姜婉白一直在考虑的。纵观中国古代,那些抱在一起的大家族,有几个能做到善始善终的。还不如将财富分散到各个家庭,如果哪天哪一家出了什么事,起码还有别的家庭。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家如同治国,只有大家都富裕起来,整个家族才会富裕,而不应该是国富而民弱。
  当然,姜婉白也想过沿用日…本家族的模式,将财富积累到某一个手里,这样,家族也许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很快,她就放弃了这个念头。毕竟,中国不同于日…本,文化不一样,观念也不一样,中国讲究的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
  虽然这句话不一定对,但也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里,认为家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并没有那么多,比如赵氏,比如王氏。所以,如果田家采取这种模式,只会纷争不断,加速灭忙。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一次说个清楚,下次,可就没这种机会了。”姜婉白最后道。
  王氏看了一眼赵氏,有些犹豫,但还是没开口说什么。
  赵氏不屑的回瞪了一样她,对姜婉白道:“娘,我这个人心直口快,可不像某些人,心里明明有事,却不肯说,专门想着拿别人当刀使,自己又想得好处,又想落个好名声。”
  王氏被嘲讽了一番,脸色有些不好看。
  赵氏却不管她,做人嘛,只要自己舒服了就行了。她继续道:“娘,给老五娶媳妇的那些钱怎么算?
  是算私用还是公用。如果是私用,老五是不是要把那些钱还回来,毕竟这是我们大家一起赚的。
  如果算公用,那以后我们要是办喜事,是不是也能办的这么风光。”
  田老五最过意不去的也是这件事,所以立刻道:“娘,我会将这些钱还给家里的。”
  其他人却没理他,只等着姜婉白说最后的决断。
  “算是家里的公用。这些跟外面的人来人往,都算在公用里面。不过,如果是私人关系的事,就不要跟我说了。”姜婉白一锤定音。
  有了说法就好,众人虽然还有些羡慕田老五,但很快也就平衡了,他们的儿子、女儿甚至孙子可还有很多人生大事没解决呢!
  事情完全敲定下来,又让田承玉全部写下来,众人按了手印,这才算完。
  此时已经是月上中天,可是大家从客厅出来之后,却一点也不觉的困倦,反而觉的精神奕奕,就好似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一样,恨不得立刻就去看看自己的生意。
  这大概就是金钱的魅力!
  又是一年春来到,姜婉白坐在屋里,翻看着最近的账本。
  紫芝酱的在去年扩建过一次生产之后,就基本上满足了全国各地的需求。毕竟,它只是一种调味品,不适合吃太多。当然,也可能一些穷人家根本舍不得吃。
  现在,紫芝酱只要保持这个状态,每个月就有二三千两银子的收入,也算不错了。
  也许,可以开辟一下别的市场,比如西域,又比如海外。不过,这些地方跟夏朝都没什么贸易往来,如果只是因为紫芝酱这种小东西去开辟,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要说赚钱,所有人知道历史的人都知道,丝绸之路上,还是丝绸茶叶瓷器这种东西比较赚钱。
  她可不想白白给别人做了嫁衣裳,所以,紫芝酱能保持这样,就很好了。
  账本上另一个比较赚钱的就是彩墨。
  董祁容不愧是制墨大家,在上次那种“和墨”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冷墨”“点金墨”“桃花墨”这三种墨,同时还有“青墨”“白墨”等价格比较低的墨,可谓品种齐全。
  京城的彩墨阁是姜婉白他们四家合伙开的一处专门售卖彩墨的地方,每天都是门庭若市。又因为购买的人太多,其中最负成名的“和墨”不得不采用限量销售的办法,每天只卖五块,能不能买到,全靠你的运气了。
  越是这样,大家购买的积极性越高,每天天不亮,彩墨阁外面就已经排满了人,单等它开门营业的时候冲进去,好赢的一个头筹。
  彩墨卖的如此之好,曾景文也问过姜婉白,要不要像紫芝酱、五加皮酒那样,在全国开设分店进行售卖。
  姜婉白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先不说开设分店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就说这彩墨的性质,就不适合。它属于中高端消费品,并且还不是必需品,如果开设了分店,就必然会影响总店的生意跟人气,到时反而费力不讨好。
  像现在这样,大家到京城,都必然吃福盛居的牛肉,逛彩墨阁的彩墨,时间久了,这彩墨阁便会成为一种标志,任时代变迁,皇朝变化,它都屹立不倒,不是很好。
  曾景文听了,愣了很久,然后便起身离开了。至此之后,他再也没提过开分店的事。
  
  ☆、第182章
  
  还有就是田老三家的生意。五加皮酒每年都会酿制,然后跟紫芝酱一起,销往全国。
  现在,大家都知道,生产紫芝酱的田家,有一种酒,喝了能治风湿,就连皇上都曾用过呢。
  除了酒的生意,田承运所养的兰花也开始繁殖开来。如今,家里建了一个花房,专门用于养殖兰花。
  至于兰花的售卖问题,更不是问题。只要将那些兰花往彩墨阁一放,立刻就有人将它们买回去。
  甚至有几次,还有几个人为了抢这些兰花争执起来。
  文人争斗,当然不是骂嘴仗或者动手,不知道谁最先提议的,大家要用诗词来比赛,只有胜者,才能买这兰花。
  这个提议一出,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不少人纷纷参加,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留下了很多佳话。
  最后,大家约定俗成的,竟然每月的五号在彩墨阁举行斗诗大会,谁赢了,就是这个月的魁首,由他首先购买当天的“和墨”还有这个月的兰花。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买下这两样东西,但他可以转让,这中间,就产生了利益。
  这下,不仅是来买彩墨或者兰花的文人,不少无意于此的文人,还有外地的文人都专门来参加这项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