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8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任福的尸身已经运回镇戎军,停在城中的一处小寺里。他的儿子任怀亮守在那里,等决定了之后扶回京城。由于刘沪到的及时,任福的尸身完整,包括他的盔甲、武器以及旄节等一应俱全,全部收在那里。这是一个大将最后的尊严,斩将与夺旗,是最能打击军队士气的。任福虽死,他的这一套仪仗还是完完整整。

    见到徐平等人到来,任怀亮起身行礼。

    徐平上前看了任福的遗体,现在是冬季,没有腐坏,依然还是当时的样子。转身安慰任怀亮:“马帅不负朝廷,朝廷必也不负马帅!你准备一下,这两天便就起身上路,把马帅运回京城。都护府和经略司会行文沿途州县,一路迎送,泾原路也会别派兵马护送。”

    任怀亮含泪谢过,有了前线两位帅臣的这个态度,任福身后待遇的基调便就定下来了。

    韩琦和庞籍一一上前,看过了任福遗容,安慰任怀亮。任福的丧事会由朝廷安排,让他一切无忧。韩琦当即表示出五百贯公使钱,让任怀亮路上使用,一应封赏,回京由朝廷决定。仿刘平例,任福身后封使相、赠谥号是必然的,可以获得武将的最高荣眷。

    不算爵位,这个年代官员的最高荣眷便是使相。不只是武将如此,文臣也是如此,即文职转武职中的一个特例,文极转武。文官升到了顶峰,便转武职,建节为节度使,同时兼侍中或者平章事,即使相。文臣中这是现任或者前任宰相的待遇,武将反而容易一些。

    因为任福死得窝囊,连带着韩琦也觉得窝囊无比,在任福身后给予了他超格待遇。给钱让其子扶柩回京是正常的,但派兵马沿路护送非比寻常,是前线的将帅表现出来的强烈态度。无枢密院令,沿边兵马不得入内地,哪怕是走马承受崔宣带着也不行。泾原路的五百兵马,只能送到本路边境,再向前走就要等枢密院同意才可以了。不过不管是徐平还是韩琦,都不相信枢密院会把这五百兵马打发回来,不然边帅与枢府的梁子就结下了。

    看过了任福,徐平又一一看了安放在这里的耿傅等人的遗体,只有葛怀敏和刘贺等人尸体被党项抢走,只有几具空棺。

    一一看罢,徐平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有些悲伤,又有些愤怒。禁军将士上阵参战,临战观望甚至望风而逃的有不少,但还有更多的如任福和耿傅这样的将领,在阵前哪怕一死,也绝不后退。但事实就是这样无奈,能战敢死的人就真地死了,那些临阵脱逃的将领却活了下来,还只是被略施薄惩,不耽误他们在未来登上高位。

    一支军队如果这样打下去,还能指望什么呢?军事制度,首先要保证这个系统内的人在制度的约束下,少犯错,甚至不犯错,其次还要把优秀的人选出来,把不合适的人淘汰掉。现在却做不到这样,淘汰只能靠敌人的刀枪,这怎么能行呢?


………………………………

第241章 羁縻还是郡县?

    吕夷简摘下老花眼镜,揉了揉额头,对一边的章得象道:“泾原路和陇右一起来文,说是派了五百兵马运送任福和一众阵亡将士灵柩回京,让我们给宣命。”

    章得象道:“此事不好吧,先例不可擅开。此次若是枢府同意了,只怕日后为成例,再有战事前线主将纷纷如此做,后患无穷。”

    吕夷简苦笑:“我何尝不知道?可他们的奏章里一句不提葛怀敏,却对任福如此大费周章,意思已经是摆明了的。我们若是驳回,必惹前线将士怨恨。此事驳不得啊,无非是宣命上加一句,以后不得援引此例罢了。”

    战前吕夷简札付两路,让泾原和环庆两路兵马去支援天都山战事,任福一路立功,而葛怀敏一路则惹出了天大的麻烦。吕夷简做得当然不错,但造成如此后果,事后必须要理清楚。此战到底哪里错了,哪里对了,各人功过,糊涂起来吕夷简也受牵连。前线帅臣已经表明了态度,要重赏任福,追究葛怀敏的责任,吕夷简自然要慎重。

    没有在奏章里直接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是徐平一贯的习惯,尊重主持战后清算的庞籍。他那里没有结论,徐平就只在自己职权内行事,对参战的陇右将士论功行赏。

    宋绶最近身体不好,请了长假,很多日子都不到枢府坐班了。枢密院现在只有三个人作主,日常就是吕夷简和章得象主事,王贻永备位,偶尔处理点无关紧要的事务。

    不过作为武将,提到了任福,王贻永道:“任马帅力战而亡,致所用铁锏都弯曲,真猛将!身后给以殊荣,即使破例,也不为过,可以允了他们两路。”

    吕夷简点头:“当然是只能允了,还能怎样?不然前线两位帅臣必然心中不满。只是此事重大,不好用札子,拟了熟状,各位画押,我去宫中奏事。”

    当下招了书手来,迅速草拟了一份熟状,吕夷简亲自带着,到宫里面见赵祯。

    天都山一场大胜,西北的局势已经明朗,元昊的叛乱已经败了,现在只剩下怎么败的问题。前线指挥的将帅大臣,徐平不用说,韩琦等人未来前途也不可限量。吕夷简刚刚六十出头,年纪并不算大,只是最近他的身体不好。他这一生宦海纵横,用的心思太多,透支了身体,自己也觉得只怕不能长寿。要为将来打算了,最少不能得罪徐平和韩琦两人。

    这几天赵祯很兴奋,一战而灭党项数万大军,还全部是精锐,自己取得了太祖之后最大的武功。从最初元昊叛宋的愤怒,到三川口一败时的惶恐,现在终于苦尽甘来,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这样一场大胜,让赵祯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很有意思,突然间就高大了许多。对周边的国家,凭添了无数信心,从此也有底气了。

    吕夷简到崇政殿的时候,李迪正在奏事。吕夷简没有说明要独奏,赵祯便让他进来与李迪一起,他现在满心的喜悦要跟众臣分享。

    赵祯见大臣依然不烧炭,但崇政殿里建了火道,里面温暖如春,大臣奏事终于不再像从前那样受罪了。行礼如仪,吕夷简把事情说了,交了熟状上去。

    赵祯正在兴头上,涉及西北将士的封赏,几乎全部答应。接过熟状,就当着吕夷简的面画了可,让小黄门拿了去用印,让吕夷简直接带回。

    给吕夷简赐了座,赵祯道:“适才与宰相正议论西北将帅,太尉来,正好同议。”

    见吕夷简自向自己,李迪道:“天都山一场大胜,朝中言论纷起,后边是战是和,众臣意见不一。接下来必有大事,我们还是先商量妥了好。”

    吕夷简连连摇头:“这个时候,本朝胜兵十数万,钱粮充盈,昊贼又精锐尽丧,岂有言和的道理?非杀到兴庆府,擒昊贼小丑问罪,尽复银、夏、兴、灵数州,不可停下!”

    李迪道:“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朝中众臣言论各异,总不是好事。要灭党项,当朝廷上下一心,定下方略,才好行事。主和的官员,无非是想循前朝故事,只要元昊去帝号上表称臣,便依然羁縻。主战的官员,则是要尽灭党项,郡县其地。重要的不是战还是和,而是战后如何处置党项之地。是羁縻呢?还是广置州县?”

    赵祯道:“便是如此。适才我与宰相商议,便是定不下来方略。若要羁縻,则难防日后不再出一个元昊,到时刀兵又起,生灵涂炭。而若是郡县其地,则番胡民情与我们中原汉人不同,只怕多生事端。而且那里地瘠民贫,设州县后必然要有官员,徒费钱粮。”

    从太宗时赵继迁叛宋最后议和,到现在过去数十年了,很多官员意识里已经把那一带视为化外,认为直接统治是累赘,这种观念是有人主张议和的基础。大宋的官员很会算经济账,有时候走火入魔,认为占了党项的地方是赔本买卖,不值得去做。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的心里,大宋疆土之外的地方,除了幽燕一带是汉人故土,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收回来,是一种政治正确外,对其他的地方兴趣不大。有唐朝的例子,普遍认为统治少数民族地区不划算,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只要他们称臣便就万事大吉。

    李迪说的战与和,不是对元昊的态度,他已经得罪死了大宋的君臣,万死不足以赎其罪。而是以后的方略,对党项的地是个什么策略,对那里的人是个什么策略,只有这些定下来了,才能确定打赢之后如何收手。

    如果确定以后那一带还是羁縻为主,战事现在就可以大致结束了。只要让党项的大臣把元昊杀了,送人头到开封来,则封杀元昊的人为节度使,一切如旧即可。现在的元昊已经众叛亲离,威望扫地,宋朝做出这个承诺,不愁党项没人去做。

    如果确定要郡县其地,让现在党项的地盘成为大宋直接治理的地方,则仗还是要打下去,一直把党项独立的武装力量全部灭掉。战事结束如何善后,什么样的方针政策,具体采取哪些措施,现在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治理要设官吏,怎么遴选,派哪些人过去,从当地选拔的话如何做,都要提前布置。这些不定好,仗打胜了还是有无数麻烦事。

    徐平来的奏章这几个人都看过了,陇右已经定好,天都山一战结束,就立刻着手进攻韦州和鸣沙县,打开灵州的大门。党项已经精锐尽失,又出了山区,不可能再挡得住北上的陇右诸军,战事可能很快就结束。不早做好准备,到时难免手忙脚乱。


………………………………

第242章 节制三路

    镇戎军前线在对天都山一战进行清算,京城则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胜了党项之后,对那里是羁縻还是郡县。纷纷扰扰之中,曹克明带着数万大军北进,灭了被封锁在天圣寨和乾兴寨之间的党项残军,刘兼济攻占了天圣寨。

    一切都还没有定论,为了稳定前线,朝廷对直面战事的三路进行了人事调整。

    夏守赟以宣徽南院使、天平军节度使判相州,调离西北前线,陕西路不再设都部署一职。徐平以陇右都护节制秦凤、泾原、环庆三路兵马,统一指挥对党项的战事。

    因为任福的死,朝廷总要做一个交待,韩琦调离泾原路,改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知秦州,但不再兼任都部署、招讨等使。秦凤路的军政体制至此确定下来,经略使彻底成为地方主官,不再作为帅臣指挥战事,战争指挥权移交给都护府。泾原路仿秦凤路例,由礼部郎中、枢密直学士梁适接替韩琦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渭州。泾原路的禁军拣选之后,并入陇右五军之中,补足原来所缺的兵额。剩下的兵马,则分隶各都巡检司,负责地方治安。原来泾原路的钤辖、都监等各种名目的兵职,全部统一为都巡检司的都巡检和巡检,多出来的人员则编入陇右各军任军职。

    至此,陇右都护府辖下的各军,正式成为与三衙禁军并列的另一支重要战略军队。五军所属军队的统兵官,不再被视为兵职,而被视为军职,算入武将军职的迁转序列。桑怿和明镐、高大全和景泰、刘兼济和种世衡、曹克明和张昇、张亢和田况,这十个人不管以前是文资还是武资,从此之后一律视为管军大将,地位与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相同,待遇也比照办理。宣威、擒戎、横塞、清朔、宁朔五军,在编制上视同于禁军原来的厢,不再是名义上的军。原则上,都护府都护地位视殿帅,同都护视马帅,军法司地位待遇则视步帅。只是同都护未设,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人员,只是先有一个编制而已。

    天都山一战后,陇右五军证明了自己比禁军能打,徐平在秦凤路的军政制度改革,从此之后得到朝廷承认,正式成为制度。陇右五军的全体官兵,由于这一改变,地位和待遇得到了大幅提升,与三衙禁军精锐看齐。由于对武将来说,军职和兵职不同,相对来说军职升迁快速得多,待遇和地位也高得多。同样的级别,由军职转兵职都会迁官,而兵职同级转军职,则相当于提升,这五军的将领未来前途一片光明。当然,桑怿和高大全以前就还带着禁秩,这又是另一个序列,御前忠佐军名下,与军职、兵职无涉。

    环庆路因为有大量的三衙禁军主力,依然由经略安抚使兼都部署和沿边招讨师,制度与以前相同。葛怀敏死后,由许怀德晋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兼环庆路副都部署,统一指挥那里的军队。陇右军这一两年的表现,特别是天都山一战的对比,让许怀德以下诸禁军统兵官对他们有一种畏惧感,再没有从前的傲慢。特别是许怀德,曾经在京城中当众被高大全一合生擒,天生就怕那几个人。他天性圆滑,走了夏守赟这个大靠山,再不敢对徐平的安排说一个不字,都护府发出的军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