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 第4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坚持几分钟!”冈萨雷斯将军咬牙道,“敌人不敢进入麦哲伦海峡,攻击很快就会停止的。”

    “可是克虏伯的15英寸舰炮有三十公里的射程。”贝里将军提醒说,“如果不能解决掉这该死的德国飞机,我们要进入海峡至少三十公里才能摆脱困境。”

    进入海峡之后,智利舰艇的航速明显放缓,头顶上那架德国水上侦察机也跟着飞进海峡。跟十几年前的老“容克”相比,德国海军现今装备的新“容克”航程更远、载重量更大,投掷了三十多颗带降落伞的照明弹都还没弹尽粮绝,而且机上肯定搭载了无线电设备,供训练有素的德国飞行员不断将目标的方位通报给己方战舰。

    “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的原始设计几乎不具备防空能力,而在它交付给智利海军的那个时期,南美各国的军用航空尚处于萌芽阶段,最强的航空部队恰恰属于智利,但英国人还是好心地给智利战列舰装配了4门3英寸高射炮和4门4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防空火力不算很强,可好歹是聊胜于无,问题就出在智利海军长期以来注重传统的炮术和鱼雷训练,海军航空兵掌握了空投鱼雷的技巧,舰队官兵却鲜有对空防御的演练机会。麦哲伦海峡口一战,他们炮弹子弹打了不少,但全程连敌方水上飞机的毛都没有挨着,舰桥上的智利军官以及外来的“和尚们”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突然间,海峡口方向亮光一闪,连串巨大爆炸声汹汹袭来,夜幕瞬时被染成了火红色。

    冈萨雷斯将军的副官惊叫道:“肯定是我们的‘普拉特舰长’,它完蛋了!”

    “别慌,没准是敌人的追击舰艇被我们的鱼雷打爆了!”冈萨雷斯将军这自欺欺人的言语,说出来恐怕连他自己也不相信。

    那些被派去执行雷击任务的驱逐舰和鱼雷艇,一艘也没再出现在视线中,这时候,它们确有可能在海峡口拼死抵挡强敌,但更大的可能是它们已经悉数被敌人给解决掉了。

    瞬息过后,海峡口的火光黯淡了许多,但是看得出来,在海岸遮挡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在继续燃烧。目睹这一景象,在场的美英军官都沉默不语,美国海军的戴维斯上校更带头在胸前画了个十字。

    冈萨雷斯将军忽然叹了口气,低声祈祷:“愿上帝保佑我们,让勇敢的战士们熬过这场灾难。”

    仅过了几分钟,一度远去的猛烈炮火又照着“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砸落下来,而且每一次都有三到四根硕大的水浪冲天而起,那些由中口径副炮发射的炮弹也纷纷落在了近处,智利旗舰的五对主炮有四对还能正常运转,却没有可供瞄准射击的参照,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顿时笼罩全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溃不成军的智利舰队俨然成了待宰的羔羊。忽明忽亮的海峡中,每当尖锐的啸声传来,人们所能做的就是默默祈祷。

    敌人炮击的频率越来越近,弹着点的分布区域越来越小,体型庞大的“拉托尔海军上将”号一次次被炮弹激起的水浪浇透,三十公里的航程就像是到地球彼端那样遥远。

    又一阵短促的啸声袭来,这次感觉有些不同寻常,霍然之间,稳速航行的智利战列舰猛地一颤,大团炽烈的火焰在舰尾绽开,大口径炮弹的冲击力及随之发生的爆炸蕴含着如此强大的能量,近三万吨的战舰竟然尾部下沉、舰艏上扬,各个部位都有刺耳的声响传出。

    万幸中的不幸,这是一发普通榴弹而非穿甲弹,否则以“拉托尔海军上将”号等同于早期英国无畏舰的防御水平,很有可能被德国战舰的15英寸重炮直接轰杀。

    接下来的十一二分钟,智利战列舰几乎是在炼狱穿行,大大小小的炮弹落在数十米范围内,接二连三的近失弹不断考验着这艘战舰的水下防护,上层舱壁、烟囱还有暴露在外的设备上留下无数弹片痕迹,然而在此期间,再无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拉托尔海军上将”号,在转过下一个湾道之后,它和舰上的大多数官兵艰难地逃出生天。

    这场发生在麦哲伦海峡口的战斗,从开始到结束持续了一小时又二十二分钟,智利舰队完败于对手,而在战斗结束后,德国战巡“腓特烈亲王”号带着僚舰悄然驶离了这片海域,将打扫战场的任务交给了阿根廷海军旗舰“里瓦达维亚”号及其随行舰艇。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德国政府断然否认本国派遣主力舰参与南阿根廷海战,阿根廷政府亦对外宣布,是英勇的阿根廷海军利用战术部署歼灭了智利舰队。

    两个月后,在海上和陆地相继蒙受沉重损失的智利被迫向阿根廷和巴拉圭联军祈和,割地赔款,交出叛变的阿根廷无畏舰“莫雷诺”号。同年5月,阿根廷政府军宣布剿灭起义武装,乌里布鲁在全民选举中获胜,正式出任阿根廷总统。

    6月,美英苏日四国高级代表在华盛顿举行秘密会晤,商议共同对抗德国阵营的战略扩张。
………………………………

第591章 为和平而祭奠

1931年6月,美国,华盛顿。

    所谓秘密会晤,一种是避人耳目的秘密会面,一种是对内容跟结果秘而不宣的会谈,采取何种形式既取决于政治需要,又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此次英国、日本、苏俄皆派出重量级的外交及军事官员来到美国,记者们早已通过各自的渠道获知消息,不少人日夜蹲守在白宫门前,只为获得民众关注的热门新闻,但各国要员每次进出都是匆匆而过,拒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对此次国际会晤的情况更是讳莫如深。

    外界的捕风捉影或是揣测分析自然不能当成正式外交场合的行事依据,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虽然对在华盛顿举行的四国会晤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且获悉了一些接近核心的内幕消息,却无从对这四个国家正面施压,反而以奥皇卡尔一世作为倡议发起人,呼吁召开国际裁军会议,试图在国际上营造出反战裁军、和平发展的氛围,可是在这个国际格局风起云涌的时代,裁减军备只是部分官员、学者以及一些平民大众的美好意愿,许多国家的工业正借助政府的积极扩张军备扭转颓势,激进的民族主义盛行于欧洲以及相当一部分亚美非国家,大势所趋,岂是某个或是某几个人凭借自身魅力能够改变的?

    美英日苏四国在华盛顿举行的秘密会晤未如美国新闻界期待的那样顺利取得极具战略意义的成果,从6月14日到6月24日,四方代表连续一个多星期密集会面,然而从6月25日开始,英、日、苏三国要员不再乘车进入白宫,毫无征兆、毫无解释的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但据知情人透露,四方会晤没有结束或中断,而是转战到了华盛顿郊区的一处政府林场,身份不凡的代表们在那个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着更为深入的商谈,联手对抗同盟国阵营的条约式联盟呼之欲出。

    阿根廷、巴拉圭对智利、玻利维亚的南美战争打破了美英势力主导南美局势的传统格局,军事强人乌里布鲁掌权的阿根廷为德国提供了在南美立足进而扩大影响力的绝佳踏板,就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德国政府便无视美国的强烈抗议,正式批准了在阿根廷拉普拉塔港建设大型海空军基地的议案,此举直接影响到了乌拉圭政府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巴西国内的政治风向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拉普拉塔河口距离美国本土有一万多公里的航程,比从亚速尔群岛前往美国还远,但德国在拉普拉塔建立海空军基地,对美国战略利益造成的威胁一点也不比占领亚速尔群岛小,它反映出一种非常令人不安的递进关系:德国的军事势力先是从中欧扩张到了西欧,然后从大西洋东岸扩张到了大西洋中部,如今在南美洲东南海岸站稳脚跟,那么下一步呢?是横跨南美洲,将触角伸向太平洋东岸,跟位于太平洋南部的一连串岛屿形成战略链条,与东亚的军事和政治存在遥相呼应,继而形成一个在欧洲、非洲、西亚拥有绝对主导权,在两大洋进可攻、退可守的庞大版图,那时的美利坚还会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如今的德意志,政治外交已不复当年的稚嫩,军事实力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要他们主动放缓乃至停住扩张脚步是不可能的。与之存在利益纷争的国家若是各自为战,很容易被德国领导的同盟国阵营逐一击败。在英法俄的协约体系崩溃之后,唯有美英日苏这四个军事较强的国家联合起来,才有可能抗衡德国咄咄逼人的全球扩张脚步。

    6月28日,奥匈帝国前皇储费迪南大公遇刺身亡的纪念日,在遥远的欧洲,数以十万计的民众参加了悼念活动,奥匈帝国首相在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纪念碑前发表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讲演,几乎每一个来到现场的人都不禁为之动容。这一刻,即便是对奥匈帝国统治心怀不满的塞尔维亚人,也宁可放弃建立大塞尔维亚国的梦想来避免另一场血流成河的战争,然而在数千公里之外的美国华盛顿,在宁静祥和的湖滨别墅里,美英日苏四国的部长、大臣以及特使们却已接近达成一项将世界推向大战边缘的协定。

    这一天,在利默里克的“森林宫殿”,夏树独自在办公室呆了许久。他翻出费迪南大公写给自己的书信以及两人早年的合影,默默缅怀这位执着于爱情、曾尝试以宽容政策化解********的故友。发生在1914年的那出悲剧,跟他这段不被皇室接受的婚姻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幸运与不幸是比较出来的,在度过重重艰难险阻最终修成正果之后,夏树格外珍视当前所有,而从爱尔兰收回北部贝尔法斯特地区之后,爱尔兰的国际策略极少展现出侵略性,而是通过正常的商业手段参与国际竞争,相对宽和的内政环境也逐步化解了发生在10年代中后期的宗教信仰和阶级对立带来的种种矛盾。如今的爱尔兰,新旧贵族和睦共存,富人与平民彼此尊重,整个国家的人口从建国之初的400余万增长到了520万,从单一民族、单一文化走向了国际多元化的格局,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具活力的国家。

    和平发展的时光是美好的,但它就如同晴朗温润的好天气,必定要跟阴、雨、雪、风这样的坏天气相互交替,经济危机的到来不过是刺激了各国用非常手段稳固自身利益的倾向罢了。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爱尔兰终究只是一介欧洲小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决定了它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利默里克海军条约的签署看似是爱尔兰国王及其外交军事官员的努力成果,实际上是两大阵营相互制衡、暂时妥协的结果,若是得不到德国和美国的响应,爱尔兰的呼吁将不会有任何效果。

    得知美英日苏四国在华盛顿举行重量级会晤,夏树愈发感觉到战争的日益逼近。亚速尔群岛危机之后,他已经彻底放弃了在战争时期置身事外的幻想,让爱尔兰提前进行军事准备,此举却不是要先发制人,而是让想拿爱尔兰开刀的美英阵营对入侵爱尔兰存有顾忌。到了战争时期,如果敌对国家只是对爱尔兰采取消极的封锁策略,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成果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保留,也不枉夏树煞费苦心地经营了这十几年,要是爱尔兰岛变成了战场之一,谁也无法保证利默里克在战争结束时还保有昔日的繁华面貌。

    晚餐的时候,夏树邀请荷尔德斯、佩雷夫、格里恩茨等一干德籍老臣以及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派驻利默里克的大使们齐聚一堂,既是为了悼念故去的费迪南大公,亦是为了祭奠大战期间丧生的百万军民。下一场战争的到来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同盟国阵营需要对抗美英日苏四国,那么战争持续的时间和伤亡的人数恐怕会远远超过上一场战争,谈及未来,众人少有憧憬而多是唏嘘感慨。

    华盛顿的黄昏,利默里克已是深夜。侍从官敲响夏树的房门,呈给他一封从华盛顿拍发来的密码急电,解译之后的内容只有一句话:四国恐已达成协议,将组建军事联盟共同对抗欧洲。

    爱尔兰驻美武官搞到的情报非常有价值,夏树遂下令给德皇和威廉皇储分别拍发电报,提醒他们四国会晤火候已足,要想从中作梗,只有最后一两天甚至是几个小时的机会可以把握了。

    夏树此举并非怂恿德国对在华盛顿举行秘密会晤的代表们采取暴力手段,美英日苏虽有共同对抗同盟国势力的战略需求,但除了美英关系密切之外,彼此相互提防、缺乏信任,苏俄的意识形态差异不必多说,美英自从日俄战争以来就一直在遏制日本向东南亚以及太平洋中部的扩张,甚至纵容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但他们对强大的日本海军始终保有警惕。要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