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世富贵-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傲教旎碌挠晁籼谄鹄矗染拖裨谡袅镎粢谎?

    就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韦知州阴沉着脸走向新的太平县衙。

    罗白黄知县就在他的身边,脸色惨白,好像中暑了一样,低着头只顾走路。只是几天时间,两人再没了那天酒楼里的意气风发。

    黄天彪迈着四方步,与申安禄并排走在两身后,悠然自得。

    申安禄看看前面两人,小声问黄天彪:“县尉,这次括丁,我们两个的族人一样包括在内,怎么你一点不急?”

    “有什么好急的?”黄天彪显得语重心长,申承荣不在,他就拿起长辈教晚辈的风范来,“我们两家还有多少族人?再说那些族人大多都已经在蔗糖务里做活计,括不括的有什么区别?”

    “也是。”申安禄乖乖点头,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跟黄天彪走得这么安稳。这次括丁法施行对他们两家影响微乎其微,轮不到他们头痛。

    黄天彪慢慢悠悠地又道:“再者说了,咱们这位上官徐通判有时候做事确实严厉了些,但却从来不坑人。括咱们蛮人的丁,肯定会有所补偿。”

    “县尉是说我们还能跟着别人捞便宜?”

    “什么捞便宜?本就是我们该得的吗!”装模作样地说了一句,黄天彪左右看看,附在申安禄的耳边道:“我们是通判的自己人,通判不亏自己人。”

    申安禄点点头,面色轻松下来。要说自己人,他比黄天彪更有资格。如今段方任太平知县,某种意义上那可是他姐夫,还有比这关系更近的?可惜天杀的黄从贵把姐姐掳走,一直都没有消息,不然这关系可就坐实了。

    申安禄却不知道正是因为阿申不在,段方才当上太平知县,不然申峒就在治下,按回避法这位子怎么也轮不到段方。

    县衙门口有几个差役正在粉刷白壁,旁边有人架鼓。这里原来是太平寨的知寨厅,知寨只是管理驻扎的军队,并不管民事,这些衙门的必要配备都没有。其实不只是这处新县衙,整个太平寨属下,包括各蛮人州峒,都在仿着内地建这些设施。

    宋朝政令的传达,除了依靠乡下的里正和乡书手,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各村镇和重要路口的白壁。官府政令、海捕文书等等都是在这上面张榜,甚至有不得志的文人造谣生事也是作文贴在白壁上。这里边疆小县还好,京城的白壁谣言甚至让朝廷都头痛,又不能限制民众投诉,以至规定凡是投书张榜的必须属名,匿名的一律以谣言论处,也算是这个年代的实名制了。

    早有差役等在门口,见到众人过来,引着到了县衙里面的会客厅里。

    段方坐在主位上喝茶,众人进来,他没有起来迎接,甚至连脸色都没有变过。以前做如和知县,土官与他互不统属,见了还如同僚见面,现在这些土官都在他管下,徐平特意交待过没必要给他们脸面。

    这几年邕州和太平寨发展都一日千里,上上下下深受其惠,哪一个不是变得红光满面,富态起来,像黄天彪那样。惟有段方是例外,为了今天与众土官见面,段云洁给他做了新官袍,哪怕最细微的地方也给他修饰一新,可段方再怎么穿着新衣服,依然是那一副饱经风霜有样子。把衣服一换,这就是个天天刨地的老农,让人看了唏嘘,怎么也想不出来这就是二十年前,来到这里的那个君子如玉的少年官人。

    等众人全部到齐,一一落座,段方放下茶杯,沉声问道:“本县属下各州峒官员都到齐了吗?”

    新任太平县主簿方天岩起身道:“禀知县,到齐了。”

    方天岩是浔州进士,天圣八年殿试落第,由本路转运使奏补为官,一个月前才调来邕州。

    段方放下茶杯,看了看众人,沉声道:“今日唤诸位来,只因县境各州峒要行括丁法,一些事情要交待下去。”

    说完,段方读了批复下来的徐平和冯伸己联名的奏章,以及附在后面的徐平所写的注意事项。

    读完之后,段方又道:“这是本县前所未有的大事,做起来千头万绪,通判特意交待,此事宜缓不宜急,稳字当头。县里有上面发下来的榜文,你们领了回去各处张贴,务必使上下人等,都了解清楚。”

    说毕,方天岩拿了一大叠纸,给在座的诸位土官分发。

    分发完毕,段方道:“括丁之后不比从前,各里管俱要设里正乡书手,凡大的村镇要路口都要设白壁,张贴朝廷布告,你们不可马虎。”

    罗白黄知县早看段方一万个不顺眼,听到这里,高声叫道:“我们属下蛮人识汉字,读不来这写的什么,找哪个做里正乡书手?!”

    话一出口,在座的土官纷纷称是。

    段方慢条斯理地道:“无妨,你们只需找出人来,送到县里教他们识字,我这里已经安排好了,误不了事!”

    黄天彪听到这话,瞪大了眼道:“县里还教认字?不瞒知县,这两年我也找过几个先生,银钱花了不少,到现在也没认几个字!”

    “哦,想学你可以跟着来!”

    段方眼皮都没抬,语调都还是平静。

    黄天彪眼珠转了转,没敢再说话。最近日子他托了孙七郎,在徐平面前说项把自己调到太平县来,如果成功了段方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不敢得罪。

    其他土官都议论纷纷,还没听说过官府特意教蛮人认字,这事情是好是坏他们一时也想不明白。

    徐平却早已做好打算,只要地方把人送来,几个月的培训后这就是朝廷在地方上伸下去的根须,靠新培训的人必然有办法把数百年传下来的土官架空。

    整个邕州地区括丁法的实行,徐平已经与冯伸己商量定了,为免让紧邻的交趾有机可乘,左江道地区宜缓不宜急,只以这些要做的琐碎小事拖着,等冯伸己那边大局已定这里再全面展开。

    (这两天欠字数和章节,没什么说的,确实是有事耽搁了,读者见谅,后续一定会补上。好不容易上一次推荐,自己却……唉!)
………………………………

第85章 猛虎入狼群(三)

韦知州和黄知县一直没说话,见一众土官都在里正乡书手和认不认字上纠缠,不由对视了一眼。

    谁也不比谁傻,在座的这些人哪怕天资差一些,这么多年掌握治下土民生杀大权的土官做下来,脑子磨也磨灵活了。哪个不知道现在知县段方说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就是没人开口问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情,越想要知道的事情,越想要别人开口,自己带好耳朵就行了。

    黄知县向韦知州点了点头,站起身来,高声道:“上官,在下有一事不明,还请上官赐教!”

    段方看看他,淡淡地道:“讲!”

    “我们管下地方都行括丁法,又设里正乡书手,人都不归我们管了,那我们做什么去?”

    “督办赋税钱粮,审理民事诉讼,杖刑以下你们可以决断,杖刑以上送州县。在其他地方,这可是百里之官的职掌,事务繁难,权责又重。地方上的亲民官,朝廷最是重视,怎么会觉得没事做了。”

    段方语调平淡,好像在述说着一件本该尽人皆知的事情。

    黄知县冷笑一声:“上官不用把这些事情说得多了不起,我们哪一个不是做了多少年了!还杖刑以上送州县,以前别说杖刑,砍头的罪过我都断了不知多少!你们这不就是把我们架起来了吗,那班刁民不能打不能骂,你凭什么收钱粮上来!欺我们蛮人不晓得外面的事吗?到时候钱粮收不上来,你们肯定要逼到我们头上。我们在座的这些人,要不了几年就得倾家荡产,嘿嘿,到那时候,我们可就是连现在家里的奴仆都不如了!”

    这话出口,一众土官交头接耳,纷纷称是。自邕州行括丁法的消息传出来,他们没少打听外面的事情,尤其是广南东路行过该法的地方。有的土官贪图权势,揽了里正的差事在身上,有头脑灵活手段巧妙的是成了一方之霸,但更多的人被整得家破人亡。里正衙前是重役,内地人人闻之色变,这些边远地区的土人不知道厉害,坑得可是不少。

    段方也不阻止这些土官,只是道:“你们是官,收不上来钱粮也找不到你们头上,黄知县你想多了!”

    黄知县头一扬:“你敢保证不找我们?”

    “保证什么?本官受朝廷委派,治理一方百姓,行朝廷法典,你们虽然在本官治下,也是本官同僚。一样为官,你不想着怎么为朝廷效力,却在这里为自己的几斤粮米斤斤计较!黄知县,你成何体统!”

    段方一脸沧桑模样,脸又黑,这一下板起脸来,像个黑脸罗刹一样。

    黄知县冷哼一声,恨恨地坐下。

    其他土官面面相觑,虽然心里都不满,却也不敢站出来反对。原太平寨属下的各州峒,除了左州地方偏远,其他都有路直通,或者就在左江边上,没有与官府对抗的本钱。

    见黄知县碰了一鼻子灰,韦知州阴恻恻地道:“段知县刚上任,就好大的威风!徐通判都没说过这种话,你一知县倒是大言不惭!”

    段方看着韦知州,黑着脸道:“韦知州要我怎么样说话?”

    “哼,我凭什么与你说?这次怎么不见徐通判?”

    段方道:“通判身上多少大事,是你想见就见的?若是觉得我做得不妥,你自可以到提举司前投书,看看通判见不见你!”

    “欺负我们蛮人不识字吗?哼,我就找人写了去投!”

    段方冷冷地道:“提举司的衙门就在那里,你尽可以去!不过,韦知州我提醒你,这是本官第一次以太平知县的身份招你们来,容你放肆,如果下次再坐着与本官这样说话,我的板子不是放着好看的,是要打人的!”

    “你——”韦知州瞪着眼睛,却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些土官在地方官前有座位,是徐平开的头,算是法外恩典,但徐平面前可没人坐着想说就说。

    不管本官如何,土官位在汉官之下,谈话时座位都没有,这是宋朝的规矩。韦知州欺段方新官上任,把这规矩不放在眼里。

    由于徐平身份的改变,现在的提举司不仅指提举蔗糖务,还兼提举左江道溪峒事,管着这里的蛮人事务。

    上次徐平跟这些土官讲道理,他们爱理不理,现在他们要来与徐平讲道理,徐平却不见他们了。

    徐平有自己的事要忙。

    提举司衙门后边的空地,新建了几座炉窖,原来蔗糖务属下制农具的工匠被招了十几人来,都是经验丰富技术最好的。这些人由孙七郎带着,已经忙了有些日子了,徐平一有空闲就过来。

    天上一点云彩都没有,火辣辣的太阳下连树都萎靡不振,蝉虫躲在树叶里没命地疯叫,天地间蒸腾的热气躲都无处躲。

    树荫下,徐平坐在交椅上慢悠悠地喝着茶,看着身前桌子上的地图,心里默默地计算。

    左江道括丁法的事情暂缓一下不是什么都不做,新招的属于溪峒事提举司的公吏大多都派了出去,在各处草市、要道口、渡口等人流较多的地方建白壁,贴榜文,晓谕地方民众将要实行的括丁法的内容,甚至行新法后每亩地需交的两税数目等都明白条列。

    与各土官征的赋税相比,官府所定税额是极低的,而且蛮人地区除了土官的家属亲戚,也找不出来个上户,繁重的差役与他们无关。一旦括丁,对于普通的蛮人来说不啻于从地狱到天堂。

    徐平的想法很简单,趁着必须要拖延一下的时间,让土官和他们的亲信与普通蛮人的矛盾先发酵一下。不说这些普通人在自己动手的时候能帮自己,最少可以保持中立,推行括丁法的阻力就会小得多。

    研究地图则是考虑打的策略,这种改革想不流血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尽量少流血,速战速决,把负面影响减到最小。一旦地方叛乱拖的时间长了,徐平不在乎,朝廷中可是会有官员让他难看。

    “官人,装好药了,您再来看一看!”

    正在徐平沉思的时候,孙七郎走上前来,兴奋地搓着手说。

    徐平起身,也有点兴奋,对孙七郎道:“走!”

    地上是一门小炮,高大全提着火把站在一边,沉默不语。

    孙七郎走上前拍拍高大全的肩膀:“官人过来了,点火啊!”

    谭虎带了两年个兵士守到徐平身旁,神情紧张。

    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威力却是大得很,而且站在一边也不安全,上次炸膛就让孙七郞躺了好几天。也就是孙七郞这脾气,差点小命没了都不在乎,好了从床上爬起来还是天天鼓捣。

    谭虎的职责就是保护长官的安全,可不敢有丝毫马虎。

    高大全举起手中火把,看看众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