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气安康-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灰。

伸了个懒腰,李红冰感到精神振作了一些。一转头,就看到书案上压了张纸。

李红冰拿开镇纸石,廖廖数字映入她的眼帘:“救命之恩,不胜感激。后会有期。”墨汁早已干透,看来那人已经走了多时。李红冰用手指弹了弹纸张,“报恩就不必了。后会有期?还是别见的好。”

“小清,你在跟谁说话?”苏氏梳洗完毕,踱步进来,见床上空无一人,不由讶异道,“那人呢?”

“自己跑了呗!”李红冰无所谓道,见苏氏柳眉轻皱了一下,颇有担忧之意,忙笑道,“娘,你别担心,昨天我给他服了两次药,后来见他气色好了许多,应该清了余毒,没什么大碍了。如果有事的话,他能跑得那么快吗?”

苏氏觉得女儿说得也有道理,便笑笑,转身去厨房做早饭。李红冰不想吃,就让苏氏放在锅里热着,自己则回房补眠。

由于苏氏与范老先生中午都不回来吃饭。李红冰可自由掌控地时间十分地充裕。她也放纵了一下自己。这一觉一直睡到下午时分方才醒过来。梳洗完毕。就着锅里地早饭吃了。李红冰才想到要到后院地蘑菇园里看看。

由于“三头菇”在这几天便可收成。院子里早就扫出来一片空地。专门晒蘑菇。而盛装蘑菇地箩筐。张二花也带人清洗干净。就等过几天蘑菇采摘下来。作盛装之用。

李红冰刚走到后院。便看到一个矍烁地身影正从侧门而入。心中一喜。不由迎了上去。叫道:“范爷爷。”

范老先生已经年逾六十。须发尽白。但腰板挺直。精神矍烁。双目炯炯有神。说话条理清晰。走路稳稳当当。丝毫显露不出老年人地老态龙钟。

见是李红冰。范老先生笑着应了。

李红冰有些奇怪:“范爷爷。今天怎么这么早就下了课?”

“孩子们家中有事,所以早早让他们回去。”范老先生一边说一边朝蘑菇屋走去。

张嬷嬷小桃等人一见范老先生,忙上前打招呼。

李红冰心中暗想,这也难怪,村庄里的

私塾里多是一些贫家的孩子,来求学的目的无非多识几个字,会一些简单的算术,不致于做一个睁眼瞎。既然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科考,仅仅为了识字,多上一天学与少上一天学倒没什么区别。

“三头菇长势如何?”范老先生问道,抬脚进了一间最近的蘑菇屋。

“嗯,长势良好。已看得见菇伞了,这几天就能收成。”李红冰一边答道,一边拿过一个口罩上范老先生戴上,一边拿过一个放大镜递到范老生先生手里。

范老先生俯下身子,用放大镜仔仔细细地察看了下面几排的蘑菇,点点头,眼中露出满意的神情,“这几天尽量不要多浇水,一天一次就够了。”

“范先生,刚才小清姐已经吩咐过了。”小桃笑嘻嘻道,“我们大家都谨记着呢!”

范老先生直起身来,赞许地望着李红冰。他这个关门弟子,聪明好学,精明能干,事事还能考虑周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范老先生,这么早就放了学堂?”问话的是张嬷嬷。

见范老先生点点,张嬷嬷又道:“这么早下了学堂,我那个淘气的孙子又不知哪玩去了。这大冷的天,就是要到水边去玩,他爹都拎棍子打过好几回了,就是不听。”

张嬷嬷低下头去,叹了口气,她家光孙子就两三个,管不过来。想起什么似的,她又抬起头来,“说到听话,我那个顽劣的孙子最听一个人的话。”见众人的目光望了过来,她笑着转过头来,“范老先生,你那个学堂里上个月是不是来了位姓贾的年轻教书先生?”

上个月?贾先生?范老先生与李红冰对望一眼,相视一笑,一副明了的样子。

“我那孙子对那位贾先生可是佩服得不得了,现在还念叨着呢。说那位先生学问好,课也讲得好,还会讲故事。讲那个什么来着,对,叫龟兔赛跑的故事。”

“什么叫龟兔赛跑,我怎么没听说过?”小桃好奇地插话进来。

李红冰便笑了起来。什么真先生贾(假)先生的,只不过是她一时贪玩,弄了个“假”先生的化名,女扮男装,重操了一下旧业而已。作为现代教育界一个有着五年资深教龄的幼儿园老师,教育小朋友她可是最拿手的。再说,这小朋友的意志趣向,也是古今贯通的。

多久没拿过教鞭了?初初施教时的生涩感,但很快她就找到了感觉。望着台下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她暗道,虽在古代,但这也是祖国的花朵啊。

第四十六章 晚饭间商议做新衣(大修)

(求收藏票票!!)

天色渐暗,苏氏和范老先生相继回来,李红冰淘米做菜,忙个不亦乐乎。在现代一个人住惯了,本着不能委屈自己的原则,李红冰一般情况不食方便面,不吃速食快餐,一有时间就挎个篮子上市场,做几个合口味的拿手小菜,还有空闲,就对着电视里的“美女私房菜”学做几道美食。

饭厅设在苏氏母女居住的那排平房里。面积不大,恰恰能放下一张梨木桌子,还有一溜的椅子。简单朴实,重在实用。

范老先生在首位上坐了,苏氏坐在旁侧,李红冰则坐在下首。不一会功夫,李红冰就端了菜盘子上来。有大葱炒鸡蛋,有香芹炒肉丝,山笋冬菇焖猪手,还有范老先生最爱吃的蟹粉狮子头。这蟹粉狮子头是苏氏特地从扬州城里带回来的,李红冰一年也没吃过几回,是扬州城的一大特色菜肴,以鲜嫩丰腴著称,入口而化,咸鲜隽永,是范老先生的最爱。

“来,范老爷子,尝尝这个。”苏氏亲自把一个蟹粉狮子头夹到范老先生碗里。李红冰学着苏氏,也把一个狮子头夹到范老先生碗里,道:“范爷爷,快尝尝,这种东西,要趁热才好吃。”

范老先生呵呵笑着,心中一阵唏嘘感慨。自己要是有个儿子,能娶上像苏氏这样贤淑的媳妇,那真是几生修来的福气,要是能生个像小清这样乖巧的孙女,那真是锦上添花,人生再无所求了。

吃了几口菜,李红冰想起什么,问道:“娘,昨天黄二嫂子拿了料子过来,我看了,很不错的料子,就要了。你和范老先生的呢?拣了什么好料子没?”

“喜欢就好。”苏氏微微笑道,“我听黄二嫂子说了,这是上好的丝缎,做冬衣最合适不过。我和你范爷爷的料子早就订了。明天我就叫城北的李裁缝过来。”说到这,苏氏顿了一下,转向范老先生,“范先生,您也一块量了吧。”自范老先生与苏氏母女住在一块后,范老先生的生活起居,都由苏氏照料着。

“那就有劳苏大妹子了。”范老先生呵呵笑道。

“先生说哪里话?当初要不是范先生照应着,我们母女……”苏氏说着神色便黯了下去。

“这又说到哪里去了?老提那些伤心事干嘛?”范老先生倒是很看得开的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现在这日子也还过得去,要想就多想想以后的事。老想过去的事情,苏大妹子,这点可不好。”

苏氏笑笑。知道范老先生指地是什么。这么多年了。对于儿子地死。她总是一直放不下。以致郁结于怀。身子一直不好。

“苏大妹子。如今小清也大了。你就少操点心。安心享享福。看。”范老先生夹起一块大葱鸡蛋。放进嘴里。一边嚼着一边啧啧赞叹。“小清地手艺是越来越精湛了。这么简简单单地材料都能做出这么好吃地菜来。要是以来谁娶了咱们小清啊。那真是有口福了。”

李红冰顿时红了脸。佯装生气地叫道:“范爷爷!”

“哦。小妮子害羞呢。那爷爷不说了。”范老先生捋着胡子一本正经道。“爷爷刚才好像说错了。不是谁娶了你有福气。是海子有福气。对不对?”说罢哈哈大笑。

李红冰地脸更红了。

苏氏也不禁莞尔。她地小清真地长大了。不但会照顾自己。而且还会赚银子。过不了几年。又快出嫁了。想到这。苏氏心里滑过一丝怅惆。

吃过晚饭,撤了饭桌,范老先生先回了自己的居所,苏氏母女二人在正厅里品茶。

茶几上支起一个小火炉,炉上一个精致的茶壶,袅袅的热气正从茶壶中冒出。顿时,茉莉花茶清幽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正厅。苏氏和林氏是手帕交,又同是苏杭人,两人的兴趣爱好也大致相同。

“小清,你明天要到城南去吗?”苏氏呷了一口小翠斟好的茶,问道。

“嗯,”李红冰点点头,想了一下压在书房案桌上的一批订单,城南的几个庄子倒是占了大多数。本来,她也是打算明天亲自跑一趟,给那些老主顾送送货,顺便洽淡一下明年的购需情况。此时被苏氏一提起,倒让她觉得有些奇怪,“娘,有事吗?”

“哦,是这样。”苏氏放下手中的茶盏,“刚才回来的时候我在路口见到你林大娘,她说这几天要转风了,担心海儿的衣衫没带够,就托我问一下你什么时候去城南,顺便给海儿捎几件冬衣去。”

“哦,这样啊。”李红冰低下头,脸上飞起一片红霞。林大娘是仅仅要她去几件冬衣,还是有别的安排?虽说桃花村迁过来的村民都住在了扬州城郊外的村庄,但相距扬州城并不远,黄二嫂子又每天都要往城里跑,不去劳烦她偏偏要等到自己送货的时候才提及此事,又是何意?

想起上次林志海回来,距今已有几个月了,莫非是林大娘他们相隔太久生分了,才有如此安排?

李红冰这样一想,一阵甜蜜沁入心田。几个月不见,说真的,她也开始有些想念那个清朗的身影,还有英挺的剑眉下蕴含儒雅气息的双眸。缘份真是奇怪的东西,八年前李嬷嬷打趣她说要结娃娃亲时,她还想着以后世事不知如何变幻呢。想不到,一场变故,竟拉近了他们俩人的距离,也朝着众望所归去的方向发展去了。

翌日,天边刚射出第一道霞光,苏氏蘑菇园里,一个纤丽的身影,正站在万丈霞光下。

今天的李红冰显然是经过了一番精心的打扮,粉红的长裙戈地,外罩一件银狐皮披风,云鬓高挽,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清一色的七枚珠钗斜插入鬓,更显清丽出众。

人常言,年轻就是资本。十三四岁的少女,本来就是如珠如玉般的年纪,如今经这细致的梳洗打扮,就如一颗明晃晃的珍珠,闪出璀灿的光华来。

第四十七章 书院学子对对子(大修)

苏氏也起来了,母女二人坐在一起用过早饭。苏氏含笑望着女儿,看她凝神的时候,眉宇间便显现出沉稳宁静的气韵来,这不由使苏氏想起多年以前。多年以前,在桃花村那伫立于门槛之上的六岁小人儿,也是这般嫣然巧笑地凝望着她,眉宇间的娴静柔和,令她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看到多年后的女儿。

后院里,停了两辆马车,一辆是盛装货物的马车,一箩筐一箩筐晒好的干蘑菇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后车厢里。苏氏母女二人则坐上了另一辆马车。赶车的伙计一声吆喝,马鞭一挥,两辆马车便“达达”地朝城中方向驶去。

早两年,苏氏就在城北方向,寻了一个铺子,租了下来,雇了一个抓药的伙计,自己则做起了坐堂大夫。

到了城北药馆,苏氏下了马车,又细细叮咛了李红冰一番,马车才又朝城南方向驶去。

城南一带,是扬州城内比较富庶的地方,有几个庄子,良田万顷,那里的人们生活水平比较高,酒肆杂货店也比较多,对于蘑菇的需求也比别的地方大,每年冬夏两季,李红冰都要往这里送好几趟蘑菇。

走了约半个时辰,便到了城南,一个庄子一个庄子送过去,马车上的箩筐渐渐少了起来。临近晌午时分,马车上几十箩筐的蘑菇已分送完毕,还顺带接了明年的单子。

在庄子里的饭馆用过午饭,问了城南书院的地址,李红冰等人便驾着马车便朝城南书院驶去。

城南书院。

远远望去,一块巨大的横匾镶嵌在庄严肃穆的大门之上,四个漆金大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相传,这是前朝的一位新科状元,也就是城南书院的第一个状元郎的亲笔题字。至那以后,城南书院名声大震,各地的学子慕名前来就读,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出过好一两名状元,几名榜眼郎与探花郎。

一踏进书院,便有一个精瘦的老头子前来相询,想必是这书院的值守。李红冰说明来意,那老头一听林志海的名字,眼中便现出恭敬的神色,指了指前面不远处的课堂。

一路行来,李红冰不由暗暗赞叹。真是百年名校,古树高耸入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地上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见一片落叶,林间小道也不见学子们打闹嬉戏的场面,果然是学风严谨。

正值午休时间。整座书院寂静无声。只有西北角地学堂传来了一些说话地声音。

坐在前排地是一个浓眉大眼地青年人。此刻正转过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