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国的小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三国的小人物-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众人怔了片刻,都摇头,你这小孩,好没品性,没短你吃的,怎么还偷呢?陆康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弄得没了主意,他也觉得失面子,挠着头,不知说什么好。

  没想到,陆绩扑通跪倒在袁术的面前,哇哇地哭了。边哭边说,我的母亲生病了,我想带两个橘子给她老人家尝尝。话一出口,袁术就竖起了大拇指,真是个孝子呀。刚才直摇头的人都连连点头,孝子,孝子呀。有人将橘子捡起来,递给陆绩。还有人从桌上又拿来几个橘子,打了个包,塞到陆绩的手里。陆康赶紧带着陆绩回家了。

  过了两天,袁术又想起陆绩来了。袁术说,孝子贤孙,人人可敬,应该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嘛。袁术就收陆绩为义子,经常让他到府里来玩。不久陆康生病去世。袁术遂将陆绩母子接到府里来住。

  袁术对陆绩和他的母亲非常好。隔三岔五就给陆绩的母亲送来一筐橘子。这橘子都是优中选优的上好橘子。陆绩的母亲是个很节俭的人,怕搁久了腐烂了,上顿吃、下顿吃,最后吃得直跑肚。陆绩也跟着吃,也跟着跑肚。

  有机灵的主儿,立即将陆绩怀橘的事写成一篇文章。当然,宣传重点是袁术如何尊重人才,尊重孝子的。就这样,陆绩出名了。整个淮南刮起了“向陆绩学习”的旋风。父母教育孩子,往往都这样开篇,你知道陆绩吗?那可是个孝子呀,自己有吃的,不忘了父母,在宴会上偷橘子孝顺他娘。你们要跟陆绩学习,你们有陆绩一半的孝心,我就知足了。聪明懂事的孩子都认真读书,发誓长大了报答父母的恩情。还有些孩子理会错了,到集市的水果摊上去偷橘子孝顺父母,结果被卖主发现,责骂了一顿。

  无论到哪,袁术都带着陆绩。有重要的客人,比如诸侯的使节来了,也要陆绩作陪。袁术对使节介绍说,这是我义子,大孝子呀。袁术就将陆绩怀橘的事详详细细地解说了一遍。使节肃然起敬,免不了一番夸赞,还送点小礼品给陆绩。袁术就很得意。

  就在客人的夸赞和袁术的得意中,陆绩长大了。小伙子出落得一表人才。更重要的是,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志。

  他很想施展才华,助袁术成王霸之业。可他总是递不上话。在袁术眼里,陆绩永远是六岁那年座中怀橘的孩子,一个孝子的形象。他能有什么见解呢?

  陆绩就很郁闷,陆绩就很烦躁,陆绩就经常对着一桌黄澄澄的橘子发愣。

  陆绩想,难道就这样以孝顺的虚名,终其一生吗?陆绩的心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在陆绩二十岁那年的春天,坚冰终于融化了。袁术被曹操战败,自杀了。陆绩一个人流落到江东。

  吴主孙权见到陆绩很高兴,他抚着项下虬须对陆绩说,我早就知道你的大名了,在袁术宴前偷过橘子,真是个大孝子呀。

  没想到陆绩哭了。这可不是二十年前袁术面前的哭相。那时,他是个小孩,哭得很可爱。现在,陆绩是个大人了,哭起来,就显得滑稽。

  孙权惊问,先生因何而哭呀?难道我有慢待先生之处吗?

  陆绩擦了擦眼泪,将军呀,其实,当年我偷橘的时候,并未想到病中的母亲,只是觉得好吃,怕以后吃不到,就想带两个,在路上吃,不曾想被发现了,就编了谎言瞒哄袁术。没想到成全了孝子的虚名,却堵塞了我建功立业做实事的道路。

  孙权听了,若有所思。半晌,才走下座位,拍着陆绩的肩膀说,你才华过人,勇气更可嘉。现在德才兼备的人不多了,东吴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我封你为“奏曹椽”,你要敢于直谏,说真话。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陆绩跪倒谢恩,走下堂来。仰起脸,终于看到自己的天空,广阔高远。

  陆绩小传陆绩,吴偏将军、郁林太守。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问,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遥大声驳之,昭等异焉。绩容貌雄壮,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虞翻旧齿名盛,庞统荆州令士,年亦差长,皆与绩友善。

  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给兵二千人。年三十二卒。陆绩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该览,撰有《浑天仪说》,作《浑天图》,注《易》,释《太玄经注》。

  陆绩清官记陆绩在任期满返乡,从当时郁林郡所在地布山县回苏州的陆路遥远,行程艰险有阻,只能走水路行,其行程是:从布山北向黔江下船取水道经广信(今梧州市),转上桂江经始安(今桂林市),过灵渠通湘江至长江下运河往家乡苏州。

  起程当天不少当时地方官员和两岸百姓自发到江边到码头相送。当官船开到铜鼓滩(卵石大滩)时由于黔、郁两江汇流水势加急,又由于陆绩任职时从不收取财礼无多行李,船上的行李也只是原来上任时带来的,所以轻舟渡水难压风浪,船只摇摆不定,无奈之下,船家建议陆大人靠近铜鼓滩请人搬一大石压舟,陆大人同意这一做法,当大石被附近一群自告奋勇村民抬上船后陆大人拱手拜谢大家说:“我在布山当官有好多年了,我把布山视为自己的第二个故乡,布山盛产名茶、名果、名桂,天下闻名,我搬一块石头,一是用来压船,二是以后思念布山,看到这块石头就想起布山了,永远思念,也不会忘记布山人民对我的爱戴”船家和前来义务搬石的百姓听后看着这位真正两袖清风的父母官为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即将还乡之际还不忘布山百姓,当场者无不感动得流下泪水……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过去了,陆太守的克己奉公、清廉正气的事迹至今一直还在桂平老百姓中传颂。后人为纪念陆绩的功勋曾在桂平城东处建造一所“陆公馆”,内列有陆公画像及事迹供人们瞻仰颂念。

  第11章 诸葛瑾:耳边时有驴叫声

  这仍然是一个跟宴会有关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

  故事的主人公叫诸葛恪。

  诸葛恪的父亲,叫诸葛瑾,字子瑜。他还有个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卧龙先生。

  故事从诸葛瑾说起。

  吴主孙权有权欲癖,喜欢一大圈人围着他。上朝议事的时候,他正中一坐,大臣们分列两班。他指指点点,口若悬河,挺美,挺有成就感。散朝了,回宫了,就感到落寞,虽然有一些女人围着,但叽叽喳喳的,挺无聊。孙权喜欢喝酒。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好酒之人。特别好闹酒。一个人喝没法闹呀,得许多人陪着闹。孙权坐在正中,文武两边排列,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闹闹哄哄。看到大伙喝得东倒西歪,他觉得挺美,挺有意思!

  孙权经常在宫中与文武饮宴作乐。

  这天,孙权又要大宴文武。不是所有的文武都能参加的,得排资论辈,严格筛选。当然,孙权的好恶也是一个重要标准。孙权喜欢谁,谁就来。讨厌谁,谁就在家待着。

  喝酒嘛,总得找一些说得来的人,喝得才有兴致。看到你就别扭,一肚子气,喝个什么劲呢?

  孙权很喜欢诸葛瑾。诸葛瑾于是就收到了请柬。

  诸葛瑾那几天闹肚子,不太想去,他想请个假。

  但诸葛瑾有个毛病,就是惧内,怕老婆。他觉得这是件大事,得跟夫人商量一下。诸葛瑾就拿着请柬来见夫人。诸葛瑾说,你看,主公让我去赴宴。

  夫人仔细看了看请柬,正面、反面,连标点符号都盯了半天。夫人说,去吧。

  诸葛瑾说,我肠炎犯了,不舒服,喝不下酒,吃不下菜,不想去了。

  夫人说,那怎么行呢?吃多少喝多少都没什么,关键你要到场。人家要的就是你的态度。

  不容分说,找出一身崭新的衣服,让丈夫换上,亲自为他系好了丝带,将他送到门外。诸葛瑾上了马车,车夫抬了抬手。只要他一甩鞭子,马车就会驶上大街,奔赴王宫。

  可就在这时候,诸葛瑾的儿子,6岁的诸葛恪背着书包出现了。

  诸葛恪问他的母亲,爸爸要去哪呀?

  他的母亲很有几分骄傲地说,你父亲是去王宫赴宴!

  母亲还说,满朝文武,近百名,大王亲自选定了三十名。你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名。你长大了,也要像你父亲一样有出息。

  诸葛恪问,母亲,王宫大吗?

  大,当然大,比我们的家要大十倍、二十倍,或者三十倍吧。他的母亲这样回答他。

  诸葛恪问,大王威严吗?

  很威严,听说他的眼睛是绿色的,还长着一副红胡子,老长老长。母亲的手在空中比划着。

  诸葛恪说,我也想去王宫,也想去看一看大王。

  他的母亲就挥了挥手,示意车夫停下。她向前走了几步,对丈夫说,你带恪儿一起去吧,让他见见世面。

  诸葛瑾有些为难。诸葛瑾说,大王只请我一人,也没说可以带孩子去呀,再说,这种场合,带孩子不好吧?

  夫人笑了。夫人说,这有什么呢?他只坐在你身边,恪儿很听话的,况且大王也很仁慈,不会说什么的。

  诸葛瑾还想说什么,可看了看夫人坚定的神色,又看了看儿子祈盼的目光,诸葛瑾什么也没说。他知道,说了也白说,不如不说。他就弯下腰,一把将儿子拉上了车。

  马车就在车夫一记响亮的鞭声中,咕隆隆向王宫的方向驶去。

  车内,父亲对儿子说,到王宫,紧跟着我,我吃你也吃,千万别说话。

  是,儿子点头答应。

  直到车子在王宫前停下,父亲已经将这句话叮嘱了三次了,而儿子也点头答应了三次。

  真是个好孩子呀。诸葛恪到宫里,果然一直跟在父亲的身后,一言不发。但他的小眼珠,却在不停地转动着。他好奇地打量着王宫,偷眼打量着那个绿眼睛红胡子的大王。

  一开始,孙权并没有注意到他,满朝文武也没有注意他。

  宴会随着孙权的敬酒而进入高潮。

  当孙权敬到诸葛瑾桌前时,他的视野里就进入了一个陌生孩童的脸庞。孙权问,诸葛瑾,那小孩是你的公子吧?

  诸葛瑾站起来说,正是犬子,叫诸葛恪。

  孙权瞅了瞅诸葛瑾,又瞅了瞅诸葛恪。孙权笑了。

  孙权转脸对一个侍从嘀咕了几句。侍从出去了,不大一会儿,侍从牵来了一头毛驴。

  孙权取笔写了一张纸条。贴在驴脑袋上。上面写着“诸葛子瑜”。

  满朝文武先是一愣,继而同时爆发出一阵炸雷般的哄笑。

  真像呀。诸葛瑾那张大长脸,真是活脱脱的驴脸呀。

  在群臣的哄笑声中,诸葛瑾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像一张红布。

  孙权笑得更厉害了。孙权很为自己的幽默得意。

  诸葛瑾也笑了,不过笑得很苦,很不自然。那张脸就显得更长了。

  这时,谁也没想到,小孩诸葛恪会站起来,绕过桌案,跪倒在孙权的面前,说,请大王赐笔给我,我想再添几个字。

  这小孩会干什么呢?又会爆出什么笑料来呢?孙权将笔递给诸葛恪。诸葛恪提起笔,不慌不忙,在“诸葛子瑜”的后面,又添了两个字:之驴。这样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了。

  写完了,诸葛恪又朝孙权行了个礼,这才回到父亲身边坐下来。

  孙权哈哈大笑:这孩子真是神童呀!

  就这样,宴会结束后,诸葛瑾的马车后面,牵着一头驴。

  夫人见到那头驴,听着国宴上关于驴的故事,特别是机智的儿子为父亲解围,夫人笑得前仰后合。

  夫人说,怎么样,我说让他去,没错吧,不仅替你解了围、长了脸,还白赚了一头驴。

  诸葛瑾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生气地对儿子说:你为我们全家惹祸啦!

  诸葛瑾说,我一再叮嘱你不要说话,你怎么就不听话呢!

  说完,诸葛瑾闷闷不乐地向书房走去。

  夫人看着诸葛瑾的背影,狠狠地骂,神经病,败兴!

  这时候,那头驴“嗯昂嗯昂”地叫了起来。

  夫人说,驴通人性,在为我们的恪儿喝彩呢。

  诸葛瑾回过头来,摇头叹息说,驴音凄厉,断非吉兆呀!

  诸葛恪就是在那次宴会上受到吴主孙权器重的。此后,吴主每有宴会,必请诸葛瑾带子同往。尽管诸葛瑾心里不愿意,可是王命难违。每次宴会上,诸葛恪总有惊人之语,让在场的吴国君臣开了眼界。

  一次宴会上,孙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