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娇有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娇有福-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毕竟陈家二房势弱,大宝只是一个捡来的孩子。
  陈名听了也担心不已。陈阿福更是吓到了,却原来胡氏娘家的人还是那样的恶人。
  王氏看着陈名道,“要不,就按阿福说的办吧?阿福能聪明到什么地步咱们也不知道,就让她住在村里招婿,离咱们近看着也放心。”
  陈阿福又搂着陈名撒娇道,“爹,你就答应娘吧。你也不希望我和大宝离开村里,对吧?”她的嗓子已经不像刚穿来的那几天,好听了不少。虽然还算不上清脆悦耳,但低沉软糯,还算动听。
  陈名还从来没有被闺女这样撒娇求过,被她连摇带软语相求,极是受用,眼里溢满了笑意。
  见父女两人如此,王氏高兴极了。在她心灵深处,更希望女儿能跟丈夫多亲近。
  陈名笑道,“哎哟哟,爹的头都被阿福晃昏了。”又犹豫地说道,“阿福,立女户跟父母同儿子分家还不完全一样,儿子分家了,若没钱修房子,还可以同父母一起住。但若立女户了,跟父母家就要彻底分开。爹娘原来打算,等大宝大些能干活的时候,就卖一亩田地,把咱家旁边那一小块地买下来,正好能修三间茅草房子,也够你们住了。虽然两家中间隔了道墙,但门挨门,也方便我们照顾。”
  原来立女户还这么麻烦。
  陈阿福原来计划是,先这样住在一起,等有钱了买块大点的地方,修个大四合院,大家一起住。却原来立女户要另住。
  不过,暂时这样也行,算是个过度。等以后有钱了,修两个门挨门的大院子,一边自己和大宝住,一边爹娘弟弟住。
  自己前世是职业女性,还算能干。大学里学的虽然是广告学,但还另外选修了设计专业。工作后不仅做过广告设计,更做到了市场部经理,与人打交道有一套。虽然当不了服装或是饰品设计师,但小打小闹应该还行。再不济,卖菜谱卖小食也行啊,自己的厨艺可是相当不错呢。更何况,她貌似还有个未开启的空间和灵物。
  她对自己在这个世界当个小地主很是有信心。
  便说道,“爹,娘,那就这么办吧。”
  陈名思考片刻说道,“女户也不光是一张纸,还要立在产业上,比如说必须要有房子或是地来立户。家里现在只有这个小院和四亩地,房子不太好过户给你们,地里的小麦快收了,总要等到收完了再卖地。我先去跟我大哥借一贯钱把咱家旁边的地儿买下来,用来给你立户。”
  又把陈大宝和陈阿源叫过来一起商量下一步的事。
  他对阿禄说道,“阿禄,你姐姐是女孩子,身子又不好,大宝又小,爹想给他们分一亩地修房子立户,怎么样?”他本来想分两亩地给阿福,一亩卖了建房子,一亩给他们过活。但想到老娘和大哥,还是只能分一亩。想着他们以后的日子,自家偷偷接济就是了。
  阿禄痛快地说道,“爹,给姐姐三亩地吧。阿禄是男子汉,长大了可以自己挣家产。”
  王氏忙道,“不行,一亩地够了。”
  王氏知道婆婆和大伯的心思,可不敢让阿福和大宝多要。
  陈阿福心里极感动。陈名和阿禄真不错,田地是农人过日子的根本,他们竟然能这么大方。在古代,亲闺女都不一定舍得给田地,何况她还是个拖油瓶。
  忙道,“谢谢爹,谢谢二弟,我和大宝不要陈家的产业。修房子要卖的一亩田地,也算是我们借的。”


第17章 母子缘分
  “那怎么行?”陈名、阿禄、王氏异口同声。陈名又说,“阿福见外了,你也是我闺女,要立女户另过,当爹娘的本该给你起房子。你奶和大伯也不是那狠心不讲理的人,总得让你们活下去。”
  一家人一直谈到夜深才定下来。
  还是按陈名的意思办,分一亩地给陈阿福和大宝。暂时先管陈业借一贯钱,把旁边的宅基地买下来立户。等收了冬小麦,就把地卖了,开始修房子。
  他家的地是一等田地,一亩能卖五贯钱。陈阿福只有母子两人,宅基地买小点,一贯钱就够了,剩下四贯钱正好能修房子,再买些简单的家具。
  第二天,陈名去陈家跟陈老太和陈业商量,又让人去请了族中长辈五老祖和三爷爷,以及高里正。没叫陈名的二叔,自从争产风波后,他们已经断了来往。
  听了陈名的话,陈老太和陈业都同意。一亩地就能把两个外人分开,也值了。虽然说阿福和大宝现在一个傻,一个小,吃喝肯定还是会让老二家负担,但总不能不给人家活路吧?再说,也不能把王氏得罪死了。那样,吃亏的还是陈名。或许,陈阿福正式立了女户,她认个儿子也不算丑事了,阿菊真的更容易说亲。
  本来,陈阿福还让陈名说,他们母子两个真正独立前这段时期的生活费,算陈大宝借的。至于需要多少钱,她也不知道,让陈名看着说。陈阿福是怕自己立女户有波折,能妥协的地方尽量妥协。但陈名没说,他不愿意让阿福太吃亏。
  果真陈业和三爷爷就提出来了,女子立户就应该自立门户,自己单过。很明显,阿福和大宝现在不可能养得起自己,势必得继续让二房养着。暂时养着他们没问题,但以后陈大宝能自立了,必须要还上这几年陈名养育他们的钱。也不多要,一年一贯钱。
  在这些人的眼里,闺女不比儿子,咋可能白养着,何况大宝本身就不是陈家人。能分一亩立给他们立户,已经是仁慈了。
  陈名力争了几句,但陈业和三爷爷比较坚持,陈老太也认为应该留给瘸腿的阿禄更多的好处。万一他一直这么瘸下去,以后不仅不好找媳妇,连干体力活都成问题。
  无奈,陈名只得答应。他回家看到喜滋滋的大宝,极内疚,孩子还不知道自己小小年纪已经背上了巨额债务。
  又对王氏和陈阿福说了许多“对不起”之类的话。
  王氏也觉得闺女外孙可怜,红了眼圈。想着以后再多接些活,给他们偷偷存些钱。
  陈阿福倒无所谓,现在立女户是第一,何况她有办法养活一家人。
  之后,陈名又让王氏去割了两斤肉,送去高里正家,请他划地皮,再去县里帮着办户籍和地契。
  不大的功夫,高里正就来了,在陈家篱笆墙外的东面划了不到三分地的地方出来。这块地又窄又长,前后跟陈家前后齐平,左右刚刚够修三间草房,两家之间的篱笆墙都可以共用一堵,面积比现在住的小院子还小得多。没办法,一贯钱只够买这么大的地方。
  两天后,盖着大红印章的户籍和地契交到了陈阿福的手里。陈阿福看了直乐,终于放心了。
  一旁的大宝急得直扯陈阿福的衣襟,“娘亲,快给大宝看看,快给大宝看看。”
  陈大宝捧着那张户籍看了又看,逐字逐句念出声,不认识的字请教陈名。念完后,知道自己正式成了娘亲的儿子,没有谁再能改变了,自己和娘还有了宅基地,开心不已。
  他又郑重地把户籍还给陈阿福,说道,“极好。娘把它收起来,藏好,万莫弄丢了。”
  然后,娘俩手牵手来到院子里,看着东面的那块地傻乐。那块地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丛竹子,一棵桉树。
  陈阿福比划着说,“修房子的时候,把那棵桉树留着,夏天可档荫。后院再修个鸡圈,咱们也养几只鸡。”
  陈大宝激动得眼里直冒小星星,拉着陈阿福的衣襟嘟着嘴说,“娘啊,娘啊,抱抱,儿子要抱抱。”语气比之前娇糯了好多,舌头都有些拉不直了。
  这小子,撒娇的功力真不弱。
  逗得一旁的阿禄笑出了声。
  陈阿福也有些好笑,还是吃力地把他抱起来,看到他充满希冀的眼睛和得意的神情,心里说不出的柔软。娘亲的痴病还没全好,能遮风挡雨的茅草房子还没开始修建,他就已经激动成这样了。她忍不住在他脸上亲了几下,先左右,后鼻尖。
  陈大宝咯咯笑了几声,也在娘亲的脸上亲了三下,先左右,后鼻尖。亲完了又说,“娘,大宝是你的亲儿子,以后不要再说大宝是你们捡来的话了。”
  “嗯。”陈阿福点点头。
  他们的母子缘分终于彻底定下来了。两人现在还没意识到成为母子的他们,这一世相互扶持着将经历怎样的喜怒哀乐。
  乐呵完,陈阿福知道,家里借了债,自己又开了那么多空头支票,下一步就是该如何赚钱了。只是自己的手腿还不算很灵活,先让陈名和王氏做些。
  她拿了根棍子在地上划了两个筐的形状,一个是稍大稍浅的小方筐,一个是稍小稍深的小圆筐,又讲了具体特点。说这是针线筐,让陈名照这个样子编,大中小号都编些。她想等到六月十九,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寿辰去红林山灵隐寺卖。
  她听王氏说过,那天,灵隐寺会来许多女香客上香,很多还是省城、府城来的。
  陈名看着地上的图形还有些怀疑,说道,“针线篓爹编过,不是这个样子啊。”
  陈阿福笑道,“针线筐跟之前咱们用的针线篓不太一样,编好后,还会用布和络子修饰一番,好看得多。”
  陈阿福看了古代的针线篓,又问了王氏,都是清一色的草编或是竹编圆筐,千篇一律,又太过古朴。哪怕是有钱人家女人用的最奢侈的针线篓,也顶多是用木头做个盖子,盖子上再雕上花,刷上漆。还有针线包的样式也非常简单,有些像荷包,只不过多用了几层布缝在一起,好在包上别针,里面再装些线。
  针线筐和针线包,是古代女人必不可少的东西,几乎要陪伴女人一辈子。若做好看了,可是能大赚一钱。


第18章 病好
  看到千篇一律的针线篓,陈阿福想到了前世样式繁多的收纳箱。若把收纳箱改改当针线筐,可比这个时代的针线篓好看一百倍不止。
  那些收纳箱虽然塑料的居多,但也有布艺的,或是用布装饰草编或是竹编小筐的。塑料的肯定别想了,纯布艺的装不了多少东西,家里又有陈名这样的人才,她就选择了布艺和草编小筐相结合的样式。
  她想先只做两种样式出来,这东西简单,别人模仿得快。分批推出新产品,能多赚点。这种东西,赚大钱不可能,但靠着新奇搏眼球,小钱肯定会赚些。
  她讲了怎么用布装饰针线筐,还讲了跟这个时代不一样的针线包,也只有两个样式。就是仿前世的针线包套装,里面既设计了别针、装线和顶针的地方,也设计了装小剪刀或是鞋锥子的地方。合上是一个扣着盘扣的漂亮的包,打开后平展的布上又多了几个小包或是布带,能装或是固定许多做针线活的小东西,既整洁又美观别致。两个样式差不多,只不过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圆形。
  做针线包的料子要好些的料子,做针线筐的布不要太好,颜色鲜艳些就成。上面再缝点碎布剪成的花和叶,或是小动物。这样既别致,又省了绣花的麻烦,省时间。
  王氏是绣娘,对美好的东西领悟得快,听了陈阿福的话新奇不已,眼睛都亮了。虽说还没看到实物,但想着就别致,好看。
  她惊喜地对陈名说,“当家的,这种针线篓和针线包的确比我们现在用的好看得多,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陈名听王氏这么说,也高兴了,说道,“那咱们就多做些,十九那天都拿去卖。这东西人家学得快,若学去了,咱们就卖不起价了。”
  陈阿福点头称是,又对王氏说道,“娘,你过几天去交绣活的时候,多买些好看的布头或是碎布回来。你再少接些绣活,我的指头现在不太灵活,许多活还要娘帮着做。”
  买布头和碎布王氏答应得痛快,绣坊里最不缺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可她不愿意少接活,想每天夜里再做晚一些。
  陈名劝道,“你现在已经做得很晚了,再做晚,怕是身子熬不住。听阿福的,少接点绣活。六月十九不止灵隐寺会来许多女香客,离它不远的影雪庵香客也不会不少了。你也说那种别致的针钱筐和针线包肯定好卖,只怕比你的绣活挣得还多。”
  陈阿福在心中给陈名点了个赞,到底是童生,心思够活络。
  她见王氏还有些犹豫,就摸着阿禄的总角笑道,“这次争取多挣些钱,赶紧把弟弟领去府城看腿。阿禄这么俊,又聪明,将来是要考秀才的,可不能一直瘸下去。”
  阿禄的腿瘸了是王氏心中最深的痛,听了这话,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一家人想到美好前景,都是乐不可支,两个孩子更笑得见牙不见眼。
  之后,一家人便忙碌起来。陈阿福天天忙着做各种康复运动,兼给陈名和王氏做着艺术指导。陈名在自己身子骨允许的情况下,不停地编着小筐。王氏白天做绣活,晚上就做针线包和用布修饰针线筐。阿禄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