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妇19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悍妇1949-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田大花她们准备了一阵子,寻了两间靠近街面的空房子,是其中一个女工亲戚家的,她们租下来。
  四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一个大些的裁剪工作台,几个人闹着玩似的,就把她们的“小铺子”办起来了。
  是小铺子,小作坊,反正田大花最初并没有把它定义为“厂”。
  她带着几个提前退休的被服厂女工,有挣钱的野心,但最初主要就是想有个事情做,不要无所事事。
  办起来一看,还挺像样啊,干脆,咱给它取个正经点儿的名字,叫“舒心床单厂”吧。
  田大花让人给做了块牌子,木头的牌匾,“舒心床单厂”五个大字,她自己拿斗笔,亲手挥毫写的,然后请人家师傅给刻上去。
  “看看,就冲大花姐这几个字,咱们几个老姐妹也能干好了。”
  几个女工起了会儿哄,有个女工居然还弄来了一挂鞭炮,不长一串,拉着跑来帮忙的桃子:“我不敢放鞭炮,你帮我点火。”
  “我也不敢啊,我没放过鞭炮。”桃子说。
  结果那女工随便喊了个路过的男青年,帮他们点上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小工厂就这么开张了。
  田大花忙碌一下午,桃子陪着她一起回到家中。
  三娃已经放学了,居然没在大院里疯玩,老老实实坐在自己屋里写作业呢,田大花一看,嗬,今天可真自觉,暑假作业都是平安看着写的。平安开学一走,三娃做作业可光想拖延,不够自觉。
  再一看,哦,怪不得呢,姜茂松已经回来了,在厨房呢。
  “哎呦,田厂长回来了?”姜茂松开着玩笑,问道:“准备得怎么样了?哪天开业,我还打算去给你放鞭炮,祝贺祝贺呢。”
  “今天开业了,鞭炮放完了,还等你?”田大花颇为得意地笑着,学着姜茂松的口气说:“哎呦姜大首长,你还会做饭呢。”
  “煮点米粥。”姜茂松也颇为得意的样子,“我不会炒菜,我叫人跑腿买了卤菜,这不是怕等不到田厂长回来亲自做饭吗。”
  桃子在一旁十分淡定,日常围观未来公婆斗嘴为乐。


第124章 能耐人
  说是床单厂; 其实田大花她们最开始很少做床单,因为布料紧张。
  她在被服厂干了这么多年的车间主任,好歹也算熟门熟路,布料现在还是计划管理的购销物资,她动不动拿着批条跑进料。
  床单都是大幅布料,她们自己不能印染,只能裁剪锁边和装饰刺绣; 又不能加太多钱,也就挣不到多少钱。
  可是枕套不一样; 用料少; 适合刺绣,还可以装饰花边,手工费相对就多。于是她们干脆就做枕套,要做床单的顾客,自己先选颜色花样; 她们可以给定做。
  田大花跟几个女工商量; 她们主要做几个花色品种; 大红的,绣上比较喜庆的图案; 缠枝莲,石榴花儿,喜事结婚用的;颜色素淡的,贴布绣小鸟小鱼,苍松翠竹; 家庭用。
  其实在这年代,花样也都比较传统,但是因为是手工做的,颜色也好,跟商场印染的一比,就显得新颖多了。
  她们做出来一些成品,人家国营大商场没有渠道进去,别看人家自己卖的枕套丑不拉几,可偏偏看不上她们这样私人小铺子生产的。而私人开店摆摊的又很少,也不怎么熟悉这些渠道。
  因此一开始销路并不怎么好,都是熟人或者附近居民有知道的过来买。刚走过一段商业萧索、物资匮乏的岁月,其实老百姓的需求很大很惊人。
  可毕竟打不开销路,田大花觉得她有些想当然了。
  聊以自慰的是,销路少,反正她们产量也很少,卖不完的枕套都在这儿好好的呢,纺织品现在有路子就不愁卖,早晚也赔不了钱,几个女工们每天说说笑笑,做做缝纫手工活,图个心情好啊。
  桃子这姑娘脑子灵活,先在厂子门口的街边摆了张小桌子,放上几个做好的枕套,走过路过的人停下来看一看,哎呀好看,国营商场可没这个颜色花样,家里闺女准备结婚呢,买一对吧。
  桃子一看,好卖呀,继续打开销路啊。她回家私下里叫她弟弟,说你看你插队回来一时也没安排工作,待业青年一个,你要不拿几个枕套去大街上摆个地摊,出厂价给你,一对枕套你能挣好几毛钱呢。
  薛母一听就不乐意了,数落桃子:“你怎么让你弟弟去摆地摊卖东西呢,这不是丢人吗,再说了,万一把他抓进去,判他个投机倒把罪,你这不是坑你亲弟弟吗。”
  桃子真是不明白,摆地摊丢人,待业青年呆在家受穷吃闲饭就很光荣。
  她无奈地说:“妈,你说我到底有多坏,我干吗要坑自己亲弟弟?现在不一样了,你上街看看,人家私人都能开店当老板了,摆个地摊怎么就不行啦?我还不是看弟弟待业在家没事干吗。你既然不同意,不叫他去就是了。”
  桃子转身走开,她弟弟薛新志却追了上来。这年轻人插队几年,等到了知青回城政策才回来,可现在城市就业率低,一直呆在家当待业青年。
  薛新志追上来说:“二姐,你别听妈唠叨,她那人也就那样了。你给我货,我去摆摊,你看我这么大的人呆在家里吃闲饭,我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既然公家允许,好歹我挣两包烟钱。”
  “你真敢?”桃子说,“我反倒不敢了,你这要是有个什么影响,妈还不得埋怨死我呀。”
  “二姐,我自己要干的,行不行?我自己跟她说。”薛新志说,“二姐你不知道,家里这情况,我一分钱不挣,我带女朋友遛街压马路,五分钱的冰棒都不敢随便买。再这么下去我怎么办?”
  薛新志说干就干,他把各种花色的的枕套挂在胳膊上,跑去街上摆摊,还跑去居民集中的地方兜售。
  结果,没几天就尝到甜头了。
  于是干劲更大,还学会了多种经营,除了主业卖枕套,他还弄了些拉链、橡皮筋、纱巾之类的小东西,他把这些东西都挂在胳膊上、手上,拉链橡皮筋挂在脖子上,站在街口卖,一看见市场管理的人来了拔腿就能跑路,抓到了要罚款的,一次五毛。
  然后有一天,天气贼冷,薛新志站在地摊集中的天桥底下卖东西呢,远远看着穿制服带红袖章的管理人员过来了。
  薛新志转脸就跑,他都挂在身上呢,跑起来可真方便,其他几个摆地摊的,也赶紧收拾东西。
  “哎哎哎,站住。”那个年届五旬的管理员紧追几步,喊道:“你们跑什么呀,别跑了,我不罚款。现在政策放开了,允许你们摆摊卖东西,你们去工商局办个证,无证经营我们还是要管的。”
  办什么证呀,没有固定经营地点。
  薛新志回到家得意洋洋跟桃子说:“二姐,我再跑一阵子,再这么卖一阵子,反正抓住一次也就罚五毛钱。你等我再干两年,我就去市场租个摊位,正经办个证,再不然我也租个房子开个店。二姐,可多亏了你,你今晚想吃什么?我去给你买!”
  “行啊小志,能挣钱牛起来了啊。”桃子一边调侃弟弟,一边心里也替他高兴,弟弟有个营生,家里负担减轻了,她也轻松多了。
  田大花那个厂统共几个女工慢悠悠干活,手工活,产量本来就不多,薛新志整天摆摊卖,她们自己厂门口街边摆摊卖,后来一个女工见薛新志赚钱了,有样学样,也发动自家待业的儿子学着摆地摊,这么一来,居然产销平衡了,厂里产品都没有积压的,供不应求。
  挣钱啦。
  厂里姐妹们高兴得不得了,一个个走路都带风。
  田大花回到家里,很是得意地问姜茂松:“姜大首长,你这个月发多少工资啊?”
  “我发多少工资你不知道?” 姜茂松说。他都多长时间没领工资了?
  以前还是他自己领,领到手都还没捂热呢,回家就交给田大花了。现在随着级别高了,领工资这样的琐事他干脆也不过问了,反正钱也不归他,他也用不着,每个月都是警卫员去领了,然后直接交给田大花。
  所以,姜茂松自己都好几年没见过工资长啥样了。
  “嗯,我当然知道。”田大花笑眯眯地说,“我就是想告诉你,这个月,我挣钱比你多,多很多呢。”
  “……”姜茂松顿了下,比了个大拇指,调侃道:“您厉害,行了吧,您田厂长大能耐人。”
  ☆☆☆☆☆☆☆☆
  12月中旬,谭珍临产了。
  田大花有时觉得,自己这个婆婆其实挺不称职的,谭珍生海海的时候,三娃小,公爹还在世,她走不开,好在亲家母没别的事,亲家母忙前忙后,给谭珍坐月子。
  谭珍的嫂子早几年也随军了,亲家母这几年专工带孙子和外孙,可帮石头和谭珍小夫妻解决了大难题。
  所以孙子海海她没带过。
  看看刘嫂子,这些年就没干别的事儿,大儿子安明在首都工作,安亮在这边部队,从两个儿子结婚成家,刘嫂子就两头跑,两房儿媳妇,四个孙子,都是刘嫂子去给儿媳坐月子,带孙子。
  现在福妞的二儿子刘豫也上幼儿园了,估摸着,刘安生又该找对象结婚了,继续。
  刘师长有一次很无奈地说,仨儿子,老伴儿整天忙于带孙子,他这个老头子都没人管了。
  跟刘嫂子一比,田大花就觉着,她这个婆婆居然没落埋怨,谭珍明理孝顺啊。
  现在谭珍二胎临产,田大花考虑一下,决定还是得去一趟。想想自己生孩子那会儿,没有婆婆也没有娘家妈,可真不容易。现在亲家母当然陪着,可她这个婆婆不能总是缺席啊。
  其实厂里也走不开啊。然后桃子就说,妈妈你放心去吧,厂里我帮你看着呢。
  交给别人不放心,交给桃子,田大花可没啥不放心的,这姑娘脑子灵,本身也在被服厂工作,业务都熟悉,帮田大花管一下厂里完全没问题。
  时间紧,田大花坐飞机去的,这次她和亲家母陪着谭珍进了产房。
  谭珍自己就是医生,就在他们医院生的孩子,不慌也不忙,什么事情她比婆婆和妈妈还懂,没让人担心。
  孩子生下来,恭喜,母子平安。
  田大花都不觉得有什么意外了,接受良好。孙子当然好,想要孙女,可是也不能嫌弃孙子啊。
  她来回十几天,等谭珍生完孩子出院了,亲家母照顾坐月子带孩子,也用不着她一直守着,才放心回来。
  然后平安打电话回来透露,他寒假想结婚。
  田大花在自己厂里,用大红布料给平安准备了一套结婚的床上用品。大红的床单,大红的枕套,大红的被面儿,绣着风格统一的花样。
  田大花为此还找了福妞,福妞又跑去请了他们学院美术系的老教授,专门给画的花样,缠枝石榴,缠枝水蜜桃。
  等她把这套床品展示给桃子看,这姑娘红着脸乐得呀,太漂亮了,专门为她和平安定制的,世界上可仅此一套。
  结果这姑娘说:“妈妈,你这个太漂亮了,干脆,你再找人把这个水蜜桃图案改一改,石榴花样留着,水蜜桃换个别的,放在厂里卖,肯定很多结婚的年轻人想要。”
  “这可不行,太费功夫了,价格卖低了不够本,卖贵了怕没人买。”田大花说。
  这可是她和几个女工花工夫绣的,这年代的女人多少都是针线好手,可是这个不是用缝纫机绣的,也不是贴布绣,这个真的是一针一线拿丝线手工绣出来的,挺费工夫。
  也就是给亲儿子准备的,不然这样一套,拿去卖有几个人买得起呀。
  平安的大学同学们,大概是最有趣最奇特的一届大学生,十六七岁的有,三十好几岁也有,有的人在78年考上大学时,都已经是仨孩子的爹了。
  所以婚恋方面,学校也就不多管。
  平安同学坚持到了这一年年底,寒假,想结婚娶媳妇了。
  爷爷姜守良去世已经满三年了,原本平安就是打算出了三年孝期就结婚,总不能因为他读大学就影响了吧?
  反正平安同学看着自家好看的小媳妇,早就等不及了。
  79年年底,赶在春节前,大二的平安跟桃子热热闹闹地举行了婚礼。


第125章 瞧不起
  79年年底; 赶在春节前,大二的平安跟桃子举行婚礼。
  福妞离得最近,一直跟着操忙准备,姚青竹也带着两个放寒假的儿子赶回来参加平安的婚礼。
  “大嫂,茂林叫我跟你说,他这几天走不开,要等到婚礼前一两天; 保证及时赶回来。”
  “一样,石头也是; 石头也要等到婚礼前一两天回来。他部队忙; 谭珍生完孩子才刚满月,他更走不开。” 田大花说着不禁感慨,“我们这一大家子,天南海北,好久都没有人到齐的团聚过了。”
  妯娌两个每次到一块儿都特别亲热; 聊不完的知心话; 聊儿媳妇桃子; 聊谭珍刚给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