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隋-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费淮痛苦不堪,不是因为头颅难保,而是一连串的挫败摧毁了他的自信。费淮顺风顺水几十年,三十多岁便官拜鹰扬郎将,战功累累,事业有成,自以为文武干略,有能力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有经国济世之才,谁知今天竟被几个小蟊贼玩弄于股掌之间,被耍得团团乱转,连小命都耍没了,这种打击和挫败是致命的,它骤然间便摧毁了费曜的自信,让他万念俱灰,了无生意。

接下来怎么办?是放弃追杀,听从郡守建议,回永城疏通航道,等待罢职下狱的圣旨,束手待毙,还是追杀到底,誓死击杀贼人?

费曜不愿放弃,他可以没有自信,但不能没有坚韧的意志,反正都是死,与其死在刑场上,让无数人看笑话,倒不如死在战场上,与贼人同归于尽,好歹也算出了口恶气,也算死得其所,也不至于连累了家中大人,让其在同僚面前无法抬头做人。

王扬做出了一样的选择:追,追杀到底,大不了玉石俱焚。

永城鹰扬府的两位官长率军直扑临涣段运河,重兵船队被劫之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狼籍,贼人劫掠成功后,又放了一把火,烧毁了船队。好在临近船只看到有贼打劫,纷纷远离,侥幸逃过一劫,也使得航道还保持了部分畅通,不至于完全中断。

费淮遣卫士寻到附近船夫水手打听线索,结果不禁让他暗自惊凛。

韩曜手段了得,竟在短短时间内聚集了数千人马,如今又劫了重兵船队,实力更是暴涨,估计接下来肯定有更大动作。只是让费淮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韩曜为何要造反?造反的目的又是什么?他在谯郡是实至名归的地头蛇,要风有风,要雨有雨,什么也不缺,为啥好日子不过,非要去过刀头舔血的日子?费淮实在想不通,不过他没有过多考虑,对他来说,当前只有一件事,追上去,杀,杀他个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费淮和王扬随即置谯郡郡守的劝告于不顾,率军继续追击,再一次进入彭城郡境内。不过这一次是进入蕲县。

蕲县在彭城郡的最南面。南下蕲县是韩曜提出来的。韩曜也非常清楚劫掠重兵的后果。你小范围小规模造反,就如蚊子咬老虎,无关痛痒,朝廷不会重视,最多敦促地方官府、鹰扬府尽快戡乱而已。但你劫掠了足以装备五千精兵的重武器,你就不是蚊子了,而是长着尖牙利齿的猛禽,已经具备了动荡局部地区局势的能力,威胁到了国内的安全和稳定,朝廷会极度关注,皇帝和中枢会调集军队四面围剿,会不惜代价缴回重兵。

可以预见,在未来半个月内河南、豫、徐三地的鹰扬府会蜂拥而至。以义军目前的实力,根本无力抵御,唯有进行战略性撤退。

往哪里撤?若向东北西三个方向撤,都会与奉旨戡乱的鹰扬府迎头相撞,所有暂时比较安全的撤退方向就是南下,渡过淮河进入江淮地区。

李风云和陈瑞没有反对,但也没有明确支持这一建议,而是含混其辞,说走一步看一步,先南下蕲县,暂作体整。

此仗缴获巨大,而且是义军急需的武器。武器是义军生存的保障,有了武器,义军实力骤然暴涨,将士们的信心和士气亦骤然暴涨,而随之暴涨的还有白发帅李风云的威望。

之前大家对此仗都颇感棘手,尤其韩曜及其手下,信心更是不足。重兵船队有鹰扬卫保护,沿途鹰扬府也会出兵保护,这一仗怎么打都没有胜算。哪料结果出乎所有人意外,进攻的战鼓“咚咚”一响,还没待义军将士展开全面进攻,船上的鹰扬卫就不战而降了。

事后大家经过口口相传,才知道功劳都是白发帅的。他乔装打扮,深入虎穴,单枪匹马宰杀了两个校尉,擒获了一个鹰击郎将,导致护船鹰扬卫群龙无首,陷入混乱,随后白发帅以那鹰击郎将的性命为要挟,又迫使其手下军官不得不下令投降,由此义军才兵不血刃劫掠了整整一个船队。

这是何等大的功劳。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也不知是否有人背后操纵,总之这件事经过大肆渲染,又经过以讹传讹的传播之后,白发帅已成为传奇英雄,其高大形象深入每一个义军将士的心里,为众人所尊崇,而由此造成的影响虽然短期内尚不明显,但此后假若义军捷报频传,迅速发展壮大,其影响力就难以估量了。

韩曜对此并不在意,他对自己有信心,他的部下们也不会轻易改换门庭、背弃恩主,当然,若想始终赢得部下们的忠诚,他必须努力维护部下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在战利品的分配上表现得极为强势,寸利不让,锱铢必较。

韩曜提出来的分配方案是,被俘的两团四百鹰扬卫归谯军所有,而被裹挟而来的船夫、水手、杂役约六百余人则归苍头军所有。劫掠所得的长刀、长槊、强弩等重兵及刀剑弓矢等普通武器一分为二,一军一半。

依这个分配方案,韩曜大占便宜。鹰扬卫是府兵出身,职业军人,即便疏于训练,多年未曾打仗,但他们自小习武,刀枪棍棒百般武技样样精通,有些甚至还弓马娴熟,至于打仗之诸般事宜,更是无所不知。那是他们赖以吃饭的技能,焉能不知?所以府兵的生存能力,尤其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要远远高于普通人。船夫水手吃的是力气饭,虽有水上技能,但局限性太大,至于武技,那是半点没有,而且绝大部分人连刀都没有摸过,更不用说打仗杀人了。

韩曜要四百鹰扬卫,却把六百壮丁给了李风云,看似李风云占了便宜,但痴人都知道,实际占了大便宜的是韩曜。重兵武器一军一半,看似合理,实际上还是韩曜占便宜。韩曜军队少,李风云的军队多,如此“公平”分配,李云风显然吃亏了。

韩曜这样明目张胆的占便宜,自有他的目的。他是以退为进,先强势出击,先占据主动,逼着李风云妥协。如果他先陷入被动,被李风云步步紧逼,最终妥协的就是他,如此谯军的利益必然受损。

李风云心知肚明,他只能妥协,只能让韩曜占其中一个便宜。于是李风云召集陈瑞、吕明星等人商量了一下,统一了认识,遂告诉韩曜,苍头军接受六百余船夫、水手、杂役,但要在此基础上建三个团,如此苍头军便有七个团一个旅,一千五百人,而谯军则扩充到六个团一千二百人,这样一来,两军平分武器就不合适了。

韩曜心满意足,他真正的目的就是冲着那两团鹰扬卫去的。武器是好,尤其重兵,但需要合适的人使用,才能物尽其用,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否则就是累赘,就是废物,不如不要。

而李风云的想法则与韩曜完全相反。他也要人,武器摆在次位,但他只想要船夫、水手,原因无他,贫苦人都淳朴老实,都很听话,你只要善待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他们就会用生命回报你。战争年代,一支军队若想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下去,最重要的不是武技,不是战斗经验,而是严格的军纪、高昂的士气和坚固的凝聚力。

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韩曜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李风云却是暗自窃笑,“韩先生,你要倒楣了。”

义军刚刚休整了两天,斥候便飞速来报,永城鹰扬府追来了,已近在咫尺。







第五十六章活路

李风云决定打一仗。

义军发展速度惊人,不但李风云始料不及,当日芒砀山聚义的百十余人也是难以置信,对李风云敬佩至极,奉若神明。李风云说要打一仗,大家便言听计从,绝无异议。

蕲县历史悠久,也是有名的古战场。昔年秦将王翦便在蕲南大败楚军,斩杀楚将项燕。陈胜吴广起义之地,便在蕲县涣水东岸的大泽乡。

李风云带着徐十三及几个卫士骑着掳掠而来的力马,沿着涣水东岸遛达了一圈,游览了古战场,又去看了大泽乡,遂决定在大泽乡与费淮打一仗。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韩曜时,韩曜断然否决。他了解永城鹰扬府,更了解鹰扬郎将费淮和鹰击郎将王扬。虽然李风云在与他们的交锋中始终占据着主动,甚至在睢水河边半渡而击之,轻而易举摧毁了鹰扬府一个团,但那是趁敌不备,打了鹰扬府一个措手不及。实际上永城鹰府自始至终都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强横武力,如果双方正面交锋,义军肯定不是对手。如今李风云自信心膨胀,,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非要以己之短攻敌之长,非要与鹰扬府正面作战,岂不是自寻死路?

韩曜坚决反对,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坚持渡淮河南下,理由很充分,远离大京畿,远离大运河,在江淮寻一块偏僻之地先解决生存问题。此刻举国上下都在为东征作准备,东都和地方官府、鹰扬府的精力都放在东征大计上,若义军主动躲到一边,不与地方官府、鹰扬府为难,他们又何必自寻麻烦?剿灭了也没啥功劳,但屡剿不平,那就有丢官、丢命之危,所以不难推想,义军一旦藏匿于江淮,江淮的地方官府、鹰扬府肯定会睁只眼闭只眼,对东都戡乱令阳奉阴违。这显然有利于义军生存,只待东征胜利结束,国内局势变了,东都和地方官府、鹰扬府有精力戡乱平叛了,义军也发展壮大了,也有地盘了,可以与朝廷抗衡一下了。

韩曜的分析和推断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无奈李风云的部下已先一步知道了白发帅对义军未来的设想,且这一设想要优于韩曜的渡淮策略,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李风云,却不信任韩曜。

李风云待韩曜说完之后,冷不丁问了一句,“江都在哪?”

江都就是扬州,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正处江淮之间。韩曜顿时意识到李风云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神情马上变得凝重起来。

李风云表态了,他反对渡淮南下。江都是当今皇帝发迹起家之地,曾悉心经略十几年,对其有特别的感情,登基之后遂马上扩建江都大兴土木,还屡次南下江都一住便是数月之久,江都在中土的地位因此迅速上升,坊间戏称其为“南京”,与西京大兴城共为中土陪都。

李风云看到韩曜不说话,乃冷笑道,“当今皇帝对江都的重视你应该很清楚,其左右近臣为讨君主欢心,不遗余力打造江都,如今其陪都地位已不可憾动。既为陪都,其周边地区便是京畿。江淮之间不过区区千里,其千里之地皆为京畿。义军渡淮进入江都镇戍区,必面临巨大危机,生存尚且不保,还何谈发展壮大?”

韩曜面红耳赤,目露羞恼之色,一时竟无言相驳。

“将军欲往何处?”韩曜忍不住质问道。难道在蕲县打一仗,便能寻到上天入地之路?

李风云面色阴沉,眉头紧皱,想了片刻,铺开了地图,说道,“如今我们在彭城左骁卫府的镇戍区,不出意外的话,左骁卫府已经获悉重兵被劫的消息,正紧急调集徐豫诸鹰扬围剿我们,并急告江都,向江都报警,请江都辖下的沿淮诸鹰扬封锁淮河全部津口,以防我们渡淮南下。从时间上来推算,我们就算紧急渡淮成功了,随即便会陷入江淮诸鹰扬的围杀,而江淮对我们来说是陌生之地,找不到任何援手之人,相反,四面八方都是敌人,我们必死无疑。”

“以将军所言,难道我们要困守徐豫,坐以待毙?”韩曜再次质问道,“虽然通济渠两岸遍布同道,但值此生死关头,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将军切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兄弟朋友。”

李风云冲着韩曜摇摇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手指地图,在蕲县所在划了一个圈,“徐豫诸鹰扬正三面围来,淮河方向又有阻截之敌,实际上我们已陷入包围。我们当前的头等大事是想方设法跳出官军的包围,是寻找一处相对安全的生存之地。”

“相对安全?”韩曜按捺不住了,神情激动地大声说,“何处安全?依将军所说,渡淮南下是死路,那么西去颖汝或者南阳,也是死路,因为这些地方距离河南这个大京畿地区近在咫尺。北上呢?北上就是河南京畿,找死而已。东去呢?东去就是彭城,正是左骁卫府镇戍中心所在,遍布鹰扬府,还是找死。请问将军,我们去哪才相对安全?”

李风云看到韩曜气怒攻心,风度全无,不禁哂然而笑。他向怒目而视的韩曜伸出了一根手指头,晃了两下,以引起韩曜关注,然后将其按在地图上的蕲县所在。

韩曜不明所以,疑惑望去。

李风云的手指头沿着地图上的蕲县向东北而去,停在了彭城,稍停,待韩曜皱眉望来,李风云继续移动手指,继续向东北而去,然后停在了地图的边缘,那里是齐鲁大地,与彭城接壤的是鲁郡和琅琊郡,再往东则是齐郡、北海、高密、东莱诸郡。在齐鲁大地的西南端,也就是在彭城郡、鲁郡和琅琊郡的交汇处,有一片大山,此山向东北延伸,横跨整个琅琊郡后,最后终止于北海、高密境内,方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