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材料帝国- 第4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有一些套路的,不外乎中央的高度关注、省里的正确领导、市里的努力工作,再加上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或者先进事迹,也要有机地结合进去,但重要的原则是,绝对不能抢了各级领导的风头。

就在陈宜立觉得自己已经把答案想得非常清楚,正准备进行回答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了一个人名,他一下子就把到了嘴边的话全部咽回去了。他突然反应过来,那些成熟的套路在这个场合里根本就不适用。

秦海!怎么把这个关键人物给忘记了。

陈宜立刚才也是站在人群中看着秦海与首长一起走下飞机的,那一刻,他能够想到的,仅仅是80万吨乙烯这个项目。认为秦海是因为项目业主的身份才得到了首长的青睐。可首长下了飞机,闭口不提乙烯的事情,却专门把他喊过来询问环保的事,他如果再把秦海忘记了,那可就是犯了大错了。

谁对金塘的环境保护发挥了最大作用,陈宜立是最为清楚的。如果没有秦海在两年前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法在金塘强行推行环保。哪有今天让首长感叹的清新空气。这两年时间,金塘市政府在金塘化工材料集团的支持下,对辖区内的化工企业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标准。一部分企业在压力之下,改进了自己的生产工艺,采购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实现了污水废气的零排放;还有一些企业则因为拒绝环保要求,而被挤出金塘,到那些环保要求比较低的省市寻求发展去了。

短短两年,金塘由原来满城刺鼻气味转变为几乎闻不到一点异味。再加上颇具规模的植树绿化,空气质量已经由原来全省垫底一跃而成为全省的领头羊。作为金塘市的书记,陈宜立对于这个成绩也是颇为自豪的,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首长居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两年前,秦海在向金塘市委市政府施压,要求强化环保的时候,曾经放出了一个半真半假的预言。声称在80万吨乙烯工程投产的时候,要请首长来金塘视察。在当时。陈宜立和金塘的其他市领导对于这个说法都是半信半疑,多少带着些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可现在,首长就坐在他的身边,他对于当初秦海的预言,还能有什么怀疑呢?

秦海力推环保,秦海声称首长要来金塘。首长真的来了金塘,而且还让秦海紧随其后,首长下飞机第一句话就是谈金塘的环保问题……把所有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陈宜立形成了一个判断,那就是首长已经知道了秦海搞环保的事。而且对此事十分重视。

再往下想,他自然也就想通了为什么在场这么多省级、市级领导,却偏偏让他荣幸地登上了首长的车,这不就是拜秦海所赐吗?反过来想,首长点名让他上车,又询问这样一个问题,不就是要力挺秦海吗?

想明白了这中间的关系,陈宜立还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汇报吗?

“不瞒首长,金塘所以有这样好的环境,最大的功劳应当归于大秦集团的董事长秦海先生。”陈宜立说道。

“哦?这是怎么回事,说说看。”首长用了一个略带惊讶的语气,但脸上却没有任何一点吃惊的表情,这让陈宜立更加确信,首长提起此事,其实是有备而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金塘作为一个老牌的化工城市,一直以来在空气质量方面都处于全省的落后位置……”陈宜立巧妙地把此前的环保责任推到了历史层面,表明在秦海做环保之前金塘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与他这个现任的书记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接下来,他就把秦海如何倡导环保的事情向首长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其中自然不会忘记夹进若干私货,表明山南省和金塘市的各级领导是如何如何努力的,秦海虽然应当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但他们这些领导也都有各自的功劳。

“照你介绍的情况,你们金塘在治理环境方面是付出了不少代价的,还有一些辛辛苦苦招商招来的企业因为无法接受这样严格的要求,而离开了金塘。那么这样一来,你们的地方经济岂不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是不是会下降呢?”首长问道。

陈宜立自豪地答道:“我们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的确是付出了一些代价,因为一些企业离开金塘,也的确对金塘的财政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金塘市委市政府没有动摇,而是肯定严格标准,毫不松懈。随着我们金塘的环境日益得到改善,我们发现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反而增强了。过去这半年,我们金塘新增了20多家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中有一半是外资企业。相比此前流失出去的十几家企业,我们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也就是说,良好的环境也可以成为一个吸引投资的因素,有助于你们招商引资,是这样吗?”首长追问道。

“是的。”陈宜立道,“我们最近招进来的企业,有些是做化工产品设计的,有些是做精细化工的,都是高科技企业。这类企业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高端人才,而这些高端人才对于生活环境是十分挑剔的。”

陈宜立的话只说了一半,金塘这半年时间的确是新招到了20多家大企业,但其中有10家是大秦集团帮助招来的,还有几家则是跟着其他家一起来的,这些功能不能完全算在金塘市政府的身上。不过,陈宜立说高科技企业对于生活环境十分挑剔,倒不是假话,秦海在替金塘介绍熟悉企业时,也是把当地的生活环境当成了一个卖点。

“金塘的经验值得大力推广。”首长向坐在一旁的梅建生说道,“你们山南省要好好地总结一下金塘在治理环境方面的成功经验。实践表明,治理污染并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相反,有了梧桐树,就不愁招不来金凤凰。我们既要发展经济,也要青山绿水,这二者是不可偏废一方的,同时也是能够共同存在的。”

梅建生连忙应道:“是的,首长的指示非常重要,我们会尽快落实,推广金塘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掀起一个建设青山绿水的运动。”

“你们的经验总结好之后,报一份到办公厅来,我们也要向全国进行推广。”跟在首长身边的办公厅主任向梅建生交代道。

说罢这些,首长也就把话题扯到了其他的事情上,开始向陈宜立了解金塘的经济、社会等问题,陈宜立是做过充分准备的,对首长的问题应答如流。看到首长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陈宜立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充满着舒畅的感觉。

秦海真是我的福星啊,只要我在金塘一天,谁敢跟秦海过不去,哼哼……陈宜立在心里默默地念叨道。

商务车在前导警车的引领下,径直开向80万吨乙烯工程的所在地——大秦(金塘)石油化工总厂。隔着很远的距离,车上的领导们就能够看到一片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塔罐、管道、烟囱,乍一看几乎就是一座钢铁组成的城市。

首长也是视察过不少企业的,但像这么大的一片化工基地,见得并不多。他用手指着厂区,对梅建生和陈宜立问道:“那就是80万吨乙烯工程吗?好大的规模。”

“是的,整个项目占地12000亩,光是各种塔罐就有600多座,管道的总长度可以从金塘一直连接到京城。”陈宜立用了一个非常煽情的说法来进行介绍,这是他从市经贸委提交的报告上看到的。

首长点点头,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要建设一个工业强国,不能光靠给国外加工服装鞋帽,重工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化学工业,这都是大国基石,没有这些,我们就称不上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

ps:推荐好友似雪的新作《恶魔本纪》,全新的恶魔类小说,精彩的奇幻巨作,喜欢奇幻神秘类的朋友,可以来看看。

《材料帝国》实体书已出版

《材料帝国》的实体书第一册已经出版了,后续各册正在紧张编辑中,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会陆续出版。我已经拿到了样书,印刷质量很好,用的是轻质纸,很轻很高大上的感觉。

目前在各家网上书店均可买到。单册定价40,我看到的最低折扣价好像是26左右,敬请支持。

第六百五十一章启动仪式

考虑到安保等方面的问题,车队没有在厂门外停留,而是在前导车的引领下,直接开进了生产区,来到总控中心的楼下。欢迎的人群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这其中有金塘市的部分官员,也有石油化工总厂的干部职工,另外就是参与建设80万吨乙烯工程的各企业的代表。当然,所有这些人都是经过了严格审查的,在他们之中,还混迹着一些保卫部门的便衣,以保证首长的绝对安全。

“同志们辛苦了!”

首长走下商务车,笑吟吟地向人们挥手致意。人群中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要说起来,这群人里绝大多数都没有与首长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过,这样一个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是值得终身记忆,而且可以向亲戚朋友们吹嘘若干年的。

“这位是大秦工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宁中英同志。”

秦海跟在首长的身边,给首长介绍着在场的重要人员,第一个介绍的,自然就是宁中英了。大秦集团是金塘石化的母公司,宁中英作为大秦集团的总经理,是今天除秦海之外最重要的主人。

“宁总有60岁了吧?”首长一边与宁中英握着手,一边亲切地问道。他看到宁中英的头发已经花白,猜测出对方的年龄应当在60岁以上,只是在询问的时候还是有意地少说了几岁。

宁中英也算是经历过大场面的人了,不过在这一刻多少还是有些紧张,他伸出两只手握住首长的手,略带着一点结巴地说道:“66了,该退休了。”

“老当益壮啊。”首长说道,“大秦集团这么大的企业。既需要像小秦这样年轻有闯劲的领头人,也需要有像宁总这样有经验的老同志在后面坐阵,你们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啊。”

宁中英谦虚道:“我也就是给他们壮壮胆,具体的事情都是小秦、小宋他们在做。”

这时候,秘书凑上前来,对首长耳语了两句。首长哈哈笑了起来,对宁中英问道:“怎么,听说小秦是你的乘龙快婿?”

“呃……还没办事呢,不过快了,快了。”宁中英也笑着应道。

“到孩子们办事的时候,千万记得通知我,我可要讨一杯喜酒喝哦。”首长凑趣道。

宁中英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他真不敢相信在女儿与秦海的婚宴上,能够出现首长这样级别的贵宾。他拼命地点着头说道:“一定的。一定的,就怕首长工作太忙。”

接下来,秦海又给首长介绍了宋洪轩、秦明华、任飞翰、宁默、喻海涛以及夏扬杰、柳耀忠等人,对于这些人,首长自然是没有时间一一寒暄的,只是握握手、点点头而已。不过在他们自己看来,能够与首长握一握手,就是难得的殊荣了。像秦明华。原本是没必要赶到金塘来的,但秦海还是把他叫来了。目的就是让他有一个与首长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简短的见面仪式之后,任飞翰在前面带路,引导着首长一行走进了总控中心,来到控制大厅。

“这是整套80万吨乙烯装置的控制中心,所有的控制指令都是从这里发出的,装置的所有参数都会在这面电视墙上显示出来。控制人员会根据参数的情况,对各台设备进行调整。”任飞翰熟练地向首长介绍着。

“唔,不错,这才是现代化的样子嘛。”首长看着明亮整洁的大厅,看着一群身穿浅蓝色工作服的操作员在各个控制工位上有条不紊地敲打着键盘。满意地点着头,感慨地说道。

紧跟在首长身边的王鸿生介绍道:“这一套大型装置的国产化率达到了87%,其中最为关键的乙烯三机和1500立方大型球罐都是国内生产的,从低温材料到制造工艺,我们都已经完全掌握,技术相当于国外9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可以说与国外已经没有代差了。余下的13%从国外进口的部分,涉及到一部分电子控制设备,这是我们目前还无法突破的;此外的一些部件只是因为从国外采购的性价比更合适,我们随时都可以进行进口替代。”

“很不容易啊。”首长说道,“我听说乙烯装置中的低温材料是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核心技术,以往我们都是只能依赖进口的,你们能够借助80万吨乙烯这个项目解决了这些技术难题,非常难得,应当给技术人员记功。”

既然是来参加乙烯装置的投料仪式,首长当然也是要事先做一些功课的,不可能对整个项目一无所知。尽管知道首长的这些话都是身边的智囊提供的,但同样一句话,从首长嘴里说出来,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参与低温材料攻关的樊志渊等人虽然只能跟在首长身后七八米远的地方,但听到首长的这番夸奖,也都欣慰地笑了。

“任厂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