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异史-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有清军在保定集结完毕后,兵分两路,一路十万人,以豪格为统帅,经真定攻井阱,与从关外南下的蒙古各部联军十万人夹攻太原、大同,以期消灭姜禳;另一路为多尔衮亲自指挥,由真定直攻济南,待攻下济南以后,再固守待援,等攻山西的清军得手南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战略。
    由于事前清军细作已经在山西、山东一带做了严密的侦察,对那里明军的防御情况较为了解,知道那里防守空虚,多尔衮知道,若不趁此良机放手一搏,那么恐怕以后就没机会了,更为重要的是,前些日子日本使者已与清廷达成协议,共同瓜分中原,有了援军,清军底气自然十足,所以多尔衮才会在元气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仓促出战。
    为了鼓舞士气,多尔衮亲率前锋走在前面,而多尔博与劳亲也跟随左右,但毕竟二人少年心性,玩心较重,见无战事,便射野狗为乐,最终被多尔衮处罚。
    多尔衮骑马,与多尔博、劳亲、谭泰等人立于路边,他望着从北面过来的那浩浩荡荡的大军,心中那股征服中原的雄心再次勃发,他用马鞭指着那远处的军队,向多尔博、劳亲说道:“你们看,这就是我八旗健儿的雄姿,这就是我大清的军队!我们要用它去征服中原、征服汉人!我们要用它去掠夺土地、金银、美女!”多尔博、劳亲听了这话,顿时也是心潮澎湃,用充满渴望的眼睛望着那长长的骑兵和步兵队伍。
    不过多尔衮没有说出口的是,这里的数万满八旗已经是清军的最后一点儿家当了,为了凑够这六万人,满八旗中几乎家家出兵,而且就连十几岁的娃娃和胡子花白的老人也不得不从军,虽然他们的骑射能力也不弱,但毕竟抵不过战场上的巨大消耗。虽然汉八旗和蒙古八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满八旗数量的不足,但自从中原会战结束后,多尔衮就越来越不信任汉人部队了,所以他才不惜以减少贡物的承诺来换取蒙古各王公更多的出兵,并允许他们每占领一地就可以任意洗劫一天。
    当八旗骑兵过去后,紧跟在后面的就是新编的汉军部队了。与八旗部队比较起来,即使是外行也能一眼看出两支部队的差距,只见这些部队队形不整,旗帜歪歪扭扭,而那些兵则一个个懒洋洋的,要不是军官催得紧,恐怕他们会坐在路边好好的休息一番。
    多尔衮皱了皱眉,这些部队在出发前他是亲自巡视过的,看起来虽然比不上八旗兵骁勇,但也比大多数明军要强上一点儿,但当时是那些部队列好了队让他看,而现在却是以行军队形接受他的“检阅”,自然看起来差别很大。
    多尔衮也知道一支新军队的训练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但他明白时间已不允许他再磨蹭了,就是再烂,也要赶鸭子上架,必须趁着明朝内讧之机一举拿下山西和山东这两个战略要地,这样一来,进可攻,退可守,最不济也能与明朝裂土而守,待时机成熟,再做它议。
    上次中原会战时,多尔衮吃了火器的大亏,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回北京后,他将一些缴获的明军火器交给那些同样是汉人的工匠,命他们迅速进行仿制。在死亡,亦或是高额赏格的刺激下,这些工匠只用了十五天便制出了清军的第一支燧发枪,经过试射,性能良好。多尔衮得知后,很是高兴,下令立刻全面制造,同时重赏那些工匠每人五百两银子。
    多尔衮本来是想让八旗装备这种新式火器的,但后来却发现,火器在马上还不如弓箭好用,特别是装填速度很慢,远没有弓箭的射速快。怎样装备这些燧发枪让多尔衮很是头疼,有人提议将此枪装备汉军,但遭到大多数满臣的一致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要是汉军都有了枪,都学会了射击,那么万一他们造反怎么办?多尔衮想想也对,毕竟火器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而且射程远超过马背上用的弓箭,让汉军掌握燧发枪实在是太过冒险,虽然以前汉八旗也有很多使用火器,但那主要是指火炮,而不是火枪。
    后来这个难题被那个日本使者解决了,他告诉多尔衮,只要严格控制士兵手中的弹药就可以了,因为他们日本也是这么干的,为了防止士兵造反杀害将军武士,直到每次战斗之前,军官才会派专人向士兵发放弹药,并且数量严格控制,平时士兵手里是没有多少弹药的,弹药都由专人保管,这样一可以确保弹药的安全可靠,二则可以防止士兵用火器伤害高贵的武士和将军。
    多尔衮觉得此计虽算不上十全十美,但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于是他立即采用。他从满八旗和蒙古八旗中抽出一些士兵,将他们插入汉军部队之中,由他们专负责保管和发放弹药,平均每百名汉军部队中就有十名八旗兵丁,这样不仅确保了弹药的安全,而且还能起到监视汉军部队,不使其投降哗变的作用。
    当然,由于清军所掌握的工匠数量不多,所以到现在为止只制造了一万支燧发枪,所以在清军中,火器的数量仍很少,只能起到一点点缀的作用。不过,多尔衮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他对于那些汉军部队仍不是那么的放心。他对身边的多尔博、劳亲说道:“你们要永远记住!这些汉人只可以用,绝对不可以信任,你们就把他们当做狗好了,用他们来对付汉人再好不过,免得八旗将士做无谓的伤亡。不仅这些汉军不可信,而且那些汉官也不可信,就算是范文程那样的老奴才也不能完全信任。但是也不能让他们心生不满,必要时还是需要拉拢的,就象是你们养的猎犬,它不听话,你打它一棍子,再给它根骨头,然后它就老实了,而且时不时的还要让它们之间互相斗上一斗,以免其中一方势力过大。这就叫御人之术,这些东西书里是学不到多少的,关键还是要自己在平时多多领会。”
    多尔博、劳亲闻言,均各自点头,暗自揣摩着多尔衮话中的含义。多尔衮将目光望向东边,望向海洋的方向,他喃喃自语:“日本什么时候出兵呢?按照事先的约定,他们应该就快出发了,但愿他们说话算数。”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四十七节


    日本,江户,德川将军府。
    那高高的围墙将将军府围了个严严实实,并将将军府分成了前后两个院子,顺着长长的走廊,就可以进入后院。后院中种满了樱花树,正在盛开的樱花不时落下,就象是下着雪。
    在由十几株樱花树围成的一小片空地上,七八个旗本武士跪坐于地上,左手拂着左膝,右手拿着武士刀撑于地面,依着空地围成一个圈,他们全都用双眼紧盯着空地中间的那个正在舞剑的中年人,另有几名旗本武士则双手抱刀,立于这些人的身后,眼睛在院子中和围墙上不停的逡巡。
    在这个武士围成的圈子的最外边,是一些身穿和服的侍女,她们或站或跪,也都望着那正在舞剑的中年人。四周一片安静,没人敢大口喘气,除了樱花落地的沙沙声外,就只剩下那中年人舞剑时的风声和从他嘴里发出的“嚯嚯”声。
    一阵“噔噔”的脚步声从走廊传来,将一些侍女和武士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虽然在将军舞剑的时候是不能随便发出声响的,但看起来那来人十分的匆忙,显然已顾不得这许多了。
    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也注意到了身后的响声,他将手中的刀缓缓停下,望向那名急匆匆赶来的人。待那人来到身边跪下,德川家光问道:“酒井忠清,什么事这么匆忙?难道你忘记了将军府的规矩了吗?”
    酒井忠清说道:“请将军谅解臣的无礼举动。不过此事确实比较紧急,臣不敢耽搁,所以才会冒犯将军阁下。”
    德川家光将刀放回刀鞘,说道:“说吧。”
    酒井忠清说道:“刚才臣接到忍者从支那传回来的情报,现在支那的战争形势已经渐渐明朗,很显然,潞王即将失败,若不趁现在远征支那的话,恐怕以后就会很难有此良机了。”
    德川家光命一名侍女将脸上的汗擦干,说道:“这里不方便说话,到议事厅去,你去传令,令所有在江户的谱代大名速来议事,再把那两个夷人也叫来。”说完,便在旗本武士们的护送下进了走廊,向前院走去。
    ************
    荷兰台湾总督揆一在自己的小屋子里走来走去,作为荷兰的全权代表,他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价值,但出乎他预料的是,自从来到江户以后,德川家光只召见了他一次,问了些不痛不痒的问题,而这以后他就被晾在一边了,再也没有一个日本人来看过他,就连那个叫野田的日本人也没来过,这让他很没面子。
    “砰”的一声,揆一的头在一根房梁上碰了一下,他捂着额头,暗暗咒骂日本人身材矮小。他知道再这么走下去的话,头上就又会出现一个包了,所以他只好坐下来。他对于日本人跪坐的习惯很不适应,但又没有椅子供他坐,于是他只好坐在床上。“真是可笑!”揆一想道,“我是福摩萨的总督,一个真正的军人,可是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居然整天都在这屋子里,确切的说是在床上渡过的。所有的日本人都是那么的古怪,只有那个叫野田的家伙好象与其他人不大一样。”
    揆一不自觉的回想起半年前的情景:那天他正在与几名军官交谈,以便确认自己接任后应该先干什么,免得再象前一任那样被东印度公司召回去,白白放过发财的好机会。正说得热闹时,一名士兵来报,说有一艘日本船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靠岸,船上的人声称要求见福摩萨总督。
    当那几名日本人被带来后,揆一惊奇的发现其中居然有一个日本人会说荷兰语,后来他才知道那人原是一名基督教信徒,跟着一名荷兰牧师学过荷兰语。那个叫野田的日本人显然是他们的首领,他的话全由那名翻译解说给揆一。经过一下午的交谈,揆一总算是弄清了那些日本人的来意,原来他们是想与揆一商议一同进攻中国的事情。
    日本人邀请荷兰出兵,特别是船只,因为日本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后,日本的大船几乎全被销毁,短时间无法征集到足够的船只运兵。揆一仔细盘算了一下,他认为虽然自己的军队很少,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战船却很多,如果真的与日本一起出兵的话,确实能给混乱中的中国致命一击,这显然是符合荷兰的利益的。但揆一心里也有小算盘,他之所以万里迢迢来到东方,就是为了发财,没有利益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幸亏那个叫野田的人很慷慨,他答应揆一,只要能够占领中国,那么就把台湾和中国其他沿海小岛送给荷兰,而且作为诚意的表示,日本国也将私下送给揆一三百万镑的白银,以答谢他的辛劳。
    有这么丰厚的条件,揆一怎肯放过?他立即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写了报告,将日本人的意思传达给了公司高层。很显然,公司很重视这件事,他们的回信很快就到了揆一手上,在信中,公司任命揆一为荷兰全权代表,负责与日本的谈判和接洽,并将东印度公司一半的舰船交给揆一指挥。
    揆一接信后喜出望外,等舰队一到台湾,他就将台湾事物交给一名军官,而自己则亲率舰队去日本,准备运送日本军队攻击中国。
    “这些日本人在搞什么鬼?”揆一心里想道,他现在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因为他已经率领舰队在这里停泊了差不多两个月,要不是他已厌烦了在船上睡觉,恐怕他早就回船上去了。
    就在揆一疑神疑鬼的时候,一阵“蹬蹬蹬”的声音传来,接着门便被人推开。揆一抬头一看,正是那名日本翻译,他对揆一说道:“总督阁下,将军召见。”
    揆一站起来穿好衣服,便随着那翻译向将军府走去,虽然揆一不停的询问那翻译内情,但那翻译守口如瓶,始终不肯透漏任何情况,揆一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
    当揆一来到将军府的时候,德川家光与众大臣、大名们的议事已经结束了,所以揆一看见那些大名们正纷纷离开将军府,他闪在一边,脱下帽子向那些无知的大名行礼,但那些人就好象当他并不存在一样,两眼望向头顶,慢吞吞的进了轿子,返回各自的府邸。揆一望着跪在地上的翻译那高高撅起的屁股,耸了耸肩,喃喃道:“奇怪的东方人。”
    虽然揆一很看不起矮小的日本人,但当他随着翻译进入德川家光的议事厅的时候,也不得不放下架子,脱下帽子,向德川家光恭恭敬敬的鞠了个躬,说道:“荷兰国全权代表、东印度公司福摩萨总督揆一觐见将军阁下,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金银无数。”
    德川家光已经习惯了这个傲慢的荷兰人的无礼,因此他制止了武士呵斥其跪下的举动。他望着揆一那胡子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