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隋- 第5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较为密切,更在幽燕布下了众多眼线消息灵通,奚王阿会正和俟斤处和塬一致决定,把西南地区的防御重任交给苏支,大胆起用年轻一代。为奚族打造新一代强者。

苏支不负众望。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竭尽所能确保了奚地西南地区的稳定,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到了确实消息,中土圣主和中枢之所以滞留幽州迟迟不回东都,主要原因是东都的叛乱已经平定,内忧有所缓解,而冀北和幽燕却因中土第一反贼白发贼的肆虐陷入混乱,已经严重危及到了北疆镇戍安全,加剧了南北关系的恶化,中土圣主和中枢迫不得已只好暂时留在幽燕以稳定人心。

苏支籍此做出判断。中土圣主和中枢滞留幽州,与奚族没有任何关系,不会对奚族造成任何威胁,于是立即从蟠龙堡抽调部分主力赶赴白檀城。加大了对祸乱大要水两岸的马贼联军的剿杀。

然而,事实证明,苏支判断错误。在今日危局下,白檀城内的奚族将领们认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苏支聪明反被聪明误。百般算计,最终还是上了中土的调虎离山计。事实很明显,防守兵力较弱的蟠龙堡被中土大军偷袭了,措手不及之下瞬间失陷,就连报警的时间都没有,然后中土大军呼啸北上,一夜间就把毫无防备的白檀城围得水泄不通。

苏支懊悔不迭,他对战局的猜测与其他人并无二致,他也认为自己上当中计了,但这已经不是重点,当前重点是如何自救,如果连自己都拯救不了,还如何挽狂澜于即倒,拯救整个奚族?

苏支很果断,请自己的叔父处和帕默为信使,立即出城拜会中土大军的统帅,一边相约阵前谈判,一边打探中土军队的虚实。

此刻李子雄、韩世谔、杨恭道等人正准备带着豹骑军南下疾驰古北口,突闻白檀信使来了,当即决定稍作延迟,先会会这位信使,若能打探出一些有价值的讯息,或许有助于选锋军赢得更大战果。

李子雄亲自出面,结果处和帕默看到他,惊骇欲绝,当场就跪下了。

处和帕默认识李子雄,对他影响非常深刻。九年前圣主登基之初汉王杨谅造反,李子雄奉旨到幽州调兵平叛,胜利后出任幽州总管,负责稳定幽燕局势。奚族做为中土近邻,与幽州有密切的贸易往来,另外每年例行朝贡,也都由幽州负责接待护送,所以两地高层之间接触频繁,很多奚族贵族当时都以认识李子雄为荣,毕竟李子雄是开国元勋,威名太盛,又深得中土皇帝的信任和器重,前程似锦,当然要尽力巴结。后来李子雄果然高升,调任中枢民部尚书,权势倾天炙手可热。

如此一位大权贵,亲自统兵攻打奚族,足以证明中土吞并奚族收复安州之决心,所以此刻对处和帕默来说,任务已经完成,看到李子雄也就打探出了中土军队的虚实,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实力悬殊太大,奚族完了,木昆部也完了。

李子雄看到奚族信使吓得面无人色,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倒也不好杀气腾腾地吓唬他,只好换上一副笑脸,和气想问。结果战战兢兢的处和帕默一张口就高呼“建昌公……”,让李子雄大感意外,“你认识老夫?”

处和帕默连连点头,壮着胆子先述说了一下“旧情”,无非就是当年李子雄在幽州总管任上,对奚族和木昆部的一些照拂之情。可惜当年李子雄心高气傲,眼高于顶,视东胡诸虏如草芥,除了对奚族强者阿会正稍稍有些印象外,余者皆漠然视之,一概不知。

处和帕默看到李子雄和颜悦色,胆子也渐渐大了,于是话锋一转,尽可能以含蓄的言辞和委婉的语气,质问中土大军为何要攻打白檀,入侵奚地,为何要背信弃义,欺凌弱小,攻打一个小小的藩属。

此言一出,李子雄、韩世谔等帐内众将马上敏锐地察觉到一个关键,那就是处和帕默并不知道李子雄已经是中土的叛贼了,也不知道眼前这支军队是从鬼方而来,他误以为李子雄还是中土中枢权臣,误以为眼前这支军队是从幽州而来。

这是一个战机,一个若能抓住必能扩大战果的好机会。

李子雄稍事踌躇,以一句话做了答复,“老夫奉旨收复安州,凡阻碍者,杀无赦。”

处和帕默怒不可遏,但无力阻止。这就是一个弱者的悲哀,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环境中,弱者永远都是强者的食物,这就是生存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老夫给你一天时间。”李子雄冷声说道,“明日上午,老夫开始攻城,请你转告白檀守将,若负隅顽抗,老夫必血腥屠城。”

处和帕默悲愤不已,匆忙离去。

李子雄待其身影消失于帐外,马上冲着韩世谔挥挥手,“新义公,依预定之计,火速南下古北口。”

韩世谔躬身领命。

李子雄又转身望向周仲、来渊,“义宁公、海陵侯,包围白檀的重任就交给你们了,至于眼前这个机会,你们能抓住当然好,抓不住也无所谓,某拿下蟠龙堡后,必定以最快速度返回,最多也就三四日,然后一鼓作气拿下白檀,直扑奚王府,与白发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如此大事可定。”

周仲、来渊齐声应诺。

午时前后,李子雄率豹骑军疾驰古北口而去。与此同时,白檀城内却是人心惶惶,士气低迷。

处和帕默带回的消息证实了之前的猜测,中土功勋元老李子雄的出现更加证明了中土收复安州的决心,如此一来,白檀城就危在旦夕了,而整个奚族的形势也岌岌可危。

“形势虽然极度险恶,但生机依旧存在。”苏支看到大家情绪低沉,不得不想方设法提振士气,“之前奚王府曾认定,突厥人突然包围鬼方的目的,应该是逼迫大王即刻撤军,以尽快恢复东北稳定,因为从当前南北激烈对峙的局面来看,突厥人如果要吞并我们奚族,必然会遭到中土人的阻挠,南北大战可能会提前爆发,所以目前突厥人并不具备吞并我们奚族的理由和条件。这一推测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当大王撤军返回后,突厥人也会迅速撤离,以免双方大打出手两败俱伤,白白便宜了中土人。突厥人撤走了,大王便会带着主力火速南下救援白檀,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机所在。”

苏支说到这里,看看众人依旧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于是继续说道,“突厥人绝对不允许中土人收复安州,所以当中土人北上攻击的消息传开后,突厥人和我们奚族就有了共同敌人,双方在鬼方城下也有可能握手言和,联手对抗中土,如此则中土必然撤兵。”

处和帕默忍不住提出质疑,“如果奚王府的推测完全错误,如果突厥人已经攻占鬼方,拿下松山要隘,断绝了大王和五部大军的退路,形势已恶化到极致,白檀何时才能等到援兵?”

这时白檀戍军的副帅,契个部的阿会拾稼也说话了,“突围,去奚王府。我们面对数倍于己的中土军队,坚守白檀不过是死路一条,唯有突围才能赢得一线生机。突围以后就是野战,野战才是我们马军的特长,而攻坚是中土人的优势,我们坚守白檀等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自取灭亡。”

“突围必死。”苏支断然否决。



=(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四章一个条件

“突围去奚王府,我们前有大要水、濡水和索头水三条河流的阻碍,后有中土大军的尾随追杀,必死无疑,唯有坚守,才有绝处逢生之可能。”

苏支的意见,当即遭到了处和帕默的反对,“坚守的确有绝处逢生之可能,但面对中土大军的猛烈攻击,我们木昆部必然付出惨重代价,而这个代价极有可能让木昆部灰飞烟灭。白檀是中土大军北上攻打奚王府的必经之地,坚守的后果必定城破人亡,而奚王府则是中土大军的首要目标,奚王府同样有覆灭之灾,所以我们肯定要突围,但突围的方向不是奚王府,而是要阳,是密云堡,是坝上高原。”

要阳城是木昆部的重要城池,位于大要水的中游,由白檀西北而上百余里便是要阳城,再往西北方向百余里就是大要水和鲍丘水的源头,也就是坝上高原的腹地,此地有密云堡,乃是木昆部的保命要塞。

处和帕默的意图很明显,危难关头,以木昆部利益之上,为了保存木昆部的实力,立即放弃白檀城,沿着大要水逆流而上撤进坝上高原,先避敌之锋芒,然后耐心等待形势发展,若奚族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则木昆部卷土重来,反之,若突厥人或者中土人笑到了最后,他们也就只能投降,但不论结果如何,木昆部肯定得以保全。

这一计策对木昆部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当即赢得了木昆部将领的一致支持,唯有阿会拾稼强烈反对。因为木昆部放弃白檀城,等于帮助中土人以更快速度攻打奚王府,所以从阿会拾稼的立场来说,他宁愿牺牲木昆部,也要延迟中土大军攻打奚王府的时间,这也是他提出利用马军特长进行野战的原因所在。

白檀城里的三千戍军。其中两千是木昆部将士。一千是其余四部控弦,因此阿会拾稼的话语权相对较弱,他必须赢得其余三部将领的支持才能抗衡木昆部。然而关键时刻,辱纥王部、莫贺弗部和室得部的将领考虑到切身利益,果断站在了木昆一边,支持处和帕默的提议,弃守白檀避敌锋芒。

局势一边倒,苏支虽然是白檀城最高统帅,但没有人支持他的固守待援之策。顿时势单力薄,即便坚持也毫无意义,只能从善如流,接受大多数人的意见。突围而走。事实上正如阿会拾稼所说,中土军队缺少马军,擅长攻坚,而奚族军队马军多,步军少,坚守城池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既然如此。为何还一定要坚守城池,与中土人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既然要突围,目的当然是保存实力,那就要避敌锋芒,于是也就剩下一个选择,撤到坝上高原。苏支权衡利弊后,马上做出决策,弃守白檀,立即撤到要阳城,然后利用坝上高原和三条河流等有利地形,充分发挥马军特长,游击作战,频繁攻击中土军队,打击中土粮道,以达到牵制之目的,帮助奚王府坚守更长时间。

大敌当前,危难时刻,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最为重要,如今既有办法保全木昆部和其他诸部利益,又能打击和牵制中土军队,帮助奚王府固守方城,同时还满足了阿会拾稼的部分利益,可谓一举多得,阿会拾稼即便有些不满,也只能放在心里,服从大局。

接下来众人商讨突围之计,结果惊喜地发现,中土军队把主力都放在西门和南门,以确保自身退路的安全,而东门外是大要水,天然险阻,中土人当然不会部署重兵,至于北门,不知道是中土人兵力不足难以兼顾还是故意为之,竟然只安排了很少兵力,明显就有纵敌逃遁之意图。实际上这是攻坚战的常用之计,围三阙一,在没有全歼把握情况下,为防止敌人绝望之下困兽犹斗,故意给敌人留一条生路,从而加快攻城速度。

黄昏时分,正是联盟军队疲惫懈怠之时,白檀城的北门突然大开,奚族三千控弦呼啸而出,风卷残云一般,霎那间冲出重围,突围而走。

周仲和来渊闻讯,惊喜不已,当即下令攻城,一鼓而下,于日暮之后顺利拿下白檀城。



九月二十二,黄昏,鬼方城。

辱纥王孟坝再度出现在联盟帅营中,只不过这一次他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辱纥王部前来谈判。

此刻鬼方城已在辱纥王云的绝对控制下,契个部的阿会川和其他三部将领都被抓捕囚禁,他们所领的军队也全部被缴械关押,辱纥王云随时都可以献出鬼方城,也就是说,双方结盟谈判的初始条件已经具备。

孟坝提出了条件,鬼方城可以完好无缺地交给李风云,阿会川和其他三部将领以及他们的军队,也可以交给李风云,但前提是,李风云必须允许辱纥王云带着军队及城内族众安全撤出鬼方城。

双方之间到目前为止只有仇怨没有信任,即便辱纥王部献出了鬼方城,即便辱纥王云以阿会川和其他三部将领以及他们的军队做为“投名状”,但这依旧不能赢得李风云的信任。你今天可以背叛阿会正,谁敢保证你明天就不会在我背后捅上一刀?而辱纥王部同样害怕李风云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所以辱纥王云必须带着军队和族众撤到安全地带。

李风云听完之后,笑了,“我不要鬼方城,也不要阿会川和其他三部将领,这些对我来说毫无价值。”

孟坝顿时紧张起来,“你有什么条件?”

“辱纥王部有多少控弦?”李风云问道,“如果你明天清晨之前可以帮我拿下松山要隘,带着要隘所有控弦赶到鬼方,那么鬼方将有多少控弦之士?”

孟坝犹豫了一下,还是实话实说,“大约五千余骑。”

李风云略略皱眉,似有怀疑。

“五部大军鏖战落马城两个多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