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私房事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后私房事记-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韫舜只是听听,置之不理。
  贺云开盯着她粉润的唇瓣,情不自禁,温言问道:“皇后的身子可以行房了吗?”
  闻言,谢韫舜愕然。
  贺云开语声平静的道:“今晚,朕想要临幸皇后。”
  谢韫舜错愕的望着他,他平静的心安理得,他竟然还能这么心安理得。他不仅心安理得,在她错愕的目光中,他的气场渐渐变得强大、内敛。
  贺云开用她听得懂的话,说道:“朕需要皇后的配合。”
  谢韫舜用他说过话,说道:“断了这个念头。”
  贺云开立刻从善如流,道:“可以,朕断了今晚临幸皇后的念头,请皇后也断了让出皇后之位的念头。”
  谢韫舜平淡的瞧他一眼,他总是进退自如,漫不经心的主宰着局势。她心中发涩,转身就走向别处。
  贺云开抓住了她的手腕,慢慢把她往怀里拉,察觉到她下意识的挣脱,便及时松开手,语声恳切的道:“跟朕回宫,好吗?”
  “暂且不回。”谢韫舜若无其事的道:“如何安置臣妾的家父,皇上做主即可。”
  贺云开在天黑之前回宫,告知谢韫舜之后,带走了澄明公主,公主的教习嬷嬷滕言慈随之一同回宫。


第86章 忌决裂
  贺云开亲政不过十余日,朝堂震荡,心虚的官员惶惶不安。
  亲政之后,皇上首先做的事是整饬官吏,快速任用能担任要职的亲信。因原吏部翟尚书瞻前顾后,故意拖阻新任官员的就职,他果断以轻慢旨意、严重失职为由将其即刻革职,随即任用雷厉风行的梁文宽为吏部尚书。
  梁文宽办事干练,在上任之日,就把皇上任用的官员全部就职,需调出的官员皆玩忽职守,全部直接罢免。
  整饬官吏不可避免要打击朋党,以谢义为首的先帝一朝的元老,有长期形成的党羽势力,必须将之剪除分散,才能不遗余力的整饬官吏。
  官场要清明有序,皇权至上,百官应都效忠于皇上,不应倚仗某些权臣的势力,而对皇上阳奉阴违,不把皇上的旨意放在眼里。
  今日早朝之上,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谢义,以吏部安置调出官员不当为由,义正辞严的弹劾吏部尚书梁文宽。刚上任五日的梁文宽,不畏谢义的权威,据理力争,二人唇枪舌剑的争论不休。高坐龙椅的贺云开,始终神色如常的听着,听了许久,不动声色的信步离殿。
  散朝之后,梁文宽、滕渭中、顾正充等七人聚集于议政殿,将起草的诏书摆在皇上面前,等皇上朱批、盖御印。
  起草的圣旨正是按皇上的意思:因谢义主动提出请辞御史大夫一职,经皇上和皇后一再挽留无果,皇上和皇后一致决定同意谢义的请辞,即日卸任御史大夫,尊谢义为国之太傅,皇上和皇后难决的国事都将请教太傅。
  皇上有言在先,谢义在任御史大夫一日,御史台就不能动,谢义的朋党也不能动,看在皇后的情面,要给谢义足够的体面。谢义的亲家,翟容容的父亲除外,此人非动不可,吏部尚书不配合皇上的旨意,无法有效的整饬官吏。
  前几日,谢义上书弹劾皇上任用的王贯道和秦凌青,理由是他们参与了七年前的一件重案,不可再担以重任。今日,他公然弹劾梁文宽。可想而知,谢义刚正的行事职责,监察所有官员的资历和言行。皇上坚决要整饬官吏,破格任用肱骨心腹,不希望被过多干涉,不想消耗精力应对。
  于是,他们商量之下,定于今日颁布‘谢义主动请辞御史大夫’的诏书,强硬的集中皇权。
  贺云开朱批了诏书,在加盖御印时,手紧握着御玺,迟迟没有行动。
  梁文宽见皇上低首看诏书,已是过了一刻,仍在陷入沉思,他询问道:“皇上?”
  贺云开抬首,显露出了内心的犹豫不决。
  梁文宽等人认识皇上已久,多则十年短则八年。滕老在世时,他们就常聚在一起,皇上温厚而明达,善于审时度势,做出的决定精准,可进退自如,从未见他如此犹豫。
  贺云开平和的说出了犹豫,道:“这诏书一旦颁布,朕和皇后的关系就决裂无退路了。”
  七位朝臣不置可否,毕竟不仅是以‘皇上和皇后一致的决定’,而且谢义是皇后的父亲,于情于理,都会让皇后不悦。
  多大略、多权变、以大局为重是他身为皇上的权术之道。皇上已然亲政,也已然宽厚的优待谢家。梁文宽劝道:“皇后明智,能理解皇上以大局为重的良苦用心。”
  滕渭中等人一致附议,当前形势应当勇往直前,大刀阔斧,岂能儿女情长。
  贺云开若有所思,谢韫舜是明智,依她的眼界能理解他的用意。但是,她终究是个女子,除了难得的理性之外,骨子里有感性的一面,她的情感上无法承受并原谅。
  梁文宽拱手道:“请皇上速决,盖御印,颁诏书。”
  “请皇上速决。”异口同声的倡议。
  贺云开的指腹摩挲着御玺,自是知道他们的态度,他们寄希望于他一直是果断有魄力的皇上。面对肱骨心腹的坚定,他权衡再三,坚持住了,认真的道:“此事暂缓一日,朕午后去找皇后,争取得到皇后的同意。”
  七人面面相觑。
  贺云开不能跟皇后决裂,坦诚的道:“朕很在乎皇后,很欣赏她,请你们相信她是一位明事理的好皇后。亲政之事,朕已负皇后,懊怅不已。如果今日之事没有妥善处理,跟皇后决裂了,这将是朕此生最后悔之事。没有皇后的明德,就没有朕的亲政,对待皇后绝情,朕跟恩将仇报背信忘义之人有何区别。”
  闻言,七人倒是理解,皇上本就是温厚之人。况且,皇上能迅速平稳的亲政,确实是借力于皇后。事关国堂的几个英明举措,可见她不是狭隘之人。
  贺云开还坦诚出了另一个考量:“贺元惟和皇后的感情深厚,有皇后在,贺元惟就会全心全意的为天下鞠躬尽瘁。他有兴社稷之道,有治国之智,朕敬仰他,实不忍跟他兵戎相见。”
  闻言,皇上更有识人之能,容人之德,七人不约而同的表态支持暂缓一日。
  贺云开批阅完一摞奏折,简单的用膳,纵马出京,马不停蹄的到达柘翠园,步入她的居处。
  谢韫舜刚画完一幅画,发现了贺云开的身影。她已得知今晨早朝之上,爹和新上任的吏部尚书梁文宽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贺云开面带着温存的笑意,跟随她走到凉亭下,小心翼翼的坐在了她旁边。瞧着她从容淡然的神色,她的心情似乎好转了些,但是对他的视若无睹却加剧了,他若无其事的温言道:“如何安置谢大人,朕不敢擅自做主,害怕处理不当,特来请示皇后。”
  “皇上何必妄自菲薄。”谢韫舜冷静视之。
  贺云开平和而有耐心的道:“朕对谢大人本人没有恶意,他在先帝一朝的贡献可谓是功成名就,很令人佩服的开凿了一条滋养朝堂的河,且河清海晏。这条河,时至今日,年久失修的淤泥沉积,河道堵塞了,朕有责任帮他疏通河道。”
  谢韫舜明白他的意思,清醒的道:“你因何断定他需要你帮他疏通?他能开凿河道,难道不会疏通河道?”
  贺云开诚恳的请教道:“皇后的意思是?”
  谢韫舜凛然道:“你急于免去他的官职,无非是因为他阻碍了你随意任用你的亲信,或会影响你的亲信施展你的政令。谢大人是御史大夫,职责所在的监察你破格任用的官员,依他初步了解到的情况判断是否胜任,并给出意见。遇到不符合规则之事,理应弹劾。”
  贺云开专心致志的听着。
  “你的亲信都身居要职了,经不起监察吗?真实的能力经不起考验和质疑吗?”谢韫舜道:“当年,谢远川被任命为京御尉,统掌禁军,很多人认为是谢家要权倾朝野,大片质疑声。他上任之后,很快就整顿军纪,强化禁军,凭借能力让人心服口服。后来,任命他为亲军尉,统掌禁军和衙军,有少数质疑声,他用能力再次证明自己。如今,任命他统掌天下兵权,无人质疑。”
  贺云开颔首。
  谢韫舜道:“破格任用的官员,岂能不允许有质疑声。如果你的亲信真的能胜任要职,在弹劾中,用政绩证明自己,能力强弱,有目共睹。”
  贺云开再次颔首。
  谢韫舜道:“关于河道堵塞,谢大人辅政期间,力不从心,事与愿违。至于淤泥沉积,权势滔天之地,在所难免。”
  贺云开微诧,她很清醒的知道谢义没有辅政的能力,也知道谢义有朋党势力。
  谢韫舜平心而论的道:“谢大人回到了他擅长的御史大夫之位,禀性难移,他自然会发现问题所在。他之所以弹劾你不按规则任用的官员,正是因为他正视了自己的职责,勇于直言不讳。如果你如此大量的急切的破格任用官员,谢大人默许不质疑,他才是真的失职,必须免去。”
  贺云开很欣赏的笑着颔首。
  谢韫舜冷然道:“不接受异见者的存在,算不得明君。不勇于务实奉公,经不起考验的大臣,算不得忠臣。”
  贺云开虔诚的道:“皇后所言,都言之有理。”
  谢韫舜眼帘一垂,觉得所言多此一举。道理都显而易见,只是没有道理可讲,他的目的很强,是为皇权亲政扫除障碍。
  贺云开温言道:“朕断了免去谢大人官职的念头,对他寄予厚望。”
  谢韫舜一怔。
  贺云开轻握住她的手,认真的道:“韫舜,请跟朕回宫,你亲眼看着,如果朕任用的官员能力不足,任谢大人处置;如果朕的亲政能力不足,任你处置。”
  谢韫舜怔住了。


第87章 宜正确
  在怔住的同时,谢韫舜的心底渐生怅茫,他总是如此举重若轻,总是进退自如,总是心安理得,仿佛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正确无误。
  正确的慢慢织网,正确的慢慢收网。
  正确的借力,正确的选择。
  她清醒的意识到,自己需要思量该何去何从了。
  她没有跟他一起回宫,不必亲眼看着,他任用的官员定当有能力胜任,他亦是有能力亲政,毋庸置疑。
  贺云开勉强不了她,心情沉重的回宫,连夜宣见梁文宽等八人至议政殿。
  明亮的烛光下,他端坐龙椅,神态严肃的批阅奏折。待八人到齐之后,他从厚厚一摞奏折后站起身,平和的道:“朕深思熟虑了一番,不能罢免谢义大人。”
  八人惊愕,皇上没有能够争取到皇后的同意?
  贺云开诚然道:“皇后确实不同意罢免谢大人,理由是因为谢大人勇于肩负职责,奉公务实。皇后劝谏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朕破格录用之人,能经得住刚直的谢大人的监察、考验,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显然,皇上采纳了皇后的谏言。
  贺云开波澜不惊的道:“谢义大人瑕不掩瑜,朝野多为拥戴,他免去官职,势必会引起难以估量的动荡。朕深思熟虑,与其耗费精力放在维稳罢免他之后的动荡,不如把精力放在吏部的革新,尽快推行赏罚严明的任用制度,所有官员一视同仁的考核,正大光明的整饬所有官吏,从根本上解决官场的陈腐问题。”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就跟当初他们几人在此商议之下,决定罢免谢义,一样的志在必行。
  《道德经》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他们几人皆深谙此中之道,一点就明,明白皇上决定不罢免谢义,是因弃用果敢坚决的方式,转而用皇上善用的‘温而稳,和而进’之道。
  吏部尚书梁文宽由衷的信服皇上,支持皇上做出的任何决定,拱手道:“吏部的新制度将近完善,臣明日正式呈给皇上过目。”
  “有劳梁大人。”贺云开郑重说罢,缓缓巡视八人,温和的道:“谢义大人在先帝一朝的贡献有目共睹,功绩卓越不容忽视,理应受到尊敬。请诸位大人今后莫再公然、公开的跟谢义争论,不同意见皆来议政殿私下单独争论,表面上要容他、敬他、让他。”
  八人哑然,若有所思,皇上跟皇后商议之后,不仅不罢免谢义,还要尊敬谢义?为何强调要尊敬谢义?
  “谢义大人生性刚直,并不奸诈阴险,不应与他对立。”贺云开心平气和的道:“尽管皇后深明大义,始终视谢大人为朝臣,但谢大人终究是皇后的父亲,关乎到皇后的颜面。朕在乎皇后,朕会以身作则的跟谢义大人和为贵。”
  八人目光聚集所至的男子,散发着内敛强大的气场,并非色令智昏,而是自有主见的担当,以极宽广的胸怀平衡着国之皇权与她之夫君的身份。
  他们不约而同的想起滕言慈前几日悄悄说过的话:‘皇上对皇后的仰慕弥笃,只要皇后对他笑笑,他就如痴如醉。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