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门四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一门四姓-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等沈伯谦开口,大姨截过话头,故意装作生气的说了起来。
  “耀光叔,我爹娘因为没儿子的事儿,这些年受了多少闲话?你可是比我们姊妹几个都清楚。
  虽说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孝敬爹娘那是天经地义。
  只是我们到底做人媳妇,就算是我想把我爹娘接过去一起住,那婆家能答应?
  所以谦儿就说,把二老接去他那儿,我们姐俩就每月送东西过去。”
  大姨说到这里停了一下,“耀光叔,你说这是不是好事,是不是我们的孝心,是不是谦儿的孝心?”
  “那肯定的呀!”耀光老爷子立刻发话,“这好啊,他俩自己住着,没个照应的,说实话我都替他们操心。”
  “可不咋地,耀光叔,可我爹他不愿意,你说这不是让我们难做嘛!”
  “哎,耀祖哥,你别犟了,孩子们孝顺,你还想什么?”
  陈耀光这么一说,姥姥脸上明显的没有了迟疑,尽是满意,可姥爷还是坚持,“那不行,我姓陈,住到沈家去,那不合适。”
  大姨一听就恼了,“爹,你这是说啥话呢?也不怕寒了谦儿的心。我们嫁出去就不是你女儿了,谦儿姓沈就不是你外孙子了?
  耀光叔,耀庆叔,你们也说说我爹,这么倔,也不替我们想想,这净让我们担惊受怕。”
  “耀祖,你看孩子们多好,你还想什么呢?”
  “是啊,耀祖,你。。。。。。。”
  一轮劝和过后,无论别人说什么,陈老爷子都是坚定的表示“不去”。
  沈伯谦一看,这姥爷的脾气跟外公有一拼呐,丫的,看来我只能出杀手锏了。
  趁着人多,他“扑通”一下跪在地上。
  丫谁说的礼多人不怪的,不怪是不怪,可他疼啊!
  “姥姥、姥爷,你们不看我的面子,不看大姨二姨的面子,就看在我娘的面子上,可怜可怜我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吧!”
  说完拜倒在地,再没说一个字。
  陈老太眼泪当时就下来了,失急慌忙的从炕上下来把他搀起来,狠狠的拍了陈老爷子两下。
  “好孩子,快别这样,可心疼死姥姥了,咱不管你姥爷,这个死老头子,他愿意一个人住就让他住,姥姥跟你回去,让他一个人在这儿和西北风吧!”
  老太太一松口,沈伯谦知道这事儿成了。
  大姨二姨也帮着老娘把他扶起来,气冲冲的一致对外——陈老爷子。
  几个劝和的一看这架势,人家自己的事儿,咱别掺乎了,走吧。
  他们前脚走,陈老爷子后脚就被数落的抬不起头了。
  等他被姥姥、大姨和二姨轮番攻击了一遍后,老爷子迫不及待的松口,“去去去去,我去还不行吗!你看你们这一个个的,想吃了我呀你们!”
  沈伯谦暗笑道,这陈老爷子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罚酒啊。
  不过,既然二老都同意了,几个人一合计,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人多好收拾。

☆、第46章

  45…前往青州
  东西收拾好装好,姥爷又亲自去找了刚才的几位族亲,请他们照看下房子。
  一直缠绕心间的事情解决,大姨和二姨都松快起来。
  即便二姨还是有些担心徐家庄的事儿,但脸上的深情也不想之前那样凝重了。
  凑着段沈伯谦的车走了一会儿,到岔路的时候,分成三拨,各自回家。
  沈伯谦带着姥姥、姥爷和一车东西晃晃悠悠的回了李家坪。
  杨大爷早把二老的屋子收拾好,正带着杨风和小妹等着他们呢。
  徐大姑也一直在屋里听着动静。
  他们一到,几个人前后脚的迎了出来。
  徐大姑留在沈家的事儿,路上沈伯谦已经跟二老交代了,所以他们也没奇怪。
  陈家老爷子和老太太这就算是住下了。
  两位老人慢慢的适应着沈家的生活,老爷子跟杨大爷一样,都是闲不住的人。
  每天一早俩老头就结伴出门,打草、拾粪、盯着地里,有时候回来还能带几个野果子。
  徐大姑带着小妹,每天陪着老太太说话聊天,顺便也请她指点一下针线。
  姓氏各不相同的一大家子过得倒是出奇的和谐。
  看着大家相处的不错,沈伯谦总算放下了心。
  唉,可怜他上辈子从来不用操心,这辈子看来是要还债了,这心一操就没完没了的。
  后山的事儿还没点儿头绪呢!
  所以这阵子沈伯谦全身心的投入进来,起早贪黑的带着杨风在后山转悠。
  可惜,俩人把山上都跑遍了,还是一无所获。
  沈伯谦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丫的这沈家俩父子不会把东西埋在地下了吧?
  真是要埋了起来,那可就难找了。
  难道要他把整座山头翻上一遍?这。。。。。
  不是说这事儿不靠谱,而是他们家这几个实在做不了啊。
  你看看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虽然沈伯谦清楚,只要他一开口,不管是杨家人还是姥爷都会竭尽所能的帮他。
  但这实在是有点儿不人道啊。
  别最后东西没找着,老人累垮,小孩累的长不高了。
  所以,沈伯谦仔细的想了又想,要把这座山头从头到尾的翻一遍,就凭他们几个;俩字——做梦。
  那就只能找人帮忙。
  雇人?这倒是简单,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这后山真有什么秘密,那就麻烦了。
  杨大爷他们他敢信,可这雇来的人他是信不过的。
  要不然就等等,慢慢来?
  可这山买来放在哪儿啥也不干,一样的会引人注意啊。
  思来想去,沈伯谦突然想起早前他跟刘近南谈起他们新开张的酒楼。
  刘近南说那里的人从后厨到跑堂全都是签的一家子的死契。
  这样就不怕泄密。
  签了死契,一家大小的生死都握在主人家手里,想泄密也要看看有没有命享受。
  实在不行就买人吧,沈伯谦终于有了决断。
  虽说买人这事儿有点儿超出他的道德底线,但在这样的时代之下,他又是个贪图享乐的人。
  沈伯谦心里清楚,他要买人照料家里只不过是早晚的事儿。
  既然如此,咱也别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了。
  买就买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当黄世仁,对人好点儿就行了。
  可买人这事儿他们不专业啊。
  而且,真要买人,他想买技术型的,以后好打理山上,这要到哪儿去买呢?
  诶,对了,去一趟清水县。
  刘伯伯家大业大,他们家肯定经常买人,刘管家他们肯定都懂行,找他们给参谋参谋。
  而且,刘近南在二姨家的事儿上也帮了大忙,也该去道个谢。
  主意既定,他让杨大爷收了一些新鲜的山珍和野味,带着杨风又去了清水县。
  上次他来的不凑巧,刘老爷一家都不在,这次也巧,一家子都在。
  刘近南昨晚刚好从青州府回来。
  沈伯谦一问,才知道是因为罗厨子在卤汤方面有了重大发现,他专门回来跟刘伯伯商量全面铺开刘家卤味店铺的。
  只是,听他仔细说了这个重大发现,沈伯谦顿时有点儿哭笑不得。
  该说是天意难违吗?
  因为罗厨子的发现就是他经过反复的测试发现卤汤越陈越香,而且根本不用换。
  这样一来,刘家卤味店就不用担心卤汤更换的问题了
  那就是说,刘家卤味店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展开来。
  。。。。。。
  沈伯谦忍不住附额,根据传统做法,卤汤的确是不用换的。
  的的确确,卤汤越陈,做出来的卤味风味也会更佳。
  所以才会有什么百年老卤一说。
  而根据现代研究也的确证明,卤汤放久了,会产生氨基酸等物质的沉淀,从而提升卤制品的风味。
  只是与此同时,卤汤中的盐分经过长期熬煮,会分解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则是国际公认的强致癌物质。
  所以沈伯谦当时就撒了个小谎,让刘家定期更换卤汤。
  想不到,拐了几个弯儿,还是回到了卤汤原本的历史轨迹,果然,历史是人力无法阻挡的。
  或者说,罗厨子这皇帝舌头太厉害了?
  算了,随他去吧。
  刘家店开的多,我的分红也多嘛,好事儿来着。
  这么一想,沈伯谦也不纠结了。
  本来就不可能说是尽如人意,自己也已经尽力了,奈何天意难违,那就没办法了。
  不过,以后尽量自己家做新鲜的卤味吃吧。
  “伯谦,你刚才说今次来是有事情要找我帮忙,什么事儿啊?”刘老爷心情大好,乐呵呵的问道。
  “哦,是这样的。”沈伯谦遂把自己买了座山头,但却无人打理,故想买人帮忙的事儿说了。
  最后才道:“只是这买人之事乡间少有,故此来向刘伯伯求教。”
  刘老爷哈哈大笑,说:“这可是凑巧了。
  近南这次回来一是因为卤汤这个消息,另外就是打算买人,训练之后好在各地开店。
  你说想买两三个人打理后山,那就是顺道的事儿。”
  刘近南接着道:“这倒简单,不过,沈大哥刚才说想找有手艺的,在清水县想买合适的怕是不容易,倒不如去一趟青州府。
  那边常有些犯事的大户人家的仆从发卖,或许能选到合意的。”
  沈伯谦一想,这也不错。
  来这里这么久了,欣赏的都是乡村风光,就是清水县也不过一座四方小城。
  出去走走看看,这个想法倒也不错。
  本来嘛,旅游就是他上辈子的爱好之一。
  只不过他从小就是个享乐分子,旅游什么都要最好的,最不能接受的就是穷游。
  而来到这个世界,再好的条件对他来说也都是半穷游。
  刘近南看起来是个挑剔的,跟着他应该不至于条件太差吧。
  起码不用去住客栈。
  唉,清水县的客栈他可是好奇去参观过一次的,上辈子见过的最便宜的招待所也没这么差啊!
  时代的差距啊,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弥补的。
  同样的,在这个时代,除了像刘家这样的生意人会经常的四处奔走,平常人家去趟府城可就算是天大的事儿了。
  想要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是绝对不可能滴。
  刘近南还好,刘家在青州府本就有宅子,他又常年的两地奔波,倒是不用怎么准备。
  可沈伯谦就不同了,衣食住行都要准备停当才行。
  再说了,
  人家刘近南刚回来,还有正事儿要跟刘伯伯他们商量呢,也不能说走就走啊。
  二人一商量,决定三日后在清水县集合,一起出发去青州。
  沈伯谦看没什么别的事儿了,就准备起身告辞,回家准备出门的东西。
  刘近南送他出来。
  临别的时候,她无意的提了一下,说青州府人口繁杂,让他多带几件衣裳。
  还特地让蒋英拿了几件新衣服,说是刘伯伯送给他的。
  沈伯谦心领神会,这是担心自己土包子进城丢人,想的真是周到啊。
  他忍着笑,貌似一脸诚恳的说了句:“多谢近南贤弟了。”可眼里却全是戏谑。
  看的刘近南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狠狠的挤出三个字:“不——送——了。”
  这个人,明明性格跳脱,真难为他在爹娘面前总是一派谦谦君子摸样。
  沈伯谦哈哈大笑着跟杨风驾车离去。
  三日后,他跟杨风驾着牛车依约而至,只是,二人的衣着打扮有些出乎刘家人的意料。
  杨风一身深色短打,利落干净,端的是少年英气;
  而头上的皮头绳,和腰间三四指宽的皮腰封又为他添了几分野性。
  与他的利落和野性不同,沈伯谦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打扮。
  外罩一件茶白长袍,内里是件黛色长衫,只是头上一件银包玉的发簪和腰间粗麻的腰带表明,他仍在孝期之内。
  最让刘家诧异的是,沈、杨二人的衣服都非常非常的贴身。
  二人又都是少年身量,身材削瘦,长身而立,更添几分的气质。
  远远看去,一个乡野小子,一个如玉君子。
  虽然有些古怪,但又让人不由得觉得本该如此,而且,俩人这么一站,任是谁看都不像是乡野之人,反倒是有种隐士风范。
  刘老爷和刘管家交换了一个眼神,目光愈加坚定。
  而刘近南嘴角却不由得露出一丝笑意,这个沈伯谦,真是一次下风都不肯站。
  我倒要看看,他还有什么本事。

☆、第47章

  46…尴尬话题
  既然人齐了,刘近南一行就按时出发上路。
  因为早说好大家一起坐刘家的马车,所以沈家的牛和车都暂时寄存在刘老爷这儿。
  一行两辆马车,晃晃悠悠的驶出清水县。
  沈伯谦跟刘近南、蒋英乘坐一辆,杨风和另一个护卫钟三还有两个随从坐另一辆。
  当然,还有两个赶车的车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