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5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觏拿着酒壶沉吟了一会,才道:“也就是说,现钱入户等,要想不算进户等里,便就要把钱存入钱庄。那什么公司从钱庄里借贷,钱庄由此坐吃利息。都漕,是不是这样?”

    “不错,正是如此。还有一点,钱不存入钱庄,直接入股公司也是可以的,一样不计入户等当中。只是公司的钱,就不是随便可以动用的了。要保证这一点,官府必须要掌控住公司里钱的去向,要有人去查公司的账目。年后,我便从三司勾院借几个人来,教本路各州各县查账的方子。就是公司的账,也要按官府定好的规矩来做。”

    要让公司的资金不随便向个人手里流动,必须要有制度保证,让官府能够监督资金的流动。由此要求官府必须有强大的审计能力,能够监控整个社会的资金运作。徐平花了一年工夫在三司推行记账手段的改进和审计手段的变革,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了。

    几个人都低头沉思,想着徐平所说的这一系列动作的意义和后果,房里一下子静了下来,只有火花在通红的炭上爆开的声音。

    徐平摇了摇头,夹着羊肉在锅里涮着,平静着自己的心神。

    热的烈酒入肚,酒劲立即散开,很容易让人兴奋。徐平现在就是这样,脑子里转着各种各样的想法,虽然有点蒙,但思维却异常地活跃。这样的状态,思想可以蹦出很多火花来,但逻辑思维能力下降,也更加容易异想天开。

    企业或者就叫公司,再加上银行,是商品经济链条中关键的两步。由公司代替单个人成为社会经济的单元,从而让人的因素减少,资本更加独立,可以大大加快商品经济的脚步。而且实事求是地说,以这个年代的标准,徐平推出的政策并不算激进,最少比历史上几十年后的王安石变法缓和得多了。

    当时户等最初改革,地方官府为了增加中上等户的数量,专门派出公吏每家每户去数房梁,去数砖瓦,连一只鸡下多少蛋都要计算。最厉害的时候,甚至家里的锅碗瓢盘有几双筷子都要做为资产算进户等里。后来由于闹得太乱,由吕惠卿提出“手实法”,即一切赢利性的固定资产,比如出租的房屋,耕种的的土地,各种磨房和渡船等等,才作为分户等的依据。即使如此,也还是不能遏制地方官府的欲望,你算赢利他们便就挑生意最好的一天或者一段时间算,渡船给你算到上面用了几根钉子,锱铢必较。

    宋朝是中国最能对内折腾的朝代,法令经常变更,而且由于中央集权特别强大,会一下子就捅到社会的最底层。虽然执行会变得荒腔走板,但总能强行推行下去。

    在三司的时候,中书有吕夷简牵制,有王曾压着想平稳不折腾,徐平没有办法推行这些政策。现在到了地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利用户等重定条例的机会,把社会上沉淀的资金逼出来,加入到即将开始的商品经济大潮中。

    按照律法,储存现钱本来就违法,只是难于执行,而且没有太多的意义,地方官府也没有动力去推行。徐平现在只是给地方官府一个认真执行的理由,把社会上的现钱清查清楚了,便就会增加中上等户的数量,自己更加容易做事,这跟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也不用怕这项政策推行下去会导致铜钱从京西路大规模地流出,私自携带大量铜钱一样违法,算是走私。钱法最严厉的时候,就连开封城内带铜钱出城门,超过数量一样是犯法的,到了天圣年间才正式废除这项禁令,但各州之间依然不许大量携带铜钱。也正是如此,不管什么原因,出远门必须把钱换成飞票或者金银等轻货,虽然会被收手续费,也只能如此。不仅仅是因为铜钱难运,更因为法律就是如此规定。

    这个年代,铜钱并不是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是有地域限制的,不然西川数路的铁钱制度早已经崩溃。这些限制,给了徐平推行政策的方便。

    李参最先打破沉默:“如此一来,钱入户等,那民户私藏现钱便就不违禁了?此事要政事堂下敕令同意才行,我们一路可没有如此权限。”

    徐平笑道:“难得糊涂,有的时候不要把事情算得那么清楚。我们只要不再受理因为私藏现钱的案子即可,禁令还是留在那里。真到了不得不废的那一天,自然而然就会从法令里废掉,政事堂说不定会主动下敕令呢。”

    这话一出口,其他人都一起笑了起来,知道徐平是在打马虎眼,本路的改革先推行下去。跟法令违背的政策,只是从执行方面下手,而不直接去废除法令。这样一来,地方州县便就有了灵活性,也不会因为法令变更而引起大的动荡,最主要是避免来自朝廷的阻力。

    官场上做事本来就是这样,怎么可能完全按照律法来?就是按律法,怎么解释,怎么去执行,历年的诏书和敕令还有冲突呢。官员如果能力和经验不足,会被公吏左右。胥吏地位那么低,怎么做到的?便就是在按例行事的时候,专门拣他们希望的条例出来,看你不顺眼了便就拣根本做不到的条例,官员对条例不熟根本没有办法。

    先易后难,从实事做起,用事实去说话,是徐平的基本原则。最好能够先不要动现有的法令,等动社会发展到那一步,水到渠成,自然会有人去推动。自己掌握大局,何必去做这种容易引反弹的事情呢?
………………………………

第59章 扫雪

    几人见徐平决心已定,便不再去无谓地争论可不可行,开始讨论一些细节。

    李参道:“像家里藏钱这等机密事,许人告,外人又怎么可能知晓?若是家里人出来首告,比如家里奴婢告其主,官府受不受理?”

    徐平摆了摆手:“这些按律法来即可,奴不可告主,出来首告的官府不理。”

    在法律上,奴婢都是良人,与主人雇佣关系,但从社会心理上,还没有摆脱以前主仆关系的影响,认为奴仆是主人家里的一分子,同居共财。这种情况下,以奴告主便就有了道德背叛的含义,除非是主人谋反或者受主人虐待,不然奴告主官府是不受理的。而且会对告主人的奴仆进行处罚,但对其告发的事情不予追究。

    知道家里面藏钱的一般都是本家人,如果允许奴仆可以告主,可以有效遏止这种行为。

    但徐平进行改革尽量追求单纯,仅限于经济领域,而不去触动社会的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反弹。要提高奴仆的地位,自然会有其他更合理的方式,没必这个时候惹麻烦。

    看了看几个人的表情,徐平又道:“此事要按一般首告的案子办理,不但是奴仆不可告主,而且首告必须要实名实姓,不得密告。诸如隐去名字投状,或者张榜于各处白壁,不留名字的一律依以前以谣言惑众论处。诸位,允许首告只是一种威慑,不可以倚告这一点把政令推行下去。不然,民间鼎沸,闹出事情反而于政令推行不利。”

    几个人点了点头,并没有异议。他们最怕的是徐平急于求成,不顾一切地推行自己定的政策,那样下面就难办了。只要徐平的头脑还清醒,事情就好做。

    接下来,几个人讨论了一些技术问题。比如在有了公司之后,以前徐平所倡议设立的一些买卖社之类如何界定。牛社、渠社之类好说,只是简单的互助合作组织,并不与外界发生经济往来,社的资产平摊就好。那窑社、买卖社之类就必须说清楚,这可是跟公司一样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最终定下,首先会、社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只是互助合作,开始计算利润追求赢利的时候,便就改制为公司。这是应有之义,就像徐平的前世,当国家对供销社进行经济核算,要求自负赢亏的时候,供销社实际就消亡了。后边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实际上已经改制为公司企业。

    至于一些小的经济组织,比如百姓开的小店铺,比如酒楼旅店,沿街的铺子,如何进行定性。最终还是决定,这些小店铺还是按以前管理办法不变,不算公司,不用受到官府法律之外的制约。但相应的,也享受不到公司的待遇,比如不能从钱庄借贷,店铺的资产一律算入户等之内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把公司定位在商品经济运行中的骨干力量,但一些对商品经济进行补充的小的经济实体,还是按照旧办法管理。怎么选择,由百姓自己决定。

    新的政策,以引导为主,而不是猛烈的行政命令逼迫为主。

    五个人边吃边喝,边讨论着相关的问题,直到东方泛亮。

    徐平伸了个懒腰,看了看窗外:“说是赏雪饮酒,却不想外面雪深盈尺,我们酒已经喝了无数,却不曾出门看一看。走,今天便就说到这里,出门赏雪去!”

    五人一起出了房门,只见地上的雪已经铺了厚厚一层,踏到雪地里试一试,都没过膝盖了。这雪竟然下了整整一夜,到现在还没有停。

    这是洛阳今年的第一场大雪,从转运司后衙望去,周围已经白茫茫一片,整个城市都成了冰雪的世界。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西北的皇宫也不见了影子。

    王尧臣左右看看,口中道:“好一场大雪!常言说瑞雪兆丰年,来年必然好收成!”

    众人连连称是,站在雪地里,看着雪花在身边纷纷扬扬。

    看了一会雪,徐平对王尧臣道:“伯庸,你再辛苦一点,过一会去看一看洛阳城里住的灾民。这种大雪天气,是他们最难过的时候,要保证吃饱穿暖,切不可出现冻饿而死的!”

    王尧臣应诺,回到房里拿自己衣服,命公吏去找自己的随从,准备回官衙。

    出了房门,与其余几人告别,王尧臣刚刚准备要走,徐平又叫住他:“对了,雪天灾民聚在一起无事可做,背井离乡的,难免要起思乡的心思。你去看过吃的住的如果都没有问题的话,便就安排灾民上街扫雪,把洛阳城里大道上的雪都扫一下。”

    “扫雪?”王尧臣不由皱起眉头,看了看天。

    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人霜,什么时候要官府组织人扫雪了?天下之大,也只有开封城每到雪后会由厢军清扫主要道路上的积雪,洛阳可没有这个规矩。再者说了,现在雪还在下呢,扫什么雪?

    徐平道:“现在雪已经小了,想来过不了多少时候,一起了风,雪就该停了,现在扫雪也勉强可以。――不要管那些细节,关键是让灾民有事情做,不要聚在一起伤春悲秋!”

    王尧臣点了点头,这才明白了徐平的意思。

    大量人员聚在一起,互相之间又不熟悉,还都是今年受过灾的,最怕的就是闲着没事坐在那里。一个注意不到,就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预料不到的事情。最好是找点事情给他们做,不要闲下来,一闲下来就容易出事。至于做的事情是什么,反而不重要。

    看着王尧臣带着随从急匆匆地离去,徐平叹了口气:“我们这些人衣食无忧,下雪了便就踏雪寻梅,也是雅事。只是民间百姓总有熬不过这一个冬天的,唉――”

    李觏道:“都漕常怀怜悯百姓之心,已经是京西路百姓之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世间总有事情是人力所不及,想不到的,不用挂怀。”

    “我明白,只是偶有所感罢了。”徐平看着漫天尽舞的雪花,叹了口气。“不知道杨告和种世衡在汜水县如何,这样的天气,一切工程都要停了,几万人聚在一起,不要出事情才好。只希望这一场大风雪,能够平平安安渡过。”

    (备注:到年关了,过年期间我只能力保不断更,其他的就不敢保证了,读者见谅。)
………………………………

第60章 新的门路

    “哎呀,这样的天气,风啊雪的,两位不在家里好好呆着,怎么还出来啊?你看这雪这么大,走路都艰难,在家里暖洋洋地烤着炭火多好!”

    正在酒楼门口扫雪的唐老儿见种诂和齐本吉联袂而来,住下手高声喊道。

    两人到了跟前,齐本吉笑道:“这一场大雪,端的是风景无限!我们两人正要去龙门山赏雪,在主人家这里买些酒菜,带上山去。”

    “好,好,两位随我来。”唐老儿急忙放下手中的工具,一边带路,一边说个不休。“前些日子种小官人不是提起城里张十二郎的烈酒?后来我们两口儿思量,这倒也不失为一条路子。这里正临南下大道,来往的客商多,做苦力搬运货物的人也多,不正是要享用那些酒菜的人?我特意进城去找张十二郎商议,十二郎是个好人,不辱没张相公的脸面,一口应承下来。只是卖酒他做不了主,还是多亏我家大姐,这事情才定了下来。”

    齐本吉问道:“这事情唐大姐怎么帮得上忙?”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