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4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斟酌。”

    柳八娘咬了咬牙,抬起头看着徐平,沉声道:“这事情本来难以启齿,但我不甘心白白受辱,更加做不到忍气吞声!今日说出来,请待制主持公道!”

    徐平微微有些诧异,莫非柳八娘并不是想要更多的赏赐?点了点头,对柳八娘说道:“八娘子尽管说来听听,我在朝廷为官,主持公道自然是应该的。”

    “那一日,因为天气炎热,我便打了井水,在房里擦洗身子……”

    即然下了决心,柳八娘干脆豁了出去。把那天刘二怎么骗进自己房里,事情怎么发生,刘二步步紧逼,意图为非作歹,最后被赶来的小厮无意撞破,一五一十地都说了出来。就连最后柳三变赶到,无奈暂且把事情按下,也都讲得清楚。

    徐平静静听完,眉头不知不觉皱了起来。

    见柳八娘话说完了,情绪却引起来,在那里愤愤不平,咬牙切齿。徐平道:“八娘子放宽心,京城首善之区,清平世界,怎么可能让贼人逍遥法外?你只管回到店里坐等,事情总会有个交待。”

    事涉三司和开封府,若是上心,徐平还是有办法的。

    知开封府程琳虽然是徐平的老上司,两人的关系其实一般,说起来程琳还受过徐平的牵累。不过这种小事情,也麻烦不到程琳头上去,现任的开封府推官吴遵路和韩琦,徐平还是说得上话的。尤其是韩琦,可是徐平的同年,关系不比别人。

    官员的差遣才是权责所在,这个年代的人对差遣比对官职看得更重。徐平是极少见的进士出身,官和职能跟差遣对应起来的人,大多数的中下层官员,都是以小官担当重任。就如范仲淹,他的本官才是员外郎,身份都在那一个天章阁待制上。

    差遣一般来说没有明确的品级,但习惯上,还是有高下之分。在官员眼里,差遣可以分为十二等。宰相第一,两府执政第二,两制之上为第三,徐平所任的三司副使和司马池的御史知杂同为第四等,三司判官和转运使同级为第五等,之后是提点刑狱第六,知州第七,通判第八,知县第九,州里的幕职官第十,令录十一,判司簿尉排在最后,为最底层的第十二位。

    同在第四等,实际上御史知杂能排到这个位置跟御史地位超然,台宪纠查百官有关,可以破格使用仪仗,出行多数官员都要避让,又提高了这个官位的地位。真正的实权,别说是御史知杂,三司副使比很多两制以上的官员都大得多。

    官场上徐平的那个永宁郡侯其实没有用处,龙图阁待制可以让他直接与皇帝赵祯接触,这是极大的特权。而对于其他官员,三司盐铁副使这个身份就重了。

    不说徐平跟开封府官员的私下关系,仅仅是盐铁副使出面说话,开封府衙就必须重视。徐平托付下去的案子,开封府必须要有让人挑不出毛病的答复回来。

    柳三变能够让柳八娘尽心尽力地与自己一起制新曲,说动她的就是徐平这个盐铁副使的差遣。只要徐平愿意,就可以把刘二送到牢里去。

    世人常说权贵,实际上在这个年代,权比贵好用得多。徐平现在是真正的大权在手,不说别的,满朝官员的俸禄发放都在他手里管着呢。

    柳八娘知道徐平是大官,但大到什么程度她并没有概念,能不能让刘二受到应有的惩罚,更加心里没底。听了徐平的话,犹犹豫豫。

    徐平也没法向一个歌女解释,也没有必要向他解释,不管柳八娘,对一边的柳三变道:“耆卿,借一步说话。”

    柳三变暗暗吸一口气,随着徐平到了凉亭的一边。

    看着柳三变,鬓边的发头已经花白,整日脂粉堆里耳鬓厮磨,也磨不掉他脸上的风尘色。徐平到了嘴边的重话,不知不觉又咽了回去。

    官场政治上,此时的柳三变在徐平眼里不值一提,一句话可以让他飞腾达,一句话也可以让他跌入深渊。这次柳三变找柳八娘来,手段实在是粗劣不堪,但两人地位差得太远,这种粗劣而又直接的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这毕竟是传名后世,流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篇章的一代才子,在徐平的眼里,柳三变的地位还是比他在其他同时代的人的眼里重得多。

    斟酌了一下措词,徐平道:“柳七,事情既然是你撞破,你便应该帮着八娘子申明开封府。开封府如何断案,可以另说。你怎么能够诓八娘子来我府上唱曲?对一个弱女子用这种手段,如何对得起你的进士出身?对得起你身上的官袍?”

    柳三变满脸惶恐,向徐平拱手:“待制说的对。不过――”说到这里,柳三变苦笑,摇了摇头。“一是我官位低微,当时店里主人和小厮都向着那个闲汉,没有人证物证,报到开封府里还不是自取其辱吗?再一个,徐待制,我们都是开封城里人,我为白衣时的名声你自然知道,开封府里的人有成见,如何肯信我的话?我比不了待制少年时,弱冠就有张相公赏识,年纪幼小就高中进士。就凭这一点,开封府上下就不能驳你的面子。唉,真心为了八娘子着想,也是带她到你这里来才是帮她。”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当年落第只图口舌痛快,现在知道厉害了?白衣卿相原是唐朝时指刚登第的进士,什么时候填词作曲的也敢这么自称了?年少时轻狂无状,到老来,这账少不了就要一点一点还清楚。

    柳三变出身官宦世家,上代叔伯和自己这一代兄弟好几个进士,在他的心里,也是极希望中进士做大官的。当然,最好是又做大官,又不耽误自己做青楼柳巷的风流才子。世上哪有这种好事?李后主以帝王之尊也不能把两头都占了。

    年少时轻狂,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视天下的读书人都如无物,觉得没一个比得上自己。直到科场蹉跎,柳三变的这股狂劲才慢慢消磨了去。如今他也有了进士的出身了,再想上进,以前在士林欠下的债就要慢慢还了。

    都是开封人,柳三变倒还乖巧,知道跟徐平拉老乡关系。不过徐平脑子清醒,不会被人奉承两句就昏了头。凭着开封府乡贡出身,本地官府确实会给徐平面子,日常节令聚会,请不到徐平,也会请他的父亲徐正去,作为乡里耆老。但开封府到底不是一般的地方官府,让他们真正重视,还是因为徐平手里握着的财政大权。

    看着面前的柳三变头以已经花白,神情落魄,徐平原来想说的一些重话终究是没有说出口。人已老,过去的就都过去吧,他还真能像张士逊一样,五十了才发迹?

    想了想,徐平叹了口气,问柳三变:“你费了如许心力,定然也是有事求我。说吧,到底是什么事情。”

    柳三变样子忽然有些腼腆,扭捏起来。

    徐平不觉失笑:“有话就直说,你看我这里客人不少,不能多在这里陪你。”

    “下官是想,是想,如今年岁大了,想求一个近便的去处。依朝廷惯例,新科进士两任知县,都是一近一远。下官上一任在余杭,惯例大多是要到川峡或岭南去,不知待制能不能为下官说句话,就在陕西路或者河东路找个方便小县?”

    听了这话,徐平笑道:“你还真是敢想!据我所知,因为你在余杭跟当地官妓来往过于密切,有失体统,审官院要找个小州让你做幕职官去。你竟然还想着要更进一步,到河东陕西当知县?自己心里面没有数吗?”

    听了徐平的话,柳三变如遭了雷击一样,茫然无措。

    徐平道:“罢了,你的话我记下了,有什么结果,你只管在家里安心听消息吧。”
………………………………

第140章 党项细作

    柳三变站在那里不住地搓手,徘徊不去。按道理讲,仅仅是从徐平这里知道了自己要被降一等使用的消息,就不枉了他花这么多心力制新曲。好歹官宦世家,有些人脉,到处活动一下,说不定就把事情翻过来。

    但问题是,柳三变找谁去?朝里当权的,都对他这个浪荡才子有成见,不会给他好的差遣。满朝大臣,也就徐平这个新进最好说话了。

    心中千回百转,最后化作一声长叹:“待制多多费心。柳七年近五旬,比不得少年时候,实在难以远行。就是做幕职,也希望能到个近便州军。”

    说完,柳三变从怀里取了一本小册子出来,双手递给徐平:“这是下官一生的得意诗词结成一本小书,前些日子印了出来,聊慰平生。待制万不要闲嫌弃敝陋。”

    徐平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接在了手里。

    把自己的作品结集出版,你以为自己是梅尧臣还是石延年啊。诗庄词媚,那两个诗人的作品结集,必然会很好卖,手里宽裕的文人都会买一本放在案头。柳三变的词结集出来,貌似只能卖到青楼妓馆里去,文人买了也不好当众看。

    徐平拿书在手,略翻一翻,脸色才舒缓下来。好在柳三变还有自知之明,集子里是以文人词为主。虽然还是多涉青楼,但基本吟咏的都是离愁别绪,甚至间或还有一两首词义颇壮。柳永不是只会填那些你侬我侬的男女情词,其他的也擅长,只是他的胸怀全是小儿女,少了那一分气势,才限制住了自己。

    后人所谓的豪放词,首起应该是范仲淹,守西北时候的一曲《渔家傲》开两宋新声,至苏轼而大成。这个年代,像徐平偷辛弃疾的《破阵子》,大家只会称一个“壮”字而已。词的主流,还是以晏殊为代表的小令,新兴的自然是柳三变和张先的慢词。

    徐平其实还是很想收集一套柳词全集的,自己看不看不说,放在家里,百年之后这家伙的名声起来,说不定能做传家宝呢。不过以自己的身份地位,跟柳三变接触多了都会引起非议,也只能想想而已。

    把书合上,徐平想了一会,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最后,才对柳三变道:“这小册子印的倒是精美,京城里印书,跟以前大不同了。”

    “如今京城里面,除了三司和国子监,民间印书自然是段娘子的铺子为第一。下官的这本小书,便就是在段娘子那里印的。听说最近她那里从东南招了一些熟手的工匠到京城来,检字排版比其他几家都要快捷。尤其是有一个蕲州人毕昇,带着四个儿子尤为得力,段娘子获益良多。”

    “嗯,怎么还有毕昇到京城来?”徐平一愣,忙抬头问柳三变。

    柳三变没想到徐平这么大的反应,急忙问道:“待制莫非是认识这个人?”

    “不认识,只是听着名字有些耳熟。”

    这一世自然是不认识,但前一世毕昇这个名字可是大名鼎鼎,没办法,谁让沈括一不小心就把他记下来了呢。算一算时间,毕昇出现很平常,徐平只是一时没有想到而已。蕲州那里多出刻字工匠中的好手,算是地方上的特色。以前,这些刻字工匠大多都是到附近的宣州和远一点的杭州谋生,那两州的印书业都发达。现在活字印刷术起来,这可是关系到蕲州无数刻字工人生计的大事,他们中的一部分,便主动到京里来,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的谋生本领,也实在是情理之中。

    见徐平不多说,柳三变也就不问。段娘子从邕州来,听说原本是与徐平有些瓜葛的,两人一个守孝,一个有妻,当然不敢在他面前乱说。

    把柳三变的小册子收到袖子里,徐平道:“事情我记下了,你只管回去,安心等消息就是。能不能依旧任知县,看你的造化,我尽力不让你到边远州军去就是。”

    柳三变等的就是这句话,急忙躬身答谢。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他到了一个地方任职,那是无论如何也管不住自己,经常是跟官妓私妓混到一起。官妓只是在官府里应付差事,以歌舞赴筵佐酒,官员跟她们来往密切了就是把柄。柳三变名声在外,再有这种种事情,升迁哪里有那么容易。

    打发走了柳三变和柳八娘,徐平的心情莫名地有些不好。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一道鸿沟,放不下身段的,想要在这鸿沟的两边都站上一只脚,到头来,只能落到鸿沟里苦苦挣扎。柳三变就是这样,当他想起来后悔,着实有些晚了。

    城北徐平和王拱辰合开的那间食铺,五丈河边的空地里搭起了凉棚,未到晚上已经食客盈门,人都坐满了。

    閤门祇候王中庸带着几个番胡打扮的人,顶着一脑门子的汗,随着小厮到了河边一处僻静的位子。这里用几竿修竹与其他的位子隔开,清幽静雅。

    在位子上落座,王中庸抹了一把汗甩到地上,对小厮道:“小二,先不忙着点菜点酒,去端盆清水过来,我们几个擦一擦脸。”

    小厮答应一声,转身去了。

    王中庸对坐在对面的几位番人道:“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