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神道-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声音了,黄俊明疑惑之下向着李世民看去,却见李世民一脸沉思不知在想些什么。“陛下,陛下。您有在听么?”黄俊明出声询问道。
  “额。。。抱歉,朕走神了。仙师刚才说到哪了?”李世民从沉思中晃过神,颇为不好意思的对着黄俊明说道。
  黄俊明并不清楚李世民心中所想,值得无奈的答道:“陛下,方才频道讲到了张玉帝。”
  “哦,哦。仙师继续,朕在听听。”李世民恍若梦醒。
  黄俊明闻言继续说道:“现任玉帝张姓讳坚,原为光严妙乐国之太子,老子圣人钦赐孕一年而生。即位后勤于政事,随后功成身退入山修道,经历三千劫难方修成正果,归位玉皇,而贫道正是玉皇坐下一小厮,随玉皇陛下一同升仙。映着陛下的关系才做了仙界书记官这个仙职。”
  “哦?难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世民喃喃自语到,随后才觉得有些不妥,这不是点名骂黄俊明是鸡犬升天的畜生嘛。“仙师,贫道不是那个意思,那个。。。这个。。。”
  黄俊明轻轻地对着李世民摆了摆手,大度的说道:“不妨事,陛下所说并无差错。贫道虽然跟着陛下修了几年道,可奈何资质不行道法低微的很。若不是随着陛下升仙想必早就老死了吧。”黄俊明这第一个陛下说的是李世民,第二个说的则是玉皇大帝,李世民虽说听着别扭,但也释然了。人间帝王哪敢跟仙界之主相比?黄俊明同称二人为陛下,李世民已经是受宠若惊了。
  李世民现在对着黄俊明可是相当的过意不去,毕竟刚才失言伤人。总觉得有些愧疚。只好转移话题的问道:“对了仙师,光严妙乐国在何处?朕怎么从未听说?”
  “陛下不知光严妙乐国倒也正常。”黄俊明呵呵一乐,对着李世民解释道:“光严妙乐国乃圣人们用**力创造的一处世界,整个环境与大唐一般无二。不过大唐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而在光严妙乐国却是天上一日地下百年。”
  李世民又被黄俊明胡诌的时间所震撼了,天上一日地上百年这个时间差可是相当恐怖的。“仙师还请继续,朕要听听何为儒仙,道仙,将仙。”
  “陛下莫急,仙界天庭与大唐官府并无两样,所谓儒仙专司天庭上下文职,例如统计,管理,调节等等事宜,而道仙专司星辰运转,或是优哉游哉的散仙。不管朝政。而将仙则是捉拿妖孽,对外御敌。”黄俊明解释道,道教的诸仙和道教的天庭无非就是一个道教人士心目中的乌托邦。也就是理想社会,可是无论什么样的社会总有人各司其职才会运转。黄俊明虽说是编纂但也有理有据。听上去让人信服。
  李世民听黄俊明将天庭诸仙和大唐一对比,心里也有了写概念,可是还不算特别明了。对着黄俊明追问道:“仙师可否详细解释一下,朕虽然有些头绪可还是有些不甚明了。”
  “那贫道就简单说上一说,比如说著名的儒仙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司启明星,纵览天庭一应外交。善言辞,交游广博,调停两方争斗。为天庭引进人才。。。”
  “那就是类似于大鸿胪?”李世民插话问道。
  大鸿胪是什么,在黄俊明的心中并无印象。不过李世民怎么说就顺着他的话来吧,如此一来也不用自己费尽心思瞎编了。“陛下果然聪慧,贫道还未说完,便已理解了贫道的意思。”
  李世民被黄俊明一夸显,脸上浮现出一些喜色。黄俊明这么一讲职位的内容,李世民可是不由自主的往大唐的官府中作比对。只听黄俊明一提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呵呵,是仙师讲的简单明了。还请仙师继续,朕可听的十分来劲呢!”
  “恩,这样吧。天庭神仙多的数不胜数。贫道一一说恐怕就指不定说道那里去了。天庭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统辖风云雷雨四部,专司人间气象变换。也是与人间交流最紧密的一个部门。由每日由土地上报地方功德多寡,由专门神仙算计好雨量等等。再由雷公电母四海龙王等人实施,若是与大唐相比,就类似于三省的处事方式。”
  “斗部,内有二十八星宿,天罡地煞等等星神,稳定大道规律。及时纠正失误,类似于大唐之御史。”
  “瘟部,也是最不讨人喜欢的部门。这一点贫道就不必多说了。司建阙类似于大唐工部,负责营建宫殿楼宇,斗牛宫,登记在册群仙等等。天庭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从不逾越。如此一来架构完整,出错的概率很低。在天庭当中出现失误只要找这个事情的管理部门就好,这样一来人员之间各有所为,互有责任。绝不会出现推诿等情况。”
  黄俊明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反正就是瞎编,瞎忽悠呗,这有什么不会的。可是停在李世民耳中却是另一番情景,各司其职。现在的大唐官场,虽然也是有所分工,可往往一个人同时监管着很多事,或者一个事情很多人同时管理。听了黄俊明的述说,李世民不禁想到了改革官员之上。可是改革官员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想到的,无奈之下只好放弃。继续想从黄俊明身上找些治国的灵感。
  “仙师可否详细说说将仙?”李世民对着黄俊明问道。至于儒仙,李世民也好理解,无非就是自己手下办事的文职官员,难道将仙也是自己手下的将军一般?
  “陛下,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仙界众仙也是如此,只是自从封神一役之后少见争斗而已。不过仙界之中并非有天庭,佛教的灵山也是如此,虽说自称佛界可事实上还是与仙界在一起的。仙界中灵山与天庭地位相若互不统属,算是结盟的关系,而在向外,则是另一番天地,仙界中有一地,名曰天堂,主管天下极西之地的民众,而天堂中的神仙则被称作天使,天使好战,时常与我天庭发生摩擦,将仙自然是用来保卫疆土而存在。”黄俊明觉得是时候可以将话题引回到天线宫的武道之上了。说了这么长时间李世民的思维已经完全不在武道之上。正适合顺着将仙的话题引过去。
  “陛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玄门之士?虽说我玄门之士不愿与人争斗,却总要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道生万物,无国界人种之分。可玄门之士却都是大唐子民,危机之下自当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为道者习武内养不屈不挠之气,外御国敌。守土抗争可不仅仅是将士们所做的事情,无论民众还是僧侣道士都改如此!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这国家怎能由陛下一人低于外敌?只要是大唐人都应为国家献身!”黄俊明说的义正言辞。渐渐地李世民也被黄俊明所吸引。
  “好!朕倒是罔顾了仙师和玄门之士的爱国之心。”李世民闻言有些感动,自己逼不得已带着五个人去和突厥人谈判时何等的凄凉,想想谈判时一回头看到站在身后的道士们,当时的感觉真的是不是自己在一个人战斗。既然道士们都能出现在对抗突厥的第一线,那自己这个做皇帝的为什么还要多疑?李世民现在觉的自己有些小人了。
  黄俊明听到李世民如此说,心里悬着的那根丝线瞬间变得凝实。看来自己这一顿胡诌八扯也没白费了唾沫。只要李世民不觉的道士聚在一起习武对他有所威胁就好,自古以武犯禁不是说说而已,一个人习武两个人习武没事,一堆人习武那可是大事。随便找个由头就能说是反叛,无论在哪个朝代反叛都是掉脑袋的事。
  “仙师!”李世民突然对着黄俊明喊道:“仙师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是深得朕心啊。对了还有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好,好,好!从今以后真要将这句话传下去,敢问仙师,此话莫不是张玉帝所说?”
  坏了,黄俊明心里咯噔一下,一激动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话说出来了。这句话可不是黄俊明这个身为道士的人所能说的,除了一代帝王,谁还敢说这话!不过还好,李世民自己归到的张玉帝身上,黄俊明指的不好意思的对着几百年之后的老朱说一句,对不起了:“陛下,此言正是张玉帝为光严妙乐国皇帝的时候所说,原句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黄俊明咬着牙将全句说了出来,李世民听的热血沸腾,手上的青筋暴起,喃喃自语道:“好刚烈的气魄!好!好!好!朕不如也!从今以后我大唐也要如此,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亡!”言毕李世民的目光有些暗淡,想来是想起了渭水之耻。
  “来人!”李世民高声喊道:“传朕口谕,令工部于宫门前立六根龙柱,上书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朕要将这句话永远刻在自己心里!”
  ————————————————————————————————————————
  诸位道友,西南写的浑浑噩噩的,现在时间是七日凌晨三点,今天晚上大家看到这章的时候西南正在火车上看景。看在西南辛苦的份上,给来点订阅和月票吧。


125 国魂【订阅在哪里?】

  125国魂【订阅在哪里?】
  125国魂【订阅在哪里?】
  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傲骨,而对于唐朝这个封建时代的大国来说。帝王的决心正是引发国家民族荣誉感的最重要的一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李世民将这六句话二十二个字,刻在龙柱上立于宫门前。更是向着天下百姓许下的一个承诺。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个国家的帝王都能决心亲自御敌,为了江山社稷而死。那臣子们又该如何去做?那将军们又该如何去做?那天下百姓们又该如何去做?国家有难,士子争先!有敌来犯,军不畏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此一来,强唐虎须谁人敢捋?
  或许被黄俊明一闹,这大唐的历史上再无文成公主入藏。可这又有什么干系?难道堂堂大国,非要用女人维持江山稳固?难道堂堂大国,几万万民众非要卑躬屈膝从嘴角边剩下钱财,换来一时安宁?难道堂堂大国,几千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非要一点一点的交由外人之手,才换来片刻的苟延残喘?自古以来,中华大地有这个实力,维护自己的子民不受侵犯,不需钱财,不需女人。只是一句表态就已足够,自古以来的江山都是打下来的,一寸山河一寸血。自当寸土必争!
  李世民此举,可是让大唐民众挺直了腰杆,一国之君如此,百姓何求!官府强力又有何不妥!官府越强力,身为国家的子民,自然觉得安心。女子何须远嫁他方,国内寻一良夫,相夫教子便已足够。钱财何须送往他人,于国养兵御敌,于己车马相随。土地何须插上他人的旗帜,一犁一牛便可养一家人!
  李世民对工部的口谕,几经流传,传到了市井。举国欢庆!大唐经突厥这么一逼迫。正需要用一件大事来激发民众的信心,这六句话二十二个字,便已足够。甚至在这二十二个字的光芒下,渭水岸边的法事,也变得有些暗淡起来。天子有志,则国有魂。虽说突厥人的军队还未在唐人心中走远,可现在的唐人充满信心,有君如此,突厥有何惧之!
  士子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消息最为灵通的一份子,二十二字从宫中刚一传出,变引发了长安城众多士子的围观,叫好。儒家历代讲求忠君爱国,时常有大儒因为国家的软弱,国家的腐坏而痛心疾首。二十二个字一出。早有士子取过笔墨将其一笔一划的重重写下。贴身藏好,更有的直接举着手中抄拓好的二十二个字,满街狂奔。高声呼喊。往日里严肃的武侯,对此也是笑一笑。紧紧衣甲昂首阔步的巡视着长安的每一处街道,每一片里坊。
  这样的君主,怎能不让所有人为之昂首挺胸,这样的君主,怎能不让所有人弹冠相庆。这样的君主,必将是开创一代盛世的良君。要像汉朝,那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有如暮鼓晨钟一般,在华夏子民的心中,阵阵回响。几百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也渐渐地少被人提起。可而今,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更唤起了华夏子孙骨子里留有的那份骄傲。
  “梁伯,您慢点,小心脚下。”一个身穿武侯衣衫的中年男子对着手拄拐杖的老人说道。边说边顺着老人的脚步走了过去。似乎想要搀扶老人一般。唐朝的武侯,类似于今日的片警,几个人分管一处里坊。对于坊内的大多数人自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眼前这个唤作梁伯的老人,也是着坊内比较德高望重的老人了。只是人年岁大了,腿脚有些不利落。
  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坚定地走着,虽然不快但胜在厚重。可这步速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已经是相当的危险的了。老人见是武侯与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