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枇杷花开-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娘一定要爹再生个儿子?”
    杨夫人被枇杷一问怔了一下,果然道:“是不错的,绵延子嗣,承继宗庙,人伦之大者。”
    “可是我们家没有宗庙啊?”玉家是胡人,其实既没有宗庙,也没有祖坟,甚至也没有姓氏传承。
    这些在杨夫人心里要深蒂固的意识被女儿如此一驳似乎根本站不住脚,但她马上便醒悟了,“是你爹教你的吧?”
    “也不全是我爹教的,我也这样想啊!”
    杨夫人便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驳道:“我们玉家先前是没有宗庙姓氏,但现在不是可以有了吗?你爹已经成了两镇节度使,怎么也要建宗庙置些祖业留给后人传承下去!”
    论及子嗣后人,世人多以为如是,特别是世家望族,可枇杷却有自己的想法,“娘,我记得《战国策》中赵国左师触龙曾说,往上推到三代以前,诸侯国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就没有了再能继承爵位的,至于那时的五霸七雄、后来的秦皇汉武,不也一样失掉了传承吗?就是本朝那些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世家,现在也慢慢凋零了,不出百年,定然不复再有今日之势,我们家不过刚做了节度使,便想立下宗庙永享富贵,哪里可能?”
    杨夫人幼承庭训,受到了极好的教养,又以为自己代表了最正统的思想,所以最初听了女儿代丈夫辩驳并不以为意,总觉得他们见识不足。现在见女儿竟然能站在如此高度来论述历史,讲评今朝,甚至还要预言未来,突然觉得自己的渺小。
    枇杷不只是人长大了,思想也长大了,也无怪她能得到这许多人的敬服尊重,原来不只武功出众,她已经懂得那么多,又能想得那么深了!
    而丈夫虽然是个老粗,可是他质朴而单纯的想法竟然能暗合大道。
    原来见识不足正是自己啊!
    枇杷却以为娘还没有想通,又道:“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所以孟尝君问他的父亲靖郭君,儿子的儿子叫什么?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靖郭君答不上,孟尝君才从容说,您积累了这么多家财,为的就想留给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我私下是很奇怪的。”
    杨夫人其实早想通了,见女儿又拿出这样一个典故来编派自己,不由得笑了,顺势在她背上拍了一下,“你难道想以孟尝君自比吗?”
    没想到枇杷却慨然道:“那又有什么不能的?孟尝君所谓好客喜士,不过皆是些鸡鸣狗盗之辈,只苟全性命于乱世。我现在掌控龙卢铁骑,北拒突厥,保营州范阳两镇平安,为何比不得孟尝君呢!”
    杨夫人再次震惊,久久方说:“真可惜你是个女儿身。”
    “女儿身有什么不好?”枇杷却不以为然,“上天给我女儿身,我就觉得做女儿蛮好,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戴漂亮的首饰,跟着爹娘撒娇。就是我喜欢习武带兵,也没什么,现在还不是带着卢龙军成了营州最强的铁骑?”又环住娘的脖子笑道:“儿子再好,女儿也不逊于儿子呀,就比如儿子长大了还能陪娘在一处睡吗?”
    “娘,你今晚是不是很开心?”

  ☆、第167章 患难之交

母女二人聊了半宿,杨夫人本是个温柔识理的人,现在被女儿劝得回心转意,心中亦承认,“毕竟你们父女见识不同,是娘太偏狭了。爹娘已经你和守义,确实已经无憾,至于千秋万载之事,名垂千古的人尚且顾不得,又何况于我们?”
    “娘,你好聪明!”枇杷赶紧拍拍马屁,“这许多的道理有很多人是根本悟不到,可是娘却一下子就通了!果然秀外慧中!”
    “胡乱说什么呢!有这么说自己娘的吗?”
    枇杷见娘果真开心了,就又说:“其实,还有一件事我要劝娘。”
    家里有矛盾的,也无非就是纳妾这一件事,现在自己已经想通了,自然就无事了。因此杨夫人不解道:“还能有什么事?”
    “也不是什么事,就是——”枇杷并不想把爹告诉自己的悄悄话说出来,她想了想便道:“娘,人生一世,总要恣意快活才对,心里高兴要说出来,心里不高兴,也要说出来,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
    女儿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比刚刚她自比于孟尝君还要令杨夫人震惊。做女人的,特别是嫁了人之后,不就应该委屈自己,成全家人吗?是以她连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枇杷倒没觉得自己哪里不对,还在感慨,“幸亏爹是好人,否则娘会受多少委屈啊!”
    “可,可是,女子生而卑下……”
    “《女戒》上说的,我早就不信了。娘你想,同样十月怀胎生出,女子为什么卑下?就比如则天皇后,谁又敢说她卑下?还不是看各人之能!”
    要说实例,杨夫人知道的并不少,远的不说,就说自己的女儿,身处军营,竟然无人不服,还不是靠她曾立下赫赫战功?“可是我不行的。”
    “娘,你怎么不行?”枇杷笑道:“娘帐算得多好,就是整个营州的帐爹不是也要请娘帮忙看吗?还有娘针线活也好,做饭菜也好,治家也好……”
    “这都算得什么?”
    “怎么不算,让爹来做试试,保证一样不行的。”枇杷说着突然想到有一把大胡子的爹拿起针线会是什么样子的,便笑不可支地滚到了娘的怀里,半晌才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要是,爹,去,去缝,一件衣服……”娘也被她引得想到了什么,也笑了起来。
    娘俩儿笑了半晌才停下来,枇杷正色道:“娘,你其实很行,只是自己从来不敢相信自已行。你也要向我一样,相信自己,别人也就相信你了,再别妄自菲薄。而且从今以后,再不要委屈自己,有什么事尽管说出来,爹、三哥和我都愿意你真正开心。”
    这种想法对于杨夫人实在是太过新奇了,她觉得自己未必真能做到,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的女儿如果能如此快乐一生,那么就足够自己开怀了,一时间心情大慰,“我现在就真正开心了。”
    第二天早饭后,杨夫人果真将两个丫头叫了进来,问了她们的意思,便为她们在营州军中挑了人品端正的未婚男子许了亲,又拿出些财物做嫁妆,将她们别居了房舍,准备赶在年前就让她们成了亲。
    当天傍晚,打发人到前面捎信请丈夫回来,亲手下厨置了丰盛的酒席,加上从庙里回来的儿子媳妇,早就知道内幕的女儿,在一起饮酒暖冬。
    到了晚上,夫妻二人又不免半夜私语,将心中的结都一一解开,再无芥蒂。老夫老妻,在一起说的最多的自然是孩子,“守义虽然伤残了,可是他早已经想开,人也豁达,现在得了昕儿相伴,我们自然全放心了。”
    “枇杷有此能为,又有此心胸,将来必然不会差。”
    议论了一番,竟然觉得他们此生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但却已经心满意足了。玉进忠便道:“再过几年,卢龙折冲四府也会重新建好,营州防卫更加坚固,我便将军中之事都交给守义和枇杷,带着你回卢龙老家养老去。”
    杨夫人听了也欢喜,“你戎马半生,也该歇歇了,不管去哪里,我都陪着你。只是,我们总要先把枇杷的亲事办好才能回家养老。”
    “那是自然,先前老大人也同我提过,只等局势再稳一些就给他们办喜事。”
    “可是枇杷,前两天还嚷着要做老姑娘呢。”
    “无妨,她的心思全在卢龙军上,自然顾不上私事。我们不必急,多留她在家里几年才好,这种事就让王淳那小子自己急去吧!”
    杨夫人奇怪地问:“听你的意思,对淳哥儿还有些不满?”
    不满到不至于,但是对于玉进忠来说,枇杷就是他的心头肉,他谁也舍不得嫁,可偏又不能留着不嫁,是以就是再觉得王淳好,心里也隐隐对他生出一一种不快之意。
    其实还多亏了王淳是老大人的孙子,有这样的交情,玉进忠对他才又多了几分喜欢,否则他早就要教训教训这个整日与女儿打得火热的未来女婿了,让他知道岳父既然又称老泰山,那就是泰山一般的存在。想到这里,他还不由自主地活动了一下手腕。
    杨夫人见丈夫不语,还以为王淳果真有哪里不妥,赶紧推了他一下问:“是怎么一回事,你赶紧告诉我啊。”
    玉进忠用尽心思想了半天,最后还真没想出什么事来,只得说:“也没什么不满,就是想到枇杷要嫁给他,心里就不自在,恨不得揍他一顿。”
    杨夫人突然懂了,一笑道:“我也舍不得啊!”
    展眼到了腊月二十,枇杷去德州送还粮草,顺便拜年问候,这日正好回来了。顾不上洗去一身的风尘,便先向家里人讲述这些天的见闻,“德州在老大人的治理下竟然兴旺得不得了呢,粮价一斗麦才几十个钱;州府里街市上差不多与京城东、西两市差不多了;王淳现在正主办学政,每个县里的官学也都重开了,听说有些大的村子也都有了学堂……”
    一面说着又评论道:“我们范阳营州也应该开些学堂才好,现在两镇实在是缺读书人,连县官都选不上来,还有军中也要很多识字的记录帐目军功等……”
    又自语道:“我先前还觉得自己做得很是不错了,正想和王淳比上一番,结果见了德州的繁华便没敢与他提先前约定的誓言。看来明年我总要再下功夫,总不能输了他才好。”
    杨夫人听了她夹述夹议说了一大堆,笑着递了杯茶上去,“先喝了再说说老大人老夫人身子怎么样?”
    枇杷不笑了,轻轻地摇了摇头,“老大人头发更白了,老夫人还是原来的样子,王淳说只要不坏下去就是好的了。”
    “不过,老大人见了我非常高兴,还与我说了半天的话儿,老夫人直接留我住在她的院子里,我们每天天一起吃饭,”枇杷突然又想了起来,“对了,你们还不知道吧,十六娘回娘家了,还带着她的女儿,我看她这几年过得恐怕不是很顺心,似乎老了十岁似的。”
    “十六娘回来了?还带着孩子?”杨夫人一惊,“是曲七陪她回来的还是她自已回来的?”
    “是她自己回来的,”枇杷明白娘的意思,出嫁女回娘家如果没有丈夫陪同,往往就是另外的含意了,京城的世家一向都非常在意这些,便赶紧又道:“听说十六娘是和曲七生了气,嫌他不争气,才带孩子回来住些日子,但是并没有和离的意思。”
    杨夫人叹道:“唉,十六娘这个孩子,老夫人又要操心了。”
    枇杷安慰娘道:“我见她比过去话少了许多,平日总在老夫人跟前侍候着,大约经历多了,就比过去懂事了。”
    “但愿如此吧。”杨夫人道:“你可向老夫人说,今年实在是不得空,等明年春天一过,我就带守义媳妇去给她行礼?”
    “三哥和周姐姐成亲的好消息我怎么能不说?”枇杷笑道:“老夫人听了高兴着呢,还让我给周姐姐带了首饰。”
    说着又让人把礼物拿过来,一样样摆开,“这是老大人送爹的,这是王叔父送的,这是王淳送的……这些是给我的!”一会儿就把整张榻都摆满了。
    别的还罢了,杨夫人和周昕特别看枇杷收的礼物,老大人送了一对儿宝剑,老夫人一对儿红宝石累丝金凤,王叔父一对儿金如意,王夫人是彩缎十二端,十六娘也送她两支珠钗,便相互看了一眼笑了,两家早有默契让王淳和枇杷成亲,这些东西都选成对的,正也透露这个意思呢。
    正好守义的亲事办好,范阳营州的局势也稳定下来,过了年去德州拜见老大人和老夫人时正是给他们定下亲事的时候。
    是以两人笑过就都问枇杷,“淳哥儿没送你东西?”
    “当然送了,”枇杷一点也没发现娘和周昕别有心思的问话,笑着说:“因不方便拿过来,我回来时就让人直接送到我屋里了,是一套皮铠和一套铁铠,都是上好的,又比着我的身量做的,我当时试过就喜欢极了!”
    铠甲也要算是衣服,衣服一般是下聘时才送的,现在王淳竟然将衣服都送了!杨夫人便笑道:“淳哥待你还真不错呢。”
    枇杷得意道:“那当然了,我们可是同甘苦、共患难的交情了!”
    周昕听了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枇杷这话说得一点儿不错。”
    杨夫人看看女儿笑得很是欢畅,“患难之交的情谊更深哪。”

  ☆、第168章 胆子不小

枇杷与家人说了半晌的话,将德州、王家的情况一一向家人说清,又把礼物交待明白,杨夫人便笑道:“出了一趟门,在外面跑了几十天,赶紧回房里歇一歇吧。”
    枇杷依言站起来,却又道:“我一点也不累,这就将王淳送我的铠甲穿了来给你们看!”得了两套和身的铠甲,她最满意的礼物就是这个了,自然要炫耀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