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门四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一门四姓-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罗伯伯果然没有辜负他的皇帝舌头。
  从此之后,估计是要开始大放异彩了,沈伯谦在心里也替他高兴。
  “沈大哥过谦了,这次百味楼能在青州府重新开张,你居功至伟,义父一直在我面前夸你,说要再好好谢谢你呢。”
  他这么一说,沈伯谦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心道:“果然如此”。
  我就说嘛,刚才见我怎么这么不太高兴呢,感情真是吃醋啊,爸爸喜欢别的小朋友,我不开薰。。。。。
  未来的冰山总裁有恋父情结,简直黑历史。
  不行,打住,说正事。
  “刘伯伯太客气了,既然是拿来报恩的东西,那你们赚的越多,说明我报恩越诚心嘛!哈哈哈”
  “嗯。。。。。”刘近南倒从没想过账还能这么算的。
  不过,既然沈伯谦没有问题,那父亲说的那件事应下倒也无妨,反正也无关大局。
  那就是元宝镇的生意。
  这点儿生意不算什么,但沈伯谦这么帮衬曾对他有恩的大姨一家,起码知恩图报,纯孝可嘉。
  父亲此前跟他商量了,说刘家卤味散卖不管,但不批发给元宝镇的小贩儿,把这一带的生意留给马家,就算是卖沈伯谦一个人情。
  但那个时候他对沈伯谦还有些猜疑,担心他得寸进尺,所以没同意,只说要再看看。
  现在,这个顾虑没有了,不如代父亲跟他说一声,也算是为刚才的事情陪个罪。
  沈伯谦也是聪明人,刘近南只说了一句“元宝镇的生意义父实在顾不上,以后就要麻烦沈大哥了。”
  他就明白,这是人家个自己面子,把这块地盘的卤味生意大头留给他了。
  这点儿生意对刘家也许不算什么,但对大姨一家绰绰有余了。
  人家为自己想的这么周到,自己也该有点儿表示啊。
  幸好,这事儿他也早想到了,跟马家订立的文书上写得清楚,他把卤汤给马家用,但马家卤味只能打马家的招牌,不能扯上刘家。
  一是他想让大姨打出自己的招牌来;
  第二就是马家毕竟不是专门做吃食生意的,而且几个儿子,谁能没点儿自己的心思?
  说到底,还是沈伯谦现代影视剧看多了,担心这斗那斗什么的。
  想着万一马家做的卤味弄出点儿什么事儿来,连累了刘家生意,索性一开始就分清楚点儿。
  他把这个安排跟刘近南也略提了一下,对方也是瞬间明白。
  此时,刘近南眼中不禁露出一丝满意,十分郑重的点头说道:“这事儿我一定会禀告义父。”
  “那麻烦近南贤弟,也辛苦赵福大哥了。”沈伯谦乐呵呵的说道。
  刘近南颔首算是回礼,赵福也是笑呵呵的应道:
  “我车来车往的,有啥辛苦,哎呀,车上还有东西呢,差点儿忘了。”说着一溜烟儿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带了一大包卤味回来。
  “刘管家说,上次你走的急,就带了点儿尝个鲜儿,这次给你多带了点儿,吃或送人都好。”
  “赵大哥每次来都带东西,以后天天来就好了。”沈伯谦故意打趣道。
  “啊?这都是我家老爷的意思嘛!”赵福憨笑着说道。
  刘近南听在心里却有更深的思考,沈伯谦此人率真直爽,粗中有细,又懂得变通,值得一交。
  只是,今天却没什么时间了。
  “沈大哥,我还有事不便久留,改日你来清水镇我好好招待你。”
  刘近南这话说的多了一丝的恳切和真诚。
  沈伯谦想着他小小年纪,管这么多事儿,估计是真忙,也就没虚留他,笑着送二人出门。

☆、第32章 添牲修屋(上)

  31…添牲修屋(上)
  送走刘近南和赵福,沈伯谦才想起来刚才看到未来的大腿太激动,有件事忘记说了。
  他本想跟刘家建议下,他们以后制作卤味要大量的用到家禽牲畜,倒不如弄个基地,专供他们家的原材料,即好控制成本,又安全省事儿。
  不过,这事儿也不用急,下次去县里再说也一样。
  当务之急,还先搞定家里的卫生间。
  刘、赵二人刚走没多久,杨大爷带着个人回来了,来人一看到沈伯谦就一脸巴结的问候起来。
  此人沈伯谦倒是认识,本村人,名字好像叫李思茂,跟里正李思才说起来也是本家。
  当然了,李家坪所有姓李的都可以说都是本家。
  跟李思才不同,李思茂好吃懒做,又爱打媳妇,据说他媳妇受不了打骂,前两年跟人跑了,剩下他一个光棍跟个老娘相依为命。
  去年春天他老娘也过世了,这些都是杨小妹平日听到的八卦,吃饭的时候讲的。
  不过,这李思茂跟沈家一向没什么来往,无端端跑来,干什么?
  虽然觉得奇怪,但沈伯谦依旧笑着招呼道:“思茂叔怎么有空过来?快坐,杨大爷也坐。”
  两人闻言双双落座,只不过杨大爷熟门熟路、坦坦荡荡,李思茂却是缩手缩脚。
  “是这样的,伯谦,你之前不是说要买牲口吗?刚好思茂家的牛正在找买主,我看了看,品相还不错,所以就请他来家里谈谈。”
  “原来是这事儿,那不用问我;杨大爷,我不早说了吗?这些事儿你做主就行。
  我一个读书人,不懂这些,听了也是添乱。”
  杨大爷楞了片刻,随即笑道:“话虽这么说,你到底是主人家,添牲口这么大的事儿,总要让你知道才行。”
  “好,那我知道了,具体的事儿你们谈,我回屋还有点儿事;思茂叔,我就不多陪了,你自便。”
  说完,沈伯谦起身朝着李思茂点了点头,回了自己的房间,接着看那两张图。
  对了,既然打的是修坟的旗号,顺便再画一张墓地设计草图吧。
  看着又是一挥而就的新图纸,沈伯谦才发现这事儿有点儿不对。
  我怎么会这么厉害,想什么样子就能一摸一样的画出来。
  马桶那个是因为以前研究过,印象还算深刻,但这个,真是就只是看过几眼吧?
  沈伯谦忍不住又低头看着完全不用尺子,一次性完稿的墓地建筑图。
  他原来是有几个好朋友学建筑的,也看过几次她们画建筑图,但他自己完全没摸过呀?
  怎么感觉下笔这么熟练呢?真的是天生我才?
  算了,还是随他吧,天才这回事儿,可能真是谁也说不清。
  最好再弄个洗澡间,不然这冬天一个月洗一次也能把人逼疯。。。。。
  洗澡的地方最好是挨着厨房,这样才能跟灶台连在一起能充分利用柴火锅的热量。
  他正琢磨怎么过的舒服点儿,门口传来杨大爷的声音:“伯谦?”
  “进来吧,杨大爷。”
  “忙着呢?”
  “随便写点儿东西,思茂叔走了?怎么他家突然要卖牲口呢?”
  “嗨,好好的日子被他自己个儿给糟蹋了;思茂家,再往前十年听说那可是李家坪数得着的富户,二十多亩地,青砖瓦房,还有牲口。
  他媳妇我也见过,标致又能干,家里地里一把抓,可就是爹娘死得早,哥哥嫂子只盯着聘礼。
  要不是思茂他们家的聘礼多,能娶到那么好的媳妇?
  可人姑娘到了他们家,他不是打就是骂,他娘也不管。
  我听村里人说,本来他媳妇进门不到一年就怀上了,生生被他折腾掉,身子都毁了,这之后才一直没孩子。”
  “这个我也好像听说过,唉,真。。。。。”
  真该以死谢天下,这种人,说是人都算是抬举他,打老婆,怎么不去自杀?
  要说乡下的陋习沈伯谦最看不惯的就是打老婆。
  不过,这也跟时代背景有关。
  这个时代,对女人三从四德的要求还不算变态,和离,分居,独立门户都是允许的。
  但实际上,真正会这么做的女人却不多。
  因为就社会大环境来说,女性还是绝对弱势的一方,对丈夫绝大多数女性还是服从服从再服从的姿态。
  所以,打老婆在村子里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儿,只要不过分就行。
  甚至以前沈父从不动手打人这一点,还是村里大姑娘小媳妇羡慕沈母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像李思茂这种生生把人打跑的也是少见。
  沈伯谦突然发现一个问题,以后自己这媳妇可不容易找啊。
  大概是从小出国留学的关系,接触的受西式教育的女孩子比较多,他一直喜欢的都是那种比较独立自主的女孩。
  在他看来,夫妻二人每人都能顶半边天才能长长久久的过一辈子,如果有一方太弱,相处久了都会渐渐消磨掉最初的感情。
  别人他不知道,但他是不想跟一个完全无法跟上自己脚步的人生活一辈子的。
  不过,现在的环境下,这样的老婆估计是找不着了。
  实在不行就勉强凑合一个?但要是那样的话,岂不是要难受半辈子?
  俗话说的好,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啊。
  唉,不对,刚才在说什么呢,怎么跑这儿来了,沈伯谦一拍脑袋把自己打醒:“杨大爷,你接着说。”
  “哎,好。虽说思茂他媳妇跟人跑了,但还是有些家底儿,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过,去年他老娘一死,他迷上了隔壁村的阮寡妇,整天跑去鬼混。
  听说那寡妇还在家开赌局,这不,李思茂输的没钱了,不卖牲口就要卖地。
  本来春耕时候他就想卖,但那会儿牲口租出去多少也能换点儿钱,他这才等到现在。
  我刚从村边儿过,他正在跟人打听卖多少钱合适呢。”
  “那这事儿杨大爷你看着办吧,带上杨风,让他学学,以后这些事儿少不了要多劳烦你们。”
  杨大爷一听大喜,连声应道:“行,只要你信得过,这些事儿就交给我,你安心读书就好。”
  “那有什么信不过的,对了,从今天开始,你们晚上跟我学算账、记账,以后家里银钱进出,你们都记好,过段时间拿给我看看就行。”
  “好好好,都听你的,都听你的。”杨大爷又是连声答应。
  心里却不禁盘算起来,这记账可一定要好好学,这以后不管干什么都能用上。
  孙子、孙女学会这个,以后也算是门手艺,这么一想,杨大爷干劲儿更足了。
  当天下午,李思茂家的老黄牛就以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价格卖给了沈家。
  李家坪就这么大的地方,买牛这么大的事儿,当然瞒不了人,况且卖家也是本村的。
  不一会儿,全村人就都知道了。
  再一打听价钱,都说沈秀才厚道。
  这种黄牛市价大概是八/九两左右,但因为李思茂家这头牛肚子里有了小牛犊儿,就添了点儿。
  香桃婶子几个平时稍微熟点儿的,还特地过来沈家看。
  沈家没有牛棚,牛买回来暂时拴在院子西角,来看的人个个都羡慕的不得了。
  都说不愧是秀才,不但他娘的丧事办的漂亮,这牛也是说买就买,听说连县城的大财主都经常给他送东西呢。
  说着说着就提到了过世不久的沈母,当然说的无非是沈母命薄,没能享儿子福之类的。
  沈伯谦照旧是打着修身养性的旗子,让杨大爷招呼众人,自己躲到屋里想修房子的事儿。
  这牛一买回来,他又觉得房子不好了。
  总不能整天把牛拴在院子里吧,几只鸡要不是小妹勤快,一天扫三遍地,院子里都会点儿味儿的,再来头牛,这还能住人吗?
  倒不如干脆把房子也修修算了,起码在后面盖个牛棚、垒个鸡窝什么的。
  虽然是家畜、家禽,但也不能真就样在家里呀。
  但再一想,现在有刘家的分红,钱倒是趁手,不如彻底一点儿,一步到位。
  说实话;沈家的房子;沈伯谦真不太喜欢;院子小,窗户小,采光差,通风差。
  沈家还算是讲究,但除了堂屋和两个里屋地面上是铺了红砖的,其余房间也都是夯实的土地面,下个雨一踩鞋底都是泥。
  而且,沈家这房子也快二十年了,是该好好修修了,或者,干脆盖新房?
  之前他没这个打算,主要还是担心钱不够。
  但按今天得到的消息,光是清水县这一带的分红,保守估计每月固定收入一百五十两还是可以持续一阵子,那就基本不必担心钱的事儿。
  而且,每个月有这么多分红的话,之前想买屋后这座山头的事儿也能打听打听价钱了。
  所以,送走了来看牛的相亲们,他就跟杨大爷说,在这附近另外找块宅基地,找好了,由他出面跟里正谈买山和买宅基地的事儿。
  这次盖房子、修房子、修坟、买山、买车一起全办喽!
  我是土豪,有人要做朋友吗?
  杨大爷一听,乐的都合不拢嘴了。
  沈伯谦跟县里的刘老爷交好,刘家还经常送东西来,而且那些卤味,还有伯谦带回来的各种做饭、做菜的配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