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190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末1909-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避免落人口实,他必须以退为进暂避锋芒。

其次,电告北洋军的亲信王士珍段祺瑞等人严防军中谣言散布,对于趁机毁乱军心的行为,予以坚决杜绝,一经发现严惩不贷,通过这些措施,来最大程度上稳定北洋集团赖以生存的土壤。

最后,他给远在开滦煤矿的大儿子袁克定发消息,着其立即返京,嘱咐其料理好自己离开后的善后事宜,更重要的是,在京城,他还需要一个最亲近的代言人替他紧密的注视着清廷的一举一动。

在那个的晚上,电报一封接着一封的从袁宅的机要室发出,以一种十万火急的速度,传递给整个袁氏集团的骨干网络。

做完这些事,坐在椅子上的袁世凯总算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他还是心情极不踏实,那天晚上,他一直处于焦虑的状态,直到德籍私人医生给他开了半片安眠药,才艰难地在后半夜睡下。

“刘铨,给庆亲王的话传到了?”

将车帘往下拉了拉,袁世凯扭过头去,冲外面的管家喊道。

“传到了,庆王叫老爷暂避锋芒,以待不时,他在朝中会极力庇佑咱们北洋。”

管家的消息让袁世凯冷静的点了点头,对于这个他倾注半生心血的组织,他始终摆在考虑的第一位,是他一手缔造了北洋集团,也让他因此成为权势赫赫的重臣,或许,两者的关系已经不是单纯谁依赖谁,而是在纷繁复杂的利益格局下,滋长成一个畸形的共生体。

这个以练兵而起的组织,实在是庞大得有些让人瞠目结舌,以官僚为纽带,凭借宗亲关系,师生关系,姻亲关系等等这些,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集体,从权力最顶峰的皇族元老到各部重臣,从中央枢臣到封疆大吏,从官僚到商人,这个名字上还印有“北洋”二字的组织早就突破了地域和身份的局限,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向外蔓延,对于袁世凯来说,只要北洋不被瓦解,奕劻说的话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听到这句答复时,袁世凯的心彻底放了下来,纵横官场几十年,这位老庆王一向深谙臣道,与袁世凯处处强势截然不同,作为政治太极拳达到登峰造极水平的高手,看起来似乎毫无作为却又无处不在,他就是以这种近乎透明的方式扮演者北洋集团幕后最大支持者的角色,北洋集团同样有他的一半心血。

“老爷,咱们还是早点赶路吧,去晚了,可就要再等上半个晌午的火车。”身后响起了管家催促的声音。

袁世凯没有说话,他似乎还有些恋恋不舍的望了望窗外,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他对这座带给他所有荣辱的城市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就像手里的权柄一旦握惯了,总是不愿意轻易的松开。

雪停了,今天注定又是个好天气,只是这北京城的晴天,再在也不属于他。

“咱们走吧”终于,袁世凯合上了帘子。

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前行着,留下两道深深地车辙,但历史似乎早已注定,一代权臣不会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去,半天后,马车突然停住。

“老爷,前面来了两个人。”

听到管家匆忙的声音,正在闭目养神的袁世凯突然睁开眼睛,眉头一皱,“外面什么人?”

“不,不认识。。。”管家再三端详,说道:“好像是给老爷送行的。”

听到管家的话,心况稍稍缓了缓,但又马上骤起波澜,这时候究竟会是谁来为他送行?他掀开车帘,望向了外面。

出于谨慎,袁世凯没有下车,眼睛时刻打量着这两个突如其来的访客,他的心情有些起伏,对方眉角的生硬线条,很像是一位军人。

“老夫足疾未愈,不能下车亲自相迎,多有失礼。”

当叶开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位影响中国历史走势的时代巨人时,这一刻,他的心情同样的难以保持恒定。

“袁大人不用客气,下官良弼,听闻军机大人离职返乡,特来相送。”叶开没有介意袁世凯的推脱,开口向他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是良大人,老夫躬自多谢。”袁世凯礼貌地回答道,盯着这张有些陌生的脸庞,他有些试探性的问道:“良大人相送,袁某喜不自胜,只是袁大人和老夫非亲非识,似乎。。。并无理由。”客套话过后,袁世凯推敲着话语,向叶开提出了他的疑问。

“袁大人你忘了,光绪三十一年,袁大人向陆军部举荐下官,饮水之恩,良弼不敢相忘。”

当年尚且处于权力分配者的袁世凯,自然会对每一个有价值的人进行拉拢,这种事他做的不知多少,所以在那个事情,他倒是还真记得不太清楚。

看着袁世凯不大甚解的模样,叶开没有继续解释,转而一脸遗憾的说道:“听闻袁大人被罢直,良某不得不道一声不公,袁公今此排挤出京,无异于国失重器,自墮壁垒,实乃我大清朝一哀。”

“良大人此言差矣,老夫年过半百,早已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也该享享桑榆晚景了,袁某今年新添了一个孙子,倒是有闲工夫逗弄一下稚儿,不用天天到军机房里值班。”袁世凯没有反驳,不动声色地向这位突然到访的军官陈述着自己归隐的决心。

“既然如此,良弼只能自怨自艾,徒呼哀哉了,袁公一路走好。”没有多说些什么,叶开在马上抱拳示意。

“借良大人吉言,天寒地冻,大人也请回吧。”在叶开的目送下,袁世凯的马车缓缓离开。

“爷,这人就是袁世凯?!”

瞧着袁世凯终于走远了,一旁骑在马上的韩春儿凑了过来,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问答中回过神来,“看着跟寻常老头儿没什么不同啊?”

轻轻的笑在心里,叶开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脑海中重新回味一遍刚才两人的对话,良久,他才回过头来。

“春儿啊,你见过豺狼有吃素的吗,再怎么披着羊皮,还是一样会吃人啊。”

望着已经消失在视线尽头的马车,逢场作戏也到了卸妆的时刻,叶开一脸玄机莫测的说道。

第十三章中国版的最高参谋部

(第二更到,这一更码了四个小时,对晚清新式陆军的编制提前说明一下,最高的建制是军,下辖若干个镇,一个镇人数大约12500人,相当于现代一个师,以此类推,协(旅),标(团)、营(营)、队(连)、排(排)、棚(班),共八级。)

袁世凯突然解职的消息,在谕旨归档军机处后正式公开,出人意料的,大清国的官场对此保持了罕见的沉默,平静的甚至可以用寂寥无声来形容,仿佛只是一位无足轻重的官员的正常调度,只有少数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个结果是经过了一场怎么样的政治角力,对于始作俑者叶开来说,袁世凯事件是他靠近权力中心的第一块垫脚石,尽管十分清楚即使没有自己的参与,袁世凯也会成为宣统元年的政坛上第一个失意人,但说句赤裸裸的话,利用袁世凯这柄政治放大镜炒作自己,这么好的曝光机会摆在面前,叶开不用白不用。

与官场内部集体沉默形成鲜明对比,在充斥在京城上下的社会舆论,这次罢直风波几乎如飓风一般,横扫整个报纸圈的各个角落,几乎达到了沸腾不止的地步,令后现代人大跌眼镜和极为讽刺的是,不少的民办报纸都发表社论,对袁世凯的离职大叹惋惜,感叹国家少了一个能力出众的汉族大臣,甚至有些颇具煽动性的小报,利用这次机会,大炒***,言外之意,矛头直指那位坐在紫禁城大清摄政王。

政治层的换血,成就了一次庶民的狂欢,为迎接那个即将到来了立宪时刻,当下微妙宽松的社会环境,让私人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这些年失控了的舆论热潮一度让大清官方颜面尽失,不得不紧急颁布《大清报律》加以规范和限制,但似乎效果并不那么的立竿见影。

纵观全局,这次的风波,唯有泰晤士报中国版面的文章还算是比较中肯客观,在用整整三个版面连篇累牍地叙述了这位权臣跌宕的人生轨迹后,文章的末尾,泰晤士报给出了这样的总结语:袁是继李鸿章之后中国最有政治潜力的官员,他精通军事和外交,在他的治下,现代化的军事设施和民用施舍在这个称为“直隶”的省份已经随处可观,但也正因为如此,有军队的支持,或许是袁下台的一大原因,这个由少数族裔统治下的庞大国度,忠诚问题,或者更为直接地说对满洲上层贵族的忠心,清朝的统治者似乎对此更为关心。

不管这些评价的倾向性如何,随着冬季的结束,新年的到来,所有这些都将通通淹没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氛围中,仿佛中场休息般给了各方势力一个缓和的空间,正如泰晤士报文章预测的那样,既然最高统治者对于忠心问题耿耿于怀,那也就意味着更多心怀鬼胎的人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不过,接下来的历史现实证明泰晤士报的猜测还是太过于保守,一场涉及皇族各派,北洋官僚,立宪新党的政治大乱斗,正在这个看似风平浪静的特殊气氛中无声孕育着。。。

乾清宫,弘德殿。

一场高级军官的任命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载涛,毓朗,铁良,良弼,以及部分军队系统的高级将领,正接受着来自军方最高层的特殊任命,毫无疑问,在这次任命过后,在场的所有人将会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大殿内的所有人都是一身戎装,半正式的仪式要求并不严格,但仿德式的呢绒军服还是和大殿内古朴厚重的摆设不相容洽,帽子还是清朝冬官帽的款式,在不久的将来,会被更合西方样式的窄檐军帽所取代,唯一不同的是上面会镶上金属材质的帝国团龙徽。

用词古雅考究的任命诏书清晰地传达出摄政王的意志,多罗贝勒载涛,步兵统领毓朗,陆军部尚书铁良为专司禁卫军大臣,而在此前为倒袁立下汗马功劳的良弼,也精准的按照历史发展的那样,成为皇家禁卫军最为重要的第一步兵协统制。

在这次军队系统的任命仪式上,还有一些额外的布告,载涛和毓朗被正式授予郡王的头衔,胸膛带上了龙纹浮雕的郡王爵章,与此同时,良弼也被委任为镶白旗汉军副都统,虽然这个一度实权在握的头衔,已经随着历史的变迁变的犹如鸡肋般华而不实,象征性意义远大于实际,但作为履历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摄政王的特殊用意不言而喻。

太监的宣读声在大殿上空盘旋着,禁卫军的人事任命还在继续,但叶开却早已扭转了枪口。

他对这份任命书本身并没有什么异议,宣布的仅仅是几个主要官员这样的顶棚安排,涉及到具体的职务以及军种编制叶开有足够的选择空间。但在这份任命书上,一个人的名字让微微有些不大称心如意。

目光悄无声息地瞟向斜侧方的陆军部尚书,阴谋家的脑袋在高速的运转。

。。。。。

紫禁城,御花园。

午膳过后的载沣总喜欢在这里走上几圈,一来是为了消化消化油腻的膳食,二来借这里的景致他可以缓解一下繁重政务带来的压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他也是一种消化。

“良弼,禁卫军的安排办的怎么样了。”载沣一边走一边对着身旁这位新任禁卫军统制搭着话。

“臣正在加紧拟定人员名单,过几天去度支部筹措练兵用的银子,等过了年开春之后,就开始正式招募士兵。”

对叶开的回答很满意,载沣脸上露出了微笑,这个他寄予厚望的军队新锐没有让他失望,片刻后,他接着吩咐道:“这次的征兵,要多添加些骁勇健卒,咱们练出的兵,不能比北洋六镇的差,还有。。。”载沣扭过头来,颇有深意的嘱咐道:“多征召一些满人兵士,毕竟是为了咱们大清的社稷。”

“臣一定不辱使命!”载沣后面说的什么叶开几乎就没在听,但还是他拍着胸脯言辞肯定的保证道,暗地里却已经开始盘算起另一件事,“摄政王,这练兵是一方面,臣在想能不能有个一劳永逸的法子把兵权收回来,老佛爷生前让陆军部指挥北洋六镇,可不管是陆军部,还是北洋军,这兵权归根结底到不了咱们皇家的手里。”

叶开的话虽然直切要害,但载沣还是兴味索然地有些叹了一口气,有些悻悻然的说道:“收回兵权?谈何容易啊。。。当年朝廷缺银子,命各地督抚自筹费用编练新军,如今已经是积重难返,这兵权不是想收就能收回来的。”提及这个难题,载沣几乎是一肚子苦水,如果真要是这么简单,他就用不着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培植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这些表情落入叶开的眼中,几乎在下一刻就脑补好了接下里的戏码,片刻后,他忽然绷直了脸郑重的说道:“臣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曾经遍查各国制度,觉得日本的军制倒有参考之处。”

“说说”载沣瞅了叶开一眼,没有阻止他。

“日本的兵制不光有军部,还有参谋部。”叶开不紧不慢地回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