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待凤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瑶台待凤归-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了小怀瑾的祖父杨成文那一代,守成有余,开拓不足,于是这家产就没多少变化。然后就是小怀瑾的父亲杨元正了,他继承了自己祖父的才能,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用了十年时间,将家产翻了十倍。
  整个平州城,杨元正是最有钱的人。
  杨家的宅子并不是很大,或者说,原先很大,但是经过两次分家,杨元正这一家就不是很大了,只三进。左边是杨元正的大伯家,右边是杨元正的二伯家,后面是三伯和四伯家,杨元正的父亲这一辈儿都是嫡出,所以分家的时候家宅都是分的差不多一样大的,这样分下来,所留也就不多了。
  杨元正的父亲只得了杨元正一个儿子,宅子再大就会显的空旷了,所以,杨元正这些年也没有扩建宅子。
  “三伯娘。”杨怀瑾进了客厅,就瞧见上首坐着个有些发福的中年妇女,那人穿着一身藏青色的衣服,头上戴着银首饰,也没装扮,显得十分素净。杨怀瑾上前行礼,那位三伯娘忙起身将人拉到了自己身边:“怀瑾,身子可大好了?我前两天过来,只听陈妈妈说你病重,昏睡不醒,心里急的不行,还想着,若是你再不醒过来,我就给公爹写封信,求他请个太医回来呢。”
  杨怀瑾忍不住笑了一下,这太医,什么时候变的这么好请了?这里可是平州城,她幼时也是在自己公主娘的书房看过大庆朝的疆域图的,平洲距离京城,就是快马加鞭也得半个月的时间。太医在京城就是能为勋贵人家看病,但没有圣旨,也是出不了京城的。
  “三伯娘一番心意,怀瑾心领了。”杨怀瑾垂下头,遮住眼里的一片冷然,心里迅速的回想了一下三伯娘的人选——二房的二房的长子的嫡次子,这算下来,可真够乱的,一个不小心,就弄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家的人了。
  简单点儿说,就是杨怀瑾的八堂兄杨永达,今年十六岁。人长的是白白净净,就是在读书上有些不太开窍。二房长辈在京城当官儿,家里的子孙都更看重学识,好歹也要考个举人,家里才好安排前途。可杨永达,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当然,他年纪小,现下也不着急,可他在读书上实在是没天分,人微微有些憨。估计着,三伯娘也开始为这个小儿子另外找出路了。
  也不知道二房在京城是当什么官儿的,小怀瑾记忆里没有,自己对朝堂上的官员也不是很熟悉。
  “哎,你这儿也没个人照顾着,我实在是不放心。”三伯娘叹口气,拉着杨怀瑾的手摩挲了两下:“咱们住的远,你就是有个事儿,我们也不能立马知道,就怕耽误了,不如你先搬到我们家住两天?等你身子大好了,再搬回来?”
  杨怀瑾一眨眼,眼圈就红了,拿帕子揉揉眼角,泪珠子就成串的往下掉,三伯娘急了,忙给她擦眼泪:“哎呀,我不过是说两句,你怎么就哭上了呢?我不是拦着你给你爹守孝,只是你年纪小,这宅子空荡荡的,我怎么能放心你一个人住在这儿?”
  “我知道,三伯娘是为我好。”杨怀瑾一边擦眼泪,一边十分感激的说道:“只是,我舍不得爹爹啊……”说着就开始哭:“若是爹爹惦记我,定还会回来看我的,我不走,我就留在这儿,省得爹爹回来了找不到我。”
  三伯娘身子僵了僵,良久才叹口气:“你爹爹定是舍不得你的,但他也肯定不会回来吓你,你爹爹这一辈子,就盼着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你要是好了,他就是走也走的安心,你若是不好,你可让他在下面怎么合得上眼睛啊?”
  “好孩子,伯娘知道你的一片孝心。”三伯娘温柔的拍了拍杨怀瑾的背:“为人父母,总是为孩子着想的,你也不想你爹爹总是徘徊人间,舍不得离去吧?他若是舍不得你,还怎么去投胎?你既是想为你爹爹好,就要自己过的好些,才能让你爹爹没什么牵挂,你说对不对?”
  杨怀瑾尚未出声,就听门口传来声音:“到底是三嫂会说话,怀瑾啊,你快别伤心了,你这样,怎么能让你爹爹放心?来,让伯娘瞧瞧,这几天病的不轻,又瘦了!我特意让厨房炖了药膳,最粥最是养人,半点儿荤腥都没有,我守在厨房炖了两个时辰呢,你尝一口?”
  杨怀瑾虽然有小姑娘的记忆,但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遇见熟悉的人,还得先在脑子里回想一遍,这才能想起来来的是谁。这次这个,大约是个急性子,见杨怀瑾只看着她不说话,就连忙说道:“是不是还有些不舒服?我瞧瞧。”
  说着,就伸手摸了摸杨怀瑾的额头。杨怀瑾下意识的就想躲,她是长公主的独女,身份贵重,皇上舅舅又十分宠爱,能随便上手摸她的人,还真是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了。
  “哟,还和我生分了?”那人被躲开,脸色就有些不自然了,瞧了一眼坐在一边的三太太,开玩笑一样说道:“是不是有人在怀瑾跟前说我坏话了,所以怀瑾就不喜欢我了?”
  杨怀瑾忙起身行礼,一边摇头:“不是,九伯娘,我还没好利索,身上有些不太舒服,怕染了九伯娘病气,还请九伯娘见谅。”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所说的各种继承法,是花开研究了宋朝的户婚律之后编纂的,注意,是花开编纂的!!!!大家伙儿千万别往真实的历史朝代上安啊~~保证是安不上的~
  另外,宋朝的户婚律还有规定,可以有遗嘱,但是,遗嘱成立的前提是绝户且连能继承的女性继承人。同时,遗嘱写好之后,得有所有涉事人的见证,同时要官府审批,发放“证明书”才算是成立。对于本文,遗嘱就属于没用的东西了,所以大家也表计较为什么杨元正死之前不给他闺女留下遗嘱了。
  至于招赘,那也是不可能的,根据户婚律,赘婿得和户主同居满三年才可以继承,杨怀瑾小姑娘才十岁哟~
  再次郑重声明,这文里的一切继承法,都是花开根据别的继承法瞎编的,不是正史上有的哈~~~





☆、第 3 章

  杨元正去的也不算是突然,但杨家早就没了主母,杨元正一个大男人家,自是对内院的事情不怎么上心的。所以,杨怀瑾见了三太太没多久,其余几位也都赶过来了。
  亏的杨怀瑾记性好,见过正主儿之后,就和记忆力的人都对上了。有打算将自家的儿孙过继给杨元正的,总共是有五家,长房二太太一家,二房三太太一家,以及三房七太太,九太太,和十四太太一家。
  长房的人占了宗族的优势,若是选了长房的人,杨元正留下的家产也不怕再被别人沾手了。二房的人占了个京官的光,若是嗣子将来出息了,杨怀瑾也有好日子过,官家小姐就是在婚配上优势都比较大。而三房,则是占了亲情。杨元正杨成文和前面的几位兄长哪怕不是一个娘生的,但总归是一个爹,往上追溯,那就是杨怀瑾和三房的堂兄堂弟们是一个曾祖父,所以和其他两房相比,三房的伯父们对小怀瑾来说,更亲近一些。
  “知道你醒过来了,你二伯父特意嘱咐我给你带了些上好的黄芪,都是打京城买回来的,补气最好了。”二伯娘脸上也带着几分柔和,小怀瑾的记忆中,这位伯母是有些不苟言笑的,平日里小怀瑾挺害怕这位伯母,一见面就紧张。可这会儿,杨怀瑾实在是做不出紧张的样子来。
  当年哪怕她是面对皇上,也是撒娇耍赖,这世上,还真没什么人能让她紧张。
  “多谢二伯娘。”想了想,杨怀瑾还是顺其自然了,她不是真正的小怀瑾,她不可能时时刻刻的让自己学小怀瑾,正好前两天她借口生病,这人骤逢大变,忽然转了性子,也是有可能的。再者,自己有小怀瑾的一切记忆,也不用担心被人怀疑。
  “前些日子,怀瑾心痛难忍,时常昏迷不醒,这才怠慢了二伯娘,还请二伯娘见谅。二伯父和二伯娘不计较怀瑾失礼,还处处想着怀瑾,怀瑾实在是羞愧。”杨怀瑾面色通红,虽略有些慌张,却也算应对得体。
  二太太瞧的分明,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微微笑了一下:“你和我们还客气什么?咱们总归是一家人,你叫我一声伯娘,我就将你当亲女儿看待。”
  杨怀瑾有些不好意思的点点头,九太太就在一边笑道:“就是啊,怀瑾啊,你可千万别和我们客气,咱们都是一家人,你要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只管和我们说,我们一家子,还能拿不出个主意来?”
  “多谢九伯娘。”杨怀瑾忙笑着点头:“我娘去的早,现下我爹又……我年纪还小,有很多事情不是很明白,将来还有不少地方要仰仗几位伯娘和呢。”
  七太太不太擅长言辞,只笑不说话,十四太太也是个喜欢说笑的,平日里和九太太走的也近,这会儿就应了两句:“怀瑾你就放心吧,你祖父当年可是交代过,让你十四伯父他们照顾好十六叔的,十六叔只留下你这个独苗苗,我们怎么也得为十六叔护着你长大才是。”
  “说起来,怀瑾,你既然是不愿意去我们家,你一个人在这么大的宅子里住着,我们也不放心,不如这样吧,让你五堂兄过来陪你住段时间?你要是有什么事情不方便出门,也能让你五堂兄给你跑跑腿什么的。”二太太笑着开口,三太太忙接口:“老五那孩子不是正打算参加科举的吗?”
  杨元正虽然是当叔父的,但并非是亲叔父,所以杨俊达就是要守孝,也不过是三个月的时间,并不耽误秋天的科举。
  “我正想着,老五还有些年轻。”二太太叹口气,转动了一下手腕上的镯子:“虽然杜先生夸赞过他的功课,但科举这种事情,不是说,只有功课好就行了的,就是咱们平州城,十来年前,有个很有名的才子,叫什么来着,那时候多少人推崇啊,还不是连个解元都没考上?所以我就想着,先让老五接触一些庶务,长些见识,越是临近科举了,越是不能埋在书堆里。”
  九太太笑了一声:“还是二嫂有见识,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接触庶务什么的,倒是可以等两年,等秋闱过去了,若是老五没中,再说这个事情,也好分分老五的心思,让他别那么难过。若是中了,也可以先接触一下,下一次春闱可以先不参加,等下下次再参加,也有个磨练的机会。这会儿眼瞧着要科举了,二嫂忽然说起这个,别说是我们觉得可惜了,怕是老五自己心里也会不高兴的,毕竟他辛辛苦苦几年了,就等着今年的秋闱了。三嫂,你觉得我说的对不对?”
  三太太笑了一下,拿帕子擦了擦自己额头上的汗,这眼瞧着要到夏天了,正午刚过没多久,外面太阳晒的很,她有些胖,就有些怕热。擦了汗,三太太端着茶杯抿了一口水,这才笑道:“你说的有道理,二嫂说的也有道理,关键咱们自己说了不算,得老五拿主意,将来好了坏了,他自己也不能埋怨人是不是?”
  七太太拉了拉三太太的衣袖:“三嫂,我记得永达今年也要参加秋闱的吧?”
  三太太摇摇头:“原本是这么决定的,但这不是……咳,我公爹就写了信回来,说是要永达给十六叔守孝,今年的春闱就不参加了。”
  二太太皱了皱眉,看了一眼三太太。三太太笑着继续说道:“反正他年纪也小,再等三年也是可以的。”
  九太太不着痕迹的撇撇嘴,转头看十四太太:“说起来,我前几天听说十四叔要跑一趟德洲城?”
  十四太太点点头,不太热络的说道:“那边有几个铺子出了点儿问题,他得亲自过去瞧瞧。”又转头看杨怀瑾:“怀瑾啊,不是当伯娘的要催你,只是这过继的事情,你得尽早拿个主意,再过一段时间,官府就要派人来清点十六叔留下的家产了,你要是拿不定主意,不如写信到京城问问你姑母?”
  杨元正虽然没有亲兄弟,但还有一个亲妹妹。早些年嫁到了京城,现下她相公已经是正一品的户部尚书了,在杨家,也算是能说得上话的。
  七太太忍不住笑了笑:“十四弟妹,可见你是糊涂了,之前十六叔出事儿的时候,十四叔不是已经写信到京城去报丧了吗?”顿了顿,又说道:“算算日子,大概再有两三天,敏妹妹也该到了。”
  二太太皱了皱眉:“敏妹妹也太不上心了点儿,京城到这儿,快马加鞭十来天就能到了,这都半个月了,还是亲兄长呢……”
  没说完就被三太太打断了:“二嫂,你可是算错时间来,虽然十来天就能到,但这送信也是要几天功夫的,最少四天,四天送信过去,敏妹妹安排一下家里的事情要一天吧,这马车本来就走的慢,可不得半个月多?”
  二太太沉默了一会儿,还是七太太出来打圆场:“过继的事情,怀瑾一个小姑娘家家,怕是也说不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