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俗人一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俗人一枚-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如说些“没交学费的同学抓紧时间交啊”,“还有谁没交学费?举下手哈”之类的。因为不是个人去财务室的交费窗口单独交费。而是由班主任代收,谁交了钱谁没交钱稍微注意一下也能看得出来。毕竟,交费的时候大家都摸出钱围着班主任,就你坐在原地不动弹。你没交学费其他人怎么会不知道?
  高中班主任对待没交学费的学生态度上虽然温柔了不少,也多少会考虑家庭贫困的学生的自尊心,但是对王勃而言,仍旧是一件极其丢脸,极其没有面子的丑事。贫穷并不导致必然的自卑。但是周围人对待贫穷的态度却会王勃在十岁以前从未体验过被“示众”的屈辱,母亲改嫁后,跟了王吉昌,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差不多每年他都要体会一两次。所以,尽管他的成绩一向优异,但是因为家庭的贫困,而这种贫困又被老师当众拿出去“鞭尸”,对于王勃那颗因家庭的变故原本就无比敏感的幼小心灵不啻于雪上加霜。伤口撒盐
  可以说,前世王勃性格中的自卑,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学生时代班主任和辅导员欠考虑,非人性的“催款”给他带来的无形伤害站在班主任的立场他们的做法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对,履行责任而已;但是对王勃个人而言,却是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被提醒:提醒他自己身上所背负的名字叫“贫穷”的标签这标签,当乖娃娃去不掉,考第一名也拿不走永远的如影随形,毫无办法
  在前世,王勃十分羡慕班上那些家庭好的学生。但他羡慕他们的不是对方超越自己一大截的衣食住行,坦白讲,这些身外物对于穷日子过惯了的他还真不太在乎;他最羡慕人家的是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说“没钱”
  这些家境好的同学说没钱,周围的人不会以为他真的没钱。多半是暂时没钱或者忘带了,热心肠的甚至还会主动借钱给这些有钱人的同龄人用;而王勃这种人说没钱,那就是真的没钱完全拿不出来
  “嗨,王勃,交学费了,要不你把钱拿给我。我帮你交?”刘伟从座位上站起,对坐在里面靠窗的王勃说。
  “没钱”王勃摊了摊手,又扯了扯裤子口袋,一个“没钱”说得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理直气壮。他今天只带了暑假作业,学费却是忘了带。
  “哦”刘伟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尴尬,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太欠考虑了。自己这同桌的家庭条件是什么一个情况他还是比较清楚的,尽管他对王勃今天焕然一新的衣着感到好奇和吃惊。而王勃家在暑假期间开的“曾嫂米粉”刘伟因为家住农村,很少进城的缘故并不清楚。
  刘伟是相信王勃没钱,但身后的李杨却是一脸的不信,这个时候就笑着道:“王勃,你也太假了吧?你家米粉店那么好的生意,你会没钱?呵呵,哄鬼呢”
  李杨的话让刘伟一头雾水。“米粉店?啥子米粉店?王勃,你家开米粉店了?哪里?”
  “在就以前的圆圆蛋糕店和红红中餐馆那里。现在都是王勃家的了。王勃,你家的那个新米粉店好漂亮,我今天早上还打算切去吃一碗的,但是人太多了,就没切。”李杨道,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羡慕。
  “那你找我嘛,我给你安排位置。”王勃笑着道。
  “嘿嘿,你那个时候恐怕还在睡懒觉吧?”李杨捂嘴一笑。
  “骗老肖的,你还真信啊?”王勃说,然后又道,“这样,你们中午应该有空吧?中午就去我家米粉店去吃,我请客。伟哥,李杨,还有廖小清,你们都去吧。”
  既然对方提到了米粉店,王勃干脆向几人发出邀请。远亲不如近邻,以后的两年能不能过得轻松一点,就看坐在周围的几个邻居给不给力了。拥有成年人思维的王勃于是捡日不如撞日,今天先朝几个邻居打几发糖衣炮弹,拉近拉近关系。
  “是不是真的哟,王勃?”李杨又是一笑。
  “那还有假?不就是一碗米粉嘛”
  “靠,王勃,你,你家真开了米粉店?而且在红红中餐馆那里?”刘伟一脸震惊,对于李杨的话现在还有些接受不过来。王勃的家就在路边上,他每周上学放学回家都要从他家的门前过两次。而且他也去过王勃的家,他家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他也算清楚。
  这才刚刚过了两个月,身边的这家伙难道就咸鱼翻身了?
  面对王勃的邀请,廖小清却摇了摇头,说:“我不去。中午我要回家吃饭。”
  “去嘛,小清。我给你说,王勃家的米粉可好吃了,我都去吃了三四次了。”李杨拉着廖小清的手哀求。
  王勃也趁机装莽装蒜的道:“就是,廖小清,去嘛去尝哈儿味道,顺便给我提提意见嘛”
  廖小清白了王勃一眼,心想,明明就吃过你家的米粉,还尝什么味道。她其实也挺想去的,也有些想念“曾嫂米粉”那独一无二的口味。只是想着刚才李杨对自己说的那些话,便有些犹豫。“还是不了,我给我妈说了中午要回去的。”廖小清想了想,说。
  “这个简单。”王勃扬手打了个响指,“米粉店有电话,到时候给娘娘打个电话告知一声就ok了。就这么说定了,李杨,廖小清,还有伟哥,中午就在我家店里面吃,我请你们。”
  “嘻嘻,那就谢谢了哟,王勃”李杨笑着道谢。
  刘伟对于王勃家突然在城里,而且就在四中边上开米粉店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王勃不邀请,他都打算主动去瞧瞧,于是就说:“要得到时候去瞧瞧勃哥的米粉店。”
  廖小清见王勃把话说到了这种程度,一旁的李杨又在不停的怂恿,于是就点了点头,“那……行嘛。不过请客就算了,钱还是要给的。”李杨刚才的追问对廖小清仍旧还有些影响,让她不想占王勃的便宜。
  廖小清这么一客气,刘伟和李杨就尴尬了起来,特别是作为女生,和王勃的关系也只是泛泛的李杨,就不得不跟着表态:“哈哈,谢谢你的好意,王勃。请客就不必了,你们也是要卖钱的。”
  “王勃,下次……下次吧,下次你再请客。”两位女生准备掏钱,刘伟也不好意思吃白食了。
  王勃把三个少男少女之间的你推我让看得真切,在感到好笑的同时却不得不感叹这年代的纯真。
  以下感谢文字不计入收费的哈:
  感谢“西云磨老沈”兄的10000起点币的重赏
  恭喜西云兄成为本书的第一位护法
  护法威武
  一并感桺逸清,温柔的萝莉,691297qd,心当自在,被你恶心到了,砜雨過後,流水已释,等候自然,惟衣,邪恶斯图杰內,别样飞扬11位兄弟的倾情打赏
  谢谢所有订阅,投推荐票和投月票的朋友
  你们一点一滴的支持是老瞎坚持不懈的无穷动力


第172,林文健(第一更)

  订阅惨淡恳请o版的书友高抬贵手,来首发网站订阅支持一下老瞎吧,一个月的订阅,也就一碗小面钱,拜托了
  四人东拉西扯的聊了会儿天,等到围在肖劲松周围交费的学生没那么多的时候刘伟就站起来准备去交费。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
  “走,交学费。”刘伟对后面的两位女生道。
  “等一哈儿。”李杨从书包里一阵摸索,很快扯出几张“青皮子”,站了起来,“小清,要不我帮你交吧”李杨对坐在里面的廖小清说。
  廖小清很想让李杨代交,但是前面的王勃,如果让李杨代交,这里就只剩下自己和王勃,她担心那家伙又会口无遮拦,说些“难听的”的话,就摇了摇头,说:“算了,我跟你们一起去。”
  四人走后,王勃便感到有些无聊。此时已经快接近第一节课下课,不少人已经离开座位,开始四处走动。王勃就打算出去透透气,顺便去走廊尽头的九班娅。尽管在教室内只坐了一个小时不到,但在社会上已经自由自在了十年的王勃已经很不能适应中学这种太过规整和严肃的氛围。
  就在王勃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穿着白衬衣,灰西裤和半旧皮鞋的小个子圆脸男生朝王勃这里走了过来。
  “勃哥,整了身新衣服嗦”小个子男生笑着对王勃道,目光在王勃的身上上上下下一阵扫视。
  前世的王勃,跟班上的任何人都没多大交集,不仅跟那些成长背景悬殊的城里学生走不到一块,跟同是农村同学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泛泛一般。平时相互之间的聊天玩笑当然也有,但也仅此而已,一放学或者一放假,便成了一个个不相往来的单独的个体。
  当然,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不少从农村来的,家庭贫困,成绩却好的学生的一种通病。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挣扎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大家自尊自负同时有背负着自卑的枷锁。王勃在工作之后都还有走动的同学,小学有,初中有,大学也有。唯独高中没有。
  不过,矮子里面拔将军。如果硬要在班上找一个跟自己多少有些共同语言的人,那就非林文健莫属。
  和王勃一样,林文健也是从农村硬考到四中的农村孩子,两人的成绩都十分优秀,经常联手包办班里的前两名。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林文健在“比穷”方面跟他也有得一拼。王勃一到夏天就是衬衣西裤泡沫凉鞋,林文健同样是衬衣西裤泡沫凉鞋。王勃的衬衣和西裤总是偏小,偏短;林文健的衬衣和西裤却总是偏长,偏肥。反正都不太相称。
  而且在拖欠学费方面,他们两人差不多也是这方面的“专业户”,同时也是被学校团委“献爱心”,“送温暖”的对象。
  王勃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便是高二的时候他配了一副眼镜,还没用到一年,眼镜中央连接两边镜框的横梁莫名其妙就断裂了。当时的王勃愁得不得了,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是高三。因为镜片的质量,过度的学习,当然也包括过度的让他的近视从高一的一百度骤然升到了四百度,不戴眼镜,哪怕坐第一排他也黑板。当时家中连他的学费都是欠着的,根本没钱给他重新配一副眼镜。王勃只能想办法自己修理。用线绑,用透明胶缠,用细铁丝绕,各种方法想尽,也没办法让眼镜恢复到不影响视力的程度。那个时候的王勃,真的有种万念俱灰,用手指将自己这不争气的眼睛戳瞎了事的念头。
  就在他灰心丧气。一手骑车,一手抬着眼镜框,用一种怪异的姿势来到学校时,学校团委的一个老师把他和林文健叫了出来,一人给了他们一百块钱,说是学校对他们这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的关怀,让他们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名牌大学,不要辜负老师们的期望云云。
  团委老师的一席话,让从早上起来,一只手就从未离开过眼镜框的王勃当即就落了泪,差点就给跪了。当时林文健就站在王勃的身旁,立即走上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说勃哥,待会儿我就陪你去配副眼镜,如果钱不够,就把我这一百块钱借给你,反正目前我也没啥用钱的地方。
  中午放学,王勃便在林文健的陪同下去眼镜店配了副新眼镜。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爷的有意安排,镜片连同镜框,刚好一百块钱。
  林文健安慰自己的那句话王勃一辈子都记得。2001年高考,王勃一本未中,二本去了双庆的sc外语学院。林文健的发挥也失常,留校复读了一年。第二年超水平发挥,清华都上了,但填报志愿的时候却太过谨小慎微,只填报了一所普通的211。林文健实在不甘心自己明明清华的料跑去一所普通的211就读,一狠心再次复读。第三年开始实行先高考后估分再填志愿的政策。2003年蜀省的高考题目相当难,省理科状元也才考了674分,林文健觉得自己发挥得不太理想,六百分都不一定有把握,于是就报了一个省内的大学。结果自然是悲剧,他考了620,当年清华在蜀省的提档线只有613,他若是大胆一点,又上清华了。
  林文健觉得老天爷一直在跟他开玩笑,这种中国式高考,他玩不起,也不敢再玩下去,尽管心有不忿,终还是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2007年,七班举行了一次同学会,很多同学都来了。王勃当时毕业才没两年,刚去美利坚见识了一大圈,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所以也去凑了次热闹。他很想和林文健这个昔日的难兄难弟聊聊,顺便要一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两人共同的家庭背景,有些相似的性格让王勃确定自己可以跟对方成为很要好的朋友,一辈子的那种。
  可惜那次林文健没来。
  后来再开同学会,王勃是越活越潦倒,他这个曾经的第一名,被班上同学戏称为“杀手”的一哥也没脸再去掺和这种同学感情渐少,各种炫耀显摆渐多的游戏。
  王勃和林文健之间,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因为各种不同的人生际遇,终是渐行渐远,走上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林文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