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伐明-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众所周知,越是干旱的灾年,越要兴修水利,以免粮食大规模减产。而崇祯年间,因为政府控制能力低下,不仅不可能修水利,反而还要变本加厉的征税比粮。

这样倒行逆施的政策,只能让百姓抛弃自己世代耕种的农田,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民。而流民稍微控制不力,就会集合起来造反,彻底毁坏地方上的一切。

永和县衙。

还不满十八岁的六品县令孙可望毫无风度的蹲坐在门槛之上,狼吞虎咽的啃着一根猪骨头。

他不顾仪态的边吃边说道:“老钟这小子运气不错,这次进山查探地形,居然射杀了一头两百斤重的野猪。这野猪膘肥肉香,孟科长,你要不要来一点儿。”

因为这两年来刘宣发展极快,已经打下了不少地盘,所以下面的地方官员也水涨船高,升官的速度也快的惊人。尤其是永和县的文官,因为是第一个建立制度的县城,所以这些地方官员大部分都受到了刘宣的重用。

其中知县李翰先是调任了霍州知府,现在以不到三十之龄就担任了文官之首、中书省侍中。县丞周恒也连升三级,直接提拔为隰州同知。县尉廖狗儿也被刘宣调入主力野战军中,担任了营官的职务。而当时仅仅十六岁就担任了通判一职的少年营孤儿孙可望,也顺着大势连升三级,成为了正六品的永和县县令。

永和县算是山区小县,总人口不超过万人,即便刘宣留下了一部分军眷家属,加起来也就不到七千人。整个永和县城,人口还比不上洪洞县的一个集镇。

在这种山区县当官,虽然可能提拔更快,但是对于文弱的读书人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好差事。

孟真科举成绩不佳,自然当不上司长、县令这种六品以上的大官。他起步的官职、只是一个八品的水利科科长,尽管他并不精通水利,但是担任了这个职务,孟真就必须赶鸭子上架,迅速的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

他刚刚上任,虽然上官孙可望年龄幼稚,但是孟真本人却一点儿也不敢小看其人。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孟真对这位孙县令已经算是稍有了解,此人尽管年少,但是已经是心狠手辣、手段过人。

面对孙可望的善意,孟真不敢造次,尽管他本人也有半年没有见过肉味,但是仍然强忍着摆了摆手说道:“孙县令自己请用,下官刚刚已经吃过午饭,早已经吃饱了肚子,在没有吃的地方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七章水利二

对于孟真的推辞,孙可望一点儿也不以为意,他没有再次推让。恶狠狠的吃了两斤肥肉,最后心满意足的下令道:“给本县割三斤肥肉,剩下的猪肉带给永和守备哨的弟兄,他们也几个月没开过荤腥了。另外不要忘记种县尉,这只肥猪也是种县尉进山打到的,给种县尉留上十斤。”

永和县的县尉是孙可望的好友种衍。种衍出身于延安府甘谷驿镇,在刘宣攻克甘谷驿镇之后,种衍家也受到了乱兵的侵害。因为刘宣断然处置了乱兵白宝音等人,种衍之父种平带着全家老小弃家投奔。

种衍年少时家中有田产百亩,虽然算不上豪富,但是也能让他读书识字。他年少之时,也读过五六年私塾,再加上钟家出身陕北将门,多少也有些家学渊源,所以尽管种衍与孙可望一般年少,但是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才。

等孙可望处理完野猪肉,孟真用力咽下了唾沫开口说道:“按照府城赵知府严令,咱们这个受灾最严重的县城也要修水利。永和县内比较大的河流只有芝河、桑壁河二条,小的河流虽然有六七条,但是因为连年干旱,大部分已经全部干涸。”

“下官这几天跟着十几个有经验的老农算是走遍了永和县境。从县中的情况来看,永和县大约有水田两万五千亩,旱田六万亩。其中一万五千亩水田还是去年李侍中发动百姓修筑水库开垦出来的。按照去年秋收的情况,水田每亩只能打粮六斗,旱田不足二三斗。咱们一县之中,去年共打了粮食三万石。”

孙可望不耐烦的打断了孟真的谈话说道:“这些情况我都知道,奉承话就此打住。你言简意赅,说重点。”

“按照下官的估算,咱们想要最大规模改变永和县水田少旱田多的局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修筑沟渠连接芝河与桑壁二河,将何家沟、李源村、五道凹、云客寨、刘村、羊马洞六座村寨农田连成一片。”

“只要连通了沟渠。这六座村寨的九千亩旱田就能变成浇水田。县城附近的三千亩旱田也能跟着收益,变成富庶的水田。另外三交口、二道沟、冯家寨、三根梁等七座村落的上万亩旱田也能沾些光。在雨水充足的时候变成水田。”

孙可望本人虽然聪慧,但是从小贫困根本没有上过一天私塾。他现在之所以认识些字,还会一些简单的算术,还是因为在童子营中李翰的教导。

听了孟真的话。孙可望大致算了算问道:“按照你的估算,咱们工程量有多大?耗费多少银子?能增加多少水田?”

面对孙可望连续的三问,孟真并不敢信口开河。所幸今日前来他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他仔细斟酌了片刻答道:“据下官算来,想要达成目的,必须要在五道凹修筑一座水库,还要从何家沟到羊马洞修筑一条连同二河的引水渠。这样下来,最少也要三千劳力干活四十来天,不算材料。仅仅人工、耗费的白银也可能超过三千两。”

听了孟真这番话,孙可望眉头一皱说道:“你可知道咱们永和县的水利专项款有多少。今日给你个实在话,只有两千两白银。这两千两白银,还是本县拉下面子向周同知求告而来。”

“咱们隰州共有十座县城,其中永和、大宁二县算是最贫瘠的几个县城。况且永和县去年已经修筑了一座水库,今年更不可能让上官加大拨款力度了。”

眼见县令孙可望看上去并不支持自己的意见,孟真脸上也露出几分焦急。为了干出政绩,快速升迁。他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大干特干,所以制定的计划也是非常浩大。如果算上材料消耗的费用,只怕还要超过五千两白银。

孙可望左思右想了一番,最后说道:“去将种县尉找来,问问他守备哨的弟兄能抽调出多少人丁。另外派几个人去何家沟六座村庄查查根底,看看他们能出多少劳力。”

“另外、孟科长,你回去之后在仔细斟酌斟酌,看看能不能将费用减下来。但是质量也要抓严,不要为了省钱,弄出更大的乱子。”

对于孟真的提议,尽管孙可望没有当场表态,但是他的行动还算是比较支持。毕竟孟真立下了功劳,对身为上官的孙可望也有很大的好处。

几日之后,永和县衙。

孙可望坐在正堂主位,县中官员分别落座两边。其中包括县丞张行、县尉种衍、驿长李守信、防疫科长郝五儿、水利科长孟真、武备科长魏贯等官员十余人。

孙可望抬了抬手,指了指孟真说道:“几日前孟科长制定的计划,大家都稍微有些了解。本县仔细想了想,决定按照孟科长计划来办,毕竟为官一任,自然要造福一方。本县虽然比不上李先生,但是仍然要为县中父老办上这一件大事。”

“种县尉,你麾下的守备哨能抽调多少壮丁?”

“除开把守城门、府库的二队人马,下官麾下的守备哨能抽调出大约一百余人。但是这一百余人都有屯田任务,有的士兵还有家小,家中也有些农活,所以不能长时间抽调。”种衍拱了拱答道。

“既然如此,让永和守备哨的士卒十日一轮换,轮流去参加开凿沟渠的任务。告诉他们,本县自然不会让他们白干,只要水库修成,每人给他们分十亩水田。”孙可望想了想,当机立断的下令道。

“张县丞、何家沟六座村庄能抽调多少劳力?”

“何家沟、李源村、五道凹、云客寨、刘村、羊马洞六村人口多则百户、少则几十户,总人口也不超过一千五百余人。再加上现在正是农忙的时节,这六村的人口只能抽调出二百劳力,这还包括大脚的健妇在内。”

听了县丞张行的话,孙可望脸上更是阴郁。他揉了揉眼睛继续问道:“那么县城中的人口呢?能动员出多少人?”

“县城人口稍微多一些,但是也不超过五千人。如果给他们分田,最多能出四百人左右。”县丞张行皱着眉头答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水利三

“即便加上县城的人手,咱们永和县也只能抽调八百人的民夫劳力。这八百人中,还要包括三百人健妇,真正有用的男丁只有五百余人。按照孟科长的计划,修筑水库、挖掘沟渠可是最少也需要三千人的壮劳力,靠咱们永和县是万万抽不出来的。”县丞张行锤了锤发困的额头,补充的说道。

种衍因为老父亲在中枢,对于老营的情况有些了解。他灵机一动,斟酌片刻说道:“听闻大将军最近利用罪囚编练了几个筑路营,咱们或者可以想想办法,发动关系调一个筑路营过来。一个筑路营最少也有上千壮丁,有了这上千壮丁,咱们也能节省一部分民力。”

“种县尉这个办法最好,我与李侍中有些交情,这就修书一封豁出情面求李侍中帮忙说项。虽然筑路营归后勤司管辖,但是让李侍中的面子孙郎中也不能不给。”孙可望听了种衍的话,马上身不由己的站起来说道。

“现在隰州、霍州十几个县修水利,还有下面几十个县正在挖矿修路,外加上军中可能还有一些工程。这四个筑路营现在也非常吃紧,只怕仅仅李侍中的面子还不能调动筑路营。”县丞张行也是刚刚中举的官员,他对于老营的情况也算有些了解,于是担忧的说道。

“这修筑水利、造福全城百姓的事情,一旦成功,咱们永和县的官吏都是大有好处的。这一次大家全部发动各自的关系。要全力促成此事成功。”

“不仅我要带头给李侍中写信,种县尉也要修书一封给你的父亲种郎中。老大人以前配合孙郎中掌管后勤司,在中枢也有些影响。有了他的帮助,这件事成功的把握就更大几分。”

种衍的父亲种平现在为枢密府总务司司长,也算是正五品官员。他以前长时间担任后勤司副司长,与司长孙登还算是关系不错,种平虽然官小,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却比李翰更加有用。

“此外李驿长你也要给你的堂侄李旅长写一封书信,他现在正驻扎在临汾县。让他给大将军也吹吹风。我再去赵知府、周同知那里求告求告,让他们也发动关系。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孙可望轻轻地叩了叩案首,最后一锤定音说道。

永和县虽然只是一个山区小县,但是在高层的关系却非常多,远远超过寻常的县城。

驿长李守信的侄儿为第四旅旅长李自成。县尉种衍的父亲为总务司司长种平,隰州同知周恒为永和县本地人。况且孟真、张行这些中举的官员还有许多同年在中枢为官,更何况李翰这个文官之首也担任了超过一年的永和县令。在加上隰州知府赵瑨为刘宣的文书出身,可以说是真正的天子近臣。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看不见的关系,孙可望才有几分把握说服总部调动一个筑路营。

孙可望摆了摆手,对张行说道:“张县丞,咱们府库之中还有多少存粮,有没有粮食供养即将到来的筑路营?”

张行作为一县的县丞,对于县中财政最为了解。只见他侃侃而谈的答道:“去年咱们永和县共收取赋税一千二百两白银,因为李侍中修筑水库,发动百姓屯田的关系。咱们收获了二万石粮草。”

“除了发给百姓足够的口粮之外,加上去年大将军留下的陈粮,咱们还有大约一万四千石粮食。这还不算去年战事紧急,咱们永和县支援了白旅长六千石军粮。”

有了张行这番话打底,孙可望心思又活泛起来。他站起身来,在县衙之中来回走动。边走边说道:“既然咱们不缺粮食,这次修筑水库还能开垦一部分良田。不如上书赵知府,让他允许咱们招收一部分流民。毕竟咱们永和县农田就要超过十几万亩,可是人口却只有不到七千人。这还要算上大将军去年留下的一部分陕北人。”

“从去年开始,因为平阳府的兵乱,再加上朝廷残酷逼稅,今年春天整个山西已经出现了一部分流民。最近虽然大将军推行剿兵安民、劝民返乡的仁政,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流民无家可归。只要咱们永和县上书招揽流民、组织屯垦,无论是隰州赵知府、还是临汾大将军,都会支持恩准。”

孙可望这番话说的非常在理,在他的推动下,永和县发动的大量的人情关系,在临汾县开始了大量的公关游说活动。因为李翰、李自成、种平、赵瑨、周恒等五品以上等重臣纷纷出言支持,所以很快一个筑路营就向永和县调动。

这一个筑路营由曲沃县的一部分壮丁,加上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