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家姝-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昨晚已经等了一夜,难道还要继续等?”郑恒心里慌张,对苏姑夫也不客气,指责道:“要不是你唆使,哪会闹到如今这样?”
  苏姑夫气得直瞪眼:“我怎么了?你现在娇妻美妾儿子齐全了,倒怪起我来了?”
  两人正在门口纠缠,突见大妹从街口过来。郑恒忙冲上去,见大妹两眼皮发黑,知道她也是一夜未睡,心疼道:“娘子去哪里了?让为夫好找。”
  大妹停住脚步,看着郑恒认真道:“我想了一晚上,想明白了些事。”
  郑恒开心道:“想明白就好,没想明白也不要紧,咱们回家再说。”说着,拉起大妹的手往门口带。
  大妹挣脱他的手,看向他诧异的眼睛,平静道:“我今天过来,是讨要一份休书的。”
  “休书?”苏姑父跑上来,难以置信道:“你疯了?”
  大妹冷静道:“大家都是要脸面的人,我想,要是闹到官府就不好看了。不过,既然没准备好,我过几天再来取吧。”说着,礼貌地对苏姑父和郑恒点点头,转身又要走。
  郑恒伸出手拦住她,同意纳妾的是她,现在新人进门翻脸的又是她,郑恒觉得很火大,咬牙质问:“既然心里不痛快,当初为什么要答应?”
  至此,大妹的眼里才流露出一抹哀伤,温声问郑恒:“她什么时候怀孕的?你又是什么时候问我意见的?夫妻做了这么久,至今才发现大家不过同床异梦一场。”说完,绕过郑恒,决绝而去。

  离家

  回到客栈,隔了一会儿,小二敲门进来,询问大妹要不要送些饭菜进来,因见她神色倦怠,应是自昨晚起便没吃过饭的,因此才有一问。
  大妹点头,等到饭菜端上,付了银钱,勉强吃了一些。没多久,小二上来收拾碗筷,关门离开前叮嘱大妹要小心门窗,看天气阴沉沉的,将要下雨。
  过了午时,果然下起雨来,大妹走到窗口,看着密密集集的雨丝发呆,听见敲门又响起,以为是小二,说了声“进来”,却看见进来的是苏姑母和张婶。
  张婶将雨伞放在门口,扶着苏姑母进房,搬了条凳子给她坐下,因她有寒腿的毛病,一到下雨天就要发作,张婶铺了条毛毯盖在她膝盖上。
  大妹走过去行礼,安安静静站在一旁等着苏姑母开口,心想:她一定是为求情来的,无论如何,我总不答应就是了。
  苏姑母看着大妹,目光温和,柔声抱歉道:“郑家负你良多。”转头示意了一下张婶。张婶拿下臂弯里的包袱,放在桌子上。苏姑母继续说道:“休书我会让阿恒写的,前途凶险,你要保重。”
  大妹震惊地看着苏姑母,心脏猛然间被揪成一团,泪珠潸然而下,竟是她小人之心了。
  饶是再敬佩自己婆婆的为人,也未料到她有这份襟怀,大妹泣不成声,无以为谢,只能郑重地在地上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
  张婶揩揩眼睛,弯腰将大妹扶起。苏姑母叹息道:“人生苦长,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大妹点头,恭送苏姑母和张婶出门。
  回到房中,打开包袱,发现除了自己常用衣物之外,里头还放着一张一千两整的银票。
  郑恒听下人禀告说母亲回来了,安顿好孕妇,随即去往前厅,未到门口,听见父亲在和母亲说话。
  父亲道:“跟她家小妹一个德行,发起脾气来天塌下也不怕,出了我郑家,还有谁愿意要她哦?”
  母亲冷笑:“你们郑家,女人当男人用,自己还不安分!”
  郑恒跨进门槛,急问道:“她还是不愿意回来吗?娘您告诉她没有,要是她真的接受不了,让我把妾撵回去也是可以的。”
  苏姑母看着郑恒叹息:“夫妻这么多年,你竟然一点都不了解她,她那么在乎你,可以为了你同意纳妾,你却将她的在乎踩在脚下,她那么骄傲的一个人……”见儿子呆愣愣地站在那里,苏姑母没再说下去,挥了下手,让张婶扶她回房休息。
  大妹依约来郑家取休书,小妾躲在房里不敢露面,苏姑母和苏姑夫皆在前厅坐着,郑恒站在一纸红书面前,迟迟下不去手。
  苏姑夫从位置上起身,走到大妹面前劝道:“一夜夫妻百日恩,回来吧,以后家里都听你的。”
  大妹礼貌地点了下头,走到郑恒身边,温言道:“你这又何必……”
  “你真要走?”
  带着怒气和不甘,郑恒回头,一行热泪滚滚而下,只盯着大妹,不说话也不动笔。
  苏姑夫再次走过去,劝大妹道:“媳妇,你要想清楚……”
  苏姑母轻咳一声,苏姑父只好闭嘴,阴沉着脸走回到位置上坐下。
  郑恒回头,恶狠狠在休书上签了自己名字。
  大妹拿起红纸,吹干,折起,收好,道了声“珍重”。
  郑恒到底不死心,又懊悔起来,死死钳住大妹胳膊,从怀里抽出一方丝帕,试图挽留:“那日,在湖边,我说你不是离草,你是我的水仙,以前是,现在仍然是,”哑着声音恳求道,“看在我们曾经快乐的份上,不要走,继续做我的水仙。”
  双眼渐渐涌上潮润,大妹沉默半响,闭了闭眼,冷静道:“现如今,我才明白自己更愿意做一棵离草,不耽柔情蜜意,无惧风雨相欺。”抽回手,屈膝向苏姑夫和苏姑母行了礼,径直走出郑家大门。
  大妹到车行雇了辆马车回东塘村,到家中已是斜日偏西,家里空无一人,两扇柴门落了锁,锁是新的,大妹没有钥匙,于是坐在门槛上等待。等了一会儿,不见人回,遂去旁边易婶子家。
  易婶子正在纳鞋底,看见大妹进来,连忙从床上下来,喜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郑少爷一起吗?”
  大妹笑了笑,答道:“我一个人。”
  易婶子边给她倒水,边说道:“你爹到书局交稿子去了,小妹留在杂耍班未回,你家换锁了,你一定进不去,幸好我这里有钥匙。”说着要去箱底摸钥匙。
  大妹让她不必忙,说道:“我就要走了。”
  易婶子诧异:“怎么这么急?不等你爹回来吗?好歹吃过饭,明天再回吧。”
  大妹从包袱里抽出一本书,拜托易婶子道:“烦请婶子交给我爹。”
  易婶子“哎”声答应,把书拿在手里,送大妹出门,见外头并无马车,正要问问,大妹却已经快步离开。
  易婶子回屋翻了翻书,见里头夹着两张纸,一张红的,一张白的,她虽不识字,但也认出其中一张是银票,只是不知道数目多少,想当然以为数额不小,顿时像握了个烫手山芋,连忙将银票和纸张夹回书里,将书压在箱底,想了想,又把柴门关上,守着箱子纳鞋底,寸步不离,只等着温秀才回来,把东西安安全全交到他的手上方能心安。
  大妹走到村口,看见马车并未离去,车夫站在路口招徕生意,想要再赚些回郡城路费。大妹于是依旧坐上他的马车离去。
  等到天黑,温秀才和小妹一起回来,易婶子背着小妹,小心翼翼把书交到温秀才手上,特地抽出银票,叮嘱道:“我也不知道是多少,你要收好了,别弄丢。”
  温秀才看了看银票,惊讶道:“一千两……”
  易婶子吓了一跳,瞪圆了眼睛:“这么多……”
  书册封面印着“庄子”两字,温秀才随意翻了翻,瞥见一张红纸,拿出来看了一下,险些晕倒。
  易婶子见温秀才脸色苍白,急忙问道:“怎么了?”
  温秀才张了张口,发不出声音。易婶子又催问一声,温秀才嗫嚅道:“休书……”猛然警醒,问易婶子道:“大妹人呢?”
  易婶子两眼发直,回过神,也慌张道:“走……走了……没说去哪里啊,我还以为她要回郑家……”
  温秀才疾奔出去,可是夜色茫茫,去哪里找?温秀才挫败非常,抱膝蹲在地上,咽呜出声:“我可怜的大妹啊……”

  遭贼

  又是一年上巳节,上京的春天到得晚,时维三月,杨柳不过才爆出些小牙尖尖,腊梅还未开败,但是再冷的天也抵挡不住人们高涨的游兴。大妹推开窗门,看见楼下大街车水马龙,男女老少花月春风。
  旅店楼下是个小酒馆,有个江淮一带过来的歌姬应客人要求唱了一出《百花弹词》,已至尾声。
  “……君不见,霎时间,催花风雨。粉墙边,苍苔上,都是残英。金谷园,剩得些,荒苔野藓。百花洲,只是些,蔓茸青磷。彩云中,望不见,散花天女。春宫内,难觅个,花蕊夫人。觑得破,假机关,花开花落。悟得着,真消息,非色非声……”
  温秀才接到大妹来信,得知她已在京城落脚,无病无灾,一路平安。温秀才终于放心,因心里高兴,便依了李大人的邀请,从隔壁易婶子那里买来一只大公鸡,提着去县城赴约。
  李大人是温秀才的昔日同窗,大妹和二妹皆在他那里上过私塾,后来他去了西北县城当县令,任期满后,又被派遣去其他县城,从县官当到郡守,李大人十几年未踏出过大西北,吃够了大漠风沙。此次回京述职,朝廷准许他休沐三个月,回家探亲。
  李大人先头一个月免不得要应酬南越郡的大小官员,至第二个月方有时间会会往时好友,可是温秀才心里吊着大妹这块石头,哪里也没心思去,一再谢退了那边的请帖。温秀才到达李家的时候,朝廷又下了任命书,要李大人一个月之后启程去两广地区任职。
  一别十多年,书生意气难觅,新愁旧绪交合,举起杯盏就停不住,一坛子酒尽底,两个人皆醉得不省人事。李夫人让下人收拾了厢房,安顿温秀才住下。
  小妹天擦黑才从县城回来,从易婶子那里得知温秀才被李大人叫去了,料定他今晚不会回来,心底早就欢喜雀跃开了,一边瞒着易婶子不让她看出来,一边安安分分回家做饭。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小妹偷偷锁了门,骑上马直奔杂耍班住的客栈,将耍马的后生叫出来,央他带她去山上捉野猪,因后生说过野猪都是晚上出来活动的。
  后生面有犹豫,推说今天太累。小妹怎能依他?寻常晚上温秀才都在家中,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哪会善罢甘休?
  后生敌不过小妹的纠缠,只好从屋里背出弓箭和柴刀,把剑给了小妹,让她带在身上防身,然后翻身上马,带着她前往城北密林。
  宿醉醒来,温秀才在李大人家吃过早饭才回。露湿花浓,柳梢上的黄鹂争相唱鸣,温秀才晕乎乎走在路上,打了个酒嗝,心想:越是官大,越是亲和,半桶晃的水才会响咚叮,想想自己那位高高在上的二姑爷,县官才做到七品,却把官场那套表里不一的假仁假义学得个炉火纯青。
  回到家中,看见柴门大开,还以为小妹今日未出去玩乐,温秀才喜了一喜,跨进门槛,正要褒扬几句,却见家里大乱,快步走到房中一看,只见床褥席子乱扔,箱子奁子倒扣,衣服裤子凌杂一地。
  温秀才急忙去翻箱底——哪有银票踪影?连床头几个买菜用的几个铜板也被摸了个底儿清。温秀才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两眼一翻,差点晕过去。
  易婶子走过来,被满屋子的乱糟糟吓了一跳,惊道:“莫不是遭贼了?”
  “小妹?小妹昨晚在家的呀?”易婶子着急地问,鉴于小妹的前科,心里有了不好的想法:难道和那个耍马的后生私奔了?但是易婶子不敢说,怕温秀才受不住,真的会被气死。
  温秀才呆愣愣靠着床脚坐着,易婶子六神无主,听见门外响起马蹄声,连忙走出去,与冲跑进来的小妹撞了个满怀,差点摔倒。
  “哎呀,您添什么乱!”小妹连忙拉住她。
  易婶子反抓住小妹的手腕,着急道:“你们家进贼了!”
  小妹急急走进屋中,与温秀才商量道:“爹,咱们报官吧!”她是天将明时回到家中的,那时候家里已经遭盗,小妹跑出去再次跨上马背,直觉便先回县城找杂耍团,却发现人去房空,客栈小二说他们半夜的时候就已经退房,好像有什么紧要的事情,连夜离开了东凌县。
  小妹确信是被他们给骗了,所以又急急忙忙跑去李府找温秀才,得知他已经回家,又快马加鞭赶至家中,想同温秀才商量报官事宜。
  大妹在客栈住了月余,总算等到她想要的消息,客栈小二笑说道:“金银绣庄今儿贴了告示,要新招三名绣娘,请有意者携绣品前去报名。”
  大妹道了谢,打赏他几个铜板。
  在这月余的时间里,大妹因无事可干,又重拿起往日的绣花针,却因为许久未做手疏,半个多月方才绣完一幅三寸见方的海棠春睡图,但是怎么看怎么不满意,遂只能拿出以前当姑娘时候做的绣品前往金银绣庄。
  金银绣庄位于东城区的马蹄街,这条街属于上京老街,这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