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恕9堆硬写奈鞲缣厝耍兆庸每嗖豢把浴

西哥特人能够忍受罗马人的压迫吗?罗马的局势会因这些西哥特人发生改变吗?

第四节罗马危机

西哥特暴动

攻陷东哥特帝国,赶走西哥特人后,匈奴人占据了乌拉尔山和喀尔巴阡山之间的整个草原,暂时停止了西进的脚步。

罗马帝国情知一旦匈奴人前来进攻,必将全盘崩溃。听说匈奴人暂时放弃了西进,罗马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公元377年,匈奴人和东哥特人民族、阿兰人民族结成了“三族联盟”,实行利益均沾的政策,而其他民族,如斯基尔人、卢吉人等则地位低下。

不久后,匈奴人把自己的统治范围分为两部分:顿河流域至里海为东部,第聂伯河流域至多瑙河为西部,两部各由一位出色的匈奴贤王管辖。

此后,匈奴人就在刚刚占据的草原上建立了匈奴帝国,开始在这里悠然放牧。罗马人为了安抚匈奴人,不时向匈奴帝国交纳大量的贡税,供这些匈奴人享用。匈奴帝国拿了罗马的钱财,就变得安分起来,没跟罗马惹出太大的是非来。

公元378年年初,罗马帝国的巴尔干岛上发生了大饥荒。居住在这里的西哥特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阿散那立克和弗里提格作为西哥特领导,被迫请求当地的罗马将军卢皮奇努斯和马克西慕斯开放一个市场,让西哥特人向罗马人购买食品。

市场很快就开放了,可是当西哥特人蜂拥着赶到时,一看食物的价格,全都傻了眼。这个市场的物价贵得惊人,就连猫肉和狗肉这种罗马人不吃的食物,西哥特人也买不起。

西哥特人无奈之下只好跟商人们讨价还价,但是商人们坚决不讲价。就这样,西哥特人的钱财都被罗马奸商榨走了。

饥荒依旧在持续,许多西哥特人钱财花尽后,只好被迫卖身为奴。而那些不甘心失去自己的西哥特人则开始策划发动暴乱。

罗马将军卢皮奇努斯听到了西哥特人准备暴乱的风声,就邀请弗里提格参加宴会,告知他要讨论解决饥荒的问题。

弗里提格料到卢皮奇努斯肯定心怀鬼胎,但他毫不畏惧,只带了几名亲卫,去单刀赴会。

到了卢皮奇努斯的将军营,宴会马上就开始了。酒过三巡后,弗里提格见卢皮奇努斯有些醉意,马上手起刀落,砍掉了卢皮奇努斯的脑袋。

事后,弗里提格发出消息说,罗马人企图在宴会上谋害他和其他西哥特领袖,然后把所有西哥特人都变成奴隶。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西哥特人震怒了,纷纷揭竿而起,很快就把巴尔干岛上的仓库一扫而光。

弗里提格担心西哥特人寡不敌众,就跟阿散那立克提出联手起义的要求。没想到,阿散那立克一口拒绝了。不久,阿散那立克就成了为罗马帝国效命的叛徒。

弗里提格情知西哥特难民无力与罗马正规军相抗,就派使者去请匈奴人帮忙。

巴拉姆贝尔闻讯,认为正好可以借机在罗马讨点好处,就派出一万骑兵南下罗马救援弗里提格。

西哥特人故意打开由他们镇守的多瑙河防线,让匈奴骑兵进入罗马,与匈奴骑兵共同攻打罗马。

此时,罗马帝国正在和波斯国交战,皇帝瓦伦斯听说西哥特难民造反,马上调集大军向巴尔干挺进。

公元378年夏季的一个早晨,西哥特义军与罗马大军在阿德里亚堡城西相遇,战斗一开始,双方旗鼓相当。厮杀到中午,罗马大军逐渐占据了上风,西哥特义军开始败退。瓦伦斯立即下令,从背后截断西哥特人的退路。

就在这时,罗马大军的北部蹄声震天,灰尘蔽日,不消一刻,无数箭矢雨点般地倾泻在罗马军的阵地上,罗马士兵们纷纷倒地身亡。西哥特人见匈奴援军赶到,赶紧趁机向罗马大军中投掷标枪。霎时间,罗马大军乱作一团,互相践踏,死伤惨重。

激战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罗马大军四万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罗马皇帝瓦伦斯腰上中了一箭,突破重围向西南方逃去。

西哥特人见状,奋力追击瓦伦斯。瓦伦斯躲到一座房子里,避而不出,西哥特人放火烧房,瓦伦斯竟然被活活烧死。

匈奴骑兵在罗马抢够了战利品后,也无心恋战,就撤回了多瑙河北岸的大草原。

在罗马得到好处的匈奴人还会卷土重来吗?匈奴将会如何对待罗马呢?

分裂罗马

弗里提格带领西哥特人继续进行反叛,很快就占领了巴尔干半岛。自此,巴尔干半岛成为一个火药桶,不时地在罗马引爆。

公元379年至380年,弗里提格去世后,阿散那立克将巴尔干地区的大部分西哥特人纳入麾下。

公元380年,在罗马讨到便宜的匈奴人又不安分了,向多瑙河中游平原发动了猛烈的入侵。匈奴骑兵所到披靡,当地的日耳曼民族——马考曼人和夸德人狼狈逃窜,去寻觅新的家园。

好在,匈奴人并未对走向衰败的罗马帝国趁火打劫,罗马帝国的威胁依然来自西哥特人。

公元382年,罗马帝国的新皇帝狄奥多西皇帝与阿散那立克达成合约:哥特人停战,亶誓保卫罗马帝国的疆土,并在战争的时候提供兵力。而罗马人则必须允许哥特人在一些地域分得土地,并可以自定法律、自选首长,免除土地租税,还要获得罗马皇帝的赏赐。

协议达成,双方暂时进入了和平共处的状态。

这些协议对哥特人是比较有利的,但对罗马帝国却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此,罗马皇帝狄奥多西抑郁成疾。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撒手人寰。由于生前非常支持天主教,教众们给他封了个“罗马大帝”的称号。可惜,狄奥多西枉为一代君主,却不会教育后代。他临终前,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留的年纪都还小,前者18岁,后者11岁,而且智商都很低。

在这两个类似痴呆的儿子中选任一个继承者,狄奥多西实在很为难。不得已下,他临终前将罗马帝国分作东西两部,两个儿子一人一半,不偏不倚。至于将来哪个儿子能重新统一帝国,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尔卡狄乌斯统治着亚洲西部、埃及和希腊等地区,建都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统治着意大利、高卢、西班牙等地区,建都罗马城。

狄奥多西心知两个蠢儿子不会治国,万一被人篡权,恐连小命都不保。为此,狄奥多西把两个儿子托孤给名将斯提里科。可是,狄奥多西的良苦用心,却引起另一位名将的不满,那就是阿拉里克。

阿拉里克是西哥特人,而斯提里科是汪达尔人。哥特人与汪达尔人是世仇,因此,阿拉里克非常嫉恨斯提里科,总想找机会干掉他。

此后,阿拉里克和斯提里科的明争暗斗成为罗马帝国的时代主题。而匈奴帝国则开始运筹帷幄,更加壮大起来。

罗马帝国的战事刚刚消停,匈奴人又引发了战乱。

公元396年,匈奴东部贤王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联合里海东岸白匈奴(月氏人的一支),组成一万骑兵,侵入两河流域,向罗马依狄萨城发动攻击。

然而,依狄萨城由罗马名将瑞茨麦尔镇守,此人非常善于打仗,毫不客气地赶走了匈奴骑兵。一吃了败仗的匈奴东部贤王感觉很没面子,不久又重整大军,向西亚的游牧民族波斯萨珊王国发动了进攻。

萨珊王国骑兵在西亚也是很霸道的,但和匈奴铁骑相比却略逊一筹。匈奴大军很快就攻陷了萨珊王国,国王巴哈姆四世向匈奴东部贤王跪地投降,答应割地纳贡。

不久后,匈奴东部贤王又联手波斯萨珊王国的骑兵,向罗国帝国控制下的叙利亚地区发动袭击。

叙利亚地区是西亚最富饶的地方,人口约有50万,罗马帝国特意派了4个军团驻守在这里。

可是,就在匈奴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愚蠢的东罗马皇帝阿尔卡狄乌斯却把这些驻军都撤走了。

驻军一走,让不善与人打攻城战的匈奴人轻易地进入了叙利亚。足足有200年没享受过城市生活的匈奴人像掉进金库的乞丐,拼命地在叙利亚四处搜刮,烧杀抢掠。几天内,叙利亚就变成了一座空城。

大概是杀红了眼,匈奴大军从叙利亚出来后,又直扑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

匈奴人的暴行终于惹恼了上帝,匈奴大军进入耶路撒冷时,此地正处于炎热干燥的夏季,匈奴人水土不服,经常上吐下泻。

无奈之下,匈奴大军改道西进,又一次攻打被他们洗劫过的波斯萨珊帝国,包围了该国的首都泰西封城。面对匈奴变本加厉的攻击,萨珊国王巴哈姆四世愤怒了,率领全城军民拼死抵抗。

匈奴骑兵不善于打攻城战,见无利可图,只好撤军。

此后,东匈奴只要物资匮乏了,就向高加索一带的部族讨要贡赋,稍有不从的部族就会遭到匈奴的攻击。这种局面,阿提拉统领匈奴帝国时,才告以结束。

不过,像东匈奴贤王这种喜欢发动攻击的匈奴人并不多,大部分匈奴人依然沉浸在成立新帝国的喜悦中,人们都开始效仿冒顿时代的游牧生活,希望在经历了数百年的跋涉后歇歇脚。于是,匈奴的人口开始急速增加,这些人日后将成为匈奴的中流砥柱。

人口多了,匈奴帝国的地盘有限,就造成一些地方人口密度较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大量的匈奴新生代开始涌入南俄草原,不断冲击着邻近的日耳曼人。此后,南俄草原成为匈奴人的地盘。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批占有此地的黄种人,在以后的1000年里,南俄草原一直为黄种人所有。

阿兰人也出现人口过剩的局面,于是迁移到了巴诺里亚北部,和属于日耳曼族的汪达尔人和瑞维人做了邻居。

也许正是因为共同面对着人口过密的压力,匈奴人、阿兰人和日耳曼人比邻而居,相处得非常融洽。

匈奴人会休整多久呢?他们还会发动新一轮的战争吗?

第五节乌尔丁大单于的野心

讨好罗马

时间飞快地流逝着,匈奴人休整多年后,开始了新的西征。

这时,匈奴帝国的领袖是乌尔丁大单于。他之所以发动西征,是因为无意间得知潘诺尼亚(主要在今匈牙利)的德涅斯特河以西有一片肥沃的草原。

只要是草原,就应该属于匈奴。这就是匈奴人的野心。于是,乌尔丁大单于率军向潘诺尼亚地区挺进。

虽然匈奴人抢掠的目标是潘诺尼亚,但沿途的城市他们一样没有放过。

匈奴大军渡过多瑙河,抵达了第一站——东罗马帝国的巴尔干岛。

此时的巴尔干岛由哥特人掌控,只有少数罗马人零星分布在哥特人中间。匈奴人暂时不想跟哥特人起冲突,就把矛头指向了当地的罗马人。

可怜这些罗马人,他们马上就要面临一场屠杀,但他们的国王阿尔卡狄乌斯正忙着和弟弟——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争夺财产,而无暇顾及巴尔干岛的危机。

情急之下,抵御匈奴侵略的任务落在当地总督色雷斯头上。色雷斯心知打不过匈奴人,就硬着头皮去找乌尔丁单于求和。

可是,乌尔丁大单于很不给他面子,指着太阳说:“凡是阳光能照耀到的地方,只要我愿意,我都能够征服。”色雷斯怏怏离去,回到巴尔干岛后马上收拾行囊,准备逃命。

出乎色雷斯意料的是,匈奴大军无心在巴尔干岛恋战,突然折向西北,杀奔潘诺尼亚地区。匈奴人的离去,让东罗马皇帝对其产生了好感,这为以后两国的“合作”创造了条件。匈奴大军很快就占据了潘诺尼亚地区,把臣服于匈奴的阿兰人迁移到了这里。

从潘诺尼亚回来后,乌尔丁大单于意识到要想长期在欧洲立足,匈奴和东、西罗马帝国之间肯定要大战一场。但他暂时还不想攻打罗马,也许是出于对罗马国实力的顾虑,乌尔丹大单于没有一击必中的把握,因此最初对罗马还是比较友善的,甚至经常扶助罗马。公元400年秋,一个名叫盖尼亚的东罗马将军发动叛乱,迅速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

可是,盖尼亚没有料到,君士坦丁堡的人民为了维护罗马的尊严和荣誉,竟然自发组织起来,在夜间突袭了盖尼亚的营地。盖尼亚猝不及防,仓皇杀出重围,带领残部逃到了多瑙河沿岸。也是活该盖尼亚倒霉,匈奴乌尔丁大单于正想和罗马建立友好关系,就毫不犹豫地割下了盖尼亚的首级,打算送到君士坦丁堡,献给东罗马皇帝。匈奴使团来到君士坦丁堡后,东罗马皇帝喜出望外,立即宣布匈奴人是罗马帝国最友好的朋友,还特意为此建造了一根凯旋柱,携刻上匈奴骑兵的英姿。

这次事件之后,又有一起突发事件促进了匈奴和罗马的友好关系。公元405年,一个名叫雷大盖斯的哥特首领出兵突袭罗马的巴诺尼亚省。罗马军队匆忙应战,被这批哥特军队杀得大败。巴诺尼亚省总督斯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