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嫡妻-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烛光闪烁,宋青葙撩起碧柳的衣袖,嫩白的臂上赫然数道红印,有几处似是破了皮,有深褐色的血污。

    宋青葙一边上药一边数落,“你会拳脚功夫,怎么不就势逃了去,就直愣愣地站着傻等着挨揍,也不知道躲避?”

    碧柳正色道:“我爹临终时嘱咐过让跟着二奶奶,二奶奶不在了,这不还有姑娘。我要真逃就回不来了……我这两下三脚猫把式虽不中用可也不能轻易显露,留着关键时候保命。”

    宋青葙不作声,只用力将药揉得更开更匀。

    碧柳疼得倒抽冷气。

    上完药,碧柳将被褥铺在架子床前,吹熄了蜡烛。

    繁星点点,两人就着暗淡的星光悄声说话。

    碧柳问:“褚先生就是夜里闯进来那人?”

    “不知道,”宋青葙答,“我没见过褚先生,那天来的白衣人我也没看清,他背着月光站着,我瞧不清他的脸,只记得他的声音。”

    “阿全说了,他认识的人有限,那些达官显贵的事情根本打听不到。”碧柳叹气,“姑娘打算怎么办?”

    宋青葙沉吟道:“没什么打算,走一步看一步吧。这次是我大意了,以为放出风去,那人听到消息也就作罢了。早知道,就该求了伯母上门退亲……只是时间太仓促,当年的媒人还在济南府,一时半会赶不来,再说,单是说服伯母也得费尽口舌。”

    碧柳又叹气,“没有天大的理由,别指望大太太退亲。”翻个身,又道:“可惜姑娘费那么多工夫学习经史子集,学习女红烹饪,有那个工夫还不如学两路拳法。”

    宋青葙“扑哧”笑出声,“我哪有你那个本事……艺多不压身,以后穿衣吃饭不用求人,自己动手就行。”

    隔了会,碧柳道:“我刚才清点过,除了那只挂件,姑娘小时候戴的一对金镯子和一支赤金簪子也丢了,定是秀橙一并偷出去卖了。”

    宋青葙思量片刻,问道:“秀橙家里还有什么人?”

    “本来有个哥哥在二院当差,因为赌钱输了不少银子,又喝酒误事,去年春天被赶出去了,现在不知在哪里,一年到头不着家。她嫂子带着孩子住在后街,平常给人缝缝补补赚点零碎钱,秀橙的月钱几乎都给她嫂子了。”碧柳叹道,“秀橙一向伶俐,怎么竟做出这种糊涂事来?害人害己!”

    宋青葙轻叹:“人都死了,说什么也没用了……赶明儿照着挂件画个样子让阿全四处打听打听,有没有人卖这个,被谁买了去?秀橙嫂子那边,你去问问,就照实了说,问问她哥现在哪儿……顺便拿十两银子给她吧。”

    碧柳一一应着。

    ————

    连续三日,宋青葙去慈安堂请安都碰了钉子。

    杜妈妈悲悯地笑:“老太太知道姑娘是好孩子,可身子骨实在不利索,不能见人。”

    宋青葙便微笑着点头,离开。

    碧柳陪在旁边不作声,她耳力好,分明听到里面二姑娘宋青莼吃吃的笑声。

    身子骨不利索固然是原因,更多的是,老太太压根不想见她。

    宋青葙心里明镜般透亮,只是老太太不见她,可她却不能不来请安,这是做儿孙的本分,误一天都不行。

    再过几天,青州府那边来信,婚期改在腊月初二。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准备,很是紧张,可宋家人却极为欢喜。对方不退亲已是极好的了,出阁的日子早一天晚一天不算什么。

    宋青葙没送首饰,让碧桃送去一匣子徽墨,两刀洒花笺作为贺礼,宋青莼竟然亲自来道谢,“纸的颜色极好,还带着股甜香,是妹妹自己熏的?”

    宋青葙笑道:“夏天时揉了花汁染的,没特地熏香,就是本来的花香,姐姐若喜欢,我这里还有几刀一并拿去,自己用也好,送人也成。”

    碧柳取了纸来,宋青莼不客气地收了,又道:“上次你带的那个蓝底白花的香囊很别致,把花样子借我描一描,我也绣一个。”

    香囊上绣得是风信子,是当初付氏用炭笔画的,宋青葙没见过这种花,可一眼就喜欢上了,照着样子临摹下来当成花样子。

    宋青莼见了大喜,也不用丫鬟,自己取了纸笔俯在炕桌上描。

    宋青葙笑道:“二姐姐要是自己用,花瓣用玫瑰红配着石榴红绣也好看。”

    秋阳透过雕花窗棂斜照下来,屋子里暖意融融。

    宋青莼神情专注,乌黑的长发随意挽了个纂儿,头低着,露出颈后半截白皙的肌肤。

    宋青葙陪在旁边绣前日裁好的帕子。

    碧柳端来两杯茶,屋子里便弥漫起馥郁的香气。

    美好而静谧。

    宋青莼描好,细细地折起来收好,突然就叹了口气,“也不知以后能不能有机会,再这般凑在一起做针线?”

    话听起来如许伤感。

    宋青葙手一抖,针刺破了食指,沁出一滴血,她忙吮掉。再抬头,对上宋青莼的目光,那眸子里有关切有怜悯还有……内疚?

    两人对视片刻,宋青莼走近前,掌心握着个红玛瑙的禁步,“姐妹一场,这个你留着。”

    宋青葙呆住。

    这个禁步是四年前宋青莼生病,林氏特地请潭拓寺的方丈开过光的。

    她推辞不收,宋青莼却很坚持:“据说能保平安清泰……听说要分家,你收着是个念想,万一有难处……当了也能换点银子。”

    要分家?

    宋青葙还不曾听到这种传言。

    事实上,没了秀橙,宋青葙已很少打听外面的消息,当然也不会再有人像以前那样有事没事地跑来桂香院说闲话。

    分家,应该是林氏的主意吧?

    以前林氏管着家中的庶务,付氏跟二爷管着外面的铺子,付氏做生意是把好手,两间铺子供着一大家子吃好喝好还有余钱干点别的,比如宋大爷淘弄点古玩、林氏到寺庙捐点香油,还有给姐儿几个请夫子讲授妇德妇容。

    二爷夫妇先后过世后,因无人打理,铺子的收益一日不如一日。

    宋大爷自幼读圣贤书,视金钱如粪土,下面的几个哥儿也都埋头做学问,没人理会经济庶务。铺子不但不赚钱反而赔了个底儿掉,掌柜月月到家里哭穷,宋大爷不胜其烦,索性连店面带货物一股脑顶了出去,再不受这腌臜气。

    如今,一大家子人都指着宋大爷的俸禄过日子,若不是宋青葙有头富贵亲吊着,林氏早就将二房踢开了。

    现在,郑家已辗转露出退亲的意思,林氏也就没什么可顾忌的了。

    宋青葙挑亮烛芯,摊开一张澄心纸。

    碧柳极有眼色地研好了磨。

    宋青葙却不动笔,盯着跳动的烛光看了半天,低低道:“你说大舅舅会不会来?”

    按理,分家时,娘舅是要上门坐镇的。可付家舅兄四年前已撂下狠话,这辈子再不登宋家的门,而且,他走时,带走了付氏陪嫁的六间店铺两个田庄。

    宋大爷自然不肯,说付氏的陪嫁应留给宋修远跟宋青葙。

    宋青葙年纪小,没人问她的意见,可宋二爷跟宋修远都同意,付氏的陪嫁由付家舅兄代为掌管。

    从情分上,自打付氏去世,付家跟宋家就没了瓜葛。

    舅舅应该不会来了。

    宋青葙犹豫片刻,黯然地将纸笔收了起来,嘱咐碧柳,“明儿让阿全赁处宅院,不用太大,也别离闹市太近,要有合适的,让他跟我说声,先赁三个月。”

    碧柳点点头,又道:“上次姑娘吩咐那事,阿全已去打听了,附近的当铺都说没见到那东西。”

    宋青葙微微一笑,“别只拘在当铺,那些卖古玩珍宝的铺子也一并打听着……事已至此,这事倒不急了,用不着特地办,平常多留点心就行……你拿二十两银子给他,赁房子许是要定钱。”

    碧柳点头应了。

    再过两天,宋家三爷宋楷文带着发妻颜氏及七岁的四少爷进了京。

 第10章 各有算计

    宋三爷约莫三十五六岁,穿着绣黄鹂鸟补子的绿色官服,皮肤微黑,额头眼角挂着细细的皱纹,宋青葙眼尖,发现宋三爷鬓角处已有若干白发。

    想必,他在潍县的日子并不太好过。

    三爷一家进门后先到慈安堂说了会话,颜氏跟四少爷因旅途劳累去歇中觉,宋楷文却不辞劳苦地到了外院书房。

    宋大爷已备好茶水等着了,见了三爷,将侍候的小厮丫鬟都遣了出去,随手掩了门,靠在官帽椅上,沉声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宋三爷在另一侧椅子坐下,摇头晃脑似乎在斟酌言词,片刻才回答:“接到信后我们就收拾行李赶着进京,途经德州偶遇济南府的沈同知,他们一家要到永清探亲,我们两家便结伴同行,不料在霸县竟遇到了贼寇。”

    宋大爷“哦”一声,盯住三爷细细打量一番,“你伤着没有?”

    三爷摇头,“贼寇没伤人,单抢财物,我丢了两只装衣裳的木箱,说不上损失。沈同知却被抢不少财物,我看他的脸都白了,当场晕了过去,在客栈将养了两天才强些,我不好撇下他独自上路,只好也等了两日。”

    宋大爷皱紧眉头,“万晋国海晏河清这么多年,竟然还有贼寇当道?你们报官不曾?”

    “没报官,沈同知不想多生事端,”宋三爷神情晦涩,“我却是不能。”

    宋大爷愕然,端着茶碗的手停在半空,凝神等着下文。

    宋三爷艰涩地开口,声音极低,“为首的贼人是修远。”

    “当啷”甜白瓷茶碗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宋大爷“腾”地站起来,逼近三爷,“你可看得真切?”

    “真真切切!”宋三爷颓然长叹,“修哥儿眉眼酷似二哥,即便多年不见,我也敢保不会认错。”

    宋大爷一拳捣在桌上,咬着后槽牙恶狠狠地道:“这个孽畜!”少顷,吐出一口浊气,问道:“他认出你来了?”

    “嗯,当时他背对着众人,警告我不得报官,还特意将脸上蒙着的黑布扯下半幅,我惊得立时说不出话来,沈家太太以为我受了惊吓,赶着让大夫也给我瞧了瞧。”宋三爷掌心满是汗水,仿佛仍然置身在那个惊愕的场景。摇摇头,伸手将汗水在膝头抹去,问道:“当贼寇是砍头灭门的罪,大哥,你说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

    宋大爷背着手满屋子走得飞快,恨不得立时赶到霸县将宋修远那个小子揪回来,不留神差点撞到书架上,唬了他一跳,这一吓倒教他混沌的脑子清醒了点,回头看宋三爷正弯腰捡地上的碎瓷片。他稍愣,稳下心神问:“三弟有什么打算?”

    宋三爷抬眼,慢悠悠地说:“这几天我想了一路,办法倒是有,可娘那边,还得大哥去周旋,万万不能让娘再受刺激……我这两年考核均是优,明年可望擢升一级。”

    守制可得三年,等三年回来,别说升迁,就是现在的职位也没了。

    宋大爷浸淫官场多年,心里有数,了然地点头,“你说。”

    宋三爷凑近宋大爷,低语几句。

    这边宋家两兄弟为二房的糟心事焦头烂额,那边位于鸣玉坊绒线胡同的顺义伯府也不太宁静。

    顺义伯和夫人、世子郑德显以及袁大奶奶正商议退亲之事。

    顺义伯五十多岁,身体硬朗,满面红光,因多年执掌军政,浑身上下流露出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威严。

    郑夫人是个急脾气,耐不住首先开口,“亲事坚决要退,我们郑家不能容这种伤风败俗的人进门。”

    郑德显年方二十;眉宇间干净舒朗,穿一身素银暗纹圆领衫,右手里攥着把古朴的扇子,有一搭没一搭地敲打着左手心,听到娘亲如此说,他甩开扇子,嘟哝道:“我不退亲。”

    声音虽低,郑夫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劝道:“宋三娘有什么好,不过中人之姿,宋家门楣又低,根本指望不上,等退了亲,娘再替你选个好的。”

    “既然她家这么不好那么不好,当初娘定亲时可是先后跑了好几趟。”郑德显反驳道。

    郑夫人无奈地说:“你幼时体弱多病,请高僧看过说你命里缺木,正好宋三娘名字带木,八字又好,旺家旺财,是个富贵命。现在看来,根本是一派胡言,这么多年也没见宋家兴旺过,老一辈的不说,就说这小的,哪个有出息?宋家长子宋宁远考了三回才考出个举子,想让人帮扶都没法帮扶……宋三娘根本就是八字硬,克夫克母,连兄长也被克得没了音讯。”

    郑德显拧着眉毛,道:“我不管她八字硬不硬,反正不退亲。”

    郑德怡瞧瞧郑夫人,又瞅瞅郑德显,叹了口气,“平常看着宋三娘并非轻浮无状之人,别是另有隐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