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钉子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辽东钉子户- 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承恩偷偷凑到近前,低声说道:“皇爷,老奴以为或许可以下旨,问问安东王!”

第五百八十六章 难以开口
    崇祯是念着张恪的好处的,当初天启驾崩的时候,就是张恪全力维护,他才能顺顺当当当了皇帝。虽然骤然冒出一帮白莲教,但是张恪的功劳却不能抹杀。
    只是自从张恪离京之后,无论是宫里的太监,还是内阁六部九卿,都对这位权势滔天的安东王越发忌惮,夜以继日地在崇祯面前说坏话,少不得朱由检也担忧起来。
    尤其是张恪不那么听从命令,更让他心里不痛快。
    “王伴伴,这天底下除了张恪,就没人能用了吗?朕的文武百官都是饭桶吗?”
    “老奴不敢!”王承恩慌忙跪倒,说道:“皇爷,安东王手下猛将精兵,粮草充足,如果让他消灭流寇,只怕旦夕可成!”
    “哼,那也要人家愿意才行!”
    崇祯语气有些缓和,可是神色依旧吓人。‘
    “流寇荼毒中都,侵扰祖陵,历代先祖九泉不宁,都是朕的过错。”崇祯咬牙切齿说道:“倘若张恪真是忠臣,他就该立刻上书请旨,带兵平敌,而不是推荐什么阉党余孽,给朕添堵!”
    欠你老朱家的,还要上杆子找麻烦啊!这位皇帝是够刚愎自用的。
    王承恩也不敢多说,只能跪在地上,崇祯走了两圈,突然眼睛一瞪,目中满是凶光。
    “王伴伴,你是不是被张恪收买了?帮着他说话?”
    王承恩吓了一跳,这是哪跟哪啊,他纯粹好心,一心替朱由检分忧,却没得到好。可是他也清楚,朱由检疑心最重,如果不解释清楚,他就等着倒霉吧!
    “启禀主子万岁爷。老奴心中只有皇爷,又岂会攀附安东王?再说了,安东王功高爵显,一门一王二公,又岂能看得起宫里的宦官。老奴推荐安东王,只是他有本事剿匪,又有本事压服东南的大族,请皇爷明鉴。”
    王承恩说着,一头磕在金砖上,崇祯眉头紧锁。半晌笑道:“朕随口一问,王伴伴不必当真。”
    伴君如伴虎,谁能不当真啊!
    王承恩从地上爬起来,小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王伴伴,你看张恪为什么要用崔呈秀为总督,他难道不知道崔呈秀是阉党余孽吗?当初朕没有杀了他,已经算是便宜他了!现在还敢出来,朕真想把他千刀万剐了!”
    王承恩听在心里,这个汗啊。得多大的恨,非要把人家逼到死路啊!
    “皇爷,有些话老奴实在堵在心里,本不该说。只是……”
    “讲吧,不要吞吞吐吐的。”
    “是。”王承恩点头说道:“主子万岁爷,奴婢以为该先弄清楚所谓的东海总督是什么玩意?”
    崇祯眉头一挑,说实话。一看到崔呈秀,他就火了,根本没有仔细看清楚张恪的奏本。
    “皇爷。安东王所说的东海总督,驻地是在琉球。”
    一句话不用多说,崇祯就是一震。
    在大明人的观念里,云贵就是穷山恶水,偏远之地了,至于罪大恶极的严世藩不过被发配到了雷州,那已经是所有人认为的天涯海角。
    至于琉球,根本就是化外之地,蛮夷遍地,跑到那里别说当总督,就算当王爷又能如何?
    “去,把张恪的奏折拿来,朕要仔细看看。”
    王承恩急忙答应,没有多大一会儿,把张恪的奏本找来,摆在龙书案上。
    崇祯第一次仔仔细细把这份奏折看完,他默默抬起头,看着窗外,半晌无声。王承恩吓了一跳,不久前凤阳祖陵被杀了,陛下就是这个模样,别又犯病了吧!
    就在王承恩等得不耐烦了,崇祯总算是叹了口气。
    “安东王还是公忠体国的!”
    依照崇祯死不认错的性子,能说出这话,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
    其实在奏疏里面,张恪的确是为了大明朝考虑的。
    他仔细介绍了崔呈秀的特点,实心用事,执行能力强,不择手段,贪婪狠毒,这样的人物在大明做官肯定不合适。但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不论是有众多鞑子残余的辽东,还是一片白纸的海外,都需要一个决断能力超强,能够应付那些毫无道德可言的夷人的狠辣之人,崔呈秀乃是不二人选。
    接着张恪又分析了海外屯田的好处,用海外肥沃的田地,吸引难民过去,屯田开垦,将粮食再运回大明,原本可能变成流寇的难民,却成了能给大明提供粮食的顺民,对流寇乃是釜底抽薪之策。
    看完了张恪的一套说辞,崇祯不由得想起了杨嗣昌的计划。
    四正六隅,十面埋伏,天罗地网,好大的想法,只是如此做,能真正解决流寇吗!
    崇祯陷入了沉思当中,整整过去一夜,崇祯翻来覆去的烙饼,两只眼睛怎么也没有闭上过。
    一直等到了第二天,他下令把内阁的几位学士叫过来。
    自从崇祯朝以来,内阁人事变动频繁,很多大学士刚刚几个月就被罢免,能坐稳一两年的,就回家偷着乐去吧!
    如今内阁共有三个人,成基命,周廷儒,温体仁。前两位都是东林一党,只不过辈分很低,名气也不大,当杨涟,左光斗,**星这些人倒了,他们自然冒了出来。至于温体仁,则是靠着阴了那位“水太冷”的钱谦益,入阁拜相,只不过他的名声不算好。
    三位阁臣齐至,朱由检直接开门见山。
    “三位阁老,朕昨日看了安东王所上奏疏,其中提到任命崔呈秀总督海上事务,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事情闹了好久了,怎么皇上现在提出来了!
    大家摸不着头脑,索性不说话,成基命身为首辅,却不能不言。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用人首重德行,总督一方,权柄自专,若是任用依附阉党的小人,只怕会涂炭生灵,甚至官逼民反,不得不防。”
    他这番论调简单说就是德行不成,那就不行,至于德行怎么评价,听士林清议吧!
    崇祯以往是非常从善如流的,只是眼下他有了别的看法:“成阁老,安东王说了,这个总督的驻地在琉球,主要管理海外,对内不过是协调而已,难道如此也不行?”
    “陛下,老臣以为万万不可!”
    “为何?”崇祯逼视道。
    成基命深深吸了口气,吐出两个字:“祖制!”

第五百八十七章 奉旨南下
    老朱在建立大明的时候,就颁布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朝鲜,倭国,琉球全都名列其中。经过了两百多年,地区的格局已经变化,可是老朱的规矩还是颠扑不破的祖制!
    当然若是天启在位,他最多装糊涂,然后让魏忠贤以他的名义下旨,什么问题都没了。可是换成了崇祯,那是万万走不过这道坎儿的。
    周廷儒这时候站了起来,冲着崇祯说道:“启奏陛下,我大明仁人爱民,恩及四海,藩属之邦,无不称颂。如今安东王骤然兴起大兵,跨海征杀倭国,劳民伤财不说,还有损大明声誉,招致天下非议。臣斗胆建言,应该令安东王退兵,全力绞杀流寇,才是正途。”
    周廷儒虽然是次辅,但是他的圣眷和威望都在成基命之上,至于三辅温体仁,当初廷推大学士的时候,周廷儒和温体仁就联手对付过钱谦益,算是一个战壕的朋友,入阁之后,温体仁处处听从周廷儒的安排,宛如书吏一般。
    因此首辅和次辅态度一致,又有祖制的大帽子,崇祯一下子犯了踌躇。
    他之所以倾向张恪的方案,有个不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崇祯最好面子,有着极强的功利心。
    从登基以来,他就以圣君自诩,可是朝局非但没有好起来,还越发糟糕,如今更是连祖陵都被烧了。
    崇祯迫切需要证明自己还是个明君,什么方法最有效呢,那就是开疆拓土!
    哪怕是抢占几个海上的孤岛,也算是拓土有功,他就能摆脱不肖子孙的恶名了。想法虽好,可是违背祖制的风险同样极大。若是支持张恪的海外作战,再弄得内忧外患,圣君做不成。可就成了亡国的昏君了!
    在崇祯的心中,皇帝就应该是永远英明,什么好事情都是他的,什么坏事都是别人的。不承担皇帝的责任,却要作响皇帝的权力和威望……天底下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大殿之中,格外的压抑,崇祯不说话,周廷儒躬身站在那里,腰都几乎断裂,额头冒出了冷汗。
    几乎撑不住了。崇祯无力地摆摆手。
    “你们都下去吧。”
    三位大学士出来之后,冷风一吹,成基命突然打了个喷嚏。
    “哎,老夫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早晚有撞不动的时候,周阁老,温阁老,以后内阁的担子还要你们挑起来啊!”
    “元翁太客气了。大明可离不开您啊!”周廷儒嘴上客气着,可是心中颇不以为然,你个老而无用的东西早就该走了。
    “元翁,温阁老。如今情形很明白,张恪有心染指海外,以我之见,无非想积蓄实力。做一个海外天子,武夫的野心可不能小觑。我们总领百官,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要为祖宗的江山用心,万万不能纵容违背祖制的事情。”
    几句话,等于是给此事定下了调子,周廷儒思忖着,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直接回到了次辅的值房,成基命和温体仁也是如此,只是温体仁回到了值房之后,立刻翻找一堆奏折,最终找到了一个红皮的折子,他面带微笑,起身就要走。可是停了下来,在值房等了两个时辰,才抱着几份无关的奏折,晃晃悠悠向着乾清宫而去。
    崇祯勤政,每逢重要的奏本,内阁都要直接报告,大家对温体仁的举动没有什么怀疑,他一路到了乾清宫,通报了值班的太监,不多时,崇祯传旨召见,温体仁到了崇祯面前,行了大礼。
    “来人,给温阁老赐坐。”
    “臣还不到花甲之年,哪能受陛下过礼的恩遇,老臣万万当不起啊!”温体仁慌忙推辞,连说不敢。
    崇祯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温体仁的乖觉还是很得他的心意。
    “坐吧,总不能让朕仰着脖子和阁老说话。”
    温体仁再次跪倒,说了一大串感激的话,战战兢兢坐在了椅子上。
    “陛下,老臣斗胆请问,是否还在为刚才的事情忧心?”
    “嗯!”
    崇祯并不避讳,苦笑道:“东南漕粮断绝,中原内乱不止,祖陵又遭了涂炭,朕的心中仿佛插了几把匕首,不停流血啊!”
    “臣等无能,让陛下操心了。”温体仁跪在地上,抹着眼泪哭道,十足的入戏,崇祯心中一暖,笑道:“温阁老,你也不必招朕了,想来你一定是有主意了,和朕说说吧!”
    “圣上英明!”
    温体仁擦了擦眼泪,顿了一下说道:“启禀陛下,安东王提出经营海外,老臣以为有两点好处,第一是开垦海外田地,粮食产量多了,用来赈济万民也就方便了。再有把流寇,兵痞,乱匪驱逐到海外,朝廷就能高枕无忧,老臣观安东王之策,以为是釜底抽薪的妙法。”
    崇祯不置可否,苦笑道:“温阁老此言也是朕的心意,只是无奈有悖祖制,万难施行,朕准备下旨安东王,让他不要再提了。”
    “陛下且慢,老臣以为此事并不违背祖制。”
    “哦!”崇祯骤然来了精神,两只眼睛瞪圆,问道:“阁老何以如此说?”
    温体仁感到了崇祯的热切,他只要做成此事,那就是天大的功勋,在崇祯的心目中,他的地位就能扶摇直上,拼了!
    “启奏陛下,太祖定倭国为不征之国,那是因为蒙元曾经入侵倭国,倭国上下奋力抵抗,太祖念其不易,所以特殊的恩典。可是臣查过,自从成化之后,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杀我百姓,掠我财富,无恶不作,无所不为。嘉靖年间有东南的倭乱,万历年间有壬辰倭乱。试问,我大明宽宏大度,可是倭国步步紧逼,恬不知耻。难道只许倭国打大明,不许大明打倭国?老臣以为,就算是太祖在世,也会愤而发兵,教训倭国的。”
    一番话说下来,崇祯不停点头,温体仁果然和周廷儒等人不同,有见识,有想法!
    太祖总不能看着他的子孙当傻瓜吧,教训倭国非但没错,还是理所当然。不过崇祯还是不敢轻易下决定,对海外作战,不止涉及不征之国的问题,还有海军,还有税收,人事,种种方面。
    多了一个地盘,就等于多了一块肥肉,凭着东林一党的德行,他们抢不到,就会毫不犹豫当搅局天王,让谁也得不到。
    “温卿,你所言极是,只是这番道理恐怕无法和百官言说,如之奈何?”
    “呵呵,陛下,老臣查阅了近几个月的奏折,还真找到了一个办法,请陛下御览。”
    说着温体仁拿出了一封红色封面的奏折,送到了王承恩的手里,转到了崇祯面前,拿起一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