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子的为官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室子的为官路- 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鲤童跟在后头,一双眼睛却总忍不住往谢笙的身上飘去。
  谢笙察觉到鲤童的视线,偏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却并没说话。
  捧墨很快赶了过来,几人像是昨儿一样的姿态上了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门,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现,他们如同所有在东平镇的行商一样,只是在这里暂时歇息了一夜。
  进东平镇的时候,一行人被仔细盘问了一遍,等到离开时,那些守城的守卫却连看都懒得看他们一眼。
  等到马车出了城门,二郎才道:“出城容易进城难,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当地知县恪尽职守呢。”
  真是讽刺。
  谢笙没说话,直接掀起车帘,看了一眼外头准备好的两名护卫,看了捧墨一眼。
  捧墨会意,将手里的书信分别递到了两人手上。
  “若你们回程,就按原计划来寻我们,要是我们不在约定的地方,就直接去邻县的住处。”
  “是,”那两人应了一声,便策马疾驰回京。
  二郎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似乎完全没听到外头的话。
  等谢笙将帘子放下了,才对谢笙道:“小满你说,这邻县的县令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想来不是和东平县令一样的人。”
  谢笙知道,二郎这是不满了。
  两县相隔这么近,甚至不少东平县的人都跑到邻县去安家落户买东西,难道还不能引起警觉?
  可是这世上的事情,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东平县令能做到十年不被换下去,将整个东平县经营成如今这模样,难道就是简简单单能够被撼动的吗?
  即便是谢笙,在不知他底细的情况下,也只敢按照原计划先带着二郎离开东平县,再叫人去查或是动作。
  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谢笙可从来不会觉得放心,尤其二郎身份不同,若是有了什么闪失……
  别看现在谢笙是朱王妃除了二郎之外最看重最喜欢的小辈,可说到底只是个外人,怎么比得上她的亲生儿子。
  或许普通的皇子一意孤行死了,谢笙还能凭着谢家安稳活着,可朱王妃要是没了二郎,别说是谢笙,定然只会给整个谢家都带来灾难。
  二郎听罢谢笙的话,也不得不点头:“若他是个和东平县令一般的,也不会有百姓说去邻县买东西了。”
  “不过也不能放松,”谢笙道,“这两个县离得这么近,若有什么风吹草动,难保东平不会受到什么消息。咱们还是按照正常的计划走就是。”
  “一切按你的意思来就是,”二郎道,“信已经送出去了,你我能做的也都做了,便先等着。”
  二郎说完,静了片刻,才道:“吏部尚书,我记得是云哲之父。”
  谢笙眼皮子一跳,可不是吗。
  “看来朝堂上又要有一番动荡了。”
  谢笙一时也陷入了沉思。
  云尚书是皇帝一手提拔上去的人,去年秋天才将将上任呢,到如今,甚至连一年都不到,皇帝肯定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
  吏部要有动荡了。
  不过在这之前,谢笙可没忘了,二郎之所以也要避出来,可和淑妃贤妃的娘家有关,还有高家……
  这几家一动,朝堂上的位置就要空上一空,等这件事情上达天听,吏部也要有大动荡了。
  谢笙突然有些庆幸,谢侯在兵部,否则这可真是一场无妄之灾。
  不管这件事情和云尚书有多大的关系,总归他做了这个尚书的位置,在其位谋其政,底下的人做了错事,他一个监察不力是跑不了的。
  “这时候想那么多做什么,”谢笙道,“你我的当务之急,是做好眼前之事才是。”


第142章 更新
  东平镇最特殊的地方; 就在于它多年来都是几乎所有行商走陆路进京最愿意停留的地方。
  不过自打昨儿在东平镇看到了那样的情形之后; 谢笙便留心观察路上的行人; 发现竟然有不少人都似乎不太爱在东平停留了。
  谢笙一路上都把车窗开了一个小缝儿; 二郎自然也没闲着。
  “果然还是百姓的表现更直观。”
  二郎道:“咱们还不知道东平到底是个什么情形,百姓却已经晓得下意识的避开东平了。”
  “想来这些年离了东平,在别处安家落户的也不少,”谢笙道,“今儿出城时; 咱们特意从巷子里绕了一圈,我看到不少人家的门锁上都落了一层厚厚的灰。有的甚至已经染上了锈迹,可见是已经许久不曾回来过了。”
  这东平县令倒是个奇人; 给东平的人分了三六九等,却不禁止人离开东平。对于东平越来越少的行商,他也像是视而不见一般; 端的是怪异得很。
  不; 换个方向去想,或许他并不是不想禁止百姓离开东平搬到别处,而是没办法禁止呢。
  县官再大,管得再宽,也管不住人家走亲访友。若是人家有钱; 难道你还能不许人置产置业不成?
  天底下可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二郎; 东平镇的这处房子,是娘娘之前就有的产业,还是新近才买下的?”
  二郎想了想; 道:“应当是新近才买下的。”
  “起初也没想着要买,只是母亲说总是住在客栈里头,总会不便,便叫人赶紧出来,先紧着路上的落脚点买了几处。有的恰逢其会,便买下了,有的还没能备下,不过仍有人在谈。”
  “到时候咱们不一定每到一处,都能住在自家产业里了。”
  谢笙听到此处,也不禁为朱皇后的大手笔而咂舌。
  不过想想这也是个在皇帝的默许下,能够光明正大丰富自己和儿子的小金库的时候,里头的银钱说不定还有不少是皇帝的私库赞助,朱皇后还不得可着劲儿的买买买。
  先前谢笙以为他们在东平镇住的地方是早先就已经买下的,也只是觉得朱皇后爱子心切。
  如今知道这不过是匆忙之间的行为,再联系到那处宅子的面积,和优良的地理位置,竟一时对谢笙先前的一些猜想有了佐证的意思。
  见二郎有些好奇,谢笙道:“你觉得想咱们之前住的宅子,是随意就能拿下的吗?”
  谢笙若不提起,二郎是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他自有生在宫中,吃穿花用都是最好的,便是小时候最艰难的时候,也是在朱皇后的庇护之下,享尽富贵荣华。
  此时被谢笙这么一点拨,二郎也觉得这的确有些不太合乎常理,尤其是自己宅子旁,也少有人家是有人出入的,不少都是紧锁大门,或只留一二家人照看。
  “平民百姓如此也就罢了,连富户也如此?”
  二郎有些不能理解。
  若是东平县令想要做个说一不二的土皇帝,富户都是要拉拢给特权的,哪儿能由着他们走呢。
  “可咱们看到的东平也依旧繁华。”
  “是啊,依旧繁华,”谢笙附和了一句。
  “这东平镇,怪处可真不少,”二郎将双手交叉枕在脑后,脸上神色却带着些兴奋。
  马车慢慢前行,日头渐渐大了,田地里却还是有不少人正在劳作。
  谢笙等人还没过东平的地界,但看着这些人脸上真实的笑脸,再想想在东平镇时候,那些个百姓不达眼底的笑。这简单的对比,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的。
  “果然还是大不一样,”二郎饶有兴致的看着外头,“这些人身上总是鲜活的。”
  谢笙两个慢慢走在路上,送信回京的人则已经进了城。
  谢家就在宫外,倒是好找,不过谢侯此时却没在府里。
  李氏听说是谢笙特意叫人送回来,一定要交给谢侯的书信,便赶忙叫人带上信,去了兵部。
  不过很快那人又折返回来,说是谢侯早朝时候进了宫,到现在都还没出来,李氏便有些着急。毕竟谢笙可不会无缘无故在离家这么少的时间,就叫人送信回来,还是指明了要给谢侯的。
  好在那护卫闻言便道,六皇子也写了一封信,已经送进宫去了,李氏这才不急。
  而那封送进宫的信,并没第一时间被送到皇帝手上。
  “娘娘。”
  朱皇后拿到信之后,却没先拆开看,只等着大宫女继续说。
  那大宫女三五句便将这件事儿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个清楚,却原来那陪着二郎的护卫里,有好几个都是愿意给朱皇后传递消息的,故而朱皇后便是不看这信件,也能大致知道信里的内容。
  朱皇后听罢大宫女的话,先是用一旁的绢帕净了手,才道:“收拾些点心,随本宫去皇上那里。”
  朱皇后一句话,整个凤仪宫的宫人都动了起来,虽然朱皇后和皇帝的寝宫相隔不远,朱皇后却依旧用了凤撵,这是她属于皇后的荣耀,与应有的排场。
  朱皇后的到来在第一时间就被报给了皇帝知道。
  谢侯闻言正要告辞,却被皇帝留了下来。
  朱皇后进门瞧见谢侯也在,便笑了起来:“谢侯爷也在,倒是正巧了。”
  朱皇后免了谢侯的礼,走到了皇帝身边,先亲自将点心布上,才叫人把二郎的信拿了过来,交到皇帝手上。
  “这是方才二郎派人送回来的,我才接到,就过来了。”
  朱皇后说完,又看向谢侯:“那送信之人说小满也送了一封信回去,想来说的也是同一件事。”
  “这才走了多远,”皇帝本以为是两个孩子离了家不习惯,所以趁着还没走多久,便写信回来,一叙思念之情,但听着朱皇后的话,又觉得不像,便亲手拆开了信封。
  皇帝看完之后,便叫人直接将信拿给了谢侯。
  待谢侯一目十行的看完,皇帝才道:“这东平县令,真是个胆大妄为的东西。”
  “臣以为,还是应当叫人再去详查其间内情。”
  皇帝点了点头:“两个孩子不过才在东平呆了一夜,就能知道东平镇有不对之处,已经足够。”
  朱皇后此时笑道:“若是叫两个孩子知道皇上您对他们的要求这么低,他们可要不高兴的,那两个孩子呀,都是聪明孩子。”
  皇帝脸上也浮现出几分无奈的笑:“也罢也罢,随他们去。”
  皇帝说完这话,又转过头对谢侯道:“这事儿交给慎之去查,你便只当没这回事就是。”
  谢侯自然点头应下。
  等出了宫,谢侯看完谢笙给他的那封信,想了想,又提笔写了一封回信,才算罢了。
  李氏见谢侯总算是回了信,也放下心,问:“可是出了什么要紧的事?”
  “能有什么要紧的,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


第143章 一更
  谢笙可不知道; 他要拉着二郎谨慎避之的东平县令在谢侯眼里; 只是个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
  此刻,他和二郎正走在东平乡间的小路上。
  二郎可没走过这样的乡间小路,初时还觉得有趣,不过才走了几步,鞋面上就沾了些草屑。
  谢笙见二郎有些不大适应; 道:“这会儿已经是正午,还算好的; 若是早晨来走,只怕这会儿; 鞋面都要被露水沾湿了。”
  “所以百姓们劳作时大都穿着草鞋?”二郎问道。
  “也不全是因为露水; ”谢笙想了想; “编草鞋所用的麦秸秆; 随处可取; 只要自己手上有几分收益; 便能自己编织,用不着花费什么。何况草鞋耐磨防滑,自然是百姓的首选。”
  “平民百姓之家,便是连扯布做衣裳还要精打细算,更何况是一双布鞋。”
  “穿到田间地头,只怕三两下就要被沾湿的; ”二郎笑着接口道,“如此说来,在这样的时候; 倒真是布鞋不如草鞋了。”
  “早知如此,我们也该换了草鞋再下来走的,穿着布鞋委实不像。”
  谢笙见二郎兴致勃勃的模样,没有说话。
  草鞋穿着比布鞋更凉快些,谢笙两个春天出发,却是要在外头过夏天的,两位母亲担心两人穿外头粗制的草鞋会不舒服,便叫人精心制作了几双,叫人一并带着,到了合用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了。
  谢笙二郎两个穿着得体而华贵的衣裳,身后还跟着人,手里甚至还提着精致的竹篮,一看就是出门游玩的富家少爷。
  两人生得俊俏,气质不凡,引得不少田间来给送饭的小姑娘偷偷看他们。
  谢笙等人在各种视线里泰然自若,寻到了一颗老槐下头,铺上了毯子,两人才做了上去,等着人把东西摆好。
  “他们的毯子可真好看,我家的衣裳都没有这么好看的哩。”
  “他们怎么这么浪费,若是那毯子拿给我,我起码能做出两三件新衣!”
  “呸,人家又不缺这点东西,咱们一辈子得不到的东西,只是人家用来铺地的,哪儿能比得上。”
  “我瞧着那两位公子可真是和善,和我在城里见过的那些都不一样。”
  “可不是吗,咱们镇上的那些,一个个的,都恨不得能把鼻孔对着你,对了,他们没有带子,说不准是外地的呢。”
  那些姑娘说话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