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姨的招呼,但他的一个“又”字还是森森地刺伤了我的心。阿姨见我脸色变了一下,连忙出声制止:“恪儿,不得无礼。”DD见状也立刻乖巧地补充道:“程二娘子别误会,我的意思是你每次来母妃的心情都会很好,你能经常进宫陪陪她,我很感激。”
我决定大度地给他一个笑脸,不意他也还回来一个眉眼弯弯的笑容,顿时让我好感倍增。
坐下来,寒暄了几句,我便开口问道:“阿姨,你今年的生日快到了吧?打算怎么过?”
她摇摇头说:“几十岁的人了,还过什么生日。况且从去年冬至开始,关中就一直没有下雨。前年水灾,去年旱灾,现在又是千里大旱。圣人为了这事整日发愁。下旨求雨,又无人敢应。我哪还有什么心思过生辰。”
DD听了安慰母亲道:“母妃你放心,父皇一定会有办法的。现在儿臣天天在王府里吃斋,诚心祈祷,我相信龙王一定会听到儿臣的诚心,早日降雨。”
阿姨欣慰地点点头,紧接着叮嘱了一句:“你有这孝心固然好,但千万记住,一定要守规矩,即使是为天下祈雨,诸种行径也万不可越过太子头上去。”
突然听到这句话,再想到日后李承乾和李恪的种种,我的心中不免恻然。
又闲话几句,我和DD一起告别了出来。路上DD一言不发,满心的忧虑全写脸上。
我以为他在担心旱灾,岂料他说:“我担心的是母妃。父皇日夜忧心,她也好几天不思茶饭。本想着生日能让她开心一下,这回看来是不行了。”
听到他这句话,我心里忽然有了主意。我停下来,认真地问他:“你真想哄你娘开心?”
“你这是什么话,那是当然的事。”
“那好,我们来帮她过个生日怎么样?”
“母妃不是说不过吗?”
“那只是不按宫里麻烦的规矩过,我们可以弄个简单一点、节约一点但依然很开心的生日啊。”
“?”
“耳朵过来。”
第三十一章 江山
和李恪预谋完毕,我们各自回家准备所需事物。其实计划很简单:他吹箫,我跳舞,吃个饭——绝对的低碳环保。就算弄了之后有别人要说什么,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为了完成我娘当年的约定,蜀黍知道后肯定不会怪罪。
甩甩头,还是别胡思乱想好。专心对付杨妃生日吧,这个比较重要。
“江山”是娘专门为杨阿姨设计的舞蹈,源自于她们的一个小约定。她俩的相遇,是在战火如红叶纷飞的日子:隋已风雨飘摇,唐还根基未稳;群雄割据,百姓旦不知夕。一次,当时还是隋朝贵主的杨妃站在洛阳城上对娘亲感叹道:“人们都说江山如画,所以都想拥有它。可是如果真的如画,他们又怎么舍得让这画里血流成河?”娘亲笑笑,一头青丝随风飘扬。
杨妃停了一会儿,突然又说:“父皇已经去了江南,我觉得,他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也许很快,这里就会被攻陷,我们也要分离。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如果分离后我们今生还能再见,你能不能以这江山为题,送我一支舞?也许到那时我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不惜以千百万百姓的性命为代价,来君临天下。”娘亲听完后静静地看着她,然后说道:“那你答应我,在我回来之前,一定要活着。”
当日一言,后事成谶。娘亲与杨妃,也和日后的外公与蜀黍一样,再也没有见面。虽然我根本不相信娘在那封信里说的神马身体不适,但是,她不来就一定有不来的理由。无须多问,只需尊重。惟希望未来的日子,她们彼此都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再见。
接下来我在子言特地为我准备的练功房里日日专心练舞,摔得几乎整个腿都青了,让好不容易回家一次的子言差点要把那封信撕掉,不让我再练。等到临近生日之时,我更是天天跑到蜀王府,和李恪反复磨合,订做的舞衣也几经修改。直到最后一天,我们终于准备好了一切。
那天中午,当人们午间小憩之际,我们一行人悄悄地进了宫,没有声张。正要歇息的阿姨看到我们有些惊讶。再等到我们换好衣服、备好箫管、摆好架势,她已经完全不懂我们想干什么了。
箫声起处,落英纷缤。陌上少年人如玉,回眸笑看,一袭红裙足风流。桃花面,影翩跹,乱世谁煮酒,铁骑声声,一柄长剑。今夜关山月圆,梦里有人,执箭扬眉,遥指天边。大漠孤烟映长河,吹不尽烟柳繁华江南曲。南岭千里远,蜀中胜天堂。我举酒一杯敬江山如画,战鼓已擂,女儿的裙裾飞扬。谁输谁赢,孰输孰赢?宏图霸业亦如烟。不过乘风归去也,天上人间。
“啪啪啪”,门口处传来几声掌声。众人回头,是李蜀黍不知何时已来到这里。大家连忙行礼,李蜀黍上前扶起杨妃,带着歉疚说:“对不起,这阵子太忙,忘了你的生日。”阿姨摇摇头,反过来搀着蜀黍到屋里坐下。
待了解了此舞的来由后,蜀黍长叹一声:“真是无尘和蝶衣啊。”杨阿姨看着她苦涩而又欣慰地笑了一下,默然无语。两人恻然一会,蜀黍摇了摇头。看到身边的李恪,就拉过李恪DD的手,开始询问自个家老三什么时候箫艺如此长进。
见了人家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我识相地找个借口溜了。
第三十二章 爱情它是个难题
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仙女啊,你的针已经第三十三次从同一个洞里出来了,你要不要考虑换个地方?”
“诶哟!二娘你怎么现在才提醒我,这可是你的嫁妆。”
“没关系,反正它已经废了。仙女你没事吧?”
这时,仙女竟然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色!我不催她,紧张地等待着下文。仙女看看我,低头把手里的丝绢放下,咬住下唇,眉头也越皱越紧。好半天,她才踟蹰地问:“二娘,杜谦当真要搬出去吗?”
听到这个问句,我惊讶得嘴巴直接合不上:“仙女……你不会是喜欢杜谦吧?”她脸一红,没说话。
我瞬时被这又一惊天八卦震撼了——仙女&;杜谦……
我的意思不是说杜谦不好,论长相论能力他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
“你不想找神仙哥哥啦?”
“什么神仙哥哥,那都是我娘乱说的,这世界上哪有神仙。”
我挠挠头:“原来你一直是这么想的……我都不知道。”停了一下又问:“你喜欢他哪?”
仙女听了又是脸一红,有点害羞:“他很负责任,对人体贴有礼,长得也很英俊。”
嗯嗯,说的都对。“你什么时候对他有感觉的?怎么都不说?”
“从家里过来的时候。我哪好意思说嘛。”
这个世界居然还有能让她不好意思的事情!果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他知道吗?”
摇摇头。
“你打算告诉他吗?”
还是摇摇头。
“他对你有感觉吗?”
接着摇摇头。
“没有还是不知道!”
“不知道!”
那没有关系,不知道让他知道就好。可是仙女绞着手指,央求我千万不要说。
“为啥?他要也有意思我就直接撮合你们。”
“不行。”
“仙女……”
“二娘这件事情你别管,让我自己解决。你要不答应,我就告诉大少爷《君子》的事情。”
“……仙女你好卑鄙。那我要不要给你加点脂粉钱?要不上次腊八节圣人赐下的红雪我还没用,也给你抹点?”
“……”
转眼便到了下午吃饭的时间,我还以为今天又只有我一个,便看见子缄失魂落魄地走进屋来。
“被上司骂了,被李娘子骂了。你是哪种情况?”我盘着腿,闲闲地问。
子缄白了我一眼,说了一句“我不吃饭”,就往房间继续失魂落魄地走去。
我叫住忘川,问发生了什么事。
“李娘子要回江州了。”忘川急匆匆地回答一句,便去追子缄。
爱情果然是个难题。我望了一眼子缄的背影,想到蜀王府里见到的李沐雪,心里寻思着一个主意。
第二天,我从金云嫂子给我送来的新夏装中特意挑出一套最漂亮的,和一枝荷花一起打包好,拎上采之斋买来的糖藕,带着仙女出了门。
马车沿着四平八直的街道穿过重重里坊,一路向城外驶去。今天我的目的地是一个小山庄,是李沐雪养病的地方。花了大半个时辰到达那里,看到门虚掩着,四周略略有些冷清。我让门童进去通报,不一会儿李沐雪亲自迎了出来。比起上次见面时她气色已经好了很多,难怪要回家。
等进到厅里,便看见几个家丁仆人正忙着收拾行李。她歉意地对我笑笑,说:“屋里忙乱,程二娘子见怪了。”我让她不必介意,坐下后就吩咐仙女拿出礼物。
“上次在蜀王府匆匆一面,还来不及和李娘子好好交个朋友,便听说娘子要走了。我知道了心里一急就冒昧来访,实在不好意思。”
她有些紧张地回道:“不,请别这么说。我来到长安这么久,又认识了子缄,于情于理都该是我去拜访你,现在反而是你先来了,我才真是不好意思。”
我嘿嘿一笑:“看子缄的意思,也许不久我们就要是一家人了。那些虚礼不提也罢。今天来其实也只是想看看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我挑了件衣服,来看看合不合身?”
说罢仙女便把衣服展开,她身边的一个小侍女见衣惊呼:“是‘云衣’,娘子,还是今年夏天他们家强力推荐的新款,连达官贵人也不是有钱就买得到!”
闻言一丝诧异划过李沐雪脸上,慌忙间她要起身,我赶紧让她不要客气。仙女适时地把衣服递给了我,我接过后走到她身边,挽起她的胳膊说道:“走,去试一下,要不合身还得赶紧改。”
卧室里,换上了衣服的李沐雪在碧绿和浅粉的映衬下就像一株荷花,清丽动人。我满意地点点头:“不错。”
她羞涩地笑着,说:“谢谢……姐姐。”
我闻言顿时心情大好,也对她笑道:“会叫我姐姐就不要客气啦。沐雪,我这么叫你不介意吧,你的确是个漂亮的女孩,子缄的眼光真不错。”
我请她把其他人都遣退,拉着她坐下来,接着说道:“沐雪,接下来我说的话希望你别介意。虽然这是你和子缄的事,可是,这次你一回江州,山长水远,没有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我看得出来子缄是真心地喜欢你,今天见到你后,我也是这样。你能不能答应我,回到江州后一定要等着他、等他向你爹提亲、等他把你娶回家,我们来做一家人,好不好?”
她坐起身,盯着我的眼睛郑重地说向我承诺:“姐姐你放心,无论未来发生何事,我的心里都只有子缄一个!”
几天后,李沐雪启程回了江州。离别那天我没有去送她。子缄送别回来后就直接推开了我的房门,用他哭得红红的眼睛看着我。我把手里的书放下,也看着他。
“雪儿今天走了。”
“嗯。”
“她说她会等我,一定等我。”
“哦。”
“你是不是去找过她?”
“呃……”
我以为他不高兴我多管闲事,没想到他突然冲过来,紧紧地抱住我说:“姐,你知道吗?在一起这么久,她从没有答应过我什么事。我还一度以为她不喜欢我。姐,谢谢你,谢谢你让她说出那些话。我爱你。”说到这,他激动地哭了出来。
我任由他哭着。房间的花瓶里,一支新荷正含苞待放。
第三十三章 北塞风云起
时间进入七月,出兵突厥已成定局。自南北朝时期起,突厥一直是中原政权的大患。从北齐文宣帝到隋炀帝,一百多年打打停停,中原百姓深受其害。李渊在位不到九年,几乎年年和那边干架。李蜀黍上任后不久与突厥盟于便桥那件事更是让人不好评论。但现在算总账的时间终于到了,各部纷纷作战前的最后准备,子言也奉命即将出征。
这天他回到家,让李药把我叫到书房。一进去,看到他翻着一堆不知什么文件,显得心事重重。我从身后抱着他,用听起来很开心的声音说:“怎么了?是不是很久没见到我,所以要翻我写的文字以解相思之苦?”他笑了一声,把我拉到跟前再搂在怀里,却依然不说话。我担心地戳了戳他,催他快点言语。他扶住我的脸,又一言不发地吻了下来。
缠绵完后子言才告诉我,蜀黍今天找他商量了让我随军出征的可行性。
我闻言身体一僵,他立刻紧张地问我:“怎么了?”这下换我不说话。他又试探性地问:“默默在害怕?”
我撅着嘴点点头,老实地说:“虽然那五年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经历过了,但都只是小打小闹。真要我直面战争,好像还是很恐怖。”
过了一会,我忽然问他:“你想我去吗?”他抱紧我,没有说话。
“你不会也不知道吧?”他把我搂得更紧。我很是惊讶,没想到他心里也没有主意。我还以为他会极力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