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金手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金手指-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地来历。
    不过猜出便猜出,以金国、胡人的水师之力,莫说流求,便是离他们更近的耽罗都抵达不到。而大宋这几年便会有大变,也无暇顾及海外,便是知道海外出了这么一块地方,也只能观望。赵与莒在留给流求的策略中,让他们在有了十万人之后便择机开港,便是这个原因。
    这些拜贴中,有些是可以推掉地,有些却是无法拒绝的,蒲开宗深思了片刻,然后展颜一笑,那帐房亲信,随他进了书房的,见他笑了便知他有应付之策,凑趣上前问道:“东家可是有了应对之策?”
    “他们不是想分一杯羹么?”蒲开宗冷笑了声:“我便让他们分这杯羹,我不能独占,那么谁家也别想独占,咱们与流求打过交道,多少也算熟人,我便不相信,在流求他们能比咱们更讨得好去!”
    “东家是说……”那帐房还有些迷糊,又问道。
    蒲开宗摆了摆手,沉吟片刻,然后唤了一个管家来,将那些拜帖尽数交给他,让他按着上面的名头,一家家回拜,只说次日正午在泉州府“群英会”宴请众人,欢迎众人赏光。
    到得次日正午时分,泉州府“群英会”酒楼里已经是座无虚席。这泉州原本便是海商云集之所在,虽说这些年来因着“和买”之故,到泉州来的海獠有所减少,可本地海商却总挂记着海外贸易之事,闻得蒲开宗方十余日便满载而归,自是都少不了前来探问。
    蒲开宗让他们等了约有刻钟时间半个钟点才到,这些人有沉不住气的,一见着他人影便开始嚷嚷:“蒲东家,既有发财的买卖,自应拿出来大家共享才是,为何迟迟不来?”
    “小弟方才去了市舶司,三船货还未完税,故此让诸位久候了。”蒲开宗淡淡一笑对那嚷嚷之人道:“这不是林东家么,小弟可比不得林东家,你家自己有私港,故此无须与市舶司打交道呢。”
    私自设港逃避市舶司检验收税,这可是一桩大罪,那姓林的有座小私港,故此比起其余海商获利要多,但此事却是不能当众说出来地。故此那姓林地立刻跳了起来,大声道:“蒲东家,你这话便是含血喷人了,我家里不过是有个供渔船下海的小木台子,哪里有什么私港!”
    “休吵休吵,且听蒲东家说流求之事!”又有人以为蒲开宗是借机吵闹,好弄个不欢而散出来,免得将流求之事说与众人。
    若只是一两个海商,蒲开宗或许不以为意,不将之放在心上,但他看得这“群英会”二楼坐得满满地,就连走道上都坐着人,心中更加确定,若是今日自己不说出来,泉州海商之中,自己便会再无立足之地。这些行会行首,手眼可以通天,不少背后甚至站着宗室皇亲,蒲开宗虽有手段,却也不敢同时得罪这么多人。
    “此行在下确实到了流求,在下送去的铁砂、生丝、棉花也着实是流求所需之物。”蒲开宗沉吟了会儿,然后抱拳做了个团揖:“流求律令极严,在下虽是得以入港泊船,所知并不多。”
    “你到的是流求何地?”有人在下边喊道。
    “在下所到之处,被称为淡水,乃流求唯一开港之所。淡水约有数万人口,民间殷富,并无官府,只是咱们大宋的铜钱交钞,在他们那里却不通用,而且流求土地田产、作坊商铺,尽数归其岛主所有。流求所需之物,在下问了,最缺为各料矿藏,铜、铁、铅、锡,只要能运去的,他们便收,价钱也公道。其次为生丝、棉花,诸位都知道流求绸缎、棉布极其精美,原是织坊机械所制,流求本土丝、棉不足,故此需得大量自我大宋收购。”
    听他将流求所需之物一一说出,众海商都是全神贯注,以往海商外贸,多是贩运丝绸、瓷器、书籍、纸张之类,各种矿藏较少,生丝与棉花更是主要卖与本地作坊。如今听得可以将生丝棉花大量卖至流求去,海商中家里广有田地者,都开始琢磨是否将自家的田地改种桑棉。
    若是利润许可,他们自然有办法,让闽地广种棉花。
    “另有一件,流求之事,在下已经禀报官府了。”蒲开宗捻须微笑道。
    对于流求的武备状况,他只字未提,只说流求没有官府,全岛尽属一人,这在座的众海商中,多少都做过些不法勾当,当即便有人动了心思。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一一八、自古工谗常掩袖

    临安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天,前些时日,雷雨夹杂着冰雹,将临安城浇得个透湿,不少人家被冰雹砸烂,据说武林坊一带还有人被砸死。因为长期被水浸泡的缘故,一股霉烂的湿气笼罩着全城,就象这个已经延继了数百年的王朝般。
    不过,有人哀愁便有人欢喜,大约是在皇子一事上没有顺从史弥远的缘故,天子将史弥远的几个重要人物都升了官职。象薛极,刚了进士出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而宣缯更是成了参知政事。
    这种安抚并不能让史弥远满意,他满心忧虑,不知究竟是何人给了皇子赵指点,使得他近来手段,越发让人察觉不透了。他安排在赵身边的人物,倒是传来了赵公开辱骂他的原因,可究竟是谁人给了赵指点,史弥远却怎么也查不出来。
    天子已经连续数日在他面前称赞皇子赵英武,颇类于此前的沂王,而每当他在天子面前称赞赵与莒时,天子都是苦笑摇头,却不予置评。史弥远琢磨来琢磨去,都不知天子为何不喜与自己相似的赵与莒,却喜欢类似于沂王的赵。
    “相公,郑清之求见。”
    他闷坐于自家屋中,正想着心中之事,忽然听得管家进来道。他扬了扬眉,这些日子,因为天子不喜沂王嗣子的缘故,他与郑清之见得也少了些。此时郑清之前来,究竟有何用意?
    “只说本相不适……且慢,请他至书房叙话。”史弥远原是想打发走郑清之的,但转念一想,又改了主意。
    郑清之神情也是极为肃然,自从当了沂王府教授,他便明白。自家的荣辱福祸,便与赵与莒紧紧联在一起。他原本以为,史弥远权倾朝野,便是皇帝也要让他三分。有了史弥远支持,赵与莒成为皇子继而得登大宝,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近来情形,却又让他觉得不乐观,史弥远对赵与莒的态度。也似乎有了微妙变化。
    被领入书房之后,又过了片刻,史弥远才施施然地走来,他面上倒依旧沉静如水,这般镇定模样,让郑清之想起赵与莒………自己这个学生,也总是如此沉静,仿佛无喜无怒一般。
    只不过。史弥远的沉静是宰相气度,而赵与莒则似乎是天生木讷了。
    “下官见过相公。”郑清之起身向史弥远行礼道。
    “文叔。此来不知有何事情?”史弥远示意他坐下,自己在上首主座落座,也不寒喧,直截了当地问道。
    “下官是来向史相公禀报沂王嗣子之事的。”微迟疑着。郑清之答道。
    “沂王嗣子?”史弥远心中微微有些惊讶,他在赵贵诚身边安插了不少人手,只是赵贵诚不喜声色,他送去地那六个女子,并未得到赵贵诚的特别欢喜,其中两个,只国郑清之喜爱她们歌舞,竟然被赵贵诚转赠给了郑清之。而赵贵诚自家乡带来的一个使女一个家仆。也不见赵贵诚与他们非常亲近。他们之间说话,从不避着其余王府下人。史弥远原本想收买这两人为细作。后来得知两人都是自北地买来的孤儿,便只能做罢,没有家人在手,史弥远担心这两人不好控制。这些时日以来,史弥远安排地人手发来的陈条,都说沂王嗣子一切如常,每日里不是读书练字,便是抱膝高坐,偶尔才去街上走走,也都是几个固定地方。
    既然沂王嗣子一切如常,为何郑清之还巴巴地跑来要禀报和他有关的事情?
    “嗣子近来有何异样么?”史弥远问道。
    “嗣子甚贤,亲亲敬长,常有思亲之念。”郑清之看了史弥远一眼:“曾经问下官,能否回绍兴拜见老母亲。”
    史弥远心中一动,赵贵诚念旧,他早就看出来了,不过他如今身份微妙,在正式开府之前,却是不宜回绍兴的。郑清之精明,自然知晓这个道理,可是他却拿此事来自己处分说……
    片刻间,史弥远明白了郑清之的意思。他只怕也是感觉到朝中氛围不对,想来试探自己究竟是否还支持沂王嗣子了。若是允了,那证明沂王嗣子再无希望,郑清之接下来必是要寻个借口辞去王府教授一职地。
    郑清之尚可有退路,只需切割与赵贵诚的关系,便是皇子赵身登大宝,也不会追究于他,可是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没了退路。皇子赵登基之日,便是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基业轰然倒塌之时。
    想到此处,史弥远冷冷扫视郑清之一眼,却发现郑清之正在微笑。
    这只是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丝微笑,却让史弥远心情刹那间逆转过来。
    对郑清之其人,史弥远最了解不过,这人胸怀大志,又有真才实学,并非迂腐书生。史弥远甚为赞赏他,远超过自家门客余天锡,原因很简单,在史弥远看来,余天锡或许可为州郡长吏,却不是天下之才。而郑清之则不然,他既有志向,又有能力,还有气度,甚至懂得史弥远自己都把握不好的屈伸妥协之道。这也是史弥远为何当初慨然允诺,今后自己的丞相之位,将要属于郑清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此番来,原因应是有二,一则试探,二则进言吧。
    史弥远的书房,并未装饰什么书法字画,仅仅是在书房西墙上挂着幅达摩坐禅图。为了取光,书房地纸窗都撑了起来,外头潮湿的风吹进,那张达摩坐禅图在墙上缓缓摇晃了两下,发出沙沙地声音。史弥远目光从郑清之面上移到画上,凝视良久,然后一笑。
    “文叔,你呀你……”他摇了摇头,自顾自端起杯子,饮了一口热茶。天气冷了,他不喜欢流求玻璃杯的那种冰冷感觉。故此用的仍是瓷杯。
    “相公,下官可退,相公却是退无可退。”郑清之见史弥远明白自己的真实用意,微微一笑道。
    “本相何曾想退了?”史弥远兀自强辩道。
    “数月之前。相公每隔一旬便要召下官问一次嗣子学业,如今两月之间,相公都未曾过问,若不是相公意欲退缩,何至于此?”郑清之站了起来:“相公。下官不才,为相公以腹心相托,却只怕相公畏首畏尾临事退缩呢!”
    史弥远沉默了会儿,然后点头道:“本相知道了。”
    史弥远自知自家性格,当初他除韩胄时,奉他之命前去刺杀地人迟迟未把消息传来,他则紧张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几乎就要投水自尽。郑清之此次前来。便是怕他想要退缩,只是情形如此。无论他如何在天子面前进言,天子都是固执己见,他虽说权倾朝野,可正面与天子对抗。这种事情却还做不出来。
    “至于皇子之事……”郑清之微微眯眼道:“相公,疏不间亲,相公不过是一个外臣,如何能干涉此事,当初岳鄂王手绾兵符,语及太子之事,尚为高宗训斥,故有此后风波亭之遗恨。相公之父。史越王虽参赞立嗣。却也不曾如相公这般,于天子面前直言激切。伤父子之情……”
    他话说得极重,史弥远却越听越欢喜,待听得提及自家先父,他伸手摆了摆:“文叔,我明白了。”
    起身在屋子里转了两圈,他拉住郑清之之后,叹息道:“文叔大才,胜我十倍,若非文叔点醒,我几乎铸成大错!”
    “相公既是明白,那下官便要告退了。”郑清之微微一笑,躬身行礼:“事不宜迟,相公,还应速速行事。”
    史弥远破例将郑清之送至门外,回得屋中之后,立刻遣人去唤薛极。此事他自己不能出面,让薛极这个心腹出头,再合适不过。
    得到史弥远召唤,薛极匆忙赶了过来,听史弥远说了郑清之之语后,他还有些摸不着头脑。见他未曾反应过来,史弥远笑道:“疏不间亲,天子家事,自有天子家人出面。皇子非为天子之子,亦是皇后之子,是非对错,自有皇后进言。”薛极立刻明白过来,因为皇子赵当众辱骂史弥远的缘故,史弥远再在天子面前指摘赵过失,天子皆以为此是史弥远器量狭小。当今天子虽说天资不甚聪明,却是个极固执地人,只要他认为这是史弥远器量狭小而致,那么史弥远便是将真凭实据拿到他面前,他也不会相信。
    故此,这段时间里史弥远屡次指摘皇子赵过失,天子却不为所动。但是,若进言者并非大臣,而是后宫里的皇后,那么情形便又不相同了。
    当今天子先后有两位皇后,前皇后崩,原为贵妃的杨氏才被扶立为后,而在扶立她为后之时,史弥远颇起作用。杨氏出生低微,原只是优伶之辈,为了固位结援,冒认大臣杨次山为兄,杨次山有子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