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兵在1917- 第8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克兰的春播又危险了!

至于彼得格勒保卫战,那里倒是风平浪静,随着尤登尼奇进攻受挫,随着红军转入全面,尤登尼奇的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现在就要看能不能抓住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尤登尼奇,再也不给他死灰复燃的机会了。

不过让列宁心情不好的不仅仅是不明朗的战局,更让他头疼的是糟糕的经济状况,执政一年以来,俄国的经济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好转,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军费开支又一次直线上升,而粮食问题更是悬在布尔什维克头上的达摩利克之剑。

“上半年我们的估计过于的乐观了,”导师大人叹道,“我们的敌人还很强大,而且还获得了外国势力的支持,想一拳将其击倒是不现实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内战将向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说到这,导师大人扶了一下额头,才继续说道:“鉴于这种被动的局面,为了保卫人民政权,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必须把宝贵的生产资源集中起来,全面推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势在必行!”

看得出,列宁已经被逼得没办法了,本来想六月份收复乌克兰,抓紧时间搞一搞农业生产,多少好缓一口气。可谁想到不管是马赫诺还是彼得留拉都还不太好对付,手里没多少兵力的伏龙芝并没有太多的办法对付他们。

反正乌克兰的局势还是一团糟,粮食什么是不用做太多的指望了,甚至明年的情况怎么样还十分难说,反正列宁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1919年的春播恢复生产恐怕也别做太大的希望。

所以,全面推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尤其是推广余粮征集制度已经不可避免。否则,人民委员会能不能挨过1919年上半年都很难说。

艰难的不止是布尔什维克,白军的情况其实更糟糕。跟历史上相比,同盟国并没有投降,这导致白军无法直接获得国外的援助。比历史上要虚弱得多的他们,实际上也是咬牙苦撑。

“粮食,前线的部队迫切地需要粮食!哪怕是去抢,也得弄到粮食!”

最高执政高尔察克歇斯底里的吼道,才当了几个月的“最高执政”高尔察克已经感到心力俱疲,每天都要扯皮,到处都有人朝他伸手要这要那。就好像他是机器猫,随随便便就能从口袋里掏出想要的一切。

他怎么可能有那个本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有样学样朝协约国集团伸手。问题是协约国并不是开善堂的,想从这群老流氓口袋里掏点真金白银也是相当的不容易。而且就算掏得出来,也很难运到俄国。

高尔察克现在只有一条生命线,那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他所需要的物资全部依赖这条铁路。可是西伯利亚的冬天也不是开玩笑的,而且那条铁路运力相当的有限。要维持三十万大军的运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高尔察克要养的还不只是三十万人,从彼得格勒、莫斯科周边逃过来投奔他的贵族、僧侣、难民何止百万?而西伯利亚地区又恰恰没多少粮食出产。唯一能管够的就是木头,可木头不能当饭吃啊!

其实高尔察克原本没想在冬季和布尔什维克决战的,完成政变之后他可是等待了几个月,等得就是同盟国集团的崩溃,按照他原先的估计,同盟国集团熬不过1918年。只要他们倒了,他高尔察克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支援。

谁能想到同盟国竟然没有倒下,这下高尔察克的全盘计划都被打乱了。原本还指望用协约国的支援撑过冬天,并且招兵买马发展壮大的他,忽然发现情况很不妙。从远东方向运来的物资相当有限,根本不够三十万人过冬的,再加上源源不断的有资本家、贵族、僧侣跑来投奔他,物资是更加捉襟见肘。

高尔察克发现,如果他不赶紧发动攻势,恐怕不等挨过这个冬天,他这个最高执政就干到头了。

迫不得已之下,高尔察克只能进攻,只能凭着一口气硬往莫斯科方向冲。实际上一开始他的进展还不错,攻占了喀山,打到了下诺夫哥罗德,似乎莫斯科已经近在咫尺。

那时候的他很有些得意,以为红军不过如此,甚至鄙视科尔尼洛夫、邓尼金和卡列金之流太无能,否则能让布尔什维克如此嚣张?

不过就在高尔察克信心百倍准备踏过下诺夫哥罗德,剑指莫斯科的时候,图哈切夫斯基给了他当头一棒,带着临时征调起来的装备简陋的第十五集团军,图哈切夫斯基牢牢地守住了下诺夫哥罗德,就像一道天堑一样横在了高尔察克面前。

高尔察克用尽了能用的一切手段,甚至不能用的手段也用了,可图哈切夫斯基却告诉了他:“你丫就是一个外行,玩海军你是高手,但是玩陆战就是门外汉!”

在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察克的大军碰得满头是包,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他也有想过绕开这里,但是老道的布鲁西诺夫没给他绕路的机会,指挥部队牢牢地黏住了高尔察克。

于是乎,不可一世的高尔察克发现,他似乎没有选择了,前进完全不可能,红军都杀红了眼,而且防御势态的优势使他们极大的弥补了装备和经验上的劣势。除非布鲁西诺夫和图哈切夫斯基脑子抽筋了进行反攻,否则高尔察克没有一点儿胜利的可能。

那就后退?实际上高尔察克是退无可退,后继无力的他,只要后退部队就会崩溃,然后俄国的冬季将毫不客气扼杀他东山再起的希望。

“我们只能继续坚持!坚持才能取得胜利!”

高尔察克的判断是准确的,他没有路可走了,只能坚持。问题是,坚持也是需要资本的,而他恰恰没有资本。所以才会气势汹汹地说出抢粮食的话。

其实高尔察克还算是说晚了,实际上他那帮很实际的手下早就开始抢粮食了,甚至不光抢粮食,只要是值钱的、只要是对他们管用的,统统都抢。

一时间下诺夫哥罗德的老百姓算是受苦了,而白军也成功的将自己的名声弄得更臭。当然,布尔什维克也好不到哪去,余粮征集制度将富农搜刮一空,这让不少原本对布尔什维克有好感的农民万分失望。尤其是刚刚才被收复的乌克兰,本来就深受战争之苦的农民原本还想盼着过好日子,结果一点儿富余的口粮也被征粮队搜刮一空。

可以说进入到1918年年底,俄国的内战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谁能撑过这个节点,谁就能掌控这个国家。红军和白军都在咬牙苦撑,而在他们之间,却偏偏还有一股相当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势力,这股势力虽然不算强大,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却可以左右俄国乃至世界革命运动的命运,这股势力就是俄国的农民!

请注意,掌控这股势力的人,名叫马赫诺!他是一个极其矛盾、极富争议,但是却不可以忽视的重要人物!

“布尔什维克已经表现出了剥削本质,”马赫诺在乡村发表演说号召农民参加他的队伍,“……事实证明,他们实行的一样是剥削政策,抢走了你们辛勤劳动的所得……他们是新的强盗、是伪无产阶级政权!只会用密探和政治委员奴役你们……而我们乌克兰革命起义军的口号是拥抱真正的自由,打倒政治委员、打倒契卡、打倒当代密探,消灭征粮队!”(未完待续。)

383马赫诺和彼得留拉

马赫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理一百个人眼中也会出现一百个不同的马赫诺,原因是这个家伙争议性太大了,根本不能用简单的好人与坏人来评判他。

我们从头说起吧,这位“带着毛瑟枪的空想家”就连出身日期都极富争议!当然,不是马赫诺粗心的父母记错了日子,他的生日被搞错,原因是相当深刻的。

话说马赫诺的童年相当的不幸,他的死鬼老爹像所有俄国人一样沉迷于一样东西——酒精。不过比斯大林幸运一点的是,他的老爹在马赫诺不到一岁的时候就喝死了。小小的马赫诺虽然不用担心被酒鬼老爹暴打,但同时也决定了他很小的时候就得挑起家庭重担。

马赫诺从小就为农场主放牧、做油漆粉刷工、在翻砂厂打小工……总而言之跟布尔什维克中的很多老革命一样,根红苗正妥妥无产阶级苦逼穷光蛋。

很早就体会到生活艰难的马赫诺绝对不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1905年俄国闹革命那一年,16岁的他跟一群无政府主义者“学坏了”,费了相当大的功夫才加入了有“无政府主义者”主导的“贫农协会”。

那么这个“贫农协会”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呢?这么说吧,他们跟梁山好汉干一路买卖,最擅长的就是打家劫舍的无本生意。更可怕的是,马赫诺在“梁山”干得相当的不错,工作成绩一向突出,很快就在好汉们中间享有“铁面革命家”的“美誉”。

草莽英雄马赫诺在那几年过得算是相当的滋润,匪气十足而又相当彪悍的他很快就因为工作成绩太过于“突出”引起了沙皇政府的高度重视。

1910年,马赫诺那年将将21岁(注意这个年龄,相当的重要!),在一次“严打”行动中,马赫诺不幸落网,沙皇政府可不会对他这种草莽英雄客气,鉴于他的光辉业绩,很快就法庭就做出了最终裁决——绞刑!

如果马赫诺被绞死了,自然后面就没那么多故事了,值得感叹的是马赫诺拥有一位好母亲,为了拯救儿子的生命,这位母亲想尽了办法,当时甚至给尼古拉二世的皇后,也就是那位很不得民心的德国公主写了求救信。

在信中,这位“英雄”的母亲声泪俱下的宣称,她的儿子并未成年(俄国当时的法律规定21岁是法定成年年纪),希望法外开恩。在这位母性泛滥的皇后斡旋下,沙皇一家子法外开恩,尼古拉二世亲自下谕旨,改判马赫诺终生苦役。

那么马赫诺到底成年了没有呢?很可惜,那位英雄的母亲撒谎了,她篡改了马赫诺的出生记录,这位“孩子”当时已经是成年人了。

马赫诺侥幸在鬼门关走了一个来回,服苦役阶段,自感实在无聊的他选择了用阅读来打发时光,那些年里他几乎读便了俄国所有作家的著作(看来基督山伯爵也不是完全不靠谱,监狱果然是最好的教育部)。在狱友、无政府主义者马林的影响下,马赫诺的无政府主义世界观终于形成了。

随着二月革命的爆发,“牛鬼蛇神”们全部被释放了出来,在一片混乱中马赫诺逃回了乌克兰老家,与痴心等待了他七年之久的心上人纳斯塔。瓦谢茨卡亚结婚。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贫农协会”的好哥么担心马赫诺沉迷于儿女情长,怕他丧失革命斗志,强迫纳斯塔悄悄的离开了马赫诺(真是一群好兄弟啊!)。

马赫诺起初对夫妻分离感到痛苦,不过很快随着俄国天下大乱,随着他从其他方面得到了补偿,这种痛苦也就淡忘了。

鉴于马赫诺过去坐牢的“英雄经历”,他顺利地当选了“贫农协会”会长,在他的领导下,“贫农协会”对地主老财展开了无情的“革命清算”,一时间他成为了乌克兰农民心中的偶像。

1918年2月,德国侵占了乌克兰,当中央拉达跟德国侵略者暗通款曲,当斯科罗帕茨基为德国人当牛做马的时候,马赫诺带领一帮穷兄弟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反抗德国人。

1918年夏季,马赫诺悄悄地离开了乌克兰,前往莫斯科同公认的无政府主义者领袖克罗波特金会面,但是后者却拒绝同匪气十足的马赫诺交流。

于是马赫诺又找到了布哈林和斯维尔德洛夫,其中小斯对他比较欣赏,亲自将其引到列宁面前。多年以后,马赫诺回忆说,列宁像慈父一般拉着他的手,让他坐在扶手椅上。并告诉他,相当期待他能将农民暴动纳入各地的起义,希望他能与红军合作,还询问他需要什么帮助。

甚至导师大人还称赞无政府主义者充满献身精神,唯一可叹的就是目光过于短浅(这一点确实没说错),属于“只会破坏,不懂得建设的狂热份子(太精辟了!为导师大人鼓掌!)。”不过导师大人马上安慰马赫诺说:“别把自己与我前面说的家伙对号入座(马赫诺还真是这号货)。”

1918年7月,马赫诺孤身一人密密地返回了乌克兰准备领导新的武装起义,不得不说,他干得相当不错,或者说他极具军事才华。到1919年初,马赫诺拉扯起了一支拥有一万余名步兵,八千余骑兵,拥有机枪500余挺和大量火炮的强大军队。

而到了1919年底,马赫诺的势力进一步扩张,部队2万5千余人,拥有火炮48门,四列装甲列车、4辆装甲汽车以及1000余挺机枪。根据莫斯科的档案显示,马赫诺还专门组建了由骑兵、装甲汽车、装甲列车和飞机构成的“敢死队”,绰号“铁师”,专门用于决定性的突击作战(对于一个农民子弟而言,能做到这一点相当的不容易)。

不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