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隋- 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某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卢君宪矢口否决,接着低声叹息道,“白贼杀进燕北,燕北就乱了,而燕北一旦乱了,不但危及到燕北镇戍,还会影响到整个北疆的局势,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奇怪的是,襄垣公不倾尽全力支援燕北,剿杀叛贼,管好自己份内事,却亲自率军南下支援高阳,管起了河北的闲事,岂不是本末倒置?”

卢君宪的嘲讽之辞,听在段达的耳中,却是别有深意。很显然,幽燕的豪门世家更关注燕北,更在意燕北的稳定,这关系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段达意识到未来的燕北局势比自己想像的更复杂,幽燕豪门世家在南北关系上的保守立场必将给自己的“借刀杀人”计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你有高阳方面的消息?”段达立即问道。

卢君宪点点头,“据某得到的确切消息,白贼攻打高阳,目标是粮草辎重,而不是高阳宫,所以到目前为止,高阳宫还在许华的手上,安然无恙。”

段达大喜,断然决定屯兵泽伴,静观其变。







。。。

第六百三十二章兄弟

段达知道卢君宪的意图,幽燕豪门世家蓄意阻扰涿郡援军支援阳,除了想“报复”一下河北人外,就是有意在齐王北上戍边一事上设置障碍。齐王不能北上戍边,河北人又遭到圣主的打击,白发贼在燕北无法得到支援,必然会成“瓮中之鳖”,转瞬败亡,于是燕北再度稳定,南北关系还能维持,一切恢复原样。

然而,幽燕人不想南北关系破裂,不想自己的家园陷入战火,不想自身利益在南北大战中惨遭重创,并不代表圣主和中枢就有同样的想法,更不代表中土的主战派就会因此改变激进立场。

段达和阴世师同出河西武威,同为西北武人,同是以军功崛起的新兴贵族,对以重新分配权力和财富为最终目标的中央集权制改革持坚决支持的态度,所以他们同为改革派,同被圣主信任和倚重,对南北关系同样非常悲观,对第三次东征和南北大战都有着强烈的意愿和动力。

面对段、阴两位坚定的改革派和主战派,绝对忠诚于圣主的军政大臣,卢君宪的这些举动显得很“幼稚”,小伎俩而已,摆不上台面,也发挥不了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幽燕豪门世家面对今日困局,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相反,他们在观望,在等待局势的演进,一旦局势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必要会做出选择,而那时燕北乃至北疆局势必然更为复杂且充满不确定的变数。

卢君宪以隐晦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后,也就不再“纠缠”,告辞而去。既然目的达到了,也就毋须多费口舌了。再说段达是地方长官,阴世师是卫府将军,都不在中枢之列,对中枢机密知之甚少,从他们嘴里能够打探到的有价值的讯息亦是十分有限。

段达和阴世师客客气气地送走卢君宪后,两人便对当前冀幽燕三地的局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推演。

两人是世交,两人的父辈都是先帝的老部下,再加上同为西北武人集团的领军人物,利益诉求一致,另外两人年纪也相仿,在彼此的仕途上都曾给对方以助力,所以交情很深厚,亲如兄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段达曾是卫府的左翊卫将军,现在又是一方封疆大吏,在仕途上一直领先于阴世师,但从两家的贵族等级和政治地位来说,阴世师却比段达尊贵。

阴世师的父亲阴寿当年深得先帝信任,是先帝的近侍股肱。在平定尉迟炯的大战中,阴寿以监军的身份实际行使指挥权,为戡乱平叛建下大功,接着他临危受命出任幽州总管,征战辽东,屡克远东诸虏,为稳定东北疆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爵封赵国公。正因为这层关系的存在,圣主对阴世师很器重,西征时,曾拜阴世师为张掖太守,以加强对河西的控制;东征时,又将其调任卫府武贲郎将,以加强对远征军的控制;初建骁果时,又委阴世师以重任,以确保如臂指使地指挥这支近卫军。

兄弟两人坐在一起商讨良久,“后知后觉”阴世师终于在段达的“指点”下,透过重重迷雾,看清了当前扑朔迷离的复杂局势。一句话,未来两三年内,南北关系的走向决定了中外大势的发展,而南北关系如何走向,是迅速破裂,还是维持现状,则取决于燕北局势的发展,所以,对于圣主和中枢来说,控制了燕北局势的发展,也就掌控了南北关系的走向,而对于主战派来说,控制了燕北局势的发展,也就可以控制南北战争的爆发。

“某这个涿郡留守,处境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段达拍拍案几上的地图,感慨长叹,“某在各方势力的博弈夹缝中挣扎游走,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兼顾首尾,更难以实现预期之目标,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阴世师有心劝慰,但面对段达的窘境,他实在找不到安慰的话。

涿郡留守府的主要职责是边陲镇戍,上至燕北,下至渔阳、北平,都在它的镇戍范围内,另外它是辽东镇戍的大后方,要给辽东镇戍以全方位的支持,因此不论幽燕这边的局势如何恶劣,涿郡留守府都必须预留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给辽东,以确保东镇戍之安全。

从碛南大漠上的怀荒镇,到绵延千里的燕山,再到辽水河边的怀远镇,三四千里的边陲防线,给涿郡留守府所造成的镇戍难度并不大,真正让涿郡留守府陷入困境的是南北各方势力的利益博弈。这些势力中,以大漠北虏、远东诸虏、代北武人、燕北武人、辽东武人、幽燕豪门世家、河北豪门世家、代晋豪门世家等与北疆利益直接相关的本土势力最为庞杂,另外还有牵扯到北疆利益的关陇和江左两大政治集团,还有圣主和中枢,还有改革派和保守势力,等等,各怀其利,各显身手,由此不难想像,段达这个西北武人是何等的有心无力了,他不是应付不了,而是根本没有能力去应付。

段达的“借刀杀人计”看上去很不错,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圣主发动第三次东征,也有助于圣主在南北大战中击败北虏,但问题是,这世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聪明,大家都聪明,你算计我,我算计你,就看谁有本事笑到最后了。

段达有没有把握笑到最后?没有,最起码到目前为止,他还是一丝把握都没有,现在他连白发贼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又何谈说服和控制白发贼?

“阿兄,当务之急是未雨绸缪,是防患于未然,是把白发贼攻打涿郡的路彻底断绝。”阴世师转移了话题。

阴世师是一个老军,一个远离政治的贵族世子,他早年追随父亲镇戍东北疆,后来又到西北卫戍,长年征战于边陲,在两京的日子屈指可数,对政治博弈和权谋之术均不擅长,这和长年宿卫禁中,陪侍在两代皇帝身边,游走于政治漩涡中的段达完全不同。虽然阴世师也非常迫切地想把东征继续下去,想发动南北战争横扫大漠,但他主观上非常被动,依赖于最高决策层,而段达就不一样,段达积极主动,为影响到最高决策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所以段达看到白发贼祸乱燕北就想到了借刀杀人,而阴世师却难以苟同,这些非常规的甚至是非法的手段,让生性忠厚的阴世师一时难以接受。贼就是贼,贼就是要剿杀,借助叛贼之力杀戮北虏,虽有渔翁之利可图,但亦有养虎为患之祸。

“阿兄,从已知讯息来推断,白发贼若要攻打涿郡,可能会两线夹击。”阴世师手指地图继续说道,“一路渡过涞水,向涿城攻击前进,但考虑到我们如果回援,必然要横渡巨马河,抄袭他们的后路,所以这一路应该是佯攻,一方面可以吸引圣主的目光,牵制蓟城方向的兵力,另一方面则陈重兵于巨马河北岸,阻击我们,延缓我们的回援速度。”

“白发贼的主攻方向肯定在大防山。”

从蒲阴陉至涿郡首府蓟城有两条路,一条由蒲阴陉向东北而行,沿涞水而进,翻山越岭,过楼亭、扳城,进入涿郡,越过大防山,再行一百五十余里就是涿郡首府蓟城。另外一条则是从蒲阴陉向东南而行,先到上谷首府易城,然后横渡涞水进入涿郡,由涿城方向赶赴蓟城,路程差不多,但较为平坦好走。

现在涿郡的南下援军就在第二条线路上,而这支援军如果回援蓟城,也是走这条路,所以阴世师据此断定,白发贼如果要攻打位于蓟城附近的临朔宫,必然会选择第一条路,翻山越岭,不但隐蔽,有利于突袭,也有利于贼军迅速后撤。

“阿兄,某的建议是,以最快速度调兵增援大防山隘口。”阴世师说道,“你的留守府还有数千军队,从中调两个鹰扬府赶赴大防山隘口,如此既能确保临朔宫的安全,又能确保在突发意外的情况下,把白发贼的军队牢牢阻挡在上谷境内,不让叛军踏进涿郡一步。”

段达稍加考虑后就接受了,连夜下达命令,调兵增援大防山隘口。

接着段达“乘热打铁”,乘着兄弟两人相谈甚欢之际,突然问道,“如果某请你留下,你我兄弟齐心协力共镇幽燕,你是否愿意?”

阴世师早有预感,之前段达的表现太“热情”了,不该说的机密'了一大堆,说到最后就是他的各种“苦”,说白了就是需要帮助,尤其需要像阴世师这种亲密兄弟的帮助。实际上未来一段时间兄弟两人的目标是一致的,都要维护圣主和改革派的利益,都要继续东征,都要赢得南北大战的胜利,所以阴世师也愿意留在涿郡帮助段达,只是他对段达的一系列谋划持有异议,他不愿意与一个叛贼“虚与委蛇”,更不想养虎为患自取其祸。

“阿兄给点时间,容某仔细权衡。”阴世师没有一口回绝,他知道以段达的能力的确可以说服圣主把他留在涿郡,但问题是,他对段达的计策不认同,没有必胜信心。

就在这时,段达的一位亲信掾属突然匆匆而至,呈上了一封密信。

段达打开密信,只扫了一眼,脸色便骤然大变。







第六百三十三章范阳卢氏的“善意”

封德彝书告段达,圣主要求其马上南下高阳,(说明圣主为了积极创造继续东征的有利条件,对齐王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齐王北上戍边不但有可能成为现实,而且齐王北上的速度可能很快,为此封德彝告诫段达,必须火速驰援高阳,帮助齐王迅速解决高阳之危,千万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帮倒忙,扯圣主的“后腿”。

段达“头大”了,局势发展太快,他难以抉择,陷入进退维谷之窘境。

段达权衡良久,还是拿不定主意,遂把密信内容告之阴世师。当然,他蓄意隐瞒了消息的来渊。他和封德彝之间的合作是短暂的,也是秘密的,双方各取所需而已,但两人均为对立政治集团里的重要人物,此事一旦暴露,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信上说,今天圣主和中枢重臣们要具体商讨巩固和加强北疆镇戍一事,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人事调整。”阴世师看了一眼忧心忡忡、愁眉不展的段达,语含双关地问道,“阿兄,景公奉旨南下高阳,应该是在中枢决策之后吧?”

段达点点头,“很明显,所谓人事调整,实际上就是决定齐王的去向,所以景公若要南下高阳,必然等到中枢做出决策之后。”

“今日中枢能否做出决策?”阴世师继续问道。

段达摇摇头。中枢今天肯定很难做出决策,虽然就目前紧张的南北关系而言,齐王北上戍边的积极意义大于它的消极影响,但既然有消极影响,大漠北虏有可能对此做出错误解读,南北关系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那么中枢反对的声音就不会小,毕竟所有人都知道,圣主突然转变对齐王的态度,把齐王放到北疆镇戍,其真正的目的是为发动第三次东征创造条件,因此只要当前国内外的政治大环境没有明显有利于中央的“改善”,圣主和主战派就找不到信服的理由说服主和派,中枢自然也就无法在齐王北上戍边一事上迅速达成一致。

阴世师的意图一目了然,既然未来不可确定,那就坚持既定决策不变,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阴世师是骁果军统帅,骁果军是圣主的近卫军,所以阴世师理所当然把圣主和行宫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段达不一样,段达是边疆地方长官,承担边疆镇戍之重任,就目前边疆镇戍的严峻形势而言,段达更希望齐王能够北上戍边,依靠其强大的威慑力来缓解边疆的镇戍重压,所以段达在接到封德彝的“暗示”后,便有了火速驰援高阳的意愿和动力,只是他的本部军队数量有限,独自率军南下高阳并没有致胜把握。

阴世师看穿了段达的心思。段达过于谨慎,处处求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结果优柔寡断,在决策上摇摆不定,这让阴世师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