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掌上娇- 第1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甄家,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其素深吸了一口气:“奴才知道了,立刻就去安排。”

    皇帝嗯了一声:“过个三五日,早朝上支使人回个话,给谈家喊个委屈,谈昶旭的大理寺丞,朕当殿许给他。”

    其素略抿了抿唇,嗳了一声应下来,旁的不敢多问。

    “至于立后的事情嘛——”皇帝拖长音调,抬头看了看天,“等谈家摘出来之后,还是得许贵妃一个后位啊。”

    中宫不可能长久的无主。

    虽说陛下抬举了成贵妃,可毕竟这些年来,与娘娘分庭抗礼的一直是谈贵妃。

    成贵妃想此时后来居上,这事儿就很值得推敲了。

    陛下在处置了甄家之后,不会再容谈家多久。

    人只有在放松警惕之时,才更容易出错。

    出了错,才能抓到把柄。

    其素刚想应声,皇帝却叹了口气,又开了口:“不过阿羡的丧仪,等事情了结,也该着手办了。宫中既然有丧,她虽然是废后,但也是朕的发妻。册后大典,还是要压后再行。”

    “陛下……”其素眉心微蹙,叫了一声。

    皇帝沉了沉声:“怎么?”

    “奴才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皇帝大概是猜到了他有什么话,神色微变,摆了摆手:“你说。”

    “当日太后劝陛下以大局为重,将娘娘的死讯压下不发,陛下如今既然许贵妃这个后位,奴才虽然不该多嘴,可心里清楚,陛下这是为了叫谈家人放松警惕,仗着出了一位继后,他们族中总会有不规矩的子孙。”

    皇帝嗯了一声:“所以呢?”

    “所以奴才想来,娘娘的丧仪,大办不得,更不能为这个,将册后大典往后推。”

    “其素。”皇帝叫这两个字时,几乎是咬牙切齿的。

    其素陡然一个激灵,他知道,皇帝不悦了。

    可是皇帝的怒火,却没有发泄出来。

    也许是他心中明白,起诉所言句句在理。

    而且真的到了那一日,只怕太后仍旧会出面阻拦。

    可他想给他的阿羡最好的,生前亏了她的,死后总要给她补上。

    皇帝觉得无奈至极,长叹一声:“今日若换了别人,朕非刮了他不可。”

    其素心下松了一口气:“是奴才多嘴了。”

    皇帝摇着头:“你是真心为了朕着想的。”

    说话间,皇帝早已下了城楼,往内宫而去。

    面前这是一条三岔路,皇帝站在路口,左右看了看。

    许久之后,他挪动脚步,往左边那条路走了,还一边儿吩咐其素:“朕一个人走走,你们不必跟着了。”

    其素动了动嘴,想劝,可是话又不敢出口,只好应了下来。

    往左去,那是明仁殿的方向。

    直到此刻,其素心里才真的同情起谈贵妃。

    他从前觉得,贵妃聪明有余而心气儿不坚。

    如果贵妃从一开始就能像娘娘那样,与母家、与朝堂隔绝开来,或许陛下不会这样待她。

    其素其实一直都不明白,贵妃明知道陛下不喜欢她与谈家书信来往,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成贵妃不也是从潜邸就跟着服侍的人吗?她不是也能够自持自重,从不过问宫外之事吗?

    若要在其素看来,与太后的想法是一致的。

    无论是娘娘,还是谈贵妃,都是不及成贵妃本分的。

    只是陛下爱重娘娘,所以娘娘偶尔在朝政之事上插两句嘴,陛下都当成了夫妻间的相互扶持,从不多加苛责。

    太后未必不生气,只是不愿意为了这个,同陛下母子不合,再加上娘娘不与甄家来往,所以这么多年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素无奈的摇了摇头。

    谈贵妃这一生,注定是悲哀的了。

    他正往福宁宫那边走,却迎面遇到了面色不佳的太子爷。

    其素唷了一声忙上前去请安:“殿下怎么在这里?”

    太子今年也有十六了,皇家的孩子成家早,他十五岁那年就已经从明元殿搬到了太子宫,娶了武英殿大学士的嫡次女做太子妃。

    所以从他搬去太子宫后,除去每日到明元殿给太后请安之外,是不在内宫走动的。

    今儿其素乍然见了他,便愣了下。

    太子哦了一声:“才刚去给太后请了安,本来是要去寻父皇的,但是福宁宫的宫人讲,父皇还没回去。”他说着,挑眉看其素,“怎么?今儿去送公孙大人他们,出了岔子吗?”

    太子在这个年纪上,陛下还没放手叫他插手政务。

    太后为这个跟陛下吵过几次,后来还是太子自己跑到太后面前,说他年纪还小,情愿跟着师傅再多进几年学,太后才渐渐的消气儿。

    其实陛下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的。

    甄籍毕竟是太子的外祖父,虽然太子是太后一手拉扯大的,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陛下真的要动甄籍,太子少不得出面说情,这个情,太子是一定求不下来的。

    如果闹的父子失和,那是陛下绝不愿见的。

    所以还不如干脆就不叫他插手朝政上的事,届时只消一句罪业滔天,祸乱朝纲,太子也说不出什么来。

    其素这里出神,就一时没有回话。

    太子沉了面色:“你在听孤说话吗?”

    其素听出他语气中的不悦,忙回了神,躬身礼了礼:“回殿下,陛下才刚往西边儿去了。”

    “西边……”太子喃喃了一句,随后定睛看其素,“明仁殿吗?”

    其素轻咳一声,点了点头。

    太子却一味的摇头:“父皇不该去的。”

 346:记得谢鹿鸣吗

    其素听见这个话,自然是怔了怔的。

    他不能说太后把太子教的不好。

    为人君者,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太子从小就做的极好。

    无论人前还是人后,都是一派人君风范。

    以至于太子这么多年来跟娘娘一直不是十分亲近。

    即便是在长成之后,太子和娘娘的关系,也只能以生疏来形容。

    其素知道,娘娘被废,迁居明仁殿时,太子悄悄地去看过。

    彼时他觉得太子其实是个面冷心热的孩子,心里还是牵挂着亲娘的。

    然而眼下他又说出这句话,其素心里就不由的有了别的想法。

    可是太子仿佛不想再跟他多说什么,稍稍错了两步,冲他摇了摇头:“内臣是贴身服侍父皇的人,总该多劝一劝父皇才好。”

    其素忙回了一声是,可还是有些不明就里的。

    一直到太子身形渐远时,其素才猛然反应过来。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也许陛下前脚进了明仁殿的大门,后脚消息就会传出去。

    虽说这些年来,陛下一直操心料理宫里多余的舌。头,可又如何处置的完?

    纵然不是传消息出宫,可就算传到太后或是两位贵妃那里去,也不是什么好事。

    其素抿唇,返身望向太子离开的方向。

    这位年轻的储君,对他亲生母亲的死,似乎是感到悲怆的,可仔细看下来,又觉得他竟然是无动于衷的。

    就连陛下多去明仁殿走动了两趟,他竟都察觉出不妥来。

    其素深吸了一口气——皇家的孩子啊。

    话却又说到了应天府那里去。

    当日四房分了宗,崔溥命人将后面甬道上堆砌了石门,与其他几房隔绝开来。

    没过几日,他就在外头挑好了宅子,也不再与长房通气儿,一家人就忙着搬了出去。

    后来崔溥出事,钱氏一时慌了神,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长房。

    可是崔润和大太太又陪着崔琼上京了,崔沪是个不拿主意的人。

    钱氏当日上门,章老夫人因猜到了她的来意,便选择了闭门不见。

    这才真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钱氏无奈之下,只得回到家中去。

    其后的几日里,她托人给袁家送了信儿,借的还是袁慧真的名儿。

    可是一连等了三日,也没等到袁家人的回信。

    直到崔溥被押解进京,她才彻底的慌了。

    怎么会走到了这一步呢?

    她突然想起了康氏,如果当年不是崔溥……

    溥大太太终日以泪洗面,不知道哭死过去了多少次。

    偏偏崔易又是个不学无术的,他父亲出了这样的事,他虽然心里着急,可是却一点法子也没有。

    那是崔溥被带走的第十二天。

    钱氏把能够动用的关系,都动用了。

    可是崔溥的这件事显然闹的太大,竟然无人敢应声儿说替他求情。

    钱氏走投无路,把自己关在房中,也不肯再出门去求人。

    崔瑜踩着细碎的步子,信步而来。

    她伸手推开了门,引得钱氏皱眉看过来。

    因她那里是背着光的,钱氏眯了眼也没看清是谁站在那里,就冷了嗓子:“不是说了谁也不许进来吗?”

    崔瑜走进去几步,声儿浅浅的:“祖母。”

    钱氏稍松了口气,面色缓和了些:“瑜姐儿啊。”

    崔瑜嗯了一声,见钱氏冲她招手,便又近前去。

    钱氏长叹了一声:“心心念念分了宗,可好日子还没过起来,坏日子就已经临头了。”

    “祖母……”

    不待她说完,钱氏就又开了口:“陛下如今只是将你父亲押解入京,可如果不是铁证如山,陛下又怎么会轻易……”她抿了唇,握紧崔瑜的手,“我早就说过,不许他再跟陆秉均往来,可他从不肯听,还为这个跟我红过几次的脸,如今出了事,才真正知道厉害了,可也为时已晚。”

    崔瑜一惊:“祖母,您是说父亲的事情,和陆伯父也有关系吗?”

    钱氏不知道该怎么同她解释。

    一个小小的陆秉均,几时能被摆到台面上来了?

    这里头牵扯的,实则是甄家啊。

    钱氏无奈极了,只是一味的摇头:“与你说,你也不定听得懂。总之,等案子查清楚,一个抄家也许是跑不了了。咱们手头的地契房契,只要是公中登记的,只怕一样也保不住。”

    崔瑜的小脸儿立时垮了下去:“这个我知道。”

    钱氏听她说知道,下意识的挑眉:“你知道?”

    崔瑜点点头:“前两天母亲已经跟我说过了,她还清算了下她自个儿的嫁妆,还有这些年攒下来的东西,多少还有些。”

    钱氏便哦了一声,眼眶就热了。

    这个儿媳妇,她不说多看不上眼,可也没有多待见。

    她喜欢如润大太太那样能持家,能理事的儿媳妇。

    可是康氏显然不是,她怕事,甚至有些漫不经心。

    家里的事情,她宁可一样也不管,全都推给自己来料理。

    若一时有什么大事,就更不要指望她去拿主意。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一次,竟把这件事想在了她前头。

    “你母亲的想法,与我正不谋而合,”钱氏稍稍坐正,“我这里也打发了人去清算了,且要看看够咱们撑多久的。况且你们三个都还没成亲,将来要用银子的地方还多着,我真是……”

    钱氏也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女儿,嫁到崔家后更是一天的苦也没吃过。

    人到暮年,却要经受这样的挫折,她往日那些高傲的心气儿,也已经被磨平了八。九。

    “说起这个……”崔瑜轻咬了下唇,抬眼看向钱氏,“我正是有这么一件事,在心头过了几过,才到您这儿,想着跟你说一说的。”

    “哦?”钱氏音调微扬,“什么事?”

    “您还记得谢鹿鸣吗?”崔瑜眨了眨眼,柔声问道。

    她一提起谢鹿鸣,钱氏立刻就明白她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谢鹿鸣看上了崔瑛,她们早就看出来了。

    只不过婚姻大事,毕竟还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况且崔瑛年纪还小,而且当日谢鹿鸣又是借着做客的名义,走动崔府,这事儿他当然不能开口了。

    “你是想——”钱氏拖了拖音,后话没有再问。

 347:自扫门前雪

    崔瑜的想法,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了。

    钱氏为了崔溥的事情,求了那么多的人,可是都无疾而终。

    那么谢家呢?

    那么谢鹿鸣呢?

    想到这里,钱氏脸上非但没有喜色,反倒有些怒意浮现:“你是要拿你妹妹的婚事做买卖?”

    崔瑜一时讶然:“您怎么能这么说呢?”

    钱氏眯了眼看她:“不是吗?谢鹿鸣看上了瑛姐儿,所以你父亲出了事,你想起他来。你一定是想着,谢鹿鸣必定会尽力帮忙,就算谢家不帮忙,他也一定会想办法。毕竟你父亲还在的话,咱们家和谢家也算得上门当户对,可你父亲要是不在了,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