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备复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刘备复汉-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肃把酒樽放下,言道:“某遍观群臣,哪一个都比不上前将军董卓。董卓为人礼贤下士,赏罚分明,最终定可成就大业。”
  这真是睁着眼说瞎话!
  可是偏偏吕布就相信了。
  正所谓假话乱真,扰人心;真花欲乱,迷人眼呀!
  吕布叹了口气:“哎!某欲从之,奈何苦无门路。而今日,某引兵将董公击败。恐怕没有了亲近的机会!”
  李肃蓦然一笑,从怀中取出珠宝、玉带呈于吕布案前。
  见状,吕布大惊,问道:“兄长,这是为何?”
  李肃斥退左右,然后对吕布说道:“董公久慕贤弟威名,特令为兄将此奉于贤弟。那赤兔良驹便是董公所赠也!”
  要莫说吕布此人狼子野心,他不想早年丁建阳在他身上付诸的一般心血,竟然被这眼前之物蒙蔽了良心。
  却听他说道:“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为报?”
  听到此言,李肃恍若未听,径直言道:“如某之劣才,尚能够当上虎贲中郎将;贤弟若是能够到董公身前,前途更是贵不可言。
  吕布叹了口气说道:“哎!布身无米粒之功,那什么作为觐见的礼物呢?“
  李肃嘿嘿的笑了一下,诱导吕布:“现在就有一件大功劳在眼前,贤弟翻手之间便可建功,只是不知贤弟肯不肯为?”
  吕布沉吟半晌,并未说话。
  那李肃等得不耐烦了,直言点破言道:“丁建阳顶撞董公,阻拦董公大业,相比贤弟十分清楚呀!”
  闻得此言,吕布良久才说道:“也罢!吾便杀了丁建阳,引军马归顺董公!”
  看到说服了吕布,李肃大喜:“贤弟若是能够如此,真是莫大之功也!此事万万不要推迟,尚需贤弟速速了断。”
  吕布便与李肃相互约定了,第二天引兵归降。而后,李肃离别而去。
  当晚二更十分,吕布挎剑进入丁原帐内。
  那丁原正在秉烛观书,看到吕布进来,问道:“如此深夜,吾儿来此有何要事?”
  吕布面色狰狞,怒声斥责:“吾堂堂大丈夫,岂能甘愿在你膝下为子呢?”
  闻听此言,丁原大惊,急忙问道:“奉先,你因何变心?”
  趁着丁原诧异之时,吕布大叫一声,往上一纵身,挥剑砍下丁原的首级。
  可怜丁原,一声刚正,早年丧子,巧遇吕布,收为义子,原想以此子颐养天年。
  奈何养了一个狼子野心之徒,竟遭其毒手!
  且说那吕布斩杀了丁原,提着丁刺史的首级,来到帐外,大声喝令左右:“丁原不仁,吾已杀之。愿意跟随我的可留在此处,愿留的尽管离去!”
  丁原麾下兵马散去大部分,只有张辽、侯成、曹性、宋宪、高顺、魏续等六人跟随吕布投了董卓。丁原部将张扬、穆顺二人引兵马投奔了上党。
  次日,吕布提了丁原的首级,来见李肃。
  李肃将吕布推荐于董卓。
  董卓大喜,摆下酒宴,款待吕布等人。可谓是假象做得可乱真,他来到吕布身前悠悠然欲下摆拜:“老夫今日的将军,便如旱苗紧得甘甜雨呀!”
  吕布赶紧站起,搀扶着他坐到主座之上,撩衣跪倒,伏身而拜:“公若不弃,布愿请拜为义父!”
  闻听此言,董卓大喜,遂以金甲锦袍赐予吕布。
  次日,董卓上表天子,表奏吕布为燕骑中郎将,封都亭侯;表董卓弟弟董旻为左将军,而他依然以前将军自居,统领朝市。
  自此,董卓的威势更胜从前,百官莫不相从。
  有此仗势,李儒更是再三劝他早作废立的打算。
  不日,董卓又设下宴席,召集诸位公卿、文武百官。
  他命令吕布带着千余名甲士,侍卫在左右,以行威慑。
  待百官齐座,酒行数巡,董卓按剑而起,站立在众人之间,大声言道:“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群臣都被吕布的武力所震慑,哪个敢动?
  奈何有人真的敢挺身而出,大声怒叱:“今上即位不过旬日,而并也没有失德之处;汝屡次三番欲废嫡立庶,难道想要造反不成?”
  董卓回头观看,却是中军校尉袁绍。
  他勃然大怒,拔剑怒叱:“天下大事皆在我手!我现在为之,哪个敢不从!汝以为吾掌中剑不利否?”
  袁绍岂甘示弱,也拔出宝剑,厉声言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两人便欲在筵上相争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一章


第107章 董卓忤逆废天子,王允假寿宴百官

  第107章董卓忤逆废天子,王允假寿宴百官
  且说袁绍当庭怒叱董卓,董卓欲动杀心,却被李儒挡住。
  必定袁氏门阀树大根深,而袁绍虽然不是嫡长子,却也是庶出的长子长孙。李儒深恐董卓做了错事,扰乱了部署,方拦住他,谨慎言道:“岳父大人,事情尚未定型,万万不得妄动杀机。”
  众人亦是在一旁好生劝慰。
  袁绍这才提着宝剑,辞别百官离席出门,悬节门庭,朝着冀州而去。
  待袁绍出,董卓对太傅袁槐说道:“汝侄甚是无礼。些许小辈,若不是看汝面,吾岂肯轻易恕之?敢问太傅,这废立之事若何?”
  那袁槐见侄儿莽撞,心中懊悔,又闻董卓所问,只得与虎谋皮,言道:“太尉所见极是!”
  见袁槐如此,董卓移目众人,冷声言道:“哪个再敢阻挡此大事,当以军法从事!”
  此言一出,百官无不惊慌失措,吩咐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安排。
  餐席罢后,董卓向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询问:“袁绍负气而去,会不会惹出什么事端来?”
  周毖言道:“袁绍愤愤而去,若是大人追逼太急,怕是会惹出大的事端。更何况袁氏门阀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倘若袁绍收拢豪杰,聚拢部众,势必造成一方英雄,那么山东地境便不再受大人所控制了。依某之见,不如赦免他的罪责,拜为穷郡太守。”
  伍琼亦是言道:“周大人所言极是。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确实不如加封他做一太守,以收民心。”
  听二人的建议,董卓便差人拜袁绍做了渤海太守。
  接下来时日不多,董卓、李儒等人便在嘉德殿中上演了废帝闹剧。
  却说那一日,文武百官皆参于朝堂。
  董卓拔剑在手,嚣张、傲慢的对百官品言:“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百官心中明晓。
  见众人低头不语,董卓立即下令,命李儒宣读。
  李儒展开策文,大声颂读:“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宣读完毕,董卓大声叱使左右卫士上龙榻扶天子下殿。
  好个天子,痴呆呆,茫然然,被人解下玺绥,北面长跪,甘愿称臣听命,嘤嘤凄凄不敢言!
  怒骂董卓,好贼子,欺压天子尚不足,更是直指何太后。
  他又指使李儒将那何太后拖到殿上,去服候敕,丢与天子身侧。
  见到太后,年少的天子方才号啕出声,搂着太后悲切不已。
  群臣更是悲切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阶下大臣之中不乏刚正之士,早有人忍无可忍,奋身而出,高声怒吼:“逆子贼臣董卓,你竟敢做这欺天之事?吾便是以颈血溅汝,也要杖杀汝!”
  言毕,便挥舞着手中的象牙简斛,直击董卓。
  董卓大怒,喝令武士拿下。
  却是尚书丁管,董卓令武士将他拖出午门斩首。
  丁管怒骂董卓,至死神色不变。
  真如后人做事道:
  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
  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请陈留王刘协登基。
  群臣朝贺完毕,散朝。
  董卓又使人将何太后、弘农王辩以及唐妃锁入永安宫,禁止群臣出入。可怜天子辩四月登基,时至九月被废。
  前文书中说过,董卓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乃王美人所生而受董太后所养,为灵帝中子,深受灵帝喜爱,欲立为太子。阴差阳错,真的当上了皇帝,只不过是傀儡罢了。这便是史上的汉献帝。
  献帝时年方九岁,改元初平,立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上殿可携带剑履,可谓是威福崇尚之极。
  李儒劝说董卓要摺用名流,以收人望,更是推荐蔡邕等有才华的人。
  董卓命人徵之。可是蔡邕不屑与他为伍,令他十分气恼。他遣人对蔡邕说道:“相国大人说了,你要是不出仕,就要灭了你的九族。”
  蔡邕一个文人,顿时吓破了胆,便乖乖的应了命。
  见蔡邕出仕,董卓大喜,竟然在一个月的时间了连续三次迁了蔡邕的官。
  时间不久,董卓废帝的闹剧传到了下邳。
  下邳太守刘备闻之,大怒,便欲兴兵讨伐,为陈珪所阻。
  陈珪劝说道:“如今天下各方诸侯都在围观,而主公贸然出兵,我军势孤,难以凑效,岂不是助那董贼声望不成?”
  刘备深思,甚觉有理,遂使诸将勤加操练,以备需时。
  陈登、乐隐却陈说刘备:“主公应该发表檄文,备言董卓之包拯,将欲征讨之。以此传播主公之名望,使天下人都知道主公的贤明。”
  刘备沉吟片刻,便言道:“某归属徐州牧陶使君麾下,当先请示陶使君,以全利益。元奇,你火速前往徐州,代我向陶使君详说此事,便说我愿亲统大军讨伐逆贼董卓。元龙,你马上撰写檄文,通告诸州郡,两月之后,相约洛阳!”
  陈登下去撰写檄文,被老父亲陈珪得知。
  陈珪大骂陈登二人:“你二人这是在谋害主公。董卓若知主公行事,定然引大军来攻。此事当谨而慎之~!况且,主公声望不足,难以号令天下。你且将檄文交予老夫。”
  陈珪从陈登手中拿过檄文,匆匆来见刘备。
  听完老人家的一席话,刘备问道:“老人家,依你之见备当如何?”
  “先积粮筹兵,做好备战。然后在派出探马,时刻打探朝中消息。若是董卓再做叛逆之事,便火速发出檄文,联络袁绍,再通告天下诸侯。那个时候,借助袁氏门阀的声望,正好提升主公的名望!”陈珪果然老练,做事滴水不漏。
  刘备听完,倍言遵从。
  果不其然,董卓还真被陈珪说中了。
  不出两月,弘农王受困于永安宫,衣食渐缺,生存都成困难。实乃董卓暗中操纵所致。弘农王帝悲切,终日落泪,遂赋诗于墙上:“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奈何董卓派人时刻监视,如此诗词又怎会不传到他的耳中?
  得此口实,董卓竟然派遣李儒进宫,以鸠酒毒杀弘农王。李儒强使武士迫死何太后,又派人将唐妃用白绫绞杀。弘农王悲切不已,知道死将临头,也硬气了起来,举起鸠酒一饮而尽。
  可怜太子辩登基短短数月,终究丧命于宫中
  弑杀弘农王后,李儒回报董卓。
  董卓使人将三人下葬于城外。
  自此,宫中仅余九岁孩童献帝刘协,董卓更加肆无忌惮,每夜入宫,霍乱宫中,夜宿龙床。
  董卓与部下时常引兵马出城,行进于阳城等地之间。
  适逢村民集市,男女云集,货物累至。
  董卓便命令部下引军士将众人围住,尽杀男子,抢了妇女和财物,装载在车上,悬挂着数千颗人头,返回洛阳,竟然声称杀贼大胜而归。真所谓无耻之极!
  越骑校尉伍孚因窃听到董卓使李儒鸠杀弘农王和太后之事,又见董卓如此残暴无耻,心中愤恨不已,常常在朝服下内披小铠,暗藏短刃,准备伺机击杀董卓。
  一日,恰得机会,伍孚拔刀刺向董卓。
  奈何董卓力气太大,伸手死死抓住伍孚双手,硬是将他逼住。恰好吕布听到声响,闯了进来,一把将伍孚摁倒在地。
  董卓逼问伍孚:“哪个教汝谋反?”
  伍孚瞪大眼睛,鄙夷的说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
  董卓大怒,命人拖出以剐刑惩治。
  面对如此残忍的刑罚,伍孚至死骂不绝口,毫无求饶之意。
  后人称赞:
  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
  朝堂杀贼名犹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