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约阿希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泄引燃的火势正在舰内蔓延,友舰很难在德国舰队残暴的炮火下将其拖带撤离,幸存的舰员们只得弃舰。他们开始放下汽艇和橡皮筏,伤员优先离船,就在这时,一阵冰雹般的霰弹袭至,集中在舷侧准备撤离的水兵瞬间死伤一片。

    两分钟之后,“橡树”号的末日也紧跟着到来了。“德弗林格”号右舷的双联装副炮不约而同地将其锁定,150毫米和88毫米炮弹轰起的水柱紧紧包裹着这艘单薄的英国驱逐舰,然后是接连几发直接命中。突然间,它从后往前发生了连贯的、剧烈的爆炸,稠密的黑烟和爆炸的闪光把这艘战舰完全淹没了,各种东西都被炸到高空,舰体残余部分迅速下沉,海面上到处是散布的漂浮物,却看不到一个挣扎求生的幸存者。

    “阿拉伯羚羊”和“橡树”的相继罹难并没能吓阻英军官兵战斗下去的决心,余下的舰艇犹如离弦之箭,纷纷从烟幕中冲了出来。“山猫”号一马当先,它冲到千米左右的距离率先发射了两条鱼雷,然后立即满舵右转。

    以德国快速舰艇的机动能力,从这个距离投射鱼雷无法保证一击中的,但“山猫”号此举显然不是仓促的乱战,而是有谋略的抢攻。德国舰队相当一部分注意力不得不转向海面出现的鱼雷航迹,警戒瞭望位置上的官兵们飞快地计算着合适的规避航线,两艘体型庞大的战列巡洋舰率先开始转舵,而舰炮的精准度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稳定的射击平台,当战舰处在快速转向状态时,炮手们不得不重新瞄准,还要根据舰艇的非直线移动估算射击定位的提前量,难度可想而知。

    “山猫”之后,“林仙”战队所余的6艘英国舰艇无畏无惧地投入到最后的冲刺当中,它们不顾德国舰队的密集霰弹火力,灵巧地避开了德国大型鱼雷艇抢先发射的多枚鱼雷,径直冲到了离德国舰队六七百米的位置近距施射鱼雷,18枚威力可怕的533毫米鱼雷飞快地窜向德国舰艇……

    恰巧飞过这片海域的德国飞行员在报告中描述到:海面仿佛是一群滑雪者穿过雪后的田野,可以清楚看到大致平行、间隔不等的线迹,我和我的观察员都惊呆了,以为我们的舰队将遭到致命的打击,可是我们又惊讶地看到,包括“德弗林格”和“布吕歇尔”在内,所有的德国战舰都在全速转向,它们的移动速度很快,敏捷得就像一群梭鱼,我相信它们的灵活度足以避开英国人发射的鱼雷。绝大多数鱼雷最终都扑了空,但还是有一条击中了“德弗林格”号左舷靠后位置,还有一条击中了一艘1911年级大型鱼雷艇。击中“德弗林格”的鱼雷当场发生了爆炸,而击中鱼雷艇的那条鱼雷竟然是臭弹,真是太幸运了。爆炸过后,我们看到“德弗林格”安然无恙,它依然在向外射出密集的炮火,不过警报还没有解除,另一群英国战舰已经冲到了近处。在差不过五百米的距离上,它们发射了大概20条鱼雷,德国战舰像跳舞一样扭动着身躯,躲过一条又一条鱼雷,而过程可比跳舞刺激惊险得多。这一次“德弗林格”没再挨揍,一艘鱼雷艇挺身而出替它挡住了鱼雷,猛烈的爆炸让这艘勇敢的护卫舰艇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沉没了,所幸,不少艇员都跳水逃生了,然后很快被我们自己的战舰救起。另外一艘鱼雷艇为了保护“布吕歇尔”号而做出了同样勇敢的动作,它的运气要稍好一些,鱼雷只炸掉了它的舰艏部分,它还能在同伴的拖带下撤出战斗,而那些因故障滞留战场的英国舰艇就没这么好命了,我们的战舰像收拾被老鼠夹逮住的老鼠一样,三两下将它们解决掉了。

    正如德国飞行员观察到的那样,被鱼雷击中的“德弗林格”号安然无恙,倒不是英国海军的新式鱼雷威力不够或者存在技术隐患,问题出在了鱼雷的定深上——因为需要对付敌人的大型鱼雷艇,哈里奇舰队出击时,驱逐舰的鱼雷都设定了2米的深度,而“德弗林格”号水线下方2米的位置依然是重点防护区,受到约11英寸厚的装甲以及双重防雷隔舱的保护,鱼雷的巨大威力在装甲带上撕开了一个裂口,贯穿防雷隔舱和燃料舱,造成了一些燃料损失,轻微的舰体渗漏很快得到了控制,只有一些过于精密的光学设备因为爆炸的猛烈震动而受到损坏。它航速不减,舰上也未出现火势,仿佛一头可怕的犀牛,攻击者用尽全力,它却无动于衷。

    在这次基本未达目的的鱼雷攻击之后,蒂里特准将下定决心脱离战斗,他率领残余舰艇隐入先前形成的烟雾当中,朝哈里奇港的方向全速撤退,可就在这时,桅杆上的嘹望员报告说南方海面发现了另一支规模相近的德国舰队。

    蒂里特准将知道,英国海军的警戒舰队和装甲巡洋舰队跟一支由两艘毛奇级战巡领衔的德国舰队交过火,但不能确定这是否就是那支德国舰队,所以他向“大胆”号发去了一条指令:“向南实施战斗侦察……如果可能的话。”

    在进攻德国舰队的战斗中,“大胆”号率领的舰艇无一战沉,仅有两艘驱逐舰因伤退出战斗,余下的舰艇还有机会重新装填鱼雷并再次发动进攻,但见“林仙”战队已经无力为继,坐镇“大胆”号指挥战斗的霍克利斯上校也知道强攻无望,果断率领5艘驱逐舰往南驶去。

    此时出现在南方的德国舰队确实是希佩尔海军中将亲自指挥的德国海军侦察舰队第1分队,只不过根据战前的布置,他令水兵们对两艘毛奇级战列巡洋舰进行了简单的伪装,用灰色帆布蒙住了三联装炮塔中间炮管的炮口,攻击前来侦察的英国轻舰艇时仅以两边的主炮开火,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装备四座双联装炮塔的战舰,制造“塞德利茨”号回到战斗序列的假象。

    至于多出来的另一艘德国战巡,英国人会很自觉地将它同弗林格级二号舰“吕佐”号联系起来。这艘强大的战列巡洋舰较“德弗林格”号晚几个月开工,英国人并不清楚它的建造进度。事实上,它此时正在较为安全的波罗的海西南海域进行试航,正常情况下需要到10月底才能入役。 。。
………………………………

第270章 夏风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公海舰队中,相似度较高的“德国轮廓”比比皆是,即便最有眼力的嘹望员,也很难从数千米外准确辨别。飞机被发明出来之后,最有效的甄别方式从舰艇的抵近侦察变成了飞机的低空侦察,而在第一次弗兰德斯海战之后,英国海军终于意识到了飞机在这场战争中的重要意义,海军部想尽一切办法紧急扩充航空部队,征用民用飞机,征募平民飞行员。战争爆发前,民用航空活动尚处在萌芽阶段,英国命中并不特别热衷于此,但英国海军还是迅速凑到了五十多架水上飞机和二十余架陆基飞机。不过,这些飞机数量虽多,‘性’能却参差不齐,后勤维护压力重重,两个星期的训练下来,已有近半数因为故障而无法升空,余下的也缺乏有效的指挥和联络——这时候的多数民用飞机要么无法容纳笨重的无线电设备,要么在强行塞进无电线台和报务员之后,速度极慢、航程极短、难以飞高,林林种种的问题差点没让皇家航空勤务队的军官们抓狂。

    9月初的弗兰德斯海域,烽烟漫天,血火搏杀,又一场惊心动魄的钢铁碰撞正‘激’烈展开。经过一番战斗侦察,新哈里奇舰队所属的“大胆”号轻巡洋舰用无线电向舰队司令部报告了有关第二支德国舰队的情况。霍克利斯上校认同瞭望人员的判断,认为那是两艘塞德利茨级战列巡洋舰。

    在英国海军的情报资料库中,“塞德利茨”号及后续建造的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被并称为“塞德利茨级”,原因很简单,从“塞德利茨”号开始,德国海军战巡装上了威力更大的12英寸主炮,而且战斗吨位也接近或超过3万吨,属于三万吨级的重型战舰。此外,它们的主体设计、尺寸规格、主要‘性’能基本一致,着实没有必要将它们细细区分。

    “大胆”号发出第一份侦察报告之后,霍克利斯上校本想率领轻舰艇编队继续‘逼’近德国舰队,但几发近失弹使得“大胆”号底部舰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渗漏,他担心这艘新锐的轻巡洋舰白白损失掉,所以在距离敌舰队0码时转向调头,迅速离开了德国舰队的‘射’程。没过多久,舰队司令部复电令其确认侦察结果,出于稳妥考虑,上校派遣驱逐舰“鹞鹰”号单独执行这一危险任务。

    少了编队航行的拖累,这艘i级驱逐舰以接近35节的航速全力狂奔,灵活地闪避着德国舰队的凶猛炮火。面对单骑突进的英国驱逐舰,希佩尔的态度非常坚定,两艘战巡始终没有动用三联装主炮塔的中炮,相当于减少了三分之一的火力,而“鹞鹰”号一直‘挺’进到了离德国舰队约4000米位置,再往前就能够发动有效的鱼雷攻击了,可惜到了这一步,它的舰体已遭敌方榴霰弹和小口径舰炮攻击而出现了多处损伤,不得已才鸣锣收兵。

    值得一提的是,“鹞鹰”号的舰长是年轻的约翰…托维上尉,而在对面的德国战列巡洋舰“‘毛’奇”号上,比他年长9岁的埃里希…雷德尔少校以侦察舰队参谋长的身份参加战斗。若不是一只穿越时空的“蝴蝶”改变了这里历史轨迹,20多年后,他们还将以对手的身份在北海展开对决——托维成了英国本土舰队司令,率领英国舰队‘挺’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期,雷德尔贵为德国海军总司令,于二战初期登上了他人生的最顶峰。

    前方的侦察报告很快传递到了在大雅茅斯海域隐蔽待机的英国主力舰队。德国人的战列巡洋舰突然由四艘变成了六艘,战场形势顿时大不相同,然而舰队作战会议已经结束,各分舰队和分队指挥官搭乘‘交’通艇发挥座舰,是否按原定计划执行,决定权掌握在杰利科手中。

    当杰利科询问自己的意见时,舰队参谋长查尔斯…马登并不正面回答,而是运用起了哲学思维,他说:“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事物真实的一面。”

    “你是说,德国人利用伪装手段误导我们?”

    “很有可能。”马登中将的语气并不坚决。

    尽管不是一个轻易动摇的人,杰利科此刻却显得颇为踌躇,他说:“万一他们确实有六艘战列巡洋舰参战,那就足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击败海峡舰队,届时只需派遣巡洋舰深入海峡攻击运兵船,战列巡洋舰迅速折返,联手战列舰队迎击我们……这场仗的胜算真是渺茫啊!”

    马登中将很不情愿地承认:“是的,长官,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愁思良久,杰利科叹道:“真是可怕的对手。”

    马登深有同感:“德国公海舰队的作战风格根本不像传统的德**队,狡猾得让人难以捉‘摸’。”

    “那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杰利科这句话的语法是疑问句,意思却是无奈的肯定。

    马登将视线投向东面,按照作战会议商定的方案,两支快速分队——克里斯托夫…帕肯汉少将指挥的三艘战巡以及贝蒂中将指挥的超无畏舰“爱尔兰”号、装甲巡洋舰“埃塞克斯”和“兰开斯特”号将先行出发,前往隐蔽阵位,等到双方主力舰队‘交’战开始,伺机攻击德国舰队后侧的支援舰艇。

    战场的另一端,德国海军的主力作战舰群正在离荷兰海岸线仅有十数海里的海面游弋待机,而它的行踪和实力同样不被对手所掌握。不同于杰利科的踌躇纠结,莱因哈特…舍尔的心情要淡定许多,却不是因为手里的牌比对手更好,而是握有一份险中求胜的绝妙方案。

    “国王”、“凯撒”、“大选帝侯”、“奥尔登堡”,德国海军可用于作战的无畏舰要比英国人的预计数字少得多。日德兰之战,世人往往只看到英国海军的狼狈惨象而忽略了德国海军付出的沉重代价。德国的造船业基础本就比英国薄弱,1904至1914的这十年间,为了建造吨位、尺寸不断增大的主力舰,德国政fu拨出巨资用以帮助造船厂扩建船坞,倾尽全力才打造出公海舰队的一流主力阵容,造成主力舰艇的建造周期长、成本高,间接影响了轻舰艇的建造服役——同期建造的轻巡洋舰和相当于驱逐舰的大型鱼雷艇只有英国的一半不到。

    盛夏之夜,日德兰半岛海域,双方舰队昂起粗黑的炮口,毫不留情地相互猛轰,沉入海底的舰艇无需记挂,浮在水面的受损舰艇蹒跚而归,于是,各大造船厂开始忙得不可开‘交’。钢铁战舰不同于木壳舰船,找些木料堵塞漏‘洞’就行了,要将一艘受创严重的战舰修复到原有状态,不仅得消耗大量的人工和材料,对技术力量的要求也不逊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