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一门四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一门四姓-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起码可以先去试试菜吧。
  “您别担心,这书说不定也有别人看过,配方什么的说不定也早弄出来了。
  我就是担心这配方人家已经有了,那我再拿去报恩,就是糊弄人了,所以才想去县城酒楼见识一下。”
  马大姨父盯着沈伯谦的眼睛瞧了许久,终于点头:“行吧,你都这么说了,咱们就破上点儿银子,吃顿好的。”
  他这句话,让沈伯谦轻松许多。
  跟陈家那边的这几位亲戚关系刚缓和,他还是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得到他们的理解。
  只是,到中午还有些时间,要吃饭还得等等。
  他们没干等着,去县里的香料铺子和药铺转了转,把需要的东西买了个七七八八。
  沈伯谦看着满满的收获,心道:就算不给刘家送去,自己留着用也是好的。
  逛街的时间总是过得比较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
  马大姨夫把车一存,极为豪气的一挥手,带着一丝兴奋的说道:“走,我带你们去个好地方!”
  看他那架势,沈伯谦还以为他要带着自己去青楼呢。。。。。
  结果,三人来到了一个二层的酒楼门前,上书三个大字——云来居。
  只是到酒楼吃个饭而已,至于这么激动吗?
  但马大姨父兴奋之情丝毫不减,指着招牌,坚定的说道:“要说清水县最好的酒楼,那就只能是刘家的云来居。”
  。。。。。。这是,脑残粉呐。
  三人在大厅边上儿的桌子落座,点了四菜一汤,全是小二推荐的招牌。
  四个菜是烤猪肉,蒜泥白肉,炖羊肉,清蒸鱼,汤是五花肉黄豆酱汤。
  大姨夫豪兴大发,还说要点壶酒,沈伯谦劝他说,他们还要保持清醒去刘家,不能喝酒,他想了想,确实如此,只好作罢。
  云来居不愧是清水县首屈一指的酒楼,师傅手艺的确不错。
  沈伯谦总算稍微找回了一点儿吃饭的感觉。
  最好的是那道烤猪肉,用了蜜汁和梅汁提味,不愧是招牌。
  蒜泥白肉用料简单,味道却十分到位,难怪也是招牌。
  炖羊肉用了黄酒除去膻味,但味道也就是中规中矩。
  清蒸鱼实在名不副实,说是清蒸,却用上了酱油和黄酱,只剩下咸、香两个味道,失了鱼本身的鲜味。
  五花肉黄酱汤味道还可以,但油却略重了些。
  总的来说,满分十分的话,沈伯谦给师傅打六分,但其中四分都是手艺分。
  菜虽还不错,但因为缺少调味料,味道显的有些太过单一,没有层次感。
  整个大厅除了酒味之外,能闻到的也就是咸、香、酸、甜四种味道,作为一个曾经吃遍五大洲的人,这实在是太过煎熬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想当年,自从屡屡将那个棒子同学的脸踩到地上后,不少同学前赴后继的来挑战。
  有个吃货坚称法国菜和日本菜才是绝品,中国菜根本不入流。
  沈伯谦照样还是不做回应,然后耗费了整个暑假的时间,请人教他学习研究中国的菜系发展。
  暑假结束,他以一篇声情并茂的中国饮食发展简评论文征服全年级。
  顺道,还拿出一锅他自称为“非常不入流”的卤汤。
  中国菜的精品你们也不懂的欣赏,我也懒得伺候,就拿这不入流的东西给你们尝尝吧。
  别看不入流,照样馋死你!
  一帮人围着一锅新鲜出炉的卤味,吃的舌头都快吞下去了,
  而那位吃货同学,吃的尤其夸张,自此,再也不敢在他面前提“不入流”这几个字。。。。。
  这一次,沈伯谦准备拿出来还刘家恩情的就是曾今在异国他乡大放异彩的卤汤。
  这个世界饮食业虽然发展迟缓,但托汉代商路和东吴航路的福,从世界各地引进的东西还真是不少。
  在这个小小的清水县,他没费什么力气就差不多找齐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甚至还在一家卖花草的店里看到了被称为火红果儿的辣椒!
  店主一个劲儿的跟他强调,这玩意儿有毒,能把人眼睛毒瞎。。。。。
  沈伯谦看着被拔了仍在院子一角的干辣椒棵,实在无力吐槽。
  眼睛是毒瞎的还是本来就瞎呀?
  有了这些东西,加上上辈子假期三十多次尝试积累出的经验。
  还有卤味在国外依旧引来众多追随者的事情垫底儿,沈伯谦有信心一鸣惊人。
  不过考虑到清水县地处三州交界,人口构成复杂,人们口味也比较参差的情况。
  沈伯谦决定,给刘家提供三种不同口味的卤汤方子。
  为了确保配料精准,他还专门花了一千八百文钱买了一杆精致的小铜秤,看的马大姨父嘴角直抽抽。

☆、第19章 登门拜谢

  18…登门拜谢
  “你就拿这些东西去刘老爷家?”马大姨父看了看沈伯谦背着的药材和香料,还有一包火红果儿,觉得这事儿不太靠谱。
  “今天不拿这些,先去买点儿好的点心果子去刘家道谢,这些等在家弄好再给刘家送来。”
  沈伯谦想着,既然马大姨夫担心,这刘家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倒不如弄点儿成品出来,事情就好办了。
  马大姨父才松了口气,点头道:“这样最好,先带些点心果子去看看,不然这么久不上门,岂不寒了人家一片心。”
  “大姨父说的是,这县里的点心果子铺哪家最好?”
  他一问,马大姨父笑了,“你可算是问着了,整个清水镇最出名的点心铺子叫“吉祥点心”,不过,这铺子的东家就是刘老爷。。。。。。”
  “啊?”这个沈伯谦倒是没想到。
  “那你看要不要去别家铺子买?”马大姨夫故意问道。
  “倒也不必,点心果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的心意,哪有明知有好的不买,反而去买次一等的道理。”
  “恩,说的对。”马大姨夫赞道,小杨风跟在后面也暗自点头。
  三人边走边聊,不一会儿就到了吉祥点心铺。
  果然不错,人来人往生意兴隆,小二不停的把打包好的点心果子递给客人。
  沈伯谦他们先转了着看了看,就这么一个小县城来说,铺子里的东西的确不错:
  一是种类不少,蒸制的、酥皮的、油炸的。。。。。尽可选择;
  二是定价合理,高、中、低都有,即能满足有钱人的需要,一般的人家也不是完全买不起;
  三是在细节方面颇费心思,同样的点心果子,还可以分为油纸装、纸盒装、和木盒装,那一排木盒,雕刻的颇为精致,用来送礼,很有体面。
  “三位面生,第一次来吧,我们吉祥点心可是远近闻名,要不要我给各位介绍介绍?”看着三人转了一圈没能作出决定,候着的小二迎了上来。
  马大姨父问沈伯谦道,“谦儿,你说呢?”
  “那就介绍一下你们这里上好的点心,也让我们长长见识。”沈伯谦淡然道。
  “好咧,三位客官,这边请。这是本店的镇店八件儿,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桂花香糕、栗子糕、枣泥菊花酥、核桃酥、猪油松子酥、鲜肉酥饼、山楂酥饼、酒酿青梅饼。这还有——”
  “我是买来送长辈的,你着哪些合适?”
  “那我就给您攒盒八件呈祥,寓意好,又圆满,长辈们喜欢”
  “好,给我两盒,纸盒装,另外再拿两个猪油松子酥,用纸包好就行。”沈伯谦一锤定音。
  两盒加两个点心花去沈伯谦足足八百八十文,另一位顾客也买了一盒八样儿点心,却只花了一百二十文。
  不过,沈伯谦相信刘家铺子,一分价钱一分货。
  转头出来又去马大姨父介绍的铺子买了两坛好酒,三个人这才赶去刘家。
  看到刘家大门的时候,沈伯谦停了下来,把买的香料、药材和两个松子酥一起递给杨风,又给了他五个大钱儿,让他赶着牛车先附近转悠转悠。
  毕竟,马大姨父跟他一起去刘家还有些说道,好歹是亲戚,又是长辈,但杨风是个彻头彻尾的外人,这样白眉赤眼的去,好像占人便宜似的。
  马大姨父也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两个松子酥和五个大钱儿根本没必要给,但也没说什么。
  二人整了整衣服,走到刘家门前叩门叫人。
  “吱呀”一声,门里面探出个头来,一见沈伯谦,来人乐了:“沈家小哥,你咋这时候来了?前不着村、后不招店儿的。”
  原来是个熟人——赵福。
  他算是刘家跟沈伯谦打交道最多的人了,连沈母七七刘家随礼都是他送去的。
  沈伯谦也不客套,提着两盒点心一拱手:“赵大哥好,前几天办完家母的丧事,除了重孝,今天特地来向刘老爷道谢的。”
  “哦,你先跟我到耳房等下,我跟刘管家说一声,老爷这会儿估计还忙着呢。”
  沈伯谦拱手道谢,顺手一指抱着两坛酒的马大姨父,“有劳赵大哥,这是我大姨父,姓马,你也见过两次的,担心我经事少,特地陪我来的。”
  “行行,都先进来坐吧。”
  赵福把二人带到门房,倒了两杯水,急匆匆的跑去找刘管家了。
  “看来刘老爷对你倒是看中,要不是这门房小哥也不会这么轻易让咱们进来。”马大姨父原本以为在门口等就不错了,想不到还能坐着喝茶。,不禁叹道。
  “刘老爷为人和善,我也不知道哪里得了他的眼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沈伯谦心说,看中没问题,别看上我就行,老子打死都不搅基,年上年下都不行。
  两人正聊着,赵福“蹬蹬蹬蹬”跑了进来,“老爷刚好有空,刘管家让我带你们过去。”
  “有劳了。”沈伯谦跟马大姨父也不多说,跟着赵福便走。
  不一会儿到了三进偏厅门口,刘管家正等在那儿,沈伯谦一见他,上前深施一礼“见过刘管家。”
  “沈公子节哀。”刘管家说着把他扶起来,扭头问道,“这位就是你姨丈吧?”
  “正是,这是我姨丈,姓马,我外祖本想亲自登门,可惜身子实在不便出门,特地请我大姨丈一同前来,免得我有失礼之处。”
  “你外祖的事儿我也听赵福说了,上了年纪身体最重要,千万别不当回事儿,保养要紧,老爷不会怪的,马先生还专门跑这一趟,也是太客气了。”
  马大姨父即刻躬身行礼,连说不敢。
  这时里面传来一阵声响,刘管家这才说回正题:“二位稍等,我去禀告老爷一声。”
  “有劳管家。”沈伯谦和马大姨父齐声应道。
  没等刘管家掀帘子回报,就听到里面有人说话:“沈秀才来了吗?快进来。”
  刘管家一听,打起厚厚的帘子,把沈伯谦和马大姨父二人让进厅门。
  跟刘老爷见过礼,沈、马二人大方落座,刘管家转身出去。
  片刻之后,侧门就有小厮端着茶盘点心送了上来。
  不过沈伯谦和马大姨夫正聚精会神的听刘老爷说话,都没注意桌上的茶点。
  这是刘老爷第二次见沈伯谦,但不知为何,说起话来却十分随意,拉家常似的,也不避讳,还问起沈母的丧事。
  沈伯谦也觉得他十分亲切,全都老实交代,当然不忘感谢一番。
  知道沈母的事办得顺利,又听马大姨夫说四里八乡都夸奖沈伯谦孝义,刘老爷似乎很满意,站起来语重心长的拍了拍沈伯谦的肩膀,说道:
  “你小小年纪,做的不错,读书人最怕就是落人口实。
  你娘下葬你没能送终,虽然事出有因,自家人多半能理解,可外人就难说了。
  说不定以后什么时候就被人翻出来参你一本,好在你机灵,这么一来,谁也说不出什么了。”
  刘老爷一通话说的马大姨父连连点头。
  “刘老爷说的极是,连我们这些大人都没想到的事情他都想齐了,也是这孩子孝顺,不然谁能想到这么办七七?既表了孝心也堵了那些人的嘴。”
  沈伯谦则是连称不敢,接着又道谢道:“要不是刘老爷让赵福大哥送去的东西,我就是想孝顺也办不出来。”
  说完屈膝一跪,“您对我先有救命之恩,后又赠银之义,这番恩情,伯谦实在无以为报。”
  刘老爷急忙把他搀起,故作不悦道:“这话见外,生死之间能遇到是多大的缘分?些许身外之物提它作甚?
  还有,你老是这么刘老爷、刘老爷的叫,我听的难受。
  照我说,我年纪也足够做你长辈,你也别嫌弃我们家是商户,以后就叫我一声刘伯伯,我听着舒服,马老弟,你也一样,别见外了。”
  说完笑着招呼二人喝茶吃点心。
  这段日子各种直接、间接的接触,都让沈伯谦清楚的感觉到,刘老爷对他是诚心结交。
  既是如此,他也不是矫情的人,点头改口叫了声“刘伯伯”。
  马大姨父更是没有意见,也跟着点了点头,叫了声“刘大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