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隋-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百零三章找到徐大郎

自孟让开始攻打琅琊郡开始,李风云就派出大量斥候,密切关注琅琊局势的发展,并全天候监控鲁郡的泗水一线和彭城北部的滕城、昌虑和兰陵一线,甚至还派出斥候进入下邳郡,在郯城一带打探军情,竭尽全力掌握蒙山东、南、西三个方向可能出现的任何异常。

李风云还请徐十三带着两个亲信兄弟下山,沿着鲁郡和彭城郡的边境线,昼伏夜行,赶赴济阴郡和东郡,寻找徐世勣和单雄信,以便重新建立联系。

蒙山距离济阴郡不过四百余里,中间隔着鲁郡和彭城郡,如果没有通关文书,寸步难行,但好在鲁郡和彭城郡隶属两个不同的地区,边境一带的齐人和楚人各守其利,冲突不断,导致这一地区形势复杂,难以管辖,于是就方便了盗贼出没。

依照李风云的估计,东征在即,东都及京畿地区会戒备森严,通济渠两岸亦有重兵把守,再加上东郡前段时间局势非常紧张,所以翟让、徐世勣和单雄信等人为避风头,既不敢藏身东郡的瓦岗,也不会在通济渠两岸晃悠,最佳藏匿地点便是紧邻东郡和通济渠的济阴郡。

王要汉、王伯当兄弟是济阳人,王当仁是外黄人,单雄信是济阴人,徐世勣的老家是离狐,而离狐就紧邻济阴郡。瓦岗一系有这么多豪帅都在济阴,可以想像他们在济阴的势力肯定很大,根基很深,足以保证他们藏匿起来,并伺机而动。

当着徐十三两个亲信下属的面,李风云摊开了地图,在通济渠两岸划了一个圈,东郡、荥阳、济阴和梁郡都在这个圈内。接着他的手指沿着鲁郡和彭城郡的交界处,一直划到了蒙山。他在蒙山四周划了一个圈,鲁郡、彭城郡和琅琊郡都在这个圈内。

“我们占据蒙山,横跨齐鲁和徐州两地,看似地盘不小,但实际上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我们不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拟制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策略,我们必将陷入齐鲁和徐州两地官军的夹击之中,举步维艰。”

李风云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地图,神情凝重。

这一点其实不需要李风云提醒,大家都知道。从通济渠跑到蒙山,不过是解决了生存危机,大家可以安安心心地睡一觉,不需要担心官军会突然杀出来,但睡醒了之后,看看眼前的崇山峻岭,顿时便有了一种深陷樊笼之感。蒙山是可以保护义军,但它也禁锢了义军,限制了义军的发展。义军若想发展,就必须杀出山外,但山外都是敌人,孤家寡人一个,又能坚持多久?

“我们若想发展,首先就要摧毁齐鲁和徐州官军对蒙山所形成的南北夹击之势。”李风云继续说道,“计策有两个。一个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杀出去,这显然不现实。我们的力量远远不足,未来几年我们也很难发展壮大到可以与齐鲁和徐州两地官军相抗衡的地步。还有一个计策便是依靠外力,依靠援军,依靠盟友。一旦我们有了强大外援,那么当齐鲁和徐州官军南北夹击蒙山之时,我们便和盟友东西夹击齐鲁或徐州,从而与官军形成抗衡之势。一旦抗衡势成,我们和官军陷入僵持,那么我们便能赢来发展壮大的最好时机。”

徐十三和他的两个兄弟总算听明白了,李风云的意思很简单,通过徐世勣,劝说翟让、单雄信等瓦岗人举旗造反。

目前徐世勣不可能造反,他一旦造反,离狐徐氏也就灰飞烟灭了,而离狐徐氏的命运并不完全控制在徐盖、徐世勣父子手上,他们的背后牵扯着众多山东豪门世家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徐世勣或许有决心拿离狐徐氏豪赌一次,但离狐徐氏背后的那些豪门世家绝对不会给徐世勣这个疯狂的机会,除非他们自己“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徐世勣才有可能为所欲为。

不过翟宽、翟让兄弟,还有单雄信,还有王当仁和王要汉、王伯当兄弟等人,他们要么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要么受翟让的连累而受到官府的监控,随时都有家破人亡的危险,倒是可以举旗造反。他们不造反是死,造反反倒还有一线生机,退一步说,就算造反失败了,但最起码在头颅掉落之前,把自己所痛恨的官僚们大卸八块,也算是报仇雪恨了。

“将军的意思是,让翟法司举旗造反?”

此事重大,徐十三必须问个清楚。

李风云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在你看来,你家少主对翟让的影响有多大?假如你家少主极力劝说翟让造反,翟让是否会考虑举旗?”

徐十三摇头,无法回答。他不过是徐氏的死士,负责徐世勣的安全,虽然他寸步不离徐世勣左右,但实际上他对徐世勣以及徐世勣的朋友了解得非常少。

李风云思索了片刻,又问道,“彭城郡的郡丞叫崔德本,出自崔氏,但他在崔氏的地位如何,不得而知。这次你寻到徐大郎后,托付他查一查。”

徐十三点头记下了。从李风云的态度来看,此次西去寻找瓦岗诸雄,主要是重新建立联系,至于能不能让瓦岗诸雄举旗造反,能不能按照李风云所设想的那样与瓦岗诸雄在河南和齐鲁两地形成东西呼应之势,则要取决于形势、运气等诸多因素,并不是嘴巴说说就有希望的事。

“将军,俺这一去,时日不短。官军正从四面杀来,蒙山危机四伏,你可要保重。”徐十三关切说道。

李风云笑着摇摇手,“无须担心。马上就要下雪了,大雪封山,官军寸步难行,蒙山根本就没有什么危险。只是开春之后,形势就严峻了。我们粮食吃光了,不得不下山,而官军经过一个冬天的围剿准备,已经把蒙山团团包围,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

李风云的脸色严肃起来,“若想逆转即将到来的危局,关键不在于山上的军队如何努力训练,而在于你的这一趟瓦岗之行。首先你必须寻到徐大郎,其次不论翟让是否愿意举旗造反,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都无助于缓解我们开春后所面临的危机,而若想缓解危机,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徐大郎给我们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外援。”

徐十三暗自吃惊。强有力的外援?少主不过是一个巨贾之子,除了钱以外,他既没身份亦没地位,他能找到什么强有力的外援?徐十三想不明白,但也无意问清楚,在他看来,只要把李风云的口信带到,少主就一定能领悟,一定能揣测到李风云的真实意图。

“第三,你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徐大郎,当今中土,核心矛盾是改革还是保守。关陇权贵和山东权贵围绕着统治权所进行的一系列博弈,实际上都源于这一根本矛盾,而要解决这一根本矛盾,由上而下是一种策略,由下而上亦是一种策略。假若这两种策略能同时实施,形成上下夹击之势,则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徐十三喏喏连声,一字不漏的记下了,至于这些话背后所蕴藏的玄机,他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以他的身份地位,有些秘密可以知道,但有些秘密无论如何也不要知道,以免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丢了性命。

在徐十三所知道的秘密中,包括离狐徐氏设置在各个地方的藏身之所。他和两个兄弟日夜兼程赶到济阴郡,找到了一个徐氏的藏身之所,然后通过秘密渠道,向徐氏的离狐本堂发出了讯息。

出乎徐十三的预料,仅仅过了两天,徐世勣就出现在他的面前。

李风云的推断是正确的,瓦岗诸雄的确藏匿在济阴郡,而且还藏身在一个地方豪望的庄园中。翟宽、翟让兄弟在济阴郡有一个世交好友,名叫房献伯,是济阴郡的没落贵族,正是他,给了翟氏兄弟一个藏身之所。徐世勣有空就来看看翟氏,向他们兄弟两人通报一下外面的局势,哪料到突然便接到了徐十三通过秘密渠道传来的讯息。徐世勣又惊又喜,以最快速度见到了徐十三。

“阿兄现在何处?是否安全?你又是如何回来的?”

徐世勣很激动,一面扶起跪拜于地的徐十三兄弟,一面急切问道,因为心情紧张,他有些慌不择言,一口气问出了很多问题。

徐十三倒是不慌不忙,他本是死士,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又日夜挣扎在生死边缘,心理锤炼得很强大,此刻波澜不惊,非常冷静,把追随李风云上了芒砀山之后所发生的所有事情,事无巨细,一一详尽述说,甚至包括一些他所知道的义军高层秘密,也和盘托出。

徐世勣认真聆听,随着徐十三的娓娓道来,心情波澜起伏,不时发出惊叹之声。李风云太神秘了,他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彪悍实力,让他身上的神秘色彩更为浓厚,也让徐世勣探究真相之心更为强烈。

徐世勣始终在打听李风云的消息,而李风云和芒砀山诸雄在通济渠两岸烧杀掳掠,战无不胜,动静闹得太大了,以至于各种传言满天飞,反而把事实真相掩盖了,但突然间,李风云和芒砀山诸雄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下落,各种猜测都有,最靠谱的猜测就是在官军的围追堵截下,不得不渡淮南下了。隔着一条淮河,再想打探消息就困难了,虽然徐氏的船队遍布南方各大水系,但李风云和芒砀山诸雄如果有心藏匿,倒是很难捕捉到讯息。

徐世勣为此忧心如焚。翟让和单雄信等人虽然心态各异,但也是十分关注,竭力打探。不论怎么说,李风云在瓦岗诸雄危难之际,屡屡仗义相助,这份恩情大家都记在心里,如今人家落难了,部分原因还是为了拯救瓦岗诸雄,如果表现得漠不关心,那未免就薄情寡义了。

现在好了,徐十三回来了,一切疑问都有了答案,但心中的忧虑却有增无减。







第一百零四章试一试

李风云在蒙山即将迎来最大危机之刻,不是把战胜危机的希望寄托于麾下将士,而是寄托于徐世勣,这给了徐世勣前所未有的重压。徐世勣仿佛背上了一座大山,突然就不堪重负了,那种强烈的绝望和无助之感,让他窒息,让他无法呼吸。俺该怎么办?

徐十三望着一脸绝望的徐世勣,不禁倍感同情,这还是那个年少轻狂,放荡不羁,自命风流的富二代?不是了,从他劫了白马大狱,劫了监察御史之后,他的命运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不再是逍遥快活的富二代了,而是一个不得不为了活着而奋力挣扎的贫贱草根。实际上他本来就在人生的洪流中挣扎,之前为了活着而饱受屈辱,现在为了活着而藏头露尾,将来,他打算如何活着?是拿把刀大杀四方,痛痛快快的活着,还是继续躲在黑暗里感伤人生之苦?

徐世勣同样在望着徐十三,仿若通过徐十三的身体能看到李风云的眼睛,看到李风云的真实意图。蓦然,徐世勣豁然顿悟,以李风云神鬼莫测之本事,怎么可能会把数千义军将士的性命都放在自己手上?这不过是李风云的策略之一,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无关大局,他肯定还有其他拯救蒙山之策。

对李风云的高度信任,让徐世勣的情绪迅速稳定下来,头脑也变得冷静了,开始静下心来,仔细思量李风云传给他的口信,推敲每一个字中所蕴含的深意。

崔氏,关键就在崔氏。

李风云试图利用崔氏的力量,而他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企图,则源自关陇人和山东人与生俱来的矛盾,源自他对当今中土朝政的认识,他认为当今中土政治的核心矛盾来源于改革和保守两种对立执政理念的激烈冲突。

徐世勣渐渐理出了头绪,寻到了李风云藏在口信中的秘密。

蒙山实际上是一块死地,义军困在樊笼里,饥寒交迫,自身生存都是个问题,更不要奢谈什么发展壮大。开春后,义军没有粮食,必然要下山,而官军只要等候在山下,就能给义军以重创。如何破开这个死局?很显然,依靠义军自身的能力绝无可能,必须依靠外力的帮助。

李风云的目光盯上了彭城郡郡丞崔德本。崔德本来自崔氏。假如崔氏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因为家族利益和山东贵族集团利益的需要,在由上而下的策略倍受阻碍的同时,在利用自身权势无法影响到国策的时候,或许会从当前大河南北叛乱迭起的危局中,想到由下而上的策略,利用国内危机来倒逼中央改变国策。如此一来,在崔氏的眼中,蒙山义军便和大河南北的各路义军一样重要,甚至因为它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必要时候它可以切断南北运输大动脉的战略上的天然优势,赢得崔氏的格外“关注”。有了崔氏的“关注”,有了崔德本的“暗助”,李风云和蒙山义军理所当然能战胜当前危机,并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徐世勣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李风云的策略已呼之欲出,而这一策略的构想匪夷所思,远非一个造反的贼帅能够拟制出来,唯一的解释就是李风云来自贵族的顶层,来自世家豪门,否则他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