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科举辅导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一科举辅导师-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义廷:“你我皆知,这就是不可能的。哪怕是除去云深,也不该有这么多人。”
  每年科举,在开考之前,能有多少人及第,其实大家心中有数。“通榜”和“行卷”已经确定了一部分。其余真正的寒门子弟能考上,是不多的。
  这就是大梁的现状,凡是参加科考,无论是否有真才实学,都会先主动递送名帖,求人推荐延誉。
  默默无闻的才子横空出世,那是极少的。
  王义廷道:“还有一事,虽外人不知,不过告诉先生,倒也无妨。考卷的封条,当日是开着的。究竟出了什么事,暂未查出缘由。不过多半与此事有关了。”
  而宋问等人,是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必要的。
  宋问从怀里抽出折扇,敲了敲下巴,深沉道:“你来找我,总不是所指云深吧?”
  王义廷就一直看着她的扇子,而后点头道:“所有的考生都有嫌疑。不过,陛下确实更怀疑云深多一些。只是,此事尚在调查中,还不能定论。”
  宋问:“若陛下怀疑的是云深,那么王尚书呢?”
  “不好说。未出定论之前,谁也谈不上怀疑。”王义廷和她托底道,“陛下也不是怀疑云深,只是云深的卷子放在最上面,也看着最为相似而已。总之陛下这次非常生气,看样子难以善了。若非太子求情,他绝对是要直接彻查,先抓后审了。”
  “这是借题发挥啊。”宋问叹道,“这大梁的科举,是该管管了。”
  大梁开创科举先例,意为选贤举能。此前一般是举荐或世袭。是以骤然出现这科举,陋习甚多。
  士族高官,私底下的内定,唐贽也不敢一刀斩断,只当全然不知。
  如今唐贽越加年迈,身体抱恙,恐不能久矣。岂能留这个毒瘤给唐清远。
  往年从未有官员上报徇私舞弊事件,众人司空见惯,岂会放在心上?
  也是往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能偷到卷子的,哪个没有门路?怎会用这样的方法?
  此次吏部尚书上奏,唐贽哪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他要查的表面是云深学子,内里却是那些“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的“托”们。然后再借题改善科举,严明制度。将科举的举措一步推行到位,真正的惠及天下。
  宋问点头。确实是不错的。不过这份功绩,可能要留给唐清远了。
  宋问:“所以你找我来是?”
  王义廷:“我是来接你去尚书台的。陛下让中选的百名考生,重去尚书台应考。由陛下临时出题,加试一场,然后择优录取。如此一来,优劣也能分个清楚,是真才实学,还是弄虚作假,都无处可逃,然后可以着重留下调查此事,以免误伤。”
  还能叫今年中举的学子,感谢唐清远的人情。
  宋问了然颔首,又问道:“太子的提议?”
  王义廷:“不错。”
  宋问:“所以,你让我也去是?”
  “你自己也过去,好解释。”王义廷道,“另外,陛下是要看诸位学子先前的文作,诗集等作。你也带过去,以便考察。”
  宋问:“这个倒简单,但是,得先回趟书院。东西都存在书院里了。”
  王义廷点头:“我同你一起过去。时间尚早,我是早些过来支会你一声。”
  宋问一笑,朝他抱拳道:“多谢。王侍郎有心了。”
  王义廷回礼道:“王某相信宋先生的人品。也是父亲觉得,云深书院,与此次舞弊案,并无关系。”
  王义廷将她请出门外,外面正候了一辆马车,小仆朝她轻微颔首。
  宋问回头朝着里面的人招呼了一声,便准备启程。
  林唯衍听见动静,一个大跳蹦了出来,皱眉看着他们。宋问打发道:“我晚上回来,有重要的事情。不会有危险。”
  林唯衍以不大信任的眼神看向王义廷。
  王义廷道:“安心吧。”
  宋问一脚踩着小板凳,踏上马车。王义廷跟着进来,放下帘幕。
  宋问又一次问道:“莫非只有我一个先生去了吧?”
  王义廷委婉道:“今年除了云深的学子,就是太学的学子最为出众。是以,太学的两位博士,也被请去了。”
  宋问:“那国子学呢?”
  王义廷摇头:“今年国子学只有一位入选。入选的考生里,二十多岁的,此次有三十多人。国子监所有的生徒,大多都集中在太学里。”
  宋问掐指算了算。就算刨去这一些,今年也已经是个大丰收了。
  科举施行越久,教育普及越广,好处便会慢慢显现出来。
  “原来如此。”宋问打开扇子笑道,“那谁要是在这次动了些手脚,岂不是该好好感谢我云深了?”
  替他们吸引了陛下的怒火。
  王义廷道:“宋先生别玩笑了,该反一反才是。真的如何也假不了,假得如何也乱不了真。”
  太学入选的人再多,也没有云深的人多,名次更是没有他们靠前。
  最早,也是从怀疑云深舞弊,才牵扯这许多事情。如果没有他们,也不会闹得这么大才是。
  宋问摇头道:“这可就不怪我了。”
  王义廷陪她到书院,去原先休息的位置,搬了两沓练习的卷子出来,放到马车上,然后转道赶往尚书台。
  两人到的时候,南院里已有了不少人。云深的学子来了十几位,聚在一起。表情很是忿忿。
  其余便是国子监的学子聚在一起,看不出什么表情。还有一位孤伶伶的,离他们稍远些许站着,应当就是国子学的学生了。
  贡院内气氛沉闷,无人说话。
  一守在此处的官员抬手道:“王侍郎也来啦?”
  王义廷笑道:“是,今年大梁人才辈出,小辈也来长长见识。”
  官员跟着笑道:“王侍郎谦虚了。我大梁最年轻的进士,可不就在眼前吗?”
  宋问先往自己的学生那边走去,孟为咋呼呼的喊道:“先生!好在您来了!”
  其余人朝她作揖问好。
  她这一来,学子们心里就全然安心了。有什么事情,可以让宋问上去啊!
  宋问:“知道来这里的原因了吗?”
  李洵道:“事情的大致,已经听那些考官说了些许。”
  这里就云深的学子最多,比起太学,隶属国子监,那些不知内情的,自然是怀疑他们的。
  云深学子心中很不好过。
  比起被抓包,平白诬陷更让他们无法接受。
  尤其是孟为。
  “哎呀,先生您说我这本来已经中了呀!”孟为拍手,大为失望道:“这差点就中了!究竟是谁人在背地里搞的鬼!”
  众人反被他逗笑。
  孟为是真心实意的在难受,这群人却丝毫感受不到他的悲伤。他快委屈死了。
  宋问来了之后,云深书院这边气氛轻松了不少。
  多数读书人是听说过宋问名号的,在远处张望着,犹豫着要不要过来打招呼。
  一太学博士走到旁边,高声道:“此次科考,你们实在是发挥的不错。若非是某些人,投机取巧,行不耻行径,才惹怒陛下加试一场。此次及第,不在话下。可惜可惜了。”
  宋问打开扇子,大笑道:“我想在座的学子,若是因真才实学考上的,无需畏惧再试,也无需觉得可惜。倒是多了机会,在陛下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学,算是因祸得福了。高兴才是。”
  宋问这话说的,大家就乐意听多了。皆笑着拍手称是,彼此间恭维一番。


第141章 亲自监考
  一中年儒生抓住机会; 靠过来问道:“宋先生年纪轻轻; 便名满天下,叫我等实在佩服。为何先生不入仕科举呢?”
  宋问道:“人各有志; 宋某胸无大志嘛。”
  另一名儒生走过来道:“先生真是谦虚了。先生的举措; 惠及天下,早有结识之心; 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某人搭腔道:“先生是无意功名吧?志在桃李天下,效仿孔孟先师。”
  云深的学子不禁笑出来。负手一副与有荣焉的笑容。
  自己的先生被人夸赞,还是很骄傲的。
  一时间人都开始往宋问那边靠拢。
  一白须老儒生问道:“这位是?”
  儒生介绍道:“这就是宋问宋先生。”
  宋问朝他一揖。
  老者捻须:“请问宋君表字为何?”
  宋问:“姓宋名问字宋问。”
  众人愣了愣:“啊?”
  宋问摇着扇子道:“说明我表里如一,内外兼修啊。”
  众人:“……”
  儒生反应过来,笑道:“宋兄真是风趣。”
  众人给面子的轻笑。
  这边其乐融融,国子监生徒站在一旁; 便显得有些落寞。
  不过今年的云深,并不比国子监差太多。
  一位宋问,太傅亲孙; 大将军嫡子。再加上御史台公子。得罪他们; 那是大不应该的。
  太学博士看在眼里,站在一旁,默默叹了口气。
  除却云深,谁最受怀疑?那自然是太学学子。
  要说真才实学他们的确……略有心虚。
  可此次他们真是运气上佳,在科举开考前; 押中考题,才有本次的发挥超常。
  失了这个机会,他们心中很是痛惜。
  他们是相信自己学生的; 是以更为愤恨那几位舞弊导致本次加试的考生。
  他们这里说话不久,唐清远来了。不仅唐清远来了,连唐贽也来了。
  看来此事确实重大。
  众生立马分开站位,跪下行礼。
  唐贽坐到台上宽椅上,拂袖道:“平身。”
  众人谢恩起身,唐清远站到一侧。
  唐贽朝下俯视,点头道:“真是后生可畏啊。看我国子监生徒,今年的进士及第者,都是如此年纪轻轻。当年王侍郎十七岁及第的时候,满朝皆惊。今年的门生,亦不逊色。”
  宋问摇头晃脑的点了点。
  国子监国子监的。怕就是你们国子监的人,要让你失望了。
  人人都将矛头指向云深,不知道云深有你宋先生吗?嗯?
  “此次请诸位考生来,想必缘由已有所知晓。我大梁试行科举之制,旨在选贤举能,任用贤明。叫学有所成,成有所用。容不得小人无视国法,弄虚作假。”唐贽一手按在膝盖上,脊背微佝,淡淡说道:“诸位考生,若是己身清白,自不必担心。今日来此,既是得了考官青睐,是我天子门生。加试一场,不过是再做考核,尽管细心作答便是。”
  众考生齐齐应声。
  唐贽偏过头道:“不如,太子,就由你来出题吧。”
  这出完题,还是考,考完还要阅卷,阅卷完了,还要比对平时的课业。时间肯定不多。
  众儒生还以为要多说几句,没想到直接出题了。竟然一时有些紧张。
  礼部官员出列,指引考生入座。宋问与太学博士,及众官员一起,站到一侧。
  唐清远领命,略做思考。
  眼神在众考生之中飘过,最后落在宋问身上,停住。颔首轻笑道:“诸生请听题: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论。①”
  宋问眉毛一挑,痛惜的看向孟为。
  或许拜谒的礼,真的是都白送了,他这次白考了。
  唐清远这题出的有点偏,孟为若是没看过,倒不足为奇。怕他审不懂题,那一切都是白搭。
  《禹贡》,即《尚书》。平当是个人名。此题选自《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说平当此人,饱读经书,自然也包括《禹贡》。于是便将他派去视察黄河了。
  以此事做文章。
  希望他们不要想太多,直接从题面去理解问题。
  ——因为经明《禹贡》,所以使行河。
  ——所以,人要多读书。
  破题的确就是这样的。
  至于题目中的平当,不知道就不知道吧。论点找对,总不至于写得太难看。可以含糊的点一点,也可以瞎编一下,或许能糊弄住呢?
  为何要出这样的题,感受到方才唐清远看她的眼神,宋问猜想,或许是先前诗会,她说的论题。
  那论题确实太惊世骇俗,她不过就是为了噱头随口说的。感情唐清远还记着呢?
  宋问望天。
  礼部官员出来,开始分发答卷。
  宋问举起手道:“小民有一事想报。”
  唐贽轻飘飘的瞥向她:“有何异议?”
  “异议不敢,有些建议而已。”宋问执扇向前道,“既然加试一场,力求公正,那不如糊名批卷。”
  众官员互相对视,小声讨论。
  唐贽:“你是怕朕偏袒谁?”
  宋问道:“非也,陛下何须偏袒?只是宋某担忧,若是相熟之人,陛下在堂上而坐,阅卷之人,心中难免有点波动。无论是避讳,或是徇私,都是不好。不如索性,糊名公正以待。”
  这提议,对寒门子弟来讲,真是求之不得。
  几位考生扭头对着宋问感激看去一眼。
  当真是光明正大,磊落公正。
  唐贽无所谓道:“好。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