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 第6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装甲车辆,基本实现了行军机械化,必要时能够迅速抵达城区及周边的任何一个犹太人聚居区,但跟真正的机械化部队相比,还存在质的差距。

    当犹太民兵们以希伯来语进行讨论并宣泄情绪的时候,德米洛克和他的同伴们一语不发地值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平日里训练,德米洛克他们无论是说土耳其语还是德语,民兵们基本上能够领会倒不是因为犹太人个个都是语言天才,而是两千年来,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为了生存而努力适应当地的语言、文化,同时出于他们坚定的意识信仰而延续着本民族的语言传承。在特拉维夫这样的犹太移民聚居城市,一大群犹太人当中通常会有懂土耳其语或德语的,在接受军事训练的时候,等他们领会了教官的意思,再以希伯来语转述给其他人,同时辅以动作演示,基本能够达到训练效果。

    日出之后,最新的消息从民兵指挥部传来,那伙阿拉伯暴徒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据遇袭的犹太居民描述,这群暴徒的人数约有四五百人,基本上是骑马而行,有刀有枪,还有几辆武装卡车。见他们声势浩大且攻击迅猛,卡夫卡的犹太民兵没有进行抵抗,孰料这些家伙残暴蛮横,几乎将整个村镇洗劫一空,甚至把居民家中的存粮都统统搬走了。

    稍晚些时候,另一个坏消息传来,袭击阿莫纳的那股阿拉伯暴徒正准备向另一个名为阿莫纳的犹太人村镇发动攻击,更糟糕的是,据说他们会合了另一股暴徒,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黄昏之前,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和特拉维夫民兵指挥部共同做出决定,调派300名爱尔兰外籍兵团战士,偕同“飞行军”一同前往阿莫纳镇设伏,狠狠杀一杀这些阿拉伯暴徒的锐气。

    生意场上,犹太人之所以无往不利,跟他们的精明眼光和果断作风有很大的关系。“飞行军”迅速集结完毕,乘车开拔。爱尔兰外籍兵团的士兵们则由自发前来的货车司机、私家车主们驾车送往阿莫纳。及至夜幕降临,700多名精锐战力已悉数抵达了这座距离特拉维夫三十多公里的犹太人村镇。

    这时候,海莫夫和他的搭档再度起飞,并将飞行高度稳定在800至1000米。fi…60固然是一款纯粹的民用********,但提起它的姊妹机fi…65,那可是战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熟面孔自1934年服役以来,fi…65一直是德国陆军制式的战场校射/联络/侦察机,无论是在干燥的西亚,寒冷的北方,还是在潮湿温润的大西洋岛屿,只要有德国陆军驻扎的地方,基本上都能够见到fi…65轻盈平稳的身姿。fi…60与fi…65不仅仅是代号相近,构造和性能也相差无几。当它们飞行在千米空域时,地面上的人很难通过声音察觉到它们的存在,现役战斗机也很难拦截这种飞行速度缓慢且对飞行场地要求极低的简易飞行器。

    刚抵达阿莫纳上空,海莫夫跟他的搭档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盘旋近一个小时,东北方突然出现了一条蜿蜒的“火蛇”,那想必是擎着火把赶路阿拉伯武装分子。犹太飞行员立即将情报通报给了在阿莫纳设伏的“飞行军”指挥官比滕上校,此君早年在英国陆军服役,二战结束后加入美国籍,接着又在美国陆军干了六年,直到被犹太复国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本…古里安说服,携家带口移居特拉维夫,并且一手组建了这支在犹太人世界声名鹊起的“飞行军”。

    “全体警戒!准备战斗!”比滕上校站在车顶上高声发令。阿莫纳的城镇规模和居民人口跟卡夫卡相近,移居此地的犹太人大多来自北美,他们种植小麦、玉米以及西红柿、草莓等果蔬,还建立了一个大型奶牛场,农作物和牛奶主要供应特拉维夫居民,所以这座村镇要较卡夫卡富裕许多。
………………………………

第942章 民兵与精英

    “根据自由落体定律,物体从一千米高度落地需要大约15秒,而你手里的手雷延时引信为5秒,也就是说,你现在把它们丢下去无外乎是给阿拉伯人放烟花。”

    fi…60单发双座型民用飞机里,海莫夫关掉无线电通讯器的输出钮,用简明而又专业的语言给他的搭档萨哈上了一堂小课。听完之后,年轻的飞行侦察员悻悻地将手雷塞回到自己的口袋里。

    “没必要打草惊蛇。”海莫夫继续说道,“‘飞行军’已经在村子里埋伏好了,同行的还有不少我们高价请来的爱尔兰雇佣军。”

    萨哈一边拿着望远镜观察下方的情况,一边回应说:“那些土耳其人?他们的装备确实不错,但关键时候能不能靠得住?”

    “爱尔兰军队的名誉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惜我们请来的这些是爱尔兰的外籍兵团,并不是真正的爱尔兰人,貌似执委会和指挥部的人也对他们缺乏信心。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值得信赖也只有我们自己人吧!好了,闲话以后再说,先办正事!”言罢,海莫夫重新打开了无线电通讯器的输出钮,接下来他们所说的一字一句,在阿莫纳设伏的“飞行军”移动指挥部还有在航空俱乐部通讯室里密切关注前方形势的长官们都能够听到。

    萨哈遂正声道:“从光源分布情况推断,向阿莫纳行进的阿拉伯人分成齐头并进的两股,每股都有好几百人,队尾有汽车灯光,数量不多,加起来大概二十辆左右。”

    海莫夫在无线电里附和说:“这群土匪大概是想把阿莫纳牧场里的奶牛都抢走,若是让他们得逞,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那就让他们尝尝我们的铁拳是什么滋味!”耳机里传出一个铿锵有力的中年男声,此人便是“飞行军”的指挥官比滕上校,一位出自美英系的职业军人,在犹太复国运动的成员当中,他在军队所获得的军阶仅次于艾尔哈德…米尔希。

    萨哈道:“现在,敌人的前哨距离阿莫纳还有三四公里,大股人马在十公里之外,也许他们的前哨会先行闯入阿莫纳进行侦察。”

    无线电那端沉默了一下:“事实上,我们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如果敌人的前哨部队进入镇子,我们能不开火就不开火,等到敌人大股部队闯进来,再狠狠敲他们闷棍。”

    海莫夫连忙提醒:“上校先生,我无意冒犯,但您似乎不该在无线电里透露我们的军事部署。一旦我们的通话被敌人监听,那可就糟糕了。”

    比滕上校倒是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嗯哼,上尉先生,你说的非常对。敌人虽然不是正规军队,但我们应该把这当成一场战争给予足够的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

    说话间,耳机里传来了微弱但清晰的枪声。海莫夫和萨哈不约而同地探头往下看,但他们翱翔在千米高空,地面上的枪口焰根本无法被肉眼捕捉到。

    片刻过后,无线电那端的声音以从容镇定的语气说道:“在飞的先生们,看来你们以为的前哨并不是真正的前哨,敌人的小股侦察人员已经到村子边缘了,他们在胡乱开枪,估计只是试探虚实。假如他们得到我们行动的情报,或是侦测到我们的无线电通讯,压根不会兴师动众前来。除非……我们此前所有的判断推测都是完全错误的。”

    就在这时候,一个傲慢的、操着土耳其口音的家伙插了进来:“别担心,就算敌人是阿拉伯王国的正规军,也休想在昔日奥斯曼帝国近卫军的精英们身上占到任何便宜。要知道在十年前,那些阿拉伯人一听到我们的威名就会瑟瑟发抖!”

    比滕上校不慌不忙的应道:“喔,伊斯坎少校,不得不说,您的希伯来语在非犹太土耳其人当中算是非常好的。既然讲到奥斯曼帝国,我们必须承认,它曾有过让整个欧洲颤抖的辉煌历史,可那毕竟只是历史。遗憾的是,人们再想要瞻仰奥斯曼帝国的伟大,就只能去图书馆;人们再说起土耳其的精锐部队,联想到的恐怕不是奥斯曼近卫军,而是土耳其共和国的某支部队。”

    那个土耳其口音讪讪地笑了两声:“奥斯曼帝国不止是值得我们这样的土耳其人怀念,对于你们犹太人来说,奥斯曼帝国难道不是欧亚强国当中唯一一个对你们采取仁慈接纳态度,而且在你们特别困难时期向你们敞开大门的吗?”

    在奥斯曼帝国并不特别漫长的历史中,犹太人确实受到了奥斯曼统治者的优待,1376年被匈牙利驱逐的犹太人,1394年遭查理五世驱逐的法国犹太人,15世纪初被西西里群岛驱逐的犹太人,都在奥斯曼帝国找到了避难地。另一方面,犹太人对奥斯曼土耳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这种相依相存的关系也跨越了朝代更替在土耳其共和国治下,犹太人依然是受欢迎并且得到庇护的,所以,犹太人并不需要像伊斯坎少校这些前朝遗老一样,为奥斯曼帝国的覆灭而感到哀伤。

    “飞行军”指挥官没有吭声,土耳其人也不追问:“好了,在结束通话之前,我顺带重申一下我们的战术策略在敌人主力进入射程之前,我的人不会开火;等我们开火了,敌人必定尸横遍地!”

    “没问题,伊斯坎少校。没准在你们开火之前,我们就已经把敌人狠狠修理了一通,让他们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比滕上校答道。

    “那样最好!我不喜欢部队出现伤亡,虽然没有哪一场战斗是可以完全避免伤亡的。”土耳其人应答说。

    于是,空中与地面的无线电通讯暂告一段落。村镇外围,阿拉伯人的探哨骑着马来回飞奔,不断朝天鸣枪,却不轻易进入村镇。犹太人在阿莫纳建立村镇的历史只有五六年,但大部分建筑都是坚固的木石或砖混结构,而且考虑到自我防御的需要,建筑物的分布紧凑有序。“飞行军”的武装民兵们占据了东面、北面以及中心的建筑物,并且分出一队人马协助本地民兵据守牧场,爱尔兰外籍兵团依托南面和西面的建筑组织防御,居民们有的聚集到了村镇中心偏西的教堂,有的就在自家地下室躲避战祸。

    除了在空中布置侦察警戒机,犹太人一方还在村镇外围部署了不少暗哨,他们借助有线电话或无线电步话机向村镇里的指挥人员不断通报敌情。最初抵达阿莫纳外围的阿拉伯探哨只有二三十骑,不多时,上百人的先遣部队从东面逼近阿莫纳,这些阿拉伯人都是一人一骑,他们挥舞着马刀或是长毛,有的背着步枪,有的挎着左轮,还有几支美制汤姆森冲锋枪,武器型号想必是一锅大杂烩。

    紧接着,只听一声响亮的唿哨刺破夜空,奔跑的马蹄声随之汇集成片,阿拉伯骑手们成群结队地冲向阿莫纳。不等他们进入村镇,枪声响了,犹太民兵迫不及待地开火射击,靠近村镇的阿拉伯骑手顿时人仰马翻。可是细细分辨,不少人是因马匹受惊或自己慌了手脚而坠地的,真正被枪弹击伤击毙的并不多。

    一栋三层楼建筑的楼顶上,全副武装的爱尔兰外籍兵团“穆罕默德”营指挥官伊斯坎少校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按在腰间的皮质枪套上。在他身后,背负战场无线电台的通讯兵以蹲姿保持戒备;在他深浅,一名神色冷峻的士兵匍匐在地,通过胡伯特…ii型半自动步枪上的狙击镜观察进行中的战斗;在这栋建筑物的后院,一个三人迫击炮组已经挖好了简易掩体,随时可以支援犹太民兵对抗阿拉伯人。

    借着忽明忽暗的光线,伊斯坎看到阿拉伯骑手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失去马屁的倒霉蛋在后头狂奔,这个左脸留有一道长伤疤的前奥斯曼近卫军军官很不屑地嘀咕道:“照这样打,子弹耗光了也不见得能把阿拉伯人击退。民兵就是民兵,就算训练再久,也不能当正规军来用。”

    约莫一分钟过后,枪声才完全平息下来。正当人们以为阿拉伯人的攻势已经暂告一段落的时候,北面的牧场响起了枪声,手枪、步枪、机枪混杂一块,不到半支烟功夫,那个方向火光闪跃,手榴弹的爆炸声接连传来。

    片刻,通讯兵向伊斯坎报告:“长官,比滕上校呼叫您!”

    伊斯坎冷冷一笑,转过身拿起话筒:“上校先生,看来你的人太沉不住气了,伏击作战的优势被他们轻易挥霍掉了。牧场?你们在那里有40个人,三支冲锋枪,一挺机枪,还有一栋非常适合防御的仓库,对付没有重武器的骑兵是绰绰有余的,才一个回合就说撑不住了?不,这种情况非常不适合转移,告诉他们,眼下呆在仓库里比任何地方都要安全,很快就会有一队精锐战士前去支援他们……是的,支援是必须的,一旦敌人发现村镇难以攻克,而牧场的抵抗较为软弱,很可能会把注意力转移到牧场那边,甚至调派主力投入进攻。派多少人过去?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