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明-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刘宣的中军,还有亲兵一哨,这些亲兵,几乎全是挑选勇武敢战的勇士。共有甲兵五十余人,鼓手十人,护旗手二十人,伙夫十一人,马夫两人,书记官二十人,军法官二十人,总军法官一人,由刘宣自己充任。

随着编制的逐渐充实,刘宣麾下的士兵已经超过四千人,铁甲也超过三百领。

刘宣攻入延长县城之后,俘获了不少工匠,有了这些工匠,刘宣已经能够打造铠甲。

刘宣在府库中缴获了一部分铁丝,全被制成了锁子甲,加上这些天的加紧赶工,刘宣一共制造了一百多件锁子甲。

这些锁子甲只能称得上勉强合格,虽然比朝廷兵部克扣材料制造的纸甲,皮甲强一些,但是比起建州女真的精心制造的铁甲,质量还是差上不少。

因为新兵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不仅是战斗力的下滑,还有就是纪律问题的松散。

这两个月来,刘宣已经处理了上百起军纪问题,死于军法之下的士卒也超过了二十人。靠着这种不惜一切的决心,刘宣才终于严肃了军纪,赢得了民心。

在小冰河时期,气候极端寒冷,在寒冬腊月之时,刘宣也不能长时间训练士卒。尽管这些士兵已经训练了两个月,但是效果却很差,只比乌合之众稍微强一些。

刘宣入城之后,杀官员,处置豪强士绅,理所当然的得不到读书人拥戴。对于这一点,刘宣自然心中明白,毕竟他从后世中来,知道阶级矛盾的厉害。

况且明末的官绅士子已经腐烂到骨髓里,依靠他们,也一定不能成就大业,南明朝的覆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对于没有读书人投靠,刘宣也不以为意,他既不需要这些读书人为他出谋划策,也不需要这些这些人为他治理地方,

他现在只需要一些教书先生,教导一些年少的孩子读书认字。

刘宣攻破县城之后,选拔八岁以上,十六以下的孤儿少年成立少年营。教导他们读书认字,领兵打仗的本领,这些少年营孤儿,如今已经有三五十人。

为了教导这些识字,刘宣裹挟了县城中十几户童生秀才。这些明代的童生秀才,大部分都是读书读傻了的腐儒傻瓜。尽管满肚子经书学问,但是既不懂天文地理,也不懂历史人文,更不懂兵法战策。

没有奈何,刘宣也只好抽空充当半吊子老师,讲述中国大致的山河地理,还有一些自己带兵打仗的心得见解。

这些少年,学习的课程也只有武艺,军阵,兵书,算术,识字,历史六门。

其中武艺,军阵两门课程,全部由刘宣军中的骨干充当教头。算术由中军书记官担任老师,兵法则交给刘宣麾下的领兵大将讲解,而裹挟的秀才童生,只能教导这些少年读书认字,讲解一些历史典故。

这几十个少年,耗费了刘宣大量的心血,是刘宣军中真正的未来,也是这支军队绝对的骨干。

刘宣之所以成立少年营,也是因为农民军的传统。

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军队,都有类似少年营这种编制。李自成培养了李双喜,李过培养了李来亨,张献忠更是培养出了李定国这种天下名将。

刘宣不指望自己能培养出两蹶名王,阵斩孔有德,尼堪的李定国。只求培养出几个李来亨,李双喜等英勇善战的合格将领,刘宣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码字快两月,收藏刚刚二百,毫无疑问算是扑街了。所幸有大家多日的支持,作者才能坚持下去,感谢打赏,投票,评论的书友,你们的支持,是作者坚持下去最大的动力。

第四十五章年夜

刘宣来到明末这个乱世已经五六个月,他走过了秋季,走过了冬季,即将进入万物萌发的春季。

大年初四就是立春之日,过了立春,天气也会逐渐暖和,行军打仗也更加方便。

延长县地方穷困,土地贫瘠,再加上刘宣知道,陕北的旱灾还要持续到崇祯八年。这样的地理气候条件,就决定了延长县不可能是刘宣的根基之地。

所以一旦官军进剿,刘宣也只能马上离开延长县。

今天因为过年,刘宣很难得大方一回,在县城中搭建了一百多堆篝火,还宰杀了十头肥猪,三十只肥羊犒赏三军。

因为缺少硝石,刘宣的火药一直不充足。所以燃放鞭炮,早已经被刘宣明令禁止,

在刘宣控制的延长县内,已经成为违禁之物,不准私藏。县中积攒下来的烟花爆竹,都已经被刘宣没收充公,当成军用物资了。

因为过年,凡是最近入营的士卒,每人赏赐瘦猪肉一斤。在董家堡时期参军的老兵,每人赏赐肥肉三斤。在马头岭追随刘宣的老人,每人赏赐五斤肥猪肉。在历次战斗中立功受赏的勇士,赏赐十斤羊肉。

剩下的猪羊内脏,刘宣也没有丝毫浪费,清洗干净之后熬成杂碎汤,任凭麾下的老弱妇孺食用。

因为猪羊太少,在赏赐完将士之后已经所剩无几,刘宣也只分到了十斤瘦肉,在刘宣穿越前的现代,瘦肉远比肥肉更受欢迎,所以市场上才有瘦肉精这种食品添加剂。

而对于古代平民百姓来说,肥猪肉却远比瘦猪肉受欢迎,价格也更加昂贵。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古代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古代消费能力很高的达官贵人,因为嫌弃猪肉肮脏,很少吃猪肉,大部分时候以牛羊,鸡鸭,鱼虾为食。

而喜欢吃猪肉的百姓,因为常年缺少油水,所以无论是肥肉还是猪油,价格都在瘦肉之上,也远比瘦肉贵重一些。

刘宣自己分瘦肉,将肥肉分给麾下的将士,很快在有人授意下传遍了军营,使刘宣的威望提高了很多。

天色逐渐暗淡,刘宣站在县衙大门外,安静的看着众多百姓搭建篝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刘宣心中长长的一叹。王维的这首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恰如其分的描述了刘宣今日的思乡之情。

哪怕现在算得上一言九鼎,兵强马壮,但是刘宣还是经常怀念上一世的现代生活。

古代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更不会有微信。这种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每天还要饿肚子,经常打仗,随时都会死于非命的生活。刘宣也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逐渐适应了下来。

就在刘宣沉浸在思乡之情时,只见两个身材壮硕的大脚妇人快步走来。

这两人是刘宣为金娘配备的丫鬟,金娘在婚后不久就有了身孕,现在已经四个月大了,肚子已经渐渐隆起。据李昭云夫人来看,应该是怀的是男孩。

在这个时代,一方首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政治上的继承人。李自成、张献忠的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后人,无论李过高一功,还是孙可望李定国,都不是李张二人的合法继承人。

因此,李张二人兵败身死之后,麾下的大军也全部四分五裂,各不统属,矛盾丛生。最后慢慢的被清军各个击破,镇压下来。

对于金娘肚中的这个孩子,刘宣当然会万分重视。

自从穿越以来,刘宣一向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之人,必定能成就一代霸业,拯救即将进入苦难深渊的中华民族。

如今刚刚结婚,金娘就有了身孕,更让刘宣认为是上天的安排,自己也肯定会有大气运加身。

这两个大脚女仆分别名叫桃花、绿杏,他们是最早加入刘宣麾下的一批流民,还是赵鲁的亲族,他们的男人也全部在战兵营中当兵。

因为忠诚可靠,加上行动方便,她们二人才能成为金娘的丫鬟,照顾行动已经渐渐不方便的金娘。

绿杏找到了刘宣,嘴里絮絮叨叨的说道:“老爷,夫人已经包好了匾食,让老爷赶快回去食用。”

所谓的扁食,就是现代的饺子。这种古代的扁食,与现代的饺子做法几乎一样,除了没有味精,味道有些寡淡之外,与现代的饺子已经相差不多。

因为粮食稀少,肉食品更是难以寻找。即便刘宣身为一军统领,穿越过来之后,也只吃过一顿这种古代的饺子。

听到今日有饺子吃,刘宣压下了心中的思乡之情,想到了自己的妻子金娘,还有那尚未出生的孩子,心中顿时生出了一股满足。

“自己穿了过来,如今既有美貌的妻子,还有未出生的孩儿,麾下的军队也有四千余人,不下于朝廷的游击参将,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刘宣边走边想,跟着桃花绿杏二人,回到了县衙后院的家中。他刚刚进门,只见金娘正在挺着肚子烧火下饺子,看上去还有些腰酸背疼、行动不便。

刘宣连忙夺下了火镰,扶起金娘连声说道:“你真是我的祖宗,你如今怀有身孕,身子逐渐沉重,这种弯腰受累,烟熏火燎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桃花绿杏二人。何苦自己受累,如果有个闪失,那该如何是好?”

对于刘宣的关心,金娘脸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红晕说道:“夫君是难得英雄豪杰,怎么如此婆婆妈妈。寻常农家的妇人,在临产之时还要下田劳作,金娘只是洗衣做饭,伺候夫君,这根本算不得什么,夫君也不要过分担心家里。”

刘宣点着了火镰,将火很快扇旺,回过头来说道:“我今日下午不是传话,让你去岳父大人家吃饭,不用管我,你怎么没有去。”

金娘拍了拍刘宣的胳膊道:“我如今已经是刘家的媳妇,不是李家的女儿。哪有出了阁的女儿还要去娘家过年的道理?这样也与礼法不合。”

“我知道夫君心中不计较礼法,只愿金娘心中快乐。但是你是一军之主,还是不要离经叛道,让三军笑话。”

刘宣看见金娘一本正经的样子,扑哧一笑道:“有朝一日,我要将这些陈腐的礼教,一起砸个粉碎。”

“尤其是裹小脚,也只有李煜这种脑袋上绿油油的亡国乌龟,才能发明这种摧残妇女的法子。而宋明的文人士大夫,也就只有吟酸诗,摸小脚,欺负良善着三种本事了。”

“等有一天我坐了天下,一定要狠狠的整治整治这些腐朽无能的读书人。将他们视若神明的程朱理学彻底砸烂。重开汉唐盛世的巍巍雄风。”

金娘咯咯一笑说道:“夫君你又说大话,如今这种情况,我们能逃脱官军围剿已经很不容易了。这种话如果传出去,只能成为众矢之的,引来官军的优先围剿。”

刘宣一拍胸脯豪气干云的说道:“朱重八在庙里当和尚,为郭子兴当亲兵时,也不会想到自己以后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创大明。”

“他之所以能坐了龙庭,也是因为时势造英雄。恰逢刘福通韩山童举义,元末乱世初显,才有机会扫荡群雄成就伟业。如果他活在忽必烈统一中原,蒙古重骑纵横天下之时,哪怕英雄盖世的朱重八,也只能在田间辛苦劳作,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如今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已经是乱世前兆,辽东女真逐渐强盛,虎视眈眈的威胁着大明。陕北之地乱象初显,仅仅王嘉胤,王左挂就各有上万人马。”

“攻破县城,杀官造反的大股流民,还有我们,王大梁,点灯子三家,规模很小的饥民盗匪更是数不胜数。整个陕北之地,现在已经十民七盗,大明朝将百姓逼到这种地步,看来是离灭亡不远了。”

金娘有些崇拜的看着刘宣滔滔不绝的分析时政,脸色却有些发红。她看着热气腾腾的水饺就要煮烂,金娘轻轻推了刘宣一把,开口说道:“夫君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还不快去捞饺子,如果在等片刻,饺子就全都煮烂了。”

哪怕刘宣已经成为一军之主,但是吃上一顿饺子也很不容易。眼见饺子快要煮烂,刘宣马上端起盘子,将锅中的水饺一一捞上来。

刘宣分出十几个水饺,将候在外面的桃花绿杏喊进来说道:“今日我在家中,就不用你们二人伺候了。”

“大家过一个年都很不容易,今天除了值哨的士兵,其余的兵卒也全部放假。你们的夫君,都已经回到家中,你们还是赶快回去,与家人孩儿一同过年吧。这一盘饺子,我和金娘也吃不下,你们二人也别嫌少,拿去分分给孩子吃吧。”

桃花与绿杏伺候金娘已经快两个月,已经了解了刘宣夫妇的为人,知道刘宣不是客套,于是飞快的将这些饺子均分,拿回家中给孩儿食用。

在刘宣的军中,无论战兵还是老弱,寻常都是吃大锅饭。只有过年过节犒赏三军之时,才会以家庭为单位单独吃饭。

为此,刘宣还发动陶工,烧造了不少陶罐套碗。让铁匠动用宝贵的铁料,赶制了不少铁锅,赏赐给有功士卒的家庭。

等刘宣吃完饺子,金娘收拾好碗筷,刘宣挂上桃符,将自己亲自写好的对联贴在门上。

只见上面写到:流民岁月修得智勇双全,征伐生涯练就铁胆雄风,横批:勇往直前。

这一首对联,尽管看着粗俗,刘宣写的简体字更像错别字,字体也有些歪斜。但是却带着一股激烈的豪情壮志,让人望之不敢小看。

第四十六章奏报

崇祯二年正月初三晚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