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国色- 第4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全庭,陈克二人面面相窥。

杨娥皇问道“赵卿,你有什么见解?”

赵欣现在得了杨娥皇默许与平平好事将成,这位赵国未来的驸马尽心尽力地为杨娥皇出谋划策。

赵欣道“启禀皇后娘娘,军务之事需一人决断,眼下突厥兵临城下,皇后娘娘应委托得力之人托付,总辖全城兵马才是。”

杨娥皇道“赵卿,你在辽东是屡立战功,你是向想我毛遂自荐吗?”

崔君素这时在一旁道“赵欣,此责任非同小可,身辜幽京二十万军民生死存亡的重任,不是汝等书生读了几日兵书,打了几个战,就说能担当得了的。”

赵欣讽刺崔君素道“那崔府君想必自是无碍呢?”

崔君素道“我虽不通晓军务,但与温,魏二位宰辅商议一番。还是可以拿出对策的。”

赵欣道“崔府君,请恕我直言。几位宰辅都是国之栋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尚可。但临阵作战,随机应变,倒不如军中一小校。”

“你!哼!”崔君素终于忍不住了,“那你就行吗?你以为在辽东打了几场胜战,杀了几个契丹人,就能对付突厥人了吗?”

赵欣言道“在下自是不行,也不是要毛遂自荐,但却知有一人胜在下十倍,而且眼下就在幽京。只是想向皇后举荐就是。”

帘子后的杨娥皇没有说话,陷入了沉默了。

一旁卢承庆倒是问赵欣“居然幽京有这样的大将,倒是我孤落寡闻。这到底是何人?”

赵欣道“正是,当今贵妃娘娘。”

此言一出,朝堂上众人都是一片沉默。崔君素出人意料的没有反对赵欣的意见,而是道“这倒是可以。”

薛万淑却道“诸位,请不要忘了贵妃娘娘是李渊之女,李渊是我们大赵最大的敌人,岂能让敌人的女儿掌兵。将生死交之她手。”

赵欣却道“贵妃娘娘,乃是陛下枕榻边之人,若是她有意对陛下不利,何必等到今日。”

薛万淑当下一副教育赵欣的口吻道“赵郡守年纪太轻。自是不懂的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道理。世上能害你的,往往是自己最信任之人。”

下面官吏正在争执时,外面传到“徐武将军回来了。”

众官吏都是停下口舌之争。但见徐武迈步来到大殿上。

温彦博这时候也不管什么宰相气度了,上来就问“城北战况如何了?”

徐武抱拳回答道“突厥人来得不过是斥候骑兵。并非是颉利的主力,斥候只有三个百人队。我军已是将他们尽数斩杀了。”

魏征丝毫没有因击退突厥人高兴,反而皱眉道“天黑之下岂可浪战?”

徐武当下一脸惭愧地回答道“并非是浪战,是贵妃娘娘率骑兵杀退突厥人的,并且救下了城外的几万百姓。”

“贵妃娘娘?真的?”帘后杨娥皇出言问道。

徐武低下头道“是的,末将无能,竟让贵妃娘娘身处险地。幸好贵妃娘娘洪福齐天,这才化险为夷,还击杀了突厥人斥候。”

听徐武如此禀告,连薛万淑都是哑然了。

“那么贵妃娘娘,现在何处?”杨娥皇问道。

“已是入城了,现在兵营之中,因为贵妃娘娘救下了无数百姓,还击退了突厥,有数千男子都自愿从军,说愿意听从贵妃娘娘的指挥,一并保卫幽京。”

众臣听了都是惊讶,一旁卢承庆悠然道“当年李渊晋阳起兵时,只派贵妃娘娘在长安募兵,豪杰聚集得军七万,为李唐攻下长安,定鼎关中第一功。今日又救下数万百姓,斩杀突厥数百斥候,真可谓是当世巾帼,实在叫人敬佩啊。”

一旁薛万淑道“皇后娘娘,万万不可大意啊,贵妃娘娘如此得人心,他日恐怕……”

“好了,薛卿家你不必说了。”

帘后杨娥皇缓缓站起身来,向魏征和温彦博问道‘两位卿家的意思呢?‘

魏征表示同意,温彦博则道‘微臣没有异议,说实话眼下也只有贵妃娘娘一人可以救得幽京城了,只是我听闻贵妃娘娘脾气高傲,恐怕就是我们愿意请她,但是她也不会答允。‘

杨娥皇道“两位爱卿同意即可,她答允不答允,本宫会亲自走一趟,徐武摆驾,我们去军营一趟。”

“娘娘,命人召见贵妃就可以了,为何还要亲自去呢?”杨娥皇的贴身婢女拂衣不满地道。

杨娥皇瞪了她一眼,拂衣仍是道“娘娘,这贵妃与你斗了半年多了,后宫中都知道你们二人不睦,你眼下主动去见她,不易于当面认输,他日传入后宫,恐怕为宫人议论。”

杨娥皇笑着摇了摇头道“拂衣,你在我身边做事这么久还不明白吗?我与贵妃娘娘争斗,输赢不在外人眼底,而是在陛下心底!”

幽京军营内。

来投奔报名的幽燕青壮是越来越多,眼下正值突厥来犯,幽京百姓都知道一旦城破之后,必然全城百姓无幸,所以皆是争相而来。

杨娥皇的车驾经过兵营门口时,看见不少青壮男子正在门前排队,他们拿着简单的武器,都是自愿加入这场对抗突厥人的战争之中。他们中不少人年轻稚嫩,但是都是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

杨娥皇透过车帘见了这一幕,不由感动。

有几人道“我要投效贵妃娘娘的部队!”

“是啊,我们都是因此而来。”

“我大赵也有娘子军了啊!”

杨娥皇听了将车帘缓缓放下,车驾直入中军大营。

但见营帐外,不少子弟聚集着,正由赵军将领负责将他们重新编组,任命伙长,队正,好将这些一盘散沙的子弟凝聚成有战斗力的队伍。

不过即便杨娥皇不通军务,也看出这些草草成军的百姓,战斗力恐怕还比不过郡兵,那就更不如突厥骑兵了。

‘贵妃娘娘了?‘

迎驾的将领得知是皇后亲临后,当下诚惶诚恐连忙道‘贵妃娘娘的婢女,受了箭伤,正在医治,贵妃娘娘一直陪着她。‘

杨娥皇听李芷婉并没有揽军权的意思,当下点了点头道‘带本宫去见她。‘

营帐内,杨娥皇见到守着婢女的李芷婉,但见她一身征袍血染,青丝散乱,但如此反而更显得她倍加英姿飒爽,这一幕令杨娥皇心底不由得生出了几分嫉妒。

而李芷婉也没有想到杨娥皇身为皇后之尊,竟然亲临这军营之中。

这二人虽都住在临朔宫中,但彼此一直都是王不见王,平日难得也见不了几面。有时候李重九也要调和二人的关系,但李芷婉,杨娥皇都很有脾气,李芷婉性子刚烈,认准的事从不妥协,而杨娥皇外和内刚,看似很好说话,实际上才是最难说话。

李重九要缓和二女的关系,反而碰了大钉子,令这二女大发脾气,关系更僵。

现在二人对视了一眼,众人都是下意识的避开,离开这风暴中心。

杨娥皇先开口道‘听闻妹妹在城外遇险,可否受伤。‘

李芷婉要了摇头,道‘没什么,只是我的婢女受了伤,有劳皇后亲自来军营之中看望。‘

杨娥皇点点头道‘那你的婢女伤势如何了?‘

‘谢皇后关心,已是无事了。‘

杨娥皇道‘那就好,今日是你在城北救下百姓,还击退了突厥人,眼下突厥大军围攻,幽京危在旦夕,城内文官武将都不足以在这危难时候受命,所以本宫想请妹妹你来执掌幽京城内的师旅,抵抗突厥人。‘

李芷婉听了秀眉一皱。

杨娥皇见她没有直接出言拒绝,心底一喜问道‘妹妹,有什么担心的吗?‘

李芷婉道‘若是我领兵,恐怕朝廷上下有会官员不满吧。‘

杨娥皇道‘大多数官吏都是支持你的,而城中将士更是愿意追随你,只要你能救下幽京,将来他们都会对你感激不尽的。‘

李芷婉道‘那好,我就暂且替姐姐担下此事。若有更适合人选,请姐姐替之。‘

众人都没有料到李芷婉答允得如此爽快,甚至都没有拿此事来刁难杨娥皇,一个条件也没有提。

众人心道,皇后与贵妃之间,不是素来不睦吗?但怎么今日看来,却不是这么回事呢?

杨娥皇喜道‘如此多谢妹妹了。‘说完杨娥皇盈盈向李芷婉行礼。

李芷婉连忙侧边避开道‘怎么能当得皇后大礼,我愿意为幽京尽自己一分绵薄之力,是为了城中二十万无辜百姓,也为了陛下。‘(未完待续。。)

113021212510460734

第七百七十一章心服口服(第二更)

李芷婉得了军权后,当下先率人马至城西观察,并召集众将商议。

李芷婉对几名赵军大将道“突厥人挟势前来,必定会在城西渡过无定河攻城,所以我决定在预设战场设立在此,你们意下如何?”

陈克,赵全庭当下一并反对道“贵妃娘娘,我们觉得突厥人,更可能从北面袭击,若是将兵马集结在城西应敌,万一突厥人从北面进攻,我们就危险了。”

李芷婉信心十足地道“不可能,突厥人轻兵冒进十分狂妄,昨日北门前,他们数百骑兵都敢于冲城,而城西对突厥人而言虽不容易攻打,但从行军路线来看,却是更加便利。城北只要多设旗帜,作为疑兵即可,我们要在城西破敌。”

听李芷婉这么说,陈克,赵全庭显然都是不信。

李芷婉也不愿意再解释什么,当下板下脸道“我既为皇后托付,率领三军,就承担起一切责任来。你们眼下必须按我军令行事,否则就以抗令论处。”

赵全庭低声对陈克道“我们且听贵妃娘娘的,若到时候不准,再来质问娘娘,现在不要与她顶才是。”

当下赵全庭,陈克二人皆是表面听令,依李芷婉所说在城西布置。

革新二年,十月十六日。

幽京城西无定河河畔,突厥大军的旌旗飘飘数十里,突厥的骑兵阵容一直绵延至天边。

无数战马不断打着响鼻喷吐着长气,颉利可汗缓缓骑马执鞭来到幽京城下,看着远处的幽京城。对左右道“当年我随前可汗来到幽京城一趟过,现在又到这里。不过这一次本汗不会空手而归。”

一旁众将都是低头道“愿意追随可汗。”

颉利道“我也并非太贪心,若是赵国肯空国库里的钱财。尽数交给我们突厥人,本汗就放过幽京城,诸位怎么看啊?”

众将听颉利这么说,都是面有喜色,之前在怀荒,御夷镇都有收获,现在至幽京城下,这些突厥人的胃口顿时更大。

突厥大将阿史德乌没啜向颉利道“能够不用打战就能,拿到无数金银财宝。那是最好了,这一回跟随可汗,可都是发财了。”

突厥众将都是哈哈大笑,颉利也是笑着扬了扬马鞭对一旁赵德言问道“幽京城中如何?”

赵德言回答道“回禀可汗,我之前已是派三十名细作,伪装作汉人进入幽京城,这些人都是汉民,不怕被发现底细,据他们传出的消息。城内的兵马丝毫不多。赵军连老人小孩都放了武器,准备上阵迎敌了。”

突厥大将们又是一阵哄笑,有人道“汉人连老人小孩都准备拿来厮杀,看来真是国中无人了。”

但颉利听了赵德言的话。反而皱眉道“看来赵人抵抗之心还是十分坚决,难道真的不畏我这城外二十万铁骑吗?”

正在说话间,后方快马赶到。一名突厥骑兵向颉利禀告道“奉可墩,张长逊。苑君璋之命,禀告可汗。后方的两万拓褐汉军,在山间迷了路,恐怕不能这么快赶到。”

颉利眉毛一跳,这义成公主,以及张长逊,苑君璋的意思,很显然就是不支持颉利攻打幽京,故而用拖延行军的借口来表示对抗。

颉利心道,这些内附的汉人,除了赵德言以外,恐怕没有一个人愿意我突厥与赵国交恶的,哼,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我颉利,纵是只有两万人马,我也要攻下幽京。

想到这里,颉利将心一横,喝令前方五千骑兵渡过无定河。

这时候刚过秋汛,无定河河水甚深,五千突厥骑兵在河水搭起了数道浮桥过河,抵近城墙边上,但见密密麻麻的突厥士卒从河边集结之后,穿过河边的民屋,向城墙抵近。

穿着灰色皮袄子的突厥士卒动作灵活,手持弓箭,背着弯刀穿行在街道上。

这时候幽京的城墙上没有动静,只有几根旗帜,歪歪扭扭的竖立着。突厥军可以清楚地看见城墙上并没有一名赵军士卒把守着,四面空空荡荡的。行过民屋,搜索里面,也发觉是空无一人。

颉利可汗看了一阵诧异道“不可能,就算是幽京兵力再薄弱,也不会连一个人都没有,这里面必定有古怪。”

颉利这么说,一旁突厥大将道“可汗,我突厥二十万大军压境,恐怕城内的人,早就吓破胆子了。”一旁突厥大将都是如此认为。颉利本想下令停止前进了,见众将这么说,也是放下了下令退兵的念头。

突厥军的士卒,迅速抵近至城墙下。

陡然间城墙上,战鼓齐擂,一时间无数赵字旌旗在城墙上舞动,突厥士卒见此一幕,迅速躲进了城墙下的民屋内。

城头上乱箭齐下,箭矢横飞,乍看声势惊人,被赵军箭矢压住了突厥人,经过几波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