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材料帝国-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呃,秦董事长,话不能这样说……镝铽铁合金的价格比钕铁硼要高得多,这是不可否认的缺陷,我们认为,这个缺陷会严重妨碍镝铽铁合金的市场推广的。”平野贞夫说道。

孙玉智道:“平野先生,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了。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改进这种产品,尝试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来降低镝和铽的含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它的价格了。我已经向秦董事长说过了,如果能够得到春山公司的支持,我们的研究进程将会大大地加快。”

“孙君的美意,我非常感谢。”平野贞夫向孙玉智微微鞠了一躬,然后转向秦海说道:“秦董事长,正如孙君所说,我们春山公司的参与,对于贵公司完善镝铽铁合金材料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希望贵公司能够提出一个更有诚意的合作条件,以便我们双方能够尽快地达成合作意向。”

“嗯……好吧。”秦海装出半推半就的样子,说道:“孙教授的确跟我说起过,希望能够和春山公司,尤其是平野先生和中川先生进行合作。我们的考虑是,希望能够用镝铽铁合金的专利,与春山公司交换钕铁硼的专利,双方在专利范围内对产品进行的改进,技术由双方共享,平野先生以为如何?”

钕铁硼是日本人发明的,在发明之初,日本公司就申请了全系列产品的专利,其中春山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最为关键。受到专利的保护,其他国家的企业如果要生产钕铁硼产品,就必须向春山公司交纳专利费,哪怕这些企业进行了技术革新,开发出新的产品,只要其主要成分是钕铁硼,就涉及到专利问题,想绕都绕不过去。

说来可悲,其实中国学者对钕铁硼的研究并不比日本学者更晚,只是因为专利意识不够,加上不注重技术的商品化,这才使钕铁硼这样一种重要的专利被日本人独家占有。在钕铁硼专利失效之前,中国作为一个钕铁硼生产大国,每年都要把大量的利润白白地交到日本人的手中。

秦海是明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的,如果他能够早穿越几年,没准就会抢在日本人之前把钕铁硼的专利拿到手了。现在,钕铁硼专利已经被日本人占有,他能够做的,就是用孙玉智新开发出来的镝铽铁合金的专利,去与日本人交换。

“专利交换?”秦海提出的这个条件,让平野贞夫一愣,旋即陷入了深思。

钕铁硼专利的价值,平野贞夫非常清楚。如果把这项专利拿出来与大秦集团共享,一旦大秦集团进入钕铁硼产业,春山公司将会损失大量的专利费收入。要知道,中国是一个稀土大国,生产钕铁硼的成本远远低于日本,大秦集团能够轻而易举地抢走春山公司的大部分海外市场。

但是,不交换专利,春山公司的风险会更大。镝铽铁合金对于钕铁硼的替代,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如果春山公司无法获得镝铽铁合金的专利授权,那么就无法进入这个市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秦集团用镝铽铁合金把钕铁硼挤掉。在这个新兴的镝铽铁合金市场上,春山公司连一口汤都别想捞到。

用一个面临着衰退的市场,去交换一个蓬勃向上的市场,这笔账应当是合算的。

“秦董事长,这件事情我不能做主,不过我会把你们的要求尽快转告公司本部,公司本部也会很快派出专员前来与贵公司洽谈。”平野贞夫决定先稳住秦海,再做决定。他又说道:“对于镝铽铁合金的性能,我们还需要进行鉴定,能否请贵公司向我们提供一部分样品,以便我们进行研究?”

“完全可以,我们随时恭候贵公司专员的到来。”秦海爽快地答应道。

ps:解释一下:镝铽铁合金是作者虚构的,大家姑且认为是22世纪的黑科技吧……

第四百六十三章新的研究思路

平野贞夫和中川元久像宝贝一般捧着孙玉智送给他们的一小块镝铽铁合金样品离开了,他们将会乘坐最早的一个航班返回日本,去对这块样品进行最全面的检测,用以评估这种新型永磁材料的价值。

孙玉智把平野贞夫一行送出大秦集团驻京办,看着他们坐上出租车离开,这才回到楼里,来到秦海的办公室。秦海招呼着孙玉智在沙发上坐下,看着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笑着问道:“怎么,老孙,还没想通吗?”

“拿镝铽铁合金的专利,换钕铁硼的专利,这笔交易,是不是有点吃亏啊?”孙玉智问道。

秦海道:“镝铽铁合金虽然各方面性能都比钕铁硼要好,但价格太高就是它最大的毛病,这个毛病决定了它未来就是一块鸡肋。而钕铁硼的市场还会进一步扩大,是一块大肥肉。拿一块鸡肋换一块肥肉,有什么不合算的?”

“我是搞科研的,不太懂市场的事情。秦总,你真的相信镝铽铁合金会因为太贵而无法推广吗?”孙玉智讷讷地问道。

镝铽铁合金的研究思路,最早是秦海提供给孙玉智的。以孙玉智最初的想法,也是觉得镝和铽的价格太高,新材料的市场前景不好。但在那个时候,秦海却是积极地鼓励他进行研究,还说只要研究出来,必定会有用处。

孙玉智以不同配方对镝铁硼和铽铁硼进行混合,意外地发现了混合烧结物具有很高的磁能积和居里温度,远远超出了钕铁硼的性能。可就在他欢欣鼓舞去向秦海报喜的时候,秦海却说他搞出来的东西不过是鸡肋而已,还不如拿去和春山公司交换钕铁硼的专利。

秦海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作法,让孙玉智实在无法理解。不过。人家是老板,自己只是雇员,既然老板这样决定了,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隐隐觉得,秦海肯定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出来,这就不是他应该打听的事情了。

秦海的确是有事情瞒着孙玉智。这倒不是因为不相信孙玉智的忠诚,只是担心这个书呆子会无意中说漏了嘴,泄露了天机。秦海的打算,是把春山公司引到镝铽铁合金这条邪路上去,然后利用自己刚刚获得的稀土垄断经营权,把镝和铽的价格再提高十倍,让镝铽铁合金成为谁都买不起的奢侈品,那时候春山公司就该后悔让出了钕铁硼的专利。

除了稀土经营权这个利器之外,秦海手里还有另外一个撒手锏。那就是另一种更廉价的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思路。等春山公司在镝铽铁合金的路上走得足够远之后,如果这种新型材料能够问世,就会让春山公司的努力毁于一旦。

“老孙,你放心吧,集团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情的。”秦海说道,“对了,从现在开始,你把镝铽铁合金的研究交给学生去做。我有另外一个研究思路。想请你去试一试。”

“什么思路?”孙玉智好奇地问道。

秦海道:“你想想看,在元素周期表里。硼的旁边是硅和碳,更远一点还有氮和磷,这几种元素的属性是相似的。如果把硼用这几种元素来代替,再把钕置换成临近的镨、铈和镧,能不能产生出一种甚至多种新的永磁材料?尤其是用铈来替代钕,形成一种具有强磁性的铈基稀土材料。”

“用铈来代替钕。用碳或者氮来代替硼?”孙玉智瞪着眼睛,有些不可思议的样子,“这个思路倒是很新颖。我想想看,碳化物的合成难度有点大,氮化物呢。稳定性不够,在烧结工艺中容易发生逃逸,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老孙,这样的问题不该出自你的口吧?”秦海笑道,“你糊涂了,工艺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最不济的情况下,烧结工艺不行,用粘结工艺也不行吗?”

孙玉智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他也是关心则乱,其实工艺问题还真的不用太操心,办法总是比困难要多的。他拍着脑袋说道:“真是糊涂了,真是糊涂了。不过,秦总,你这个想法的确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能够成功,用铈来替代钕,那永磁材料的价格可就能一下子下降七八成,这可是划时代的发明啊……对了,这样一来,镝铽铁合金可就真的成了鸡肋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突然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镝铽铁合金最大的问题就是昂贵,从性价比来看,比钕铁硼还有所不足。如果真的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发明出比钕铁硼更便宜的铈基永磁材料,那镝铽铁合金就更没有价值了。难怪秦海如此大方地愿意拿镝铽铁合金去和春山公司交换,原来是存着这样一个想法呢。

想到这里,孙玉智隐隐觉得,或许秦海对于他自己所说的铈基稀土永磁材料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想法,否则不至于敢布下这样大的一个局,等着日本人往里跳。秦海以往的作为已经证明了他在材料科研方面有着异常准确的直觉,那么,这一回他的直觉应当也不会落空吧?

“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能不能成,还得看老孙你的研究啊。”秦海自然不会透露自己的先知先觉来自于何处,他说道:“一旦春山公司愿意拿出钕铁硼的专利和我们交换,集团将会立即进军钕铁硼产业,所获得的利润,我会拿出三成来支持新型铈基材料的研发。你就放手去做吧,钱不是问题。”

“哈哈,好,有秦总这句话,我无论如何也会把新材料给你拿出来。”孙玉智精神大振,拍着胸脯向秦海保证道。

关于科研,秦海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提供一些启示,然后再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材料学院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科研机制,无论是科研服务还是激励,都十分成熟,达到了秦海最初的预想。

材料科技展一共举行了一周时间,吸引了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中小学生的广大人群的关注。众多的中外媒体更是连篇累牍地报道材料展上的各种花絮,从神奇的新材料一直说到各种匠心独具的体验游戏。有关材料科学的科普工作也借机掀起了一个热潮,包括陈贺千在内的一批材料学家都收到了若干家出版社的约稿函。

安河材料学院发明的几十种新材料专利在展会上找到了买主,虽然销售收入不过是区区一千多万元,但对于材料学院的学者们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的收获了。他们终于能够证明自己并非白吃饭,而是可以为材料学院创造出收益的。按照材料学院的激励政策,专利的发明者可以获得专利销售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奖励,短短几天时间里,学院里就平添了六七位“十万富翁”,至于“万元户”之类,那就没人会关注了。

安河材料学院各种专利的热销也给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产生了示范效应,一些脑子比较灵活的领导开始提出“专利兴校”、“应用先行”等口号,在各单位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风气。

材料科技展的最大成果,就是让中央领导和大批部委官员认识到了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在材料展结束几天之后,国家计委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新一轮重大成套装备攻关行动的计划书,在计划书中明确提出以材料和工艺攻关作为重点任务,摒弃以往重产品、轻材料和工艺的思维模式。这一计划书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好几位领导人都在计划书上做了批示,指出应当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这些领导批示成了计委手里的尚方宝剑,迅速传达到了各家参与攻关行动的重点企业手里。

重装办进行了再次招标,这一回,从各企业报上来的方案有了明显的变化,一直困扰着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材料和工艺问题被提到重要位置。事实上,各家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都是在工业领域里工作多年的宿将,哪里会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最为重要的。以往,他们只是受到来自上级的指挥棒引导,不敢也不愿意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材料方面,现在从上往下都形成了共识,他们自然也就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正确的位置上来。

秦海与陈贺千、李林广等一干材料专家变得更忙碌了。对于企业申报的材料攻关项目,他们不但要进行审核,还要与企业进行探讨,为企业出谋划策,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渠道。有不少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秦海便促成他们建立起协作关系,共同攻关。

足足忙了两个多月时间,所有的工作才算是告一段落,只等着瓜熟蒂落,收获丰硕的科研攻关成果。秦海把重装办的工作向王鸿生做了移交,然后带着陈贺千、李林广和岳昆等人,在一名海军军官的陪同下,来到了海军33所。

ps:理工科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周期表,碳和氮真的离硼很近,用氮替代硼的思路是可行的……好吧,这就是现在说的第四代稀土永磁材料

第四百六十四章诡异的场景

“陈教授,李教授,岳教授,欢迎欢迎啊。”

33所的所长田庆松提前得到消息,一早就带着一群干部、总工之类的人员在研究所门口等候着了。看到秦海一行到了,田庆松一马当先,按着年龄顺序开始挨个地问候,也不知是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